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百川

鄭百川

鄭百川(1939一),著名謎家,原名鄭少波。廣東潮陽人,父輩起移居潮安縣彩塘鎮。出生於岐黃世家。幼逢喪亂,顛沛流離,以至用了十年時間才讀完小學;初中畢業后,又斷續上了一年高中和半年大學,便通過社醫考試而繼承祖業,成為終身牙醫,替世人祓除疾苦。

人物介紹


基本資料

他性愛讀書,過目不忘。雖在“史無前例”之中,猶能業餘持讀不犯禁忌之魯迅著作、法家典籍。1972年10月,沉寂已久的潮汕農村恢復了燈謎活動,他在朋友的慫恿下,抱著玩玩的心情去看人猜謎,孰知一看之下,他驚奇地發現:謎中的知識,謎中的樂趣,竟是如此之大!突如其來的興奮使他一連三晚流連於謎台前,併當即結識了江風、晨月等幾位青年同好,自此開始了他人生中的猜射、投師、創作、編刊、主台、交遊、研究、著述,乃至結累累碩果、成一代大師的燈謎之旅。

文化環境

中國的廣東潮汕地區,從“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濟天下之溺”的韓愈為地方官,驅鱷魚、除民害,推行教化文治以來,“自是潮之士,皆篤於文行”(蘇軾潮州韓文公廟碑》)。由於文風鼎盛,名士輩出,潮汕一帶很早就享有“鄒魯之濱”的美稱。即燈謎一道,這塊具有豐富文化底蘊的熱土上,近世便孕育了謝會心、翁松孫、吳浩水、庄容川、胡寄雲、邱振宗等許多宗師高手。鄭百川就是在如此深厚的文化氛圍和燈謎風氣中,一面師從邱振宗先生學藝,並虛心求教於吳浩水、胡寄雲等老輩謎家,一面認真研究、汲取《評註燈虎辨類》這部“謎學津梁”之精華,傾心進行創作。得天獨厚,不走彎路,加之他個人所擁有的獨特文化氣質:厚重、勤奮、睿智、精純、超脫,以及他工詩、能詩、善畫、通印等因素,造就了他在燈謎事業的成功與輝煌。

從謎生涯


鄭百川的從謎生涯大約可分為三個階段。(謎友千幽---劉佳坪整理)

第一階段

自1972年秋至1984年夏是鄭百川從謎生涯的第一階段。這一階段,鄭百川一邊學習制謎,步入創作實踐,一邊在本地區城鄉間頻繁地參加並主持群眾謎會,通過猜射別人的謎作來啟發自己的創作思路,也通過讓人猜射自己的謎作來檢驗其藝術性和生命力。同時,他先後精心編輯且親自用蠟板刻印出《彩塘燈謎》、《春風集》、《春簡浪花》、《戊午春燈》、《戊午秋燈》、《開襟集》、《待菊集》、《紅葉集》、《鼓噪餘音》、《得秋集》、《當春集》、《虎尾春冰》、《玉簡謎集》等十幾種內部謎刊,並又搜羅整理乃師邱振宗之遺作編印出《爐邊集》,批註翻刻泰國華僑李文賓之《燈謎二談》。這數千冊散發著油墨清香的謎書刊,既分潤身邊四圍謎友,又從郵局寄贈全國各地燈謎組織。這段時期,百川經過不斷探索和思考,陸續發表了一系列帶有研究命題的文章,諸如《印謎溯源》、《<鏡花緣>的燈謎及其他》、
《朱耷的詩畫籤押與燈謎的關係》、《射覆·賦·賦體謎》、《開拓謎路話詩鐘》、《從版本不同說到“亥豕”》等。其中尤以《“直道相思了無益》與《法門·流派·多師》二文,一在關於“別解”的作用上強調:“謎味來自於別解”,“把別解擺到‘謎的靈魂’位置上來”;一在技法運用與燈謎流派的問題上主張:“兼擅各法,不拘成法”,“各流派以其特色見長,但也因有所偏愛而暴露缺點,門戶之見妨礙謎學的交流和發展,觀點明確,闡發有力,在謎壇產生了較大的影響。

第二階段

1984年秋至1992年秋是鄭百川從謎生涯的第二階段。這一階段,鄭百川從閉門造車的書齋,走向才子薈蘋的謎壇,從零星閃光的思索,轉為系統理性的思辯,實現了謎學造詣的自我超越。1984年10月,安徽省合肥市主辦的“廬州謎會”在徐霞客稱之為“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黃山舉行,全國各地謎友風雲匯聚。百川畢生第一次走出潮汕,參加謎壇盛會。也許是黃山的鐘靈毓秀感染和激發了他,他不但由感而發,寫下了《謎會開上黃山的聯想》,而且他的制謎構思也如黃河之水滾滾而來,奇思妙想竟無窮盡,在創作的數量和質量上都進入了成熟時期。上世紀九十年代,隨著漳州“首屆中華燈謎藝術節”的成功舉辦及“中華燈謎藝術館”的隆重開館,百川頻頻外出,積極參與全國較大的謎事活動,足跡遠及河北,北京、遼寧等省市。同時,潮州市燈謎協會的成立,作為該會會長的他,創辦並長期參與編印會刊《謎潮》。這八年時間內,他又分別以或鄭重、或詼諧之筆調,寫出了《歷史文化是燈謎的源泉》、《“發昏’,十三章》這兩篇頗有份量的文章。前者乃按“產生燈謎的歷史文化背景”、“具體歷史文化背景中的燈謎活動”、“深遠的歷史文化滋育著潮州燈謎”三個方面,由遠及近、從古到今地論述了歷史文化與燈謎發展之關係,具有不可多得的謎史資料價值;後者則就謎藝扣合技巧及利弊、考證、評鑒諸方面,用十三個短篇娓娓而談,對於指導並促進燈謎創作裨益良多。

第三階段

鄭百川從謎生涯的第三階段是1992年冬至今,其間共歷十年有餘。這一階段,鄭百川通過大量理論文章和燈謎作品,完成了,由燈謎專家向謎學大師的轉變。鄭百川把視野從海內轉向海外,在上世紀八十年代後期大陸與台港海外逐漸開展謎作交流的基礎上,1992年11月25日,他偕澄海張哲源作為首批大陸謎家,經由香港至泰國謎界進行友好訪問。在曼谷清邁府等地,他們受到了秦華謎友的熱烈歡迎,並參加了“春燈夜譚聯歡”、“退思文虎社雅集”、“林氏西河謎苑會猜”,以及由泰國潮州會館隆重舉辦的中國大陸、中國香港、中國台灣以及新加坡、泰國大型跨國燈謎盛會。嗣後,他又於1996年2月、1999年3月先後出訪新加坡謎界和台灣地區燈謎聯誼會,無論是在星洲的直落亞逸芳林公園,還是在高雄台南、台北的文化中心或廟會場所,他都懸謎主鼓,設壇講學,與同道互切磋,與猜眾共歡樂。因此,他是新時期以來對台港及海外華人社會的燈謎活動進行考察,並開展謎藝交流的捷足者。這十年也是鄭百川藝水爐火純青,理論上大有建樹、事業上碩果累累的十年。這段時間內,遼寧科學技術出版社安徽文藝出版社分別出版了他的《鄭百川燈謎選注》、《中華謎語叢書·人名謎》。因有感於前人在謎話集中所提及的制謎戒忌之不詳、不確、不完整,並受到當代新興學科“比較文學”的啟迪,他經過數年探討、不斷總結,幾易其稿,終於推出了一生之力作《謎病例話》。該文從創作實際出發,羅列出“面底相犯”、“倒置扣合”、“以偏概全”、“用典錯誤”、“晦澀艱僻”、“支離雜湊”、“神氣不即”、“褒貶失當”等三十種謎病,並一一舉例分析,填補了燈謎批評之空白,為逐步構建完整的燈謎學理論建樹甚偉。

燈謎成就


鄭百川平生制謎近萬,僅其收入《燈謎選注》和《百川謎藪》中可統計者,即達六千則之夥;其餘散載於國內外各種謎刊謎集及專題製作製作以應約於各類賽事者,恐亦不在少數。一定的作品數量,是作品質量的保證。那些偶有一二小巧之作、篋中卻存廢謎三千的人,與“謎家”二字當有一段不短的距離。若細心把玩百川的謎作,於琳琅滿目、層出不窮,“撩亂紅紫開繁英”之際,我們當可發現,一是他始終注重別解,深諳別解三昧,以別解傳謎之神,生謎之趣;二是善於積極捕捉新事物為謎材,不斷開拓新思路,以新引人,以新制勝;三是對眾多法門不存偏見,堅持“法無好壞,施法在人”,由此而嫻熟運用各種藝術技巧,已臻化境;四是主張多讀書、多充電,所謂“腹有詩書氣自華”,因能驅使詩詞成句作面,名章俊段,隨手拈來;即偶有自撰,亦文采斐然,不工而工。其謎無意不搜,而不落纖巧;無語不新,且不事塗澤。底面扣合銖兩悉稱,渾若天成;讀後令人餘香滿口,回味難盡。所以然者何?蓋其頗似“(韓)退之詩,大抵才氣有餘,故能擒能縱,顛倒崛奇,無施不可。放之則如長江大河,瀾翻洶湧,滾滾不窮。收之則藏形匿影,乍出乍沒,姿態橫生,變怪百出,可喜可愕,可畏可服也。”(宋,張戒歲寒堂詩話》卷上)其創作風格,亦“若母群物而腹眾才者,風氣固不足以限之”(清·劉熙載《藝概·書概》。自20世紀九十年代以來,鄭氏的謎藝獨領風騷,遙執牛耳,在大陸為眾所仿效,儼然成創作之主流;於海外亦深受推崇,影響所及,甚至台、泰謎風幾亦為之一變。因此,有人稱譽他是“當代謎壇典雅派的代表人物”、“新時期燈謎學科的帶頭人”。我們認為從鄭氏的身上,完全可以看到一部近三十年燈謎復興和謎藝發展史的縮影;而他與柯國臻則無異是這段歷史時期內大陸最優秀的精英謎家之代表,是當世謎學藝術皇冠上兩顆璀璨的明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