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地帶性

非地帶性

非地帶性又稱隱域性。是由非地帶性因素引起的無規律分佈。海陸分佈、洋流等非地帶性因素使地帶性分佈規律變得不很完整和不很鮮明,使自然環境更加複雜。例如,由於岩石組成、地形起伏、地質構造等所引起的大的山地、高原、平原等都是典型的非地帶性自然綜合體;又如,在母岩、地形、排水條件等非地帶性成土因素影響下形成的隱域土,雖與一定的生物氣候條件相聯繫,但其形成和分佈都不受生物氣候地帶的嚴格制約。同樣,受局部地形或土壤等因素影響而形成的隱域植被,可分佈在不同的植被地帶內,夾雜在顯域植被中間,不形成獨立的植被地帶。

影響因素


海陸分佈

非地帶性
非地帶性
如北半球高緯度的苔原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呈東西延伸、南北交替的現象十分明顯,而南半球
相同緯度絕大部分是海洋,故沒有苔原帶和針葉林帶分佈。

地形起伏

巴塔哥尼亞沙漠。

局部環流和洋流

如信風帶大陸西岸,因受離岸風及沿岸寒流的影響,在海岸帶形成沙漠。又如西歐的溫帶海洋性氣候緯度範圍到達60°N以北,是受到了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局部水分變化

如熱帶荒漠帶和溫帶荒漠帶內的綠洲;局部水分礦化度的變化:如在沿海平原的溫帶落葉闊葉林中,由於鹽分變大出現的鹼蓬草地。

局部岩石性質的變化

如在四川盆地的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中,由紫紅色的砂岩、頁岩風化而成的紫色土。

局部地熱異常

非地帶性特徵
非地帶性特徵
如在冰島,苔原是這裡的地帶性植被,但在熱泉附近卻分佈著草甸。

人為作用

如在沙漠邊緣營造防護林、填湖造田、培育水稻等活動都可以造成對地帶性規律的改變等等。
關係
非地帶性現象分佈及影響因素
非地帶性現象分佈及影響因素
1.非地帶性因素疊加在地帶性因素之上,使地帶性分佈規律變得不很完整或不很鮮明。
2.地帶性因素影響是普遍的、基本的;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是局部的、特殊的。如澳大利亞大陸,其東部受大分水嶺的阻擋和沿岸暖流影響,分佈著熱帶雨林和亞熱帶森林,但從整體講,地帶性因素起主導作用。
3.在兩種因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約下,形成了複雜的地理環境。如我國處在同緯度的兩廣地區和橫斷山區,前者因受東南季風影響,屬於熱帶雨林和季雨林;後者因受地形影響而成為高山植物區。地表各地的地理環境都具有所在地帶的地帶性特徵,同時又不同程度地受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具有非地帶性特徵,使自然環境更加複雜

簡介


1.地帶性自然帶的缺失:南緯60°附近缺少亞寒帶針葉林氣候
成因:南緯60°缺少大陸
2.自然地理現象的斑狀分佈:沙漠中的綠洲
成因:冰雪融水和地下水的分佈
非地帶性
非地帶性
3.地帶性自然帶空間分佈範圍受到約束:美洲西部各自然帶沿海岸狹長延伸
成因:受科迪勒拉山系的阻擋
(南美洲安第斯山脈以西的熱帶荒漠帶緯度跨度大,由於大氣環流[離岸東南信風]和沿岸寒流[秘魯寒流]的影響)
4.大陸東西兩側自然帶分佈緯度位置的差異:亞歐大陸亞寒帶針葉林帶,大陸西岸分佈緯度高,大陸東岸分佈緯度低
成因:大陸東、西岸的洋流不同(西岸:北大西洋暖流東岸:千島寒流)

自然帶

(1)熱帶雨林帶變為熱帶草原帶
分佈:0°附近的東非高原
成因:東非高原海拔高,溫度低,蒸發(對流)弱,降水少。因此形成熱帶草原帶。
但東非高原的熱帶草原氣候剛果盆地南北兩側的熱帶草原氣候不同,東非高原的熱帶草原氣候區仍然是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的,只是因為溫度低、降水少,所以植被才沒有西側的剛果盆地茂盛,才形成的熱帶草原帶。
(2)熱帶草原帶變為熱帶雨林帶
分佈:主要包括北美洲中美地峽東部沿海、非洲馬達加斯加島東部、大洋洲澳大利亞東北部沿海、南美洲巴西東南部沿海
成因:信風從海上吹向陸地,遇到山地抬升,降下地形雨;暖流流經,增溫增濕。
非地帶性
非地帶性
(①中美地峽東部沿海:東北信風,墨西哥灣暖流②馬達加斯加島東部:東南信風,馬達加斯加暖流③澳
大利亞東北部沿海:東南信風,東澳大利亞暖流④巴西東南部沿海:東南信風,巴西暖流
(3)溫帶落葉闊葉林帶變為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
分佈:南美洲南端安第斯山脈以東
成因:該地盛行西風(西北風),由於安第斯山脈的阻擋,降水幾乎全部將在了安第斯山脈以西的太平洋沿海岸,安第斯山脈而以東的大西洋岸處在背風坡,降水很少,氣候乾旱,因此形成了溫帶草原帶、溫帶荒漠帶
(4)溫帶大陸性氣候變成溫帶海洋性氣候
分佈:西歐西部
成因:北大西洋暖流的影響

分析

問題一、何謂非地帶性因素?
解析:地帶性現象是符合一定的分佈規律的現象。地球表面並不是所有事物都屬於地帶性的分佈規律,如海陸分佈、地質構造、地形起伏等,在地球上的分佈不具備地帶性規律的因素,叫做非地帶性因素。它干擾或破壞了地帶性分佈規律,造成地域分異的地方性差異,這種變化叫做非地帶性,如綠洲的分佈,是呈現為局部的、特殊的非地帶性。
問題二、非地帶性因素有哪些?
解析:總的來說,非地帶性因素概括起來有如下幾類。
南半球相同緯度絕大部分是海洋,故沒有苔原帶和針葉林帶分佈。地形起伏

典型題例


分析下列各種自然現象A~G的地理分佈。
A.南半球高緯地區沒有苔原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分佈。
B.橫斷山區的“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C.南美洲安第斯山南段西側為森林,東側為沙漠。
D.中緯地區自沿海到內陸由森林帶變為草原帶、沙漠帶。
E.河西走廊的綠洲。
F.非洲自然帶呈帶狀分佈,並且南北對稱。
G.我國東部自南往北可以劃分為熱帶、亞熱帶、暖溫帶中溫帶寒溫帶等五個溫度帶。
以上自然現象的形成是受到哪些因素的影響?請將代表自然現象的數字順序號寫在其影響因素後面的括弧內。
1.受緯度地帶性影響的是( )。
2.受經度地帶性影響的是()。
3.受垂直地帶性因素影響的是()。
4.受非地帶性因素影響的是( )。
解析:題目所列舉的自然現象都處在一定的地理位置,並且地球表面的各種地理環境的形成都具有一定的規律。答題時要從這些規律入手,去探知地理現象產生的本質因素。
緯度地帶性:即由赤道向兩極的地域分異規律:其原因主要是受地球形狀影響,太陽輻射從赤道向兩極遞減,也就是說這一規律是以熱量為基礎而產生的。選項F、G是符合這一規律的。從非洲情況看,赤道穿過非洲的中部,非洲南北半球部分獲得太陽的能量,從赤道向高緯依次遞減,出現了南北對稱分佈的自然帶。該規律在低緯度和高緯度表現明顯。
經度地帶性:即由沿海向內陸的地域分異規律,分佈規律主要是水分受離海遠近的影響,從大陸沿海往內陸方向遞減。選項D中提到的從森林到草原,植被類型的變化明顯地符合經度地帶性規律。該規律在北半球中緯度表現最為明顯。
垂直地帶性:此規律的產生主要是高山地區海拔越高氣溫越低、水汽量越少,水熱狀況隨著高度的增加而變化,因而在不同的海拔高度形成不同的氣候帶。選項B是符合這一規律的。一般來說山體越高,垂直自然帶越明顯;高山的緯度越低,垂直自然帶越複雜。在高中地理教學中,學生往往問到這樣一個問題:山地的垂直自然帶的分佈是受非地帶性因素的地形起伏影響,因而屬非地帶性現象?對於這樣的問題,是討論較多的一個問題。我們知道,水平地帶性是基於“理想大陸”的基礎上,沒有考慮地形起伏的影響。因此山地本身的存在是對水平地帶性的干擾和破壞,是一種相對於水平地帶性的非地帶性因素。而山地的垂直帶譜,是一種連續的、有規律的分佈,因此應屬地帶性現象。也就是說,山地的垂直分佈自然帶是受非地帶性因素影響下的地帶性現象。
非地帶性:處在一定位置的地理環境除了會受到上述三種地帶性因素影響外,同時又不同程度地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選項A,如從緯度因素來看,應該大致和北半球高緯度地區一樣存在著苔原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但由於南半球的同緯度地區絕大部分是海洋,因此沒有苔原帶和亞寒帶針葉林帶的分佈。選項C由於安第斯山脈阻擋西風深入,使山脈東側降水減少,成了乾燥的巴塔哥尼亞沙漠。這是由於受地形起伏這一非地帶性因素的影響。選項E,從緯度地帶性因素和經度地帶性因素影響結果來說,河西走廊大部分地區自然帶應屬於溫帶荒漠帶,具有溫帶大陸性氣候的特徵,其植被應為荒漠。但由於受地形和地質構造的影響,為我國勞動人民長久以來利用高山雪水和引地下水灌溉提供了便利,建成了綠洲。因此,河西走廊的綠洲可以看成是地帶性因素的規律受到了非地帶性因素的干擾而形成的。
答案:1.F、G
2.D
3.B
4.A、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