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廠村

雲南省易門縣銅廠鄉銅廠村

銅廠村是雲南省玉溪市易門縣銅廠鄉的一個行政村,地處銅廠鄉中部,東面鄰西山村,南面鄰沙衣村,西鄰里士村,北面鄰股水村

自然資源


雲南省易門縣銅廠鄉銅廠村村容村貌
雲南省易門縣銅廠鄉銅廠村村容村貌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擁有林地62261畝;耕地總面積4211畝(其中:田564畝,地3647畝),人均耕地1.15畝,主要種植烤煙玉米小麥等農作物;擁有林地62269.5畝,經濟林果地33畝,主要種植核桃花椒等經濟作物;有水面積138042平方米。

人口衛生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是漢族、彝族混居地,其中漢族3264人,彝族497人,其他民族25人。該村有農戶1025戶,共有3786人,其中男性2025人,女性1761人。
農業人口數為3704人,勞動力總數2163人,從事第一產業人口1760人,外出務工人數311人。隨著農村經濟的不斷發展,農村合作醫療和社會保障制度不斷完善,更多的農戶開始加入了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新型農村合作醫療
至2008年底,全村參加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人數304人,享受低保人數301人;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農戶992戶,共計3554人,參合率94%。
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銅廠鄉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104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0人,該村距離銅廠鄉衛生院0.5公里。該村委會建有公廁1個、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個。

基礎設施


該村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共有749戶通自來水,有264戶飲用井水,有264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有1013戶通電,有48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的農戶932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53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287戶。
該村進村道路為硬化的水泥路,到鄉交通方便,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水泥路。該村共有467戶農戶建有沼氣池,已完成“一池三改”的467戶,裝有太陽能的農戶230戶,建有小水窖1488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3441畝。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村民的住房以土木結構為主,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的農戶993戶,居住於磚(鋼)混結構住房的農戶15戶,還有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2008年底,該村共擁有汽車41輛,拖拉機40台,摩托車123輛。

文化教育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有村小學2所,校舍建築面積3706平方米,擁有教師27人。距離銅廠鄉中學0.5公里。該村小學生就讀到銅廠完小,中學生就讀到銅廠中學。該村距離小學校113.70公里,距離中學113.70公里。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人數538人,其中:小學生408人,中學生130人。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建有黨總支1個,下設13個黨支部,共有黨員107人,其中男性91人、女性16人,年齡在60歲以下的黨員有66人,60歲以上的黨員有41人。全村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13個,共有團員155人。2006年,該村黨總支被評為“先進基層黨組織”。

農村經濟


2008年,該村經濟總收入204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085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54.8%;畜牧業收入538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5.1%;漁業收入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0.1%;林業收入42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1%。外出勞務收入2127000元。農民人均總收入5001元,人均純收入3718元。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10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合同1013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242.00畝,其中土地流轉面積0.00畝。是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0.00元(人均元),一事一議籌勞0個(勞均0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00萬元,有固定資產119.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0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是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粘貼公告、黑板報、會議等方式公開。

基層黨團組織


該村設黨小組0個,黨員總數107人,黨員中男黨員91人,女黨員16人。團員123人。

存在問題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1、基礎設施:銅廠村委會14個自然村村內道路均為土路,村內主幹道硬化的村僅有4個;264戶農戶飲水困難;通有線電視的農戶僅有383戶;生產中人背馬駝,勞力投入大;基礎設施薄弱。 2、醫療衛生:各自然村內無醫務室,各村距鄉衛生院少的有0.2公里,遠的達9公里,重、急病患者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依然突出。。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大力發展烤煙生產,穩定烤煙種植面積,強化各項科技措施的落實,提高煙葉質量,增加農民經濟效益。加快發展以母豬、家禽為重點的畜牧業,發展規模化養殖專業戶。發展特色林果產業,發展以野生食用菌松子採集為重點的林果業。積極爭取上級扶持資金,發展壯大農村集體經濟,引導農民向規模化、產業化發展,促進農民增收和農村經濟發展。鼓勵農民農閑時節外出打工,增加農民收入。積極調整產業結構,發展反季節蔬菜,實現農戶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