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張海靖的結果 展開
- 香港影視導演編劇
- 青海民族學院教師
張海靖
香港影視導演編劇
張海靖,祖籍廣東新會,港台資深影視製作人、導演、編劇,其父為台灣政治家張子柱;
上世紀七十年代末張海靖自美國洛杉磯取得影視傳播碩士學位后,於台灣中華電視台擔任編審和製作人,在主管編寫及審查武俠小說泰斗古龍的電視劇時,與古龍有了一段亦師亦友的忘年之交;張海靖撰寫完成電視劇本《白玉老虎》時獲得古龍稱讚為“驚才絕艷”,后古龍根據電視劇本情節撰寫了同名武俠小說;同一時間獲中國報業巨擎成舍我先生推薦,進入台灣世新大學兼職影視理論講師,培養了一批優異的學生,很多至今仍活躍於影視界,如劉德凱等;張海靖在華視策劃並製作了亞洲影展等國際影展,在2000多集電視劇及十數部電影中擔任編劇,兼製作人;編劇作品《影舞者》奪得台灣電視最高獎金鐘獎,被台灣大學圖書館收錄珍藏;編寫武俠劇《名劍風流》,成為一代經典佳作;與倪匡合作編寫的電視劇《衛斯理傳奇》,是台灣最早的科幻電視劇;在台灣華視工作時期,張海靖積累了豐富的影視製作經驗,發掘了若干電視明星,導演鈕承澤早期做演員出道,也曾主演過張海靖製作和編寫的華視電視劇。其時張海靖在台灣電視圈名聲鼎沸,於是嶺光影業公司創始人、中國電影史上著名製片家黃卓漢先生力邀張海靖進入電影界,入職當時港台地區最大的電影公司第一影業機構。黃卓漢身兼製片、編劇、導演、攝影、剪輯諸職,有“十頂全能”之稱,在黃的指點下,張海靖逐漸轉型為電影人。
在香港電影黃金時期,張海靖攜台灣資金進入香港電影圈,協助向華勝創立了永勝電影公司(永盛電影前身),在公司的開山之作《梁山怪招》中擔任編劇與製作人;且開辦了自己的配音及發行公司,與日後的香港Star TV 高級總裁Aaron Lee合作,專門為港產片進行國語配音併發行外國影片。
張海靖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在香港永盛電影公司任總經理,從新藝城影業挖來不被重用的才子王晶簽約永盛任編劇與導演。張海靖監製了永盛一系列經典影片,與著名電影人吳思遠、向華強、向華勝、吳宇森等均有過密切合作。當年永盛公司異軍突起,捧紅了一眾耀眼璀璨的電影明星,如周潤發、劉德華、周星馳、吳孟達、關之琳、張敏、邱淑貞、翁虹、李嘉欣等,公司出品的電影連破香港乃至亞洲票房紀錄,張海靖是絕對的幕後功臣。
張海靖真正被大陸觀眾所熟悉和認識是因為其後來導演及監製的電影《妖魔道》和《新碧血劍》,其中《妖魔道》由當時在香港尚未大紅大紫的歌手周慧敏領銜主演,聯合主演有倪震及張敏,周慧敏與倪震因戲結緣,促成了影視圈一段“金童玉女”的佳話,這部戲也是香港電影最早嘗試電腦特效的電影之一。《妖魔道》的主創班底彼時都是初出茅廬,在張海靖麾下虛心學習,編劇之一有日後聲名鵲起的《十月圍城》導演陳德森,配角演員中有周星馳後來的御用製片人田啟文。
張海靖導演並編劇的《新碧血劍》是最早的中港合拍片之一,由元彪、袁詠儀、張敏、李修賢、吳孟達、李美鳳、徐錦江等眾多當紅明星聯合主演,為1993年大陸最賣座電影,其中的主題曲《情劍》,由黃沾作曲、經潘美辰演繹後傳唱至今,並奪得由觀眾投票的哈爾濱“冰雪電影節”金獎,更被奉為武俠經典名片。
近年大陸電影市場回暖,張海靖回歸電影圈,監製、編劇並導演了電影《異空危情》,由向華勝推薦的林詠琛所著小說《共生》改編,應采兒、唐一菲、馮德倫主演,趙薇老公黃有龍全程贊助拍攝場地,取景於黃有龍的廣東增城金葉子溫泉度假村,於2010年十月上映,為愛情悚幻電影開山之作,以小成本博得相對高票房,獲得業內好評。並作為編劇編寫了合拍電視劇《護花奇緣》 ,《肥姐掛帥》,《妙手神探俏佳人》等,獲得廣東衛視收視率第一的成績;
監製作品
電影《鬼馬殺手龍虎鬥》
電影《妖魔道》
電影《賭神》
電影《賭俠》
電影《新碧血劍》
電影《至尊無上》
電影《唐伯虎點秋香》
電影《九品芝麻官》
電影《逃學威龍》
電影《天龍八部之天山童姥》
電影《倚天屠龍記》
電影《武狀元蘇乞兒》
電影《至尊計狀元才》
電影《極速殭屍》
電影《異空危情》
導演作品
電影《妖魔道》
電影《新碧血劍》
電影《極速殭屍》
電影《異空危情》
編劇作品
電影《棍王》
電影《梁山怪招》
電影《妖魔道》
電影《新碧血劍》
電視劇《影舞者》
電視劇《新西螺七劍》
電視劇《白玉老虎》
電視劇《飛花逐月》
電視劇《衛斯理傳奇》
電視劇《名劍風流》
電視劇《妙手神捕俏佳人》
電視劇《護花奇緣》
電視劇《肥姐掛帥》
電視劇《滄海游龍》
電視劇《影舞者》獲1985年第二十屆台灣電視最高獎金鐘獎最佳編劇
電影《新碧血劍》獲1994年第五屆哈爾濱冰雪電影節最佳影片獎
張海靖的父親張子柱,台灣政治家、思想家。1924年12月,與曾琦、李璜等在巴黎玫瑰城共和街寓所創立中國青年黨,被選為宣傳主任。他把《先聲周報》作為青年黨的機關報,宣傳該黨政治主張。
1928年返國,赴香港創辦西南中學(當時唯一的新制中文學校) 。同時與胡國偉等創辦《 香港時報》和《 探海燈》三日刊,宣傳中國青年黨的主張。
“九一八”事變后,張子柱利用所辦的報刊,呼籲國人抗日救亡,捐獻救國。自此後數年間,投身為香港僑界服務。
抗日戰爭爆發后,曾被蔣介石召見,受聘為國民政府軍事參議院參議。返港后,任南京銀行香港分行副行長。次年又與友人創辦中國書局,出版教科書。
抗日戰爭勝利后,先後任國民參政員、制憲、行憲國大代表、國民政府經濟部政務次長、工商部政務次長,一度代理部長。曾於1947年率領代表團往古巴,出席聯合國貿易暨就業會議,為副首席代表。
1953年張子柱到台灣出席“國民大會”,后被任為“光復大陸設計”委員、“僑務委員會”顧問、“中國青年黨”主席、台灣地區行政機構政務委員等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