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伐清的結果 展開

伐清

灰熊貓著歷史軍事類小說

《伐清》是網路作家灰熊貓繼《竊明》、《虎狼》之後的第三本歷史軍事類(穿越)小說,現已完結。作者用幽默詼諧的語言,奔放豪邁的筆觸,向讀者再現一個被史學界刻意埋沒、民眾印象模糊的南明末年畫面。

這本小說,灰熊貓求變創新,一改以往嚴肅悲憤的文學風格,嘗試用幽默歡快的筆調來講述主角穿越之後的傳奇故事。

主角一系列傳奇故事,在不少讀者眼中,是開了金手指金大腿,主角光環過於強大,然而這些荒誕不羈的故事情節都有著歷史原型。

後期科技樹的發展一度引發文理科讀者論戰,是否可以繞過蒸汽機而發展電力系統,至今仍是一個謎。

該書無女主,甚至連女性角色都很少描寫,在眾多讀者的的強烈要求和龍套報名之後,才勉強出現有名有姓的女性角色。

作者寫了260萬字后,覺得已經表達了大部分他想表達的東西,沒有什麼遺憾了,並且因為一年多的不斷更,導致疲憊,甚至有一種掙扎前行的感覺,再三考慮之後決定倉促結尾。可謂“伐清清未滅,小說已完結”。

內容簡介


南明末年形勢圖
南明末年形勢圖
永曆十二年底,南明最後一個朝廷的最後時刻,滿清席捲天下之勢似乎已經不可阻擋。
李定國,永曆政權的最後保衛者,憂死異鄉;鄭成功,漢家衣冠的最後堅持者,遠走海外。
天下皆降闖不降,即使只有幾十個人時也會拒絕滿清的最後一次勸降……萬里江山盡墨,海內群豪全滅,再不是充滿希望的戰爭,只剩餘絕望的殊死抵抗。
強大的敵人,孤身一人的穿越者何去何從?即便能洞悉歷史又有何益?是漂泊出洋另圖再起,是背靠大海做殊死一博?洶湧而來的百萬敵軍如怒海狂潮、無邊無際,手中的一隻孤劍又該如何抵擋?
封面
封面
地球上,存在著平行宇宙,他們的科技比我們現時科技先進太多。他們的重慶宇宙觀測站關閉時產生意外,主角 鄧名,一個在本位面信息爆炸時代長大的美術學院油畫系大學生,被傳送到平行宇宙,時間穿越到了南明永曆12年(清順治15年、公元1658年)。
被夔東十三家之一的將領 袁宗第誤認為是大明宗室,由此開始了一系列傳奇故事:二十騎奔襲昆明,火燒昆明,經營四川,轉戰長江,滅八旗禁旅,殺福臨,居然還能在敵軍的通鄧要餉與明哲保身的雙重規則下,與滿清轄下的各地封疆大吏做生意,然後發兵緬甸圖謀救危難之中的永曆,…………
書中主角的傳奇故事,你可以看到各種不可思議甚至被認為是荒誕歷史事件的影子:朱棣取代建文帝時的軍事戰史,野豬皮家族的發家史,滿清與關寧軍的走私野史,南明抗清時期各大軍閥內訌出賣同袍戰友史、滿清末期東南互保歷史等等。
另外,該書對那些,在南明朝廷民族危難時期,投靠異族的文人士子、賣國求榮的將領官員、自私自利的縉紳地主階層的滑稽嘴臉和荒謬行徑,進行了各種形象的刻畫。
主角鄧名被傳送到平行時空,與南明諸軍閥存異求同一起發家致富,更是採用潛移默化的方式孕育治下民眾懵懂的民本思想,無形中推動經濟改造社會,引導社會制度改革。

書名緣由

灰熊貓原本打算將該書起名為《上游》,縱橫中文網的編輯認為這個名字不好,建議從《伐清》、《戰鬥在永曆末年》、《永曆十三年》、《順治十五年》等名字中挑一個。從諫如流的灰熊貓就放棄了《上游》這個名字。灰熊貓還是挺喜歡伐清這個名字的,覺得很有灰熊貓風範,還認為讀者還是要等到全書接近完本時才能猜到原書名的含義。
灰熊貓《伐清》專訪
灰熊貓《伐清》專訪
然而,沒有等到該書完本,作者在縱橫網站灰熊貓《伐清》專訪裡面說出了上游的含義。
灰熊貓認為:因為有個說法,說中國的民族性格,夏商周如同黃河的上游,清澈見底;漢唐宋如中游,大氣磅礴;元明清如下游,渾濁淤塞。鄧名崇尚上游時的清澈,所以叫《上游》。

經典戰役

伐清戰役圖解之鐘祥巷戰
詳細文字描述請細讀 第二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 第十六節 瓮中全文以及上一節和下一節。
作者:ych405 ,此人是竊明詞條的創建者
1、城外地形鍾祥古城位於江漢平原北部的漢水之濱,明初再行改建擴充為安陸州城。明嘉靖時將城牆增修加固,到了清代,又多次補修。城有五門:寅賓門(俗稱大東門)、文昌門(俗稱小東門)、陽春門(俗稱南門)、石城門(俗稱西門)、拱辰門(俗稱北門)。城牆周長3.65公里,高8.3米。2、大戰之前3、城破
齊升三盞燈
齊升三盞燈
4、齊升三盞燈三盞燈!一盞是城樓兩側的城牆上發生激戰,兩盞是城門的門洞前已經發生激戰,三盞則是城破在即7!這是最緊急、最絕望的告急旗號。總兵就把副將喊來,分給他五百士兵去城北增援缺口。知府則帶兵趕去西城樓——那裡升起的三盞燈籠影響太壞了,知府要趕去把燈籠取下來,把負責的軍官軍法從事。劉體純全速向北去增援賀珍。他還命令一個部將帶著一隊士兵去奪取鐘樓。武昌軍主力跟著總兵的旗鼓,步履整齊地踏上府衙直通南城樓的大道,兩千綠營甲士沉重的腳步把大地踩得都微微發顫。乍一看到那面突然出現在自己面前的兩丈高總兵旗,走在最前的十幾個明軍頓時也是目瞪口呆。
5、鄧名堵住城牆缺口鄧名一邊發出感慨,一邊帶著衛士們慢悠悠地來到城南的豁口前。在鄧名看到這些明軍開始轉身逃跑的同時,他也看到那些從城南大道上轉出來的大隊清兵,去城北的副將根本沒有想到明軍已經進城了,和郝搖旗的前鋒撞了個滿懷。副將拚死殺出一條血路,帶著剩下的近三百人向著知府衙門且戰且退。漢陽總兵沒有動用親兵營,而是派一隊綠冇營向豁口發起首輪進攻。鄧名和衛士們繼續向南城樓張望,看到那裡的清軍調整了一番陣形,很快有一隊數百人的人馬向他們這個方向移動過來。

大事記

1.西元2012年,因異時空空間觀測站關閉導致時空產生互吸效應,鄧名在被傳送到新時空,空降到到南明永曆12年(西元1658年)十一月底,落腳點在重慶,長江江邊。
2.明永曆12年(西元1658年)十二月初二 遇到袁宗第、周開荒、趙天霸等人,被袁宗第誤認作明朝宗室烈皇之後的朱三太子。
3.明永曆12年(西元1658年)十二月十四晚 萬縣守將譚詣叛變誅殺譚文,導致攻打重慶的計劃失敗。
建昌地圖(作者leepaul009)
建昌地圖(作者leepaul009)
4.明永曆12年(西元1658年)十二月十五 袁宗第帶本部和部分譚文部的士兵撤退。鄧名央求一不知名的水營千總搭救潰兵時,無意間救起李星漢。其後,該不知名的水營千總用自己的勇氣和性命,阻止了叛軍和清兵的追擊,為鄧名等人的逃脫贏得了時間。
5.明永曆12年(西元1658年)十二月十六 李星漢帶領譚文潰兵隊伍與鄧名會合。在隨後的幾天里,以韓世子身份引誘譚宏掉進圈套和埋伏,帶領重新整合的潰兵戰勝追兵,並活捉譚宏。
6.明永曆12年(西元1658年)十二月二十 輕易地收復萬縣,接受熊蘭等無恥小人的投降。接著下來的幾天,再次以韓世子的名義,活用朱棣的軍事案例,引誘敵軍,以兩千四兵力大敗叛將譚詣的五千清兵。
7.明永曆12年(西元1658年)十二月底至次年初 鄧名帶領諸將領在萬縣過年,在無聊時畫畫。因為畫的是大明皇城等有關圖畫,讓眾人更加堅信鄧名是宗室之後,為以後全書的情節演進埋下伏筆。
8.明永曆13年(西元1659年)三月 鄧名一行二十人,從奉節出發,過成都,大鬧建昌。然後以二十人偷襲並殲滅吳三桂八百人的招降部隊。
9.明永曆13年(西元1659年)三月四月 鄧名一行二十人,由建昌往昆明的道路上,盡毀吳三桂的運糧驛道的各處驛站和烽火台。借吳三桂、趙良棟人的酒意,製造混亂,炸掉昆明武器炸藥庫以及糧草庫,火燒昆明城,大漢奸洪承疇被活活燒死。
大軍北上(作者leepaul009)
大軍北上(作者leepaul009)
10.明永曆13年(西元1659年)五月 五月初五,鄧名一行20人,從奉節出發前往袁宗弟所在地大昌。后,劉體純、賀珍帶兵匯合,合計一萬一千餘人,出兵北上。五月二十三日,抵達鄖陽縣城下。鄧名的火藥密封爆破術,變成了棺材密封火藥穴攻術(這是一個重大的科技進步)。劉體純習得此術之後,專心專研與改進,成為一名專業級爆破將領。五月二十五日,鄖陽城破。
11.明永曆13年(西元1659年)六月初 鄧名率領各路大軍至谷城下,輕鬆奪城。奪得谷城之後的三天,鄧名大軍再次輕鬆佔據襄陽。取三城后,袁宗弟、劉體純、賀珍、郝搖旗四人的軍隊裝備獲得極大提升,也繳獲了一大批軍糧錢銀物資。
12.明永曆13年(西元1659年)六月上旬 奪得襄陽城后,鄧名發布討伐榜文,自稱奉四川督師文安之之命,任提督長江軍務總兵官,統帥大軍五十七萬出夔東,征討江南。(實際上包括輔兵、降軍在內才三萬多人)
13.明永曆13年(西元1659年)六月中旬 鄧名的爆破大隊再次大顯神威,攻陷宜城。面對鄧名的神速推進,滿清湖廣總督胡全才下亂命使鍾祥滿清軍隊自困於城中,鄧名帶著十九護衛及潰兵擋住了滿清漢陽總兵的突圍,成功佔領鍾祥,獲得大批錢銀及物資。
14.明永曆13年(西元1659年)六月中旬 鄧名釋不能拉入己方的俘虜,併發下路費。此舉讓胡全才深感疑惑,加上周培公在背後的煽風點火,終使得胡全才疑神疑鬼地把局勢搞糊,錯失機會。與此同時,夔東四將用分得的銀子為手下兵將購買老婆。
15.明永曆13年(西元1659年)六月下旬 武昌內部縉紳與胡全才面和心不和,暗送軍情給鄧名,鄧名再次上演快速突襲敵軍將領一幕,擊敗滿清湖廣總督前鋒李世勛的一萬大軍,繳獲大量物資。並且再次釋放俘虜。
16.明永曆13年(西元1659年)六月下旬 胡全才的錯誤決定引起小小的兵變,被部下所殺,張長庚替代胡全才坐上湖廣臨時總督的位置。
17.明永曆13年(西元1659年)七月初鄭成功與張煌言合兵二十多萬大軍,從浙江舟山出發,兵鋒直指金陵。並在打到南京前,取得鎮江大捷。江南形勢驟然緊張起來,使得清主福臨考慮準備親征江南。
18.明永曆13年(西元1659年)七月中旬 李來亨帶著親衛來到鍾祥與鄧名匯合,參與了張長庚與鄧名的秘密談判,鄧名成功敲詐600萬兩贖城費。鄧名允許其用糧草武器等物資兌現。
19.明永曆13年(西元1659年)七月下旬 鄧名帶著親衛出發,前去南京準備與鄭成功會面。路上襲殺清軍送信官兵,並偽裝成清兵。
20.明永曆13年(西元1659年)八月初 鄭成功大軍因帶著大量家屬隨行,防備鬆懈。被管效忠、梁化鳳等人帶兵襲營而引起混亂。余新、甘輝等大將被清軍活捉。鄭成功在南京一役功敗垂成,飲恨長江邊。
21.明永曆13年(西元1659年)八月中旬 鄧名以清兵的身份作為掩護,在銅陵的野外路上巧遇任堂等被滿清俘虜的浙軍,並將其救出反殺清兵。隨後,鄧名收攏了數千散落於銅陵附近浙軍潰兵。並派遣趙天霸等人返回尋找李來亨部隊。
22.明永曆13年(西元1659年)八月下旬 李來亨帶著精銳部隊冒充清軍,並攻陷安慶,隨後離開。鄧名帶領的收攏的浙軍在應天府調頭往西行軍,隨後夜襲大勝關的揚州清兵綠營。
23.明永曆13年(西元1659年)九月初 奇迹再次出現,偷襲南京城外的綠營行動中,四千浙軍不但大敗三萬綠營,還意外擒獲兩江總督郎廷佐。可憐的趙天霸,眼看到手的功勞被李天元奪走,欲哭無淚。
24.明永曆13年(西元1659年)九月中旬 李來亨部隊趕到南京與浙軍匯合,鄧名設計全殲滿清江西南京的水師。得知鄧名的駐紮地后,張煌言與鄭成功先後趕來與鄧名會面。
25.明永曆13年(西元1659年)九月 鄧名利用囚徒困境的原理,分化及敲擊面和心不和的郎廷佐、蔣國柱、梁化鳳、管效忠四人,並用滿清旗人換回了余新、甘輝等鄭成功部將,還賺了100萬兩。

評論摘錄

標題:你向何處去?(寫於《伐清》爛尾之後)
原文作者:yuluoqingsha 發表於縱橫伐清書評區
昨天瞄了一眼縱橫書架上的更新標題,一見是“無題”,心裡也就有了預感。
這種預感在熊貓從那個會議后回來,已經開始有了預兆,自從一卷的標題突破六十章,卻仍然在寫,這種預感就更強烈了。
今天,終於證實了,《伐清》終於不負眾望地爛尾結束
結尾的時候,熊貓如下言說:
筆者按:年末就是會多,明天開始又是市作協的連續幾天會議,筆者覺得總斷更也不好,還是結束吧。
這本《伐清》是小三百萬字,相當於筆者前兩本作品的總和。坦率地講,到去年十一月後,筆者已經非常疲憊了,有一種掙扎前行的感覺。不止一次地想結束鄙作,可都沒氣力去創造一段狗血劇情來收尾。明天又要去參加活動,今天終於下定決心告一段落。仔細想想,這本書已經表達了大部分我想表達的東西,沒有什麼遺憾了。
開會回來后,再和諸君多聊聊,那個時候時間就充裕了。
又按,龍套只到許朝瑜,後面的非常抱歉,實在是篇幅有限。
這可以證明並不是讀者從閱讀角度來“污衊”,而是作者確實選擇了爛尾這種形式。
很可惜!
熊貓今天還在貼吧里開貼反駁某位書友的質疑。這位書友確實近於憑空猜測,熊貓是向作協進行了妥協。這個沒有真切的證據,但我只能說,熊貓你的反駁雖然有力,只是你想過那些已經沉默的讀者嗎?
他們曾經因為《竊明》而圍繞在你的書四周,也曾經因為《虎狼》怒不可遏,憤憤不可平靜。到了《伐清》,則聽其言而觀其行。到如今,這些人終於不得不開始動搖了。
曾經的救火營,是你一個字一個字寫下去的嗎?
說上面這句話,並不是質疑你的著作權,但《虎》與《伐》這兩本書,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這之後,你的下一本書,你還會怎麼寫下去呢?
記得開書最初,你所說的:親自去四川考察一番,長期準備——言猶在耳,書已爛尾。
很可惜!
我現在還記得書首介紹所言:
永曆十二年底,南明最後一個朝廷的最後時刻,滿清席捲天下之勢似乎已經不可阻擋。李定國,永曆政權的最後保衛者,憂死異鄉;鄭成功,漢家衣冠的最後堅持者,遠走海外;天下皆降闖不降,即使只有幾十個人時也會拒絕滿清的最後一次勸降……萬里江山盡墨,海內群豪全滅,再不是充滿希望的戰爭,只剩餘絕望的殊死抵抗。強大的敵人,孤身一人的穿越者何去何從?即便能洞悉歷史又有何益?是漂泊出洋另圖再起,還是背靠大海做殊死
我們該怎樣評價這樣一個開頭呢?
網路歷史小說寫到今天,各種類型層出不窮,能夠想到的朝代,能夠選擇的節點,能夠有的崛起方式,大都被作者們寫盡。但能夠以如此濃烈慷慨的筆端,去描寫這樣一個時代的,少之又少。能夠將一些被歷史埋沒,不被勝利者所喜的人物,又一次拂拭塵埃,重整衣冠,告訴我們,我們曾有過怎樣慷慨壯烈義無反顧的祖先!告訴我們,什麼才是中國,什麼才是真正的民族脊樑!這樣的作者太少了……
說實話,你所寫的那些柿油黨的東西,並不是不好,但真正讓我感到難得和可惜的,只有你的這種沉痛。
為什麼選擇明末清初,就是因為這是一段痛史。
為什麼讀者們熱血澎湃,就是因為這段歷史決定了之後,直至現在的中國。
招魂!
先要招來那些在歷史中浮沉的忠魂。不刺痛那些丑的,不會讓光明射穿歷史。不緬懷那些沉默者,我們不可能得到真正的復興。為什麼不尊敬歷史,鄙薄祖先,只是因為我們根本不了解。
網路歷史小說創作者,是有這樣一份責任的。
所以可惜!
鄧名的主角之路,是荒誕而離奇的,它充滿著從未有過的變化,這些變化新鮮而又深刻。他不再是黃石,但他所應該承擔的卻不應該少。只是這種承擔,不應該轉化為作者急於表現的口舌。
我們不關心的那些還未被證實的藥方,我們更希望得到的是歷史在我們現實的迴響。
為什麼要讓這些沒被證實的虛無,來否定早已註定的現狀呢?
越是急於解決,就會越是急於放棄。
可惜。真的可惜。
三本小說,三種結局,我們讀者只能選擇沉默。
可你下本書將要向何處去呢?

作品目錄


第一章 天下已定蜀未定• 第三十四節 經濟• 第三十五節 會面(下)• 第五十節 債券(下)
• 第三十五節 面談• 第三十六節 宿命(上)• 第五十一節 夢想(上)
第一節 失憶• 第三十六節 修路• 第三十六節 宿命(下)• 第五十一節 夢想(中)
第二節 默契• 第三十七節 重慶• 第三十七節 等待(上)• 第五十一節 夢想(下)
第三節 援軍• 第三十八節 隔江• 第三十七節 等待(下)• 第五十二節 往事(上)
第四節 生變• 第三十九節 良機• 第三十八節 牽制(上)• 第五十二節 往事(下)
第五節 退兵• 第四十節 困境• 第三十八節 牽制(下)• 第五十三節 慘痛(上)
第六節 勇士• 第四十一節 占卜• 第三十九節 王佐(上)• 第五十三節 慘痛(下)
第七節 窮途• 第四十二節 送行• 第三十九節 王佐(下)• 第五十四節 權變(上)
第八節 矛盾• 第四十三節 徵兵• 第四十節 入寇(上)• 第五十四節 權變(下)
第九節 買路• 第四十四節 退意• 第四十節 入寇(下)• 第五十五節 壓力(上)
第十節 追逐• 第四十五節 移民• 第四十一節 遭遇(上)• 第五十五節 壓力(下)
第十一節 攔截• 第四十六節 接觸• 第四十一節 遭遇(下)• 第五十六節 推銷(上)
第十二節 混亂• 第四十七節 約戰• 第四十二節 艱苦(上)• 第五十六節 推銷(下)
第十三節 困獸• 第四十八節 潛逃• 第四十二節 艱苦(下)• 第五十七節 觀感(上)
第十四節 初捷• 第四十九節 訓練• 第四十三節 續戰(上)• 第五十七節 觀感(下)
第十五節 軍心• 第五十節 追擊(上)• 第四十三節 續戰(下)• 第五十八節 同盟(上)
第十六節 家學• 第五十節 追擊(中)• 第四十四節 夾擊(上)• 第五十八節 同盟(下)
第十七節 挖坑• 第五十節 追擊(下)• 第四十四節 夾擊(下)• 第五十九節 黃雀(上)
第十八節 鏈條• 第五十一節 詐敗• 第四十五節 突破(上)• 第五十九節 黃雀(下)
第十九節 軍功• 第五十二節 反擊• 第四十五節 突破(下)• 第六十節 人心(上)
第二十節 萬縣• 第五十三節 衝鋒• 第四十五節 隊友(上)• 第六十節 人心(下)
第二十一節 追兵• 第五十四節 迂迴• 第四十五節 隊友(下)第七章 還君明珠雙淚垂
第二十二節 謊言• 第五十五章 山崩• 第四十六節 脫逃(上)• 第一節 精明(上)
第二十三節 臨陣• 第五十六節 推測• 第四十六節 脫逃(下)• 第一節 精明(下)
第二十四節 宣傳• 第五十七節 疲兵• 第四十七節 情報(上)• 第二節 目標(上)
第二十五節 棄軍• 第五十八節 狙擊• 第四十七節 情報(下)• 第二節 目標(下)
第二十六節 反覆• 第五十九節 安撫• 第四十八節 專利(上)• 第三節 信號(上)
第二十七節 飲血• 第六十節 戰俘• 第四十八節 專利(下)• 第三節 信號(下)
第二十八節 人心第四章 窗含西嶺千秋雪• 第四十九節 副手(上)• 第四節 推薦(上)
第二十九節 機密• 第一節 代售• 第四十九節 副手(下)• 第四節 推薦(下)
第三十節 新年• 第二節 VIP• 第五十節 誤判(上)• 第五節 放棄(上)
第三十一節 名將• 第三節 裁軍• 第五十節 誤判(下)• 第五節 放棄(下)
第三十二節 奉節• 第四節 棟樑• 第五十一節 求戰(上)• 第六節 事變(上)
第三十三節 唐王• 第五節 隔閡• 第五十一節 求戰(下)• 第六節 事變(下)
第三十四節 動搖• 第六節 魯王• 第五十二節 登陸(上)• 第七節 演變(上)
第三十五節 表態• 第七節 出口• 第五十二節 登陸(下)• 第七節 演變(下)
第三十六節 否決• 第八節 信用• 第五十三節 齊射(上)• 第八節 升級(上)
第三十七節 回返• 第九節 失言• 第五十三節 齊射(下)• 第八節 升級(下)
第三十八節 奔波• 第十節 默契• 第五十四節 議和(上)• 第九節 問話(上)
第三十九節 都府• 第十一節 優待• 第五十四節 議和(下)• 第九節 問話(下)
第四十節 擁立• 第十二節 徵稅• 第五十五節 俘虜(上)• 第十節 負責(上)
第四十一節 難民• 第十三節 攻守• 第五十五節 俘虜(下)• 第十節 負責(下)
第四十二節 剃髮• 第十四節 肉票• 第五十六節 待遇(上)• 第十一節 兩全(上)
第四十三節 挫折• 第十五節 雙贏• 第五十六節 待遇(下)• 第十一節 兩全(下)
第四十四節 失蹤• 第十六節 鹽業• 第五十七節 分贓(上)• 第十二節 調整(上)
第四十五節 南下• 第十七節 調查• 第五十七節 分贓(下)• 第十二節 調整(下)
第四十六節 掃蕩• 第十八節 對手• 第五十八節 斷後(上)• 第十三節 試探(上)
第四十七節 自救• 第十九節 帝國• 第五十八節 斷後(下)• 第十三節 試探(下)
第四十八節 打賭• 第二十節 合夥• 第五十九節 議款(上)• 第十四節 亂戰(上)
第四十九節 昆明• 第二十一節 闖關• 第五十九節 議款(下)• 第十四節 亂戰(下)
第五十節 懷疑• 第二十二節 尖兵• 第六十節 算盤(上)• 第十五節 相識(上)
第五十一節 晚宴• 第二十三節 瓷器• 第六十節 算盤(下)• 第十五節 相識(下)
第五十二節 縱火• 第二十四節 掠奪第六章 忽聞岸上踏歌聲• 第十六節 攀談(上)
第五十三節 烈焰• 第二十五節 捷報• 第一節 誤會(上)• 第十六節 攀談(下)
第五十四節 授權• 第二十六節 觀感• 第一節 誤會(下)• 第十七節 虛招(上)
第五十五節 混戰• 第二十七節 憧憬• 第二節 軟硬(上)• 第十七節 虛招(下)
第五十六節 離去• 第二十八節 戰報• 第二節 軟硬(下)• 第十八節 登陸(上)
第五十七節 信件• 第二十九節 道破• 第三節 壓力(上)• 第十八節 登陸(下)
第五十八節 戰書• 第三十節 賽跑• 第三節 壓力(下)• 第十九節 感慨(上)
第五十九節 撤軍• 第三十一節 胥吏• 第四節 一致(上)• 第十九節 感慨(下)
第六十節 約法• 第三十二節 吐哺• 第四節 一致(下)• 第二十節 相逢
第二章 春風又綠江南岸• 第三十三節 通牒• 第五節 重整(上)• 第二十一節 東進(上)
第一節 交換• 第三十四節 詐降• 第五節 重整(下)• 第二十一節 東進(下)
第二節 賞罰• 第三十五節 捆綁• 第六節 密議(上)• 第二十二節 搶攻(上)
第三節 君臣• 第三十六節 施琅• 第六節 密議(下)• 第二十二節 搶攻(下)
第四節 暗示• 第三十七節 立碑• 第七節 仲裁(上)• 第二十三節 突破(上)
第五節 密信• 第三十八節 迎敵• 第七節 仲裁(下)• 第二十三節 突破(下)
第六節 疑惑• 第三十九節 哨探• 第八節 戰備(上)• 第二十四節 整訓(上)
第七節 北上• 第四十節 登陸• 第八節 戰備(下)• 第二十四節 整訓(下)
第八節 進軍• 第四十一節 阻擊• 第九節 授權(上)• 第二十五節 壓力(上)
第九節 穴攻• 第四十二節 反擊• 第九節 授權(下)• 第二十五節 壓力(下)
第十節 爆破• 第四十三節 輕取• 第十節 決議(上)• 第二十六節 判斷(上)
第十一節 實驗• 第四十四節 先行• 第十節 決議(下)• 第二十六節 判斷(下)
第十二節 專家• 第四十五節 處置• 第十一節 攻勢(上)• 第二十七節 合作(上)
第十三節 提督• 第四十六節 合營• 第十一節 攻勢(下)• 第二十七節 合作(下)
第十四節 應對• 第四十七節 獎勵• 第十二節 強渡(上)• 第二十八節 盟軍(上)
第十五節 攻防• 第四十八節 賀禮• 第十二節 強渡(下)• 第二十八節 盟軍(下)
第十六節 瓮中• 第四十九節 坦承• 第十三節 勇氣(上)• 第二十九節 解圍(上)
第十七節 堅壁• 第五十節 金磚• 第十三節 勇氣(下)• 第二十九節 解圍(下)
第十八節 激戰• 第五十一節 緊俏• 第十四節 彈盡(上)• 第三十節 成長(上)
第十九節 一騎• 第五十二節 私心• 第十四節 彈盡(下)• 第三十節 成長(下)
第二十節 困獸• 第五十三節 兌換• 第十五節 戰象(上)• 第三十一節 呆仗(上)
第二十一節 受降• 第五十四節 官銜• 第十五節 戰象(下)• 第三十一節 呆仗(下)
第二十二節 殿下• 第五十五節 敵意• 第十六節 龍騎(上)• 第三十二節 扶持
第二十三節 江防• 第五十六節 蠱惑• 第十六節 龍騎(下)• 第三十三節 試探
第二十四節 洞悉• 第五十七節 強弱• 第十七節 政策(上)• 第三十四節 糊塗(上)
第二十五節 印象• 第五十八節 遺孤• 第十七節 政策(下)• 第三十四節 糊塗(下)
第二十六節 布防• 第五十九節 助剿• 第十八節 詔書(上)• 第三十五節 鞏固(上)
第二十七節 反攻• 第六十節 管轄• 第十八節 詔書(下)• 第三十五節 鞏固(下)
第二十八節 借刀第五章 一身轉戰千里路• 第十九節 跋扈(上)• 第三十六節 方向(上)
第二十九節 計謀• 第一節 轉運• 第十九節 跋扈(下)• 第三十六節 方向(下)
第三十節 三投• 第二節 抵x制• 第二十節 偽詔(上)• 第三十七節 干涉(上)
第三十一節 側擊• 第三節 上風• 第二十節 偽詔(下)• 第三十七節 干涉(下)
第三十二節 突圍• 第四節 國民(上)• 第二十一節 煙霧(上)• 第三十七節 軍火
第三十三節 固執• 第四節 國民(下)• 第二十一節 煙霧(下)• 第三十八節 整頓(上)
第三十四節 攻勢• 第五節 協作(上)• 第二十二節 退讓(上)• 第三十八節 整訓(下)
第三十五節 進軍• 第五節 協作(下)• 第二十二節 退讓(下)• 第三十九節 衝突(上)
第三十六節 備戰• 第六節 親征(上)• 第二十三節 代理(上)• 第三十九節 衝突(下)
第三十七節 刺客• 第六節 親征(下)• 第二十三節 代理(下)• 第四十節 泥潭(上)
第三十八節 包抄• 第七節 變臉(上)• 第二十四節 內憂(上)• 第四十節 泥潭(下)
第三十九節 大捷• 第七節 變臉(下)• 第二十四節 內憂(下)• 第四十一節 失控(上)
第四十節 打賭• 第八節 震怒(上)• 第二十五節 投奔(上)• 第四十一節 失控(下)
第四十一節 獻計• 第八節 震怒(下)• 第二十五節 投奔(中)• 第四十二節 中立(上)
第四十二節 說客• 第九節 送神(上)• 第二十五節 投奔(下)• 第四十二節 中立(下)
第四十三節 鷹派• 第九節 送神(下)• 第二十六節 兄弟(上)• 第四十三節 靖難(上)
第四十四節 中介• 第十節 鎖喉(上)• 第二十六節 兄弟(中)• 第四十四節 靖難(下)
第四十五節 合作• 第十節 鎖喉(下)• 第二十六節 兄弟(下)• 第四十四節 條約(上)
第四十六節 計劃• 第十一節 劫營(上)• 第二十七節 圍攻(上)• 第四十四節 條約(下)
第四十七節 矛盾• 第十一節 劫營(下)• 第二十七節 圍攻(中)• 第四十五節 顏面
第四十八節 失誤• 第十二節 圍困(上)• 第二十七節 圍攻(下)• 第四十六節 證券(上)
第四十九節 敗像• 第十二節 圍困(下)• 第二十八節 城前(上)• 第四十六節 證券(下)
第五十節 挫折• 第十三節 天明(上)• 第二十八節 城前(下)• 第四十七節 贖買(上)
第五十一節 救援• 第十三節 天明(下)• 第二十九節 搏鬥(上)• 第四十七節 贖買(下)
第五十二節 壯士• 第十四節 強攻(上)• 第二十九節 搏鬥(下)• 第四十八節 提案
第五十三節 擒賊• 第十四節 強攻(下)• 第三十節 變化(上)• 第四十九節 風氣(上)
第五十四節 險境• 第十五節 出降(上)• 第三十節 變化(下)• 第四十九節 風氣(下)
第五十五節 死地• 第十五節 出降(下)• 第三十一節 佯攻(上)• 第五十節 動向(上)
第五十六節 突擊• 第十六節 衝擊(上)• 第三十一節 佯攻(下)• 第五十節 動向(下)
第五十七節 輕取• 第十七節 衝擊(下)• 第三十二節 爭奪(上)• 第五十一節 保衛(上)
第五十八節 處罰• 第十八節 恐怖(上)• 第三十二節 爭奪(下)• 第五十二節 決心
第五十九節 細作• 第十八節 恐怖(下)• 第三十三節 孤注(上)• 第五十三節 霸氣(上)
第六十節 烽火• 第十九節 忠心(上)• 第三十三節 孤注(下)• 第五十四節 霸氣(下)
第三章 八百里分麾下炙• 第十九節 忠心(下)• 第三十四節 問候(上)• 第五十四節 投機(上)
• 第一節 秘旨• 第二十節 康熙(上)• 第三十四節 問候(下)• 第五十四節 投機(下)
• 第二節 競爭• 第二十節 康熙(下)• 第三十五節 請客(上)• 第五十五節 報紙(上)
• 第三節 說服• 第二十一節 風起(上)• 第三十五節 請客(下)• 第五十五節 報紙(下)
• 第四節 平衡• 第二十二節 風起(下)• 第三十六節 分攤(上)• 第五十六節 宣戰(上)
• 第五節 潤滑• 第二十三節 波瀾(上)• 第三十六節 分攤(下)• 第五十六節 宣戰(下)
• 第六節 戰俘• 第二十三節 波瀾(下)• 第三十七節 報告(上)• 第五十七節 夜戰(上)
• 第七節 交易• 第二十四節 怒潮(上)• 第三十七節 報告(下)• 第五十七節 夜戰(下)
• 第八節 紛亂• 第二十四節 怒潮(下)• 第三十八節 買賣(上)• 第五十八節 接觸(上)
• 第九節 海權• 第二十五節 駭浪(上)• 第三十八節 買賣(下)• 第五十八節 接觸(下)
• 第十節 麻將• 第二十五節 駭浪(下)• 第三十九節 嚮導(上)• 第五十九節 魔鬼(上)
• 第十一節 事變• 第二十六節 生意(上)• 第三十九節 嚮導(下)• 第五十九節 魔鬼(下)
• 第十二節 軍旗• 第二十六節 生意(下)• 第四十節 印象(上)• 第六十節 爭奪(上)
• 第十三節 債務• 第二十七節 派系(上)• 第四十節 印象(下)• 第六十節 爭奪(下)
• 第十四節 算賬• 第二十七節 派系(下)• 第四十一節 爭奪(上)• 第六十一節 未來
• 第十五節 朋友• 第二十八節 算計(上)• 第四十一節 爭奪(下)• 第六十二節 蠢動(上)
• 第十六節 示威• 第二十八節 算計(下)• 第四十二節 升級(上)• 第六十二節 蠢動(下)
• 第十七節 隱姓• 第二十九節 統一(上)• 第四十二節 升級(下)• 第六十三節 黃雀(上)
• 第十八節 拒絕• 第二十九節 統一(下)• 第四十三節 風向(上)• 第六十三節 黃雀(下)
• 第十九節 防區• 第三十一節 大敵(上)• 第四十三節 風向(下)• 第六十四節 平息(上)
• 第二十節 廷議• 第三十節 大敵(下)• 第四十四節 游騎(上)• 第六十四節 平息(下)
• 第二十一節 根基• 第三十二節 血戰(上)• 第四十四節 游騎(下)• 第六十五節 援助(上)
• 第二十二節 反正• 第三十一節 血戰(下)• 第四十五節 煉金(上)• 第六十五節 援助(下)
• 第二十三節 援助• 第三十節 威壓(上)• 第四十五節 煉金(下)• 第六十六節 加入(上)
• 第二十四節 川西• 第三十節 威壓(下)• 第四十六節 戰備(上)• 第六十六節 加入(下)
• 第二十五節 蒙蔽• 第三十一節 裁軍(上)• 第四十六節 戰備(下)• 第六十七節 守法(上)
• 第二十六節 告狀• 第三十一節 裁軍(下)• 第四十七節 證據(上)• 第六十七節 守法(下)
• 第二十七節 得兼• 第三十二節 才能(上)• 第四十七節 證據(中)• 第六十八節 混亂(上)
• 第二十八節 欠條• 第三十二節 才能(下)• 第四十七節 證據(下)• 第六十八節 混亂(下)
• 第二十九節 功名• 第三十三節 問策(上)• 第四十八節 融洽(上)• 第六十九節 忠臣(上)
• 第三十節 劍閣• 第三十三節 問策(下)• 第四十八節 融洽(下)• 第六十九節 忠臣(下)
• 第三十一節 戰備• 第三十四節 晉王(上)• 第四十九節 擴張(上)• 第七十節 無題
• 第三十二節 意外• 第三十四節 晉王(下)• 第四十九節 擴張(下)
• 第三十三節 搜索• 第三十五節 會面(上)• 第五十節 債券(上)

人物介紹


男主角:鄧名出生於我們現時的地球時空,美術學院的大學生,對素描極有天賦。在2012年,因為另一個平衡的宇宙時空上,某宇宙時空觀測站關閉,產生意外,將主角送到該時空的地球上,落在了重慶附近,時間往前穿越到明永曆12年(清順治15年、公元1658年)。由於被南明各大將領和官員誤認是明朝宗室後人,加上無法解釋的身世,開始走上為了自己生存更是為民族尊嚴而奮起抗爭的道路,一段波瀾壯闊的新時空南明末年華夏民族自我拯救的歷史畫面由此徐徐展開。
女主角:無
袁宗第:原李自成部將,南明靖國公,夔東十三家之一。在小說里,因為袁宗第的誤會,把鄧名作為宗室對待,並由此引發其後的南明將領一起將鄧名當做宗室對待。
周開荒:袁宗第親衛隊隊長,在小說第一節與袁宗第一起出場,是主角首先遇到的幾個將領之一。在其後帶兵與鄧名一起,攻打萬縣、鄖陽、谷城、襄陽等地。
趙天霸:西營將領,錦衣衛千戶,武藝高強,膽識過人,是主角首先遇到的幾個將領之一。結識主角之後,與主角一起出生入死,成為主角護衛二十騎之一,是鄧名的得力戰將。
文安之:天啟年間庶吉士,天子門生。南明永曆朝四川督師,加太子太保兼吏、兵二部尚書,總督川、湖諸處軍務。因為鄧名的到來,他的命運出現了變化,不再是死於1659年。
劉體純:明末農民起義軍將領,李自成部將。南明永曆賜封其為皖國公,夔東十三家之一。在得到鄧名傳授的爆破術之後,成為一名專業級爆破將領,帶軍所到之處,敵軍城牆顫抖。
李星漢:萬縣守將譚文部將,左營千總。在譚文死後,被鄧名無意所救,后與鄧名一起經歷各種行軍打仗之事,成為鄧名的護衛二十騎中的一員。並且對自己是一名真正嫡系的明軍軍官身份倍感自豪。
熊蘭:因為小妾所生,得不到上司的賞識,成為投機分子。出賣過明軍,也出賣過清軍,面對危險情況首先想到的是保存自己,做人無節操,有奶便是娘,數次臨陣倒戈。能認清自己的形勢,緊緊地抱住鄧名的金大腿,得以官運亨通。
狄三喜:慶陽王馮雙禮部將,在明軍再無力招架清軍進攻時,建議建昌投降,後來被鄧名打亂計劃、打掉了四顆牙、吃了大虧,並在此後開始追隨鄧名,是一名很有阿Q精神的將領。
賀珍:原明朝的官員,曾投降李自成、又投降過滿清,最後舉義旗起兵反抗滿清,接受南明永曆政權的封賜,封岐侯,夔東十三家之一。在小說里,是一個為了軍隊發展而苦苦支撐的抗清將領,對錢財極為敏感,直到遇見鄧名,情況才有所好轉。
李來亨:明末農民起義軍將領、李自成侄子李過的義子。在李自成身亡之後,聯明抗清,被南明永曆封為臨國公,夔東十三家之一。書中,李來亨在鄧名與張長庚的暗中交易中獲利極豐,隨後在鄧明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視野日漸開闊、眼光越來越犀利、奇謀迭出,成為大明中興的柱石之一。
鄭成功:民族英雄。鄭成功在南明政權政治鬥爭以及抗清戰爭中,只忠於隆武政權,對投靠南明的闖軍、大西軍不具好感,甚至與張煌言也是面和心不和。小說中,作者用了好幾節對鄭成功以及鄭成功南京戰役的描述。當文安之寫信告訴鄭成功,鄧名可能是小唐王之後,開始設法尋找並效忠鄧名。
張煌言:南明儒將、詩人。字玄著,號蒼水,崇禎舉人,官至南明兵部尚書。南京失守后,與錢肅樂等起兵抗清。后奉魯王,聯絡13家農民軍,並與鄭成功配合,親率部隊連下安徽20餘城,堅持抗清鬥爭近20年。小說中,張煌言依然如歷史上的軌跡,支持和效忠魯王。在魯王公開支持鄧名后,張煌言也接著支持鄧名。
劉晉戈:伐清小說中,劉體純之子,身強力壯,鄧名護衛二十騎之一。被鄧名委任都府提刑官,管理成都,后改任成都知府。
袁象:伐清小說中,袁宗第的侄子,鄧名護衛二十騎之一。被鄧名委任四川行都司(建昌)提刑官,后調回成都任都府提刑官。
任堂:江西人士,原張煌言部將,一個比較有儒將風範的將領,被人戲稱任孔明。鄭成功兵敗南京時被滿清官兵所俘,后鄧名在前往南京的路上巧遇並救出。
周培公:名昌,字培公。電視劇中被美化,在伐清小說中被還原出原形的人物,是一個一心想上位和出人頭地沒有什麼節操但頗有才華與才幹的文人士子。
穆譚:原鄭成功親衛。鄭成功在得到文安之有關小唐王的消息后,派遣穆譚到奉節以便保護鄧名前來匯合。后與鄧名東征西戰,成為鄧名的護衛二十騎之一。在重慶詐敗之戰,被鄧名指派為與綠營合作“收受賄賂”的官員。

作品鑒賞


油畫風格的
油畫風格的
1、既然被世人罵得這樣慘,洪承疇就下定決心要幫著滿清建立萬世不拔之基業。如果中國人子子孫孫、世世代 代都被韃子統治,如果全中國的人到最後都是韃子的奴才——那麼你們又能比我強到哪裡去? (第一章 第五十節 懷疑)
2、鄧名回想他們剛開始的條件時,只感到又好氣又好笑:手裡這樣一把爛牌,居然也敢搶地主!(第三章 第三節 說服)
3、鄧名輕嘆了口氣,幸好郎廷佐的目的只是為順治守住東南,如果他的志向是解放全人類,那他這種人一定能心安理得地犯下所有反x人類的罪行。(第三章 第八節 紛亂)
4、鄧名盯著賀珍看了兩眼,他覺得即便是一條狗,被同一支棍子打了兩次后也該認得那根棍子了,如果李世勛再中計的話,那他還是靈長類嗎?(第二章 第二十九節 計謀 )
5、我的大業是不能用銀子收買的。(第二章 第四十三節 鷹派)
6、有時我們想在牆壁上開一個窗戶,但滿屋子的人都反對,這個窗戶就開不成;但若我們一開始就說要把房頂挑了透氣,就會有很多人說:‘你們別挑屋頂了,開個窗戶吧。’(第二章 第四十四節 中介)
7、鄭成功:“因此,我和父親、弟弟們分手,與幾個志同道合的同窗、士子一起,帶著我們的幾十個僕人、馬夫,舉起義旗與韃虜作戰。當時我想得很簡單,若是戰死沙場,我就是用我的血為子孫們洗刷了我父親留給他們的恥辱,他們也就可以昂首挺胸地回到家鄉,無愧於祖宗傳給他們的姓氏;所幸天不絕皇明,將士用命,我十年來大小七十餘戰,屢挫強虜。我知道,後世史書上會說,鄭芝龍出賣了一個天子、出賣了一省父老,但他有一個兒子,為大明天子奪回了兩京、奪回了天下,把四海之內的百姓都從韃虜的鐵蹄下拯救出來;我不僅可以為我的子孫洗清我父親的過錯,也可以為我的弟弟,為我的整個家族洗清恥辱。”(第四章 第五節 隔閡)
8、為什麼是山東?”“因為我聽那些山東人說過——就是投奔你們舟山的山東人說的,山東的姑娘長的十分高大,飯量能是浙江姑娘的兩倍,吃苦耐勞、能生能養……吃飯多、能幹活、善於生龍鳳胎,這是多好的姑娘啊,不正是我們需要的嗎?”(第六章 第二節 軟硬<下>)
9、“既然不想和我們打,為什麼不買債券?”“只要你們一年裡老老實實的,這些錢我們會還,還會給你們分紅。這麼好的東西你們不搶著買么?憑什麼不買?給我一個不買的理由!快掏銀子!”(第六章 第五十六節 推銷<下>)
10.作為算學課本的翻譯者,鄧名用這個名義主持了公立小學的開幕儀式,面對台下坐得滿滿的男女學生,鄧名問道:“你們為什麼要學習?”“因為你們有才能,”鄧名馬上自行回答了這個問題:“你們中有的人有農業的才能,會培育出高產的作物;有的人有工業的才能,能設計製造出精巧的機器;有的人有文學的才能,能寫出膾炙人口的文章;有的人有繪畫的才能,可以描繪壯麗的山河;有的人有觀察的才能,會發現星辰運行的軌跡……如果沒有機會學習,你們的才能就會被埋沒,太陽日復一日的起落,但我們的生活沒有絲毫的改變。只有你們的才能施展出來,才能改變我們的國家,讓我們永遠不受到野蠻人的威脅,讓我們的子孫享受到他們祖先無法想象的生活;因此你們要學習,當你們找到了你們的才能時,我們的國家和民族就有了光輝的未來。”(第五章 一身轉戰千里路 第三十二節 才能(下))

獲得榮譽


縱橫中文網上開始連載
2012年11月19日 獲得縱橫歷史軍事類新書強推榜首位,並在後面有三期高居該榜榜首
本書相關,小說基本數據信息,數據截止於2014年01月01日13時00分
首發狀態:縱橫中文網首發作品性質:VIP作品作品大類:歷史穿越
總點擊:3837640本月點擊:2540本周點擊:19214
總紅票:551404本月紅票:530本周紅票:3004
總黑票:8463本月黑票:17本周黑票:72
月票
2013年03月 伐清以209票獲得縱橫月票榜第九名2013年04月 伐清以179票獲得縱橫月票榜第十名
2013年05月 伐清以205票獲得縱橫月票榜第八名2013年06月 伐清以176票獲得縱橫月票榜第九名
2013年07月 伐清以169票獲得縱橫月票榜第八名2013年08月 伐清以1645票獲得縱橫月票榜第十一名
2013年09月 伐清以642票獲得縱橫月票榜第十四名2013年10月 伐清以488票獲得縱橫月票榜第二十八名
2013年11月 伐清以328票獲得縱橫月票榜第二十名2013年12月 伐清以349票獲得縱橫月票榜第十一名
其他
⑴ 2013年02月24日止 在2013年新春“紅包送作者,深情過大年”活動中,《伐清》獲得紅包數:蛇年心意小紅包38個、蛇年富貴大紅包15個、蛇年封神大紅包1個。
⑵ 2013年05月份,縱橫舉行拼字大賽,《伐清》獲得縱橫提名和讀者投票,成為參與拼字初賽八強的16本小說之一,與沙漠的《國色生梟》組合,隊名鐵血雙驕,可惜止步八強。
⑶ 最大單節更新字數:第四章 第三十節 賽跑,更新了 23378字。為了回報讀者支持,在拼字大賽,作者通宵達旦連續碼字11個小時。

作者簡介


作者
作者
灰熊貓,真名謝栩文,中國作家協會會員。專職網路小說作家。
擅長寫歷史軍事題材方面的小說。
其他作品
1.《竊明》
2007年5月在起點中文網連載,成為2008年網上瘋傳的10大奇書。榮獲搜狐“讀本好書”2008年度評選十佳圖書(非文學類)、榮獲2009年“網路文學十年盤點”的十佳優秀作品。
2.《虎狼》
2010年5月在縱橫中文網連載,是為《竊明》三部曲系列的第二部。因該小說的主題定位和寫作構思方式的轉變,使其極具爭議性。支持者與反對者至今仍然在為《虎狼》而爭吵。
3.《朱棣的權謀》
2013年01月由重慶出版社出版的實體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