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寬
邢寬
明無為州人。永樂十三年(1415)第七名進士。殿試后,明成祖召見,詢及祭祀、兵戎,應對中肯,考究詳明,被成祖擢為第一,稱狀元。授修撰,纂修《宣廟實錄》,升侍講。不久,因疾告假歸里。正統十一年(1446)復任。翌年主持順天鄉試。景泰三年(1452)以侍講職,兼任南京掌院員。后升侍講學士,代理南京國子監事徠,卒於官。
邢寬,字用大,幼穎敏力學。永樂庚子領鄉薦,再上春宮,中式第七名稱及入對祭祀、兵戎,考究詳明,議論醇正,上親擢第一。授修撰、纂《宜廟實錄》。賜織金文綺,升侍講。已未同考試,稱得人。尋引疾家居,上言民情十餘事。丙寅復任,丁卯主順天鄉試,景泰壬申以侍講起複。適南京掌院員缺,吏部推寬以本職往蒞,內閣奏:“寬學行老成,使以屬官從公卿后,事體未便。”乃升侍講學士,署南京國子監事,卒於官。上甚悼之,遣知府史濡諭祭。先是開科以來,江北士占名第一者,惟寬一人。成祖得之,喜甚,以丹書其名於榜首,且賜宮詞榮之。謬氏道南謂國史稱。寬居家孝友,與人交際始終不渝,且處心坦白,於物無忤,其所養厚矣。後世族譜為:萬世尚文學、家修獻朝廷、光前從大道、裕后必明經。
邢寬家境殷實,祖父、父親皆為地方官吏,常憐憫囚犯,為之寬刑,甚得鄉里好評。其父有子,為弘揚祖德,即取名邢寬。
邢寬
邢寬自幼穎敏,力學不輟。明成祖永樂十八年(1420)鄉試中舉,永樂二十二年會試奪得第七名。廷試時,初擬孫曰恭為一甲第一,成祖覺得“曰恭”二字豎行寫在一起像“暴”字,心中不悅,因他一向倡言為政應克己寬仁,豈容“暴”字。遂將孫曰恭的名字劃掉,又於別卷中見有“邢寬”之名,甚喜,便道:“孫暴不如刑寬”,遂定邢寬第一。成祖還特意用硃筆親書邢寬之名於榜首,且賜宮詞,當時咸以為寵遇。
邢寬考取狀元后,授修撰,預修《仁宗實錄》、《宣宗實錄》,賜織金文綺加從五品俸祿,升翰林院侍講。正統四年(1439)他出任會試同考官,號稱得人。邢寬素患足疾,請求辭官回鄉,當時老母尚健。他注意體察民情,曾上疏反映民間疾苦,得到嘉許。正統十一年(1446)復召還京,重任前職,次年主持順天府鄉試。正值南京翰林院缺員,吏部推舉邢寬,命他以本職上任。內閣奏言:邢寬學行老成。遂升他為南京翰林院侍講學士兼署國子監事。景泰五年(1454)邢寬因操勞過度卒於官。皇上為之惋惜,特遣知府史濡前往諭祭。
邢寬居家孝友,為官三十年,官位不顯而處心坦白,處事寬容,與人結交始終不渝。明朝自開科至此,江北學子名列第一者只有邢寬一人。
乞假歸養新買北山莊居作
買得煙霞結四鄰,軒窗山色一番新。
暫辭玉署疏僚友,偶向青岩狎野人。
杖履平明堪遠眺,琴樽清晝足怡神。
北堂喜遂康寧願,叨有君羹進膳頻。
邢寬
註釋:
①玉署:玉堂署的簡稱。泛指官署。②狎xia::親近。③杖履:扶杖漫步。④平明:天剛亮的時候。⑤琴樽:琴和酒樽。常指文士宴集。⑥北堂:古代居室在房的北邊的叫北堂,為婦女盥洗的地方。后以北堂為母親的代稱。⑦叨:貪。同饕tao 。
邢寬有子邢日,明化十六年舉人。邢寬晚年乞假歸養,作有《新買北山莊》:“買得煙霞結四鄰,軒窗山色一番新。暫歸玉署疏寮友,偶向青岩狎野人。杖履平湖堪引眺,琴樽清畫足怡神。北堂喜遂康寧願,叨有君羹進膳頻。”
在無為縣今仍有邢寬後裔,其字輩排行為萬世尚文學、家修獻朝廷、光前崇大道、予后必明經。
在無為縣城西大街,曾有一座氣勢恢弘的“二狀元祠”(遺址在今無為師範附屬小學旁),其祠正廳有楹聯曰:“俊望仰儀刑,想明哲挺身,蓋世功名誇二代:兩賢開道路,願英才倍出,繼公先後佔三元”(潘鼎新作)。該祠紀念的是無為縣宋、明兩代所出的倆位狀元焦蹈和邢寬。
潘鼎新作楹聯《二狀元祠》:“俊望仰儀刑,想明哲挺身,蓋世功名誇二代;兩賢開道路,願英才倍出,繼公先後佔三元。”(註:俊望:有極大的聲譽的人。俊,大,“駿”。儀刑:法式,模範。明哲:明智,洞察事理。挺生:挺拔而出,杜甫有“昔承推獎分,愧匪挺生材”詩句。功名:功績與名聲,科舉時代稱科第為功名。二代:指宋代與明代。兩賢:指焦蹈與邢寬。三元:封建科舉時代,鄉試、會試、殿試都是第一名,叫三元。即解元、會元、狀元。這裡又有第三狀元之意。)
又,王鶴天作聯:“宋朝榜首,明朝榜首,並祀爺前賢;任維廢維興,萬古春風常有價;科舉人才,科學人才,古祠對新校;問孰優孰劣,雙溪秋水咽無聲。
在《無為季氏增修宗譜卷之二十》“詩貽贈”中有《題季和卿子成二公墓》:
題季和卿子成二公墓
時,郡殿元,邢寬
一門雙孝植,再世兩賢彰。
墓聳芝山秀,名流綉水長。
成祖朱棣御批
一個是成祖朱棣御批他為狀元的故事。殿試結束后,原擬取孫曰恭為第一,那時文字都是豎行排列,當他看到這個名字,突然感到很刺眼,這后兩個字連起來不就是一個“暴”字么,再把整個名字連起來讀,特別是鳳陽老家土話,不是很像“行暴”么?他越看越不爽,心裡越不耐煩,只好往後翻,嗨,“邢寬”跳了出來,那時人們對對子都有一種先天的敏感,這兩個名字不正是意義相反的一對,他不再翻,硃筆停了下來,如釋重負地感嘆道:“孫暴不如邢寬。”邢寬就這樣成了狀元。而且朱棣還親自在榜首寫下了邢寬的名字,以示鄭重與恩寵。在御點了這個狀元過後,朱棣開始親征來犯的阿魯台,六月,明軍到達答蘭納木兒河一帶,卻不見阿魯台的影子,只好班師,恰此時朱棣病了,且很快一命嗚呼。於是邢寬成了朱棣永樂時期最後一位狀元.《明史》在評價朱棣時,在肯定了他的功績后,最後來了這麼一句:“然而革除之際,倒行逆施,慚德亦曷可掩哉。”無疑這是否定批判他翦除對手殺人時的兇殘。不再是九族,而是十族,加上親朋與弟子,方孝孺連坐被誅872人,齊泰、黃子澄“磔斃”,對鐵鉉,命人將耳鼻割下燒熟令吃,不屈,然後寸磔,再不屈,乾脆扔進燒開的油鍋里……
試卷豎寫改成橫線直格
在明代永樂年以前,封建時代金殿會試的試卷一直是豎行書寫的。試卷是如何由豎寫改用橫線直格的呢?據傳,這與江西豐城一位叫孫曰恭的秀才有關。
孫曰恭字恭齋,號翼庵,江西豐城人。明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邢寬榜進士第三人,被授翰林院編修。孫曰恭從小就是敷山書院的高材生,永樂二十二年(1424年),孫曰恭參加殿試時,原本被初擬為一甲第一,朝廷的主考官將孫曰恭取為第一名“狀元”的案卷呈永樂皇帝宣布。但那時的文字書寫是豎行寫的,皇帝在宣布名單時,誤將“曰恭”二字讀成一個“暴”字,宣布第一名鼎甲“孫暴”。孫曰恭聽了心中好生納悶,心想:“莫非真有個‘孫暴’?”因而不敢貿然應答,生怕自己犯欺君之罪,仍靜靜地跪於殿下仔細聆聽。待皇帝宣布第三名“探花”時,孫曰恭終於壯起膽子插話說:“啟奏萬歲,臣名曰恭,非敢暴也。”永樂皇帝一聽,心中方才明白是怎麼回事。但永樂皇帝覺得自己是金口玉言,不能隨便改變“旨意”,也不能當眾丟人,他眼珠一轉,自圓其說道:“朕怒者曰恭,愛者暴也”。於是乎,孫曰恭只落得個第三名“探花”。打那以後,京城考試的試卷,一律改用橫線直格。
建無為縣城梅花垛子城牆
據邢容欽《無為舊聞瑣話》記載,說起這位狀元,無為自古以來就流傳著一則美妙的故事:明永樂年間,無為州屬廬州府,邢寬殿度中狀元,邢寬中狀元的第二天,皇帝、皇后在皇宮召見當朝科舉前“三甲”。應成祖皇帝親賜的瓊林“恩榮宴”,皇后插金花,寬偶回首,此大不恭也。此一行徑卻不慎被永樂皇帝朱棣看到,於是,永樂帝問其故:”卿回顧何由?”邢寬一聽后,急中生智,立跪拜謝曰:“欲有求耳。”帝問何求,因腿有殘疾造成脊背微駝並是位孝子的邢寬狀元曰:“臣實情呈報聖上,家中來信,父親重病纏身,速盡孝。臣乃仰慕皇宮梅花垛子牆的莊嚴堂皇,堅如磐石,氣吞山河,真乃我主萬世基業之象徵也。自從在京城為我主效勞,對皇城的城牆也有深厚感情,今離去,想再多看一眼朝夕相處的城牆,乞陛下恕罪。欲鄉里城牆能有皇城之有梅花垛也!”朱棣聽罷甚悅,恩准其請衣錦還鄉,曰:“好!愛卿既然酷愛梅花垛子牆,朕賞你十萬銀兩,就恩准你回鄉仿造一個就是了,慢慢細看。”邢寬狀元千恩萬謝,帶了賞銀,回到家鄉,不敢怠慢。根據成祖皇帝的聖旨,請了能工巧匠,按照皇城的樣式,建造了無為縣城的梅花垛子城牆。故無為城牆築有女牆,這是周邊他縣城牆中無有也。也是邢寬狀元為無為縣家鄉人民作出的貢獻。傳說純屬附會,而有女牆則是事實,且時間亦在明代。唯史籍為洪武,與此有出入耳。
在無為縣城西大街,曾有一座氣勢恢弘的“二狀元祠”(遺址在今無為師範附屬小學旁),其祠正廳有楹聯曰:“俊望仰儀刑,想明哲挺身,蓋世功名誇二代:兩賢開道路,願英才倍出,繼公先後佔三元”(潘鼎新作)。該祠紀念的是無為縣宋、明兩代所出的倆位狀元焦蹈和邢寬。
又,王鶴天作聯:“宋朝榜首,明朝榜首,並祀爺前賢;任維廢維興,萬古春風常有價;科舉人才,科學人才,古祠對新校;問孰優孰劣,雙溪秋水咽無聲。
在《無為季氏增修宗譜卷之二十》“詩貽贈”中有《題季和卿子成二公墓》:
題季和卿子成二公墓
時,郡殿元,邢寬
一門雙孝植,再世兩賢彰。
墓聳芝山秀,名流綉水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