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60條詞條名為王軍的結果 展開

王軍

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王軍,男,博士,現任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外國語言研究會 副秘書長,蘇州大學外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帶頭人,英文系主任,博士生導師。

個人簡介


王軍,1966年出生,男,山東榮成人。1988年本科畢業於聊城師範學院。1995年碩士畢業於華東師範大學。2004年博士畢業於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方向為對比語言學、認知語言學。研究內容涉 及形體語言、複合名詞、隱喻轉喻、間接回指等。中國認知語言學研究會常務理事,江蘇省外國語言研究會副秘書長,蘇 州大學外語學院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學科帶頭人,英文系主任,博士生 導師。

學術課題


王軍
王軍
2005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英漢語篇回指的功能語用對比研究”(項目編號:05BYY036),第二責任人。
2005年江蘇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編號:SK104505),主持人。(已結項)。
2007年國家社科基金項目“英漢語篇間接回指對比研究”(項目編號:07BYY008),主持人。(已結項)。

獲獎情況


1.1996年聊城師範學院年度“優秀教學成果獎”(第二位次)
2.1998年聊城師範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獨立)
3.1998年聊城師範學院年度“課堂教學優秀獎”(獨立)
4.1999年聊城師範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獨立)
5.2000年聊城師範學院“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第一位次)
6.2000年山東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第一位次)
7.2003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生學術文化節論文三等獎(獨立)
8.2003年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生院“社會實踐獎”
9.2003年聊城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第二位次)
10.2004年上海外國語大學研究生學術文化節論文三等獎(獨立)
11.2004年,聊城大學“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一等獎”(獨立)
12.2004年,山東省教育廳“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二等獎”(獨立)
13.2005年,江蘇省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三等獎(獨立)
14. 2008年,江蘇高校第六屆哲學社會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獨立)
15. 2009年,江蘇省外國語言文學與翻譯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獨立)

研究成果


1.“美國宗教世俗化的歷史發展與現狀”,《哲學戰線》,1992年第1期
2.“談非語言交際在課堂教學中的應用”,《山東外語教學》, 1997年第4期
3.“外語教學與文化導入淺議”,《外國語言研究》,1998年
4.“Privacy.體距學.跨文化交際”,《外語教學》,1998年第2期
5.“障礙性模糊語與非語言語義定位”,《山東外語教學》,1998年第2期
6.“試論外語課堂教學中的自我評價”,《山東外語教學》,1998年第4期
7.“語法與辭彙關係新探”,《國外外語教學》,1998年第3期
8.“和諧與衝突─試論非語言暗示對詞義的修飾作用”,《四川外語學院學報》1999年第2期
9.“Nonverbal-‘非語言’抑或‘非言語’”,《外語教學》,1999年4期
10.“論在師範院校英語專業開設非言語交際課程的必要性”,《外語與外語教學》,1999年增刊
11.“‘電話恐懼症’對英語語言交際能力培養的啟示”,《聊城師範學院學報》,1999年第5期
12.“英美文化學習與素質教育”,《山東外語教學》2002年第2期
13.“聯想回指現象瑣議”,《西安外國語學院學報》2003年第1期
14.“間接回指的確認與語義網路激活擴散”,《外語學刊》2003年第4期(人大複印資料04年第二期全文轉載)
15.“論間接回指釋義的基礎”,《外語教學》2003年第6期
16.“論關聯強度在間接回指釋義中的主導作用”,《現代外語》2004年第3期
17.“論常規關係在間接回指中的作用”,2004年上外《外語與文化》,吳友富主編
18.“論漢語N+N結構中中心詞的移位”,2005年上外《外語與文化》,吳友富主編
19.“漢英間接回指形式對比初步”,《四川外語學院學報》2005年第1期
20.“‘框欞關係’對間接回指研究的啟示”,《外語教學》2005年第4期
21.“論語言語境對回指的限定作用”,《外語學刊》2005年第5期
22.“論漢語N+N結構中中心詞的位置”,《語言教學與研究》2005年第6期
23.“論篇章距離對回指先行語可及性的影響”,《山東外語教學》2006年第1期
24.“主題性:整體回指關係體現出的一種篇章屬性”,《外語與外語教學》2007年第7期
25. “直接回指與間接回指”,《天津外國語學院學報》2007年第5期
26.“N1+N2結構中的意念焦點”,《外語教學》2008年第2期
27.“英漢複合名詞的非語義特徵及相關認知闡釋”,《外國語》2008年第2期
28.“論回指詞語之概念重現”,《外語學刊》2008年第3期
29. “英語指稱詞語與數量象似性原則”《南昌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08年第2期
30. “對英漢語N+N結構的認知詮釋”,《語言研究的語用和認知視角》(論文集)束定芳主編,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8年
31.“概念匹配、回指釋義與概念轉移:篇章回指研究的新思路”,《外語學刊》2009年第5期
32. “論代詞的間接回指功能”,《東吳外語論叢》(論文集),2009,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33.“模糊回指及其語用功能”,《西安外國語大學學報》,2009年第4期
34.“認知視角下轉喻的修辭功能再考”,《天津外國語大學學報》,2011年第1期
35. “再論轉喻的修辭功能”,《外語教學》,2011年第3期
36. “隱喻映射問題再考”,《外國語》,2011年第4期
37. “如何精確理解‘整體—部分”的優勢順序——兼論陸丙甫先生的分析方法,《外國語》,2012年第1期
38. “從演化指稱看同指關係”,《外語學刊》,2012年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