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知遠諸宮調
劉知遠諸宮調
《劉知遠諸宮調》是我國現存最早的,也是對後來的戲劇、說唱文學有著重要影響的一部諸宮調作品
宋、金時代的諸宮調作品。作者無考。現存殘本42頁。1907~1908年間,俄國Π.Κ.科茲洛夫探險隊在發掘古代西域黑水城(今甘肅境內)時發現。原件曾收藏於列寧格勒,1958年 4月由蘇聯國家對外文化聯絡委員會贈還中國,現藏北京圖書館。劉知遠諸宮調》刻本的發現,可以看到前期諸宮調的藝術成就和樂曲結構樣式,為研究諸宮調的形成和發展,提供了珍貴的資料。1935年,鄭振鐸根據國外傳抄本校訂,收入《世界文庫》第 2冊,嗣後有1937年北平來薰閣書店的石印版本和1958年文物出版社的影印版本。
目錄
《劉知遠諸宮調》
中國宋、金時代的諸宮調作品。作者無考。現殘存42頁。1907~1908年俄國一探險隊在發掘古代西域黑水域(今甘肅境內)時發現,原存蘇聯列寧格勒圖書館,1958年歸還中國,現存北京圖書館。是現存諸宮調刻本中最早的一部。《劉知遠諸宮調》全書應有12則,今殘存《知遠走慕家莊沙陀村入舍第一》、《知遠別三娘太原投事第二》、《知遠充軍三娘剪髮生少主第三》、《知遠探三娘與洪義廝打第十一》、《君臣弟兄母子夫婦團圓第十二》5則,前4則並有殘頁,但首尾完整。書敘五代時后漢高祖劉知遠發跡變泰的故事,南戲《白兔記》即取材於此。作品對地主階級的殘酷盤剝,婦女地位的低下和悲慘,都有深刻的揭露,但又表現出濃厚的宿命論和迷信觀念。在藝術方面,風格遒勁渾厚,語言樸素自然。
《劉知遠諸宮調》刻本的發現,可見前期諸宮調這一曲藝門類的樂曲結構形式,對研究諸宮調的形式和發展以及李三娘、劉知遠故事系列的發展軌跡,都提供了珍貴的史料。1958年,文物出版社據原件影印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