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廟

三教廟

三教廟位於北京市通州區舊城北部的區域大成街北側(原為北京花絲鑲嵌廠址,現位於通州大成街1號院——司空小區北側)。此處因儒教的文廟(亦稱學宮)、佛教的佑勝教寺(亦俗稱塔庵)、道教的紫清宮(亦俗稱紅孩兒廟)三座獨立的廟宇,近距離呈“品”字形布列在通州州治衙署的西圍牆之側而合稱三教廟。佑勝教寺的西側,聳立著燃燈佛舍利塔,由此形成了“三廟一塔”的古建築群,在京杭大運河北端西畔,通惠河河口南岸,共同成為北京人文奧運六大景區之一——通州運河文化景區。

廟宇簡介


“三廟一塔”景區是國內唯一的三教合一建築群,也稱“三教廟”,是三座獨立的廟宇,佔地約12000平方米。“三廟一塔”分別指的是:文廟(儒家學府,又稱學宮)、紫清宮(俗稱紅孩兒廟)及燃燈塔及其附建的佑勝教寺。
儒、釋、道三教在這裡互為緊鄰而又相互獨立,這三座獨立存在的廟宇,近距離呈“品”字形布局。據考,燃燈塔始建於北周,而紫清宮建於明代中期,三教和諧共存了400餘年。
今人概括簡稱之為“三教廟”,成為北京“人文奧運”六大景區之一——通州運河文化景區的重要組成部分。

修建歷史


三座廟宇中,文廟在前,規模最大,創建於元大德二年(1298年),比北京孔廟尚早建4年,歷經元、明、清三代22次重修擴建,至光緒九年(1883年),已經形成除北京孔廟之外北京地區最大的文廟,中路跨東西三院,中軸線上主體建築依次為:照壁、射圃、如日中天坊(左忠義祠、右節孝祠)、大門(左“德配天地”坊、右“道冠古今”坊)、欞星門,泮池泮橋(左名宦祠,右鄉賢祠)、戟門(左、右角門)、大成殿及其前杏壇(左東廡、東朝房,右西廡、西朝房、西山外聖訓亭)、二門、崇聖殿。
大成殿東側有東跨院,前為聖容殿,後為尊經閣。
西跨院有二,分別為學正署和訓導署院,前有頭門,二門,後有明倫堂;一為文帝祠。
所有主體建築一色歇山脊。
1935年12月此廟是日偽政權“冀東防共自治政府”所在地,拆改較大。
1958年9月,北京花絲鑲嵌廠遷佔後,按工廠功能拆改更大。
2004年開始修繕,並在原文廟殿宇遺址和形制之上,修復了欞星門,戟門與東西配房。

建築情況


三座廟宇中,位於右後面的佑勝教寺與左後面的紫清宮,東西並列,均一進院落,很小。“三教廟”中各供其教的祖師爺,文廟祀孔子,佛寺奉釋迦牟尼老師燃燈佛,道觀供老子,文廟最大,突出了封建社會統治者的指導思想儒家學說,道、佛教廟宇很小,且置於文廟之左右,封建統治者將道、佛兩家思想放在輔助位置上,主次極為分明地分佈在州街門下手旁邊,共同為封建統治者所利用,三教思想在封建社會中即對立、又統一地列在州治之側,這在全國各省、府、州、縣是唯一獨有的人文景觀,反映了大運河文化的開放性與包容性。
“三教廟”中有一座燃燈佛舍利塔,簡稱燃燈塔,1979年被列為北京市重點文物保單位,是大運河北端的標誌性建築。
其創建於北周,唐貞觀,遼重熙、元大德、明成化、清康熙九年間曾予以重修,康熙十八年震圮塔身,三十五年在原須彌座上按原樣重建而成,1900年,八國聯軍侵佔通州時,洋炮擊斷塔利,洋槍射掉銅鈴。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通州,塔利蓮花砌座半圮而落,1987年按原樣重修塔剎,塔為八角形十三層磚木結構實心塔、分須彌座、塔身、塔剎三大部分結構全高56米,基圍38.4米,對面直徑11.4米,雄偉,壯觀、挺拔、秀麗。挺拔是此塔的突出特色景觀,磚雕斗拱、佛像、紋飾甚為精美。
每椽端、仔角梁皆懸掛銅鈴,共計2248枚,塔懸銅鈴之多為世界之最。
每枚風鈴外壁鐫刻捐獻者姓名,還有祈語,詩謠等。
在第十三層正南面正中灶門間置磚刻古詩一首,有“巍巍古塔鎮潞陵、時賴周唐人建立”等句,表明此塔為鎮河塔、是北周創建、唐代重修。
今古建專家鑒定為“遼”。通州八景之一“古塔凌雲”即指此處。
古人有不少詩歌描述之,也有不少傳說流傳至今,據說塔影垂映在200米外的大運河中,是一種奇景。
塔身第十三層西北一面上寄生長一株榆樹,高3.7米,冠闊4.2米,干徑0.17米,無主根,一條鬚根最長2.5米,整體根系似一摺扇面。為保護此塔安全,已將此榆移植於塔下公園處,如今已是枝繁葉茂,被通州人喜稱為“塔榆”,象徵著通州人頑強拼搏的性格。

相關資料


佛教的一廟一塔
通州建置,自北齊以來,郡縣治所,一直位於舊城北門內西側。金天德三年(1151)設通州治於此,直到一九五八年拆除,另遷新址。
古代通州為多條河流下梢,每逢雨季,三面來水,經常鬧水災,按當時的風俗信仰,於北周晚期在四河交匯的高崗之地,也即潞河西岸不遠處,建燃燈佛舍利塔一座,用以鎮河神而靖水患;塔正建在縣衙西北側,塔下之廟,便是佛教的佑勝教寺。
此寺一進院落,山門殿三間,正殿三間,有民國時石碑一通,記八國聯軍毀寺破塔罪行。
佑勝教寺,又稱“塔庵”,始建年代應早於燃燈佛舍利塔,據介紹,早期佑勝教寺的寺廟規模相當的宏大,經歷代歲月,如今只剩下了一個大光明殿,一棵古樹和一座標有“燃燈佛塔”的大香爐,殿內裡面供奉的是佛祖釋迦牟尼的老師燃燈佛。
燃燈佛是過去佛中最著名的,當釋迦牟尼佛在成佛前身為儒童的一世里,曾遇到燃燈上古佛游於世間,儒童識得古佛,便以五莖蓮供奉,又見地上有泥濘,便以發鋪路,請佛踏之而過。
遂得燃燈授記掲語:“是后九十一劫,名賢劫,汝當作佛,號釋迦文如來。”而此後九十一劫時,儒童果然為佛,佛教經文中稱期為現世佛,與過去世佛燃燈上古佛和未來世佛彌勒佛統尊為三世佛。
佑勝教寺西側的小院內,便是燃燈佛舍利塔,因塔身正南券洞內供奉釋迦牟尼的老師燃燈佛而得名,也俗稱“通州塔”。
此塔始建於北周,據傳說,古代通州境內多河,河中有妖怪,經常興風作浪鬧水災,於是在城中最高處建造了這座鎮河塔,用以鎮河神而靖水患。後來的唐、元、明、清諸代曾不斷復建、重建和修繕過,現存的塔是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所修建的,因為受到七六年唐山大地震年的破壞,最近的一次修繕是在1985年。
三教廟以文廟居正位
三教廟的布局,體現了儒家、道家、釋家三教逐漸融合的歷史,並顯示相互承認的心態,即是一部宗教史,也是一部思想史。佛教認為:修行的第一要素即是割斷紅塵之緣,與世無染,故其廟宇多選址秀峰佳林,湖沼流泉,風景秀麗之處,以利清修。入山修道是道教的傳統,屬取法自然的宗教,也即“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青城山天天師洞楹聯)”。其對修行環境的苛求程度,遠勝於佛教。儒家自孔孟以來,積極入世,講究維持封建舊制,維持古今正統,也即君臣上下,君子小人之分,后經宋明理學的發揮發展,儒家更以齊家治國平天下為已任,也因此成為封建統治者一直利用的宗教式學說,奉為不二法則,其積極入世的思想與佛道兩家風馬牛不相及,且多有抵觸。
三教廟以文廟居正前位,佑勝教寺與紫請宮處在文廟後面兩翼,規模都比文廟小,呈等邊三角形位置,與衙署緊臨,突出了儒家地位。正所謂“一流佛祖二流仙,三流皇帝四流官”,在這裡充分地體現出來。這種模式體現了宗教與社會、精神與物質,虛與實的相互關係,世俗的衙署為主,入世的儒家為主,也即以實為主,以虛幻的宗教精神為輔,虛實相依,相輔相成,實是中國幾千年封建思想的濃縮。
燃燈佛舍利塔
燃燈塔共13層、高53米、八角形,磚木結構密檐式實心磚塔,俗稱“通州塔”,由須彌座、十三層塔身與二層蓮台塔剎三大部分構成,塔身挺拔陡峻,層層磚雕斗拱合度精細,其塔座上所嵌的佛、獸和各種紋飾等,雖經歷了無數天災人禍的磨難,保留部分仍能看出曾經的精美,而且每椽端、仔角梁都懸掛著銅鈴。
燃燈塔全高56米,為北京地區最高最大的塔,令人叫絕的是,燃燈塔與古運河相距幾百米,卻能塔景垂映運河。昔日運河中過往的漕船商舟遠遠就能望到,故燃燈塔系運河北端的標誌,也是古通州的地標,因而有古人“無恙蒲帆新雨後,一支塔影認通州”的詩句。塔西還有“古塔凌雲”碑刻,曾為明代通州八景之一的“古塔凌雲”即指此處。
京杭大運河沿岸有四大名塔:杭州的六和塔,揚州的文峰塔,臨清的舍利塔,然後就是通州的這座燃燈佛塔。
塔身第一層很高,正四面辟門,其餘則辟直欞假窗。每層每檐每角都懸有銅製風玲,共計2224個,成為國內古塔中懸掛風鈐最多的一座。塔身共雕鑿佛像415尊。塔頂還有銅鏡,也是至今古塔中發現最大者。“古塔凌雲”曾為通州八景之一。該塔與佑勝教寺相鄰,成為京杭大運河北端之勝景,亦是通州古城之象徵。
該塔建造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歷史。康熙十八年(1679)地震,其身傾圮,發現一顆佛牙與數百粒舍利;1900年,八國聯軍佔據通州,對塔進行破壞;1976年唐山地震受損。1985年9月重修。
北京大學的著名校園建築博雅塔便是以其為原型修建。
通州文廟
元大德二年(1298),在州與縣衙西側,建文廟,供奉至聖先師,跨有東西兩院,緊挨衙署,此廟建築年代,比北京成賢街文廟早四年時間,從建成之日算起,至今巳近二十次重修擴建和翻修。廟內孔子像曾毀於八國聯軍之手。
通州文廟坐北朝南,長一百五十米,寬五十米有餘,中軸線下埋有金水橋。大成殿五間,進深三間,歇山筒瓦頂,一斗三升交麻葉斗拱,明間四攢,次間及稍兒間各遞減一攢,山面六攢,和璽彩畫,井口天花天鵝圖。今僅余大成殿一座。
道觀紫清宮
明代中期,在佑勝教寺東,文廟左後側,又建道教宮觀紫清宮,由都人會同州人一同捐建,供奉太上老君,俗稱紅孩兒廟,因其殿壁所繪紅孩兒,生動逼真活靈活現之故。一進院落,現只剩山門一間,正殿三間,西配殿三間加山門前古槐一株。
聖訓亭
園內還有始建於元大德二年(1298年)的聖訓亭,元、明、清代多次予以修繕,是文廟的附屬建築。2004年重新修復。“聖訓”表示尊重先聖的訓誡,體現了中華民族尊師重教的傳統。

詳細地址


北京市通州區大成街1號(原為花絲鑲嵌廠址,通州區電影院東北方向100米、北大街司空小區北側)。

交通路線


公交路線

可乘坐322、342、435、666、667、938支4、938支9到新華大街下車,向前走5米,過紅綠燈在向北走800米,右轉彎即到。

自駕路線

京通快速路八里橋出口出,經新華大街向東直行2公里至中倉北口路口見通州電影院,向北走800米,右轉即到。

景區情況


開放時間

每天8:30-16:30;每逢初一、十五早7:30開放,閉館時間不變。

票價

10元/人。

地理位置


如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