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60條詞條名為王軍的結果 展開
- 中國人物畫畫家
- 中紅博愛資方股東
- 原四川省涼山州委常委、紀委書記
- 國家稅務總局黨委書記、局長
- 廣西河池市巴馬瑤族自治縣委員會書記
-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 甘肅省天水市原市長
- 中信集團原董事長
- 洛陽市人民政府副市長
- 遼寧籍前國腳
- 中共浙江省溫州市委常委
- 西咸新區原黨工委書記
- 四川省巴中市通江縣人民政府縣長
- 中共南部縣委常委、南部縣人民武裝部部長
-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原第五師副政委
- 通遼市人民政府副市長、市公安局局長
- 雲南省普洱市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
- 原蘭州市委書記
- 湖北省安陸市副市長
- 襄陽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黨組書記、主任
- 江蘇省徐州市政協委員會副主席
- 四川省雅安市副市長
- 遼寧省鞍山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 曲靖市沾益區花山街道黨工委書記
- 忻州師範學院黨委書記
- 東營市萬通石油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長
- 浙江省淳安縣人民政府副縣長
- 陝西省商洛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 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委員會委員
- 北京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
- 保定學院黨委書記
- 西安市市政公用局道橋處處長
- 巴彥淖爾市監察委員會委員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克拉瑪依市委常委
- 瀋陽理工大學原黨委書記
- 中國中車集團有限公司副總裁
- 陝西省科學技術廳副廳長
- 中國內地男演員
- 廣東省肇慶市司法局局長
- 江蘇省委黨校常務副校長(正廳級)
- 興蒙鄉黨委書記
- 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總裁
- 遼寧省營口市委常委、組織部部長
- 滁州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經濟開發區分局副局長
- 新疆人大內務司法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甘肅省腫瘤醫院醫生
- 四川省廣元市稅務局黨委書記、局長
- 中國著名導演(西安電影製片廠)
- 中國內地男演員
- 北京北開電氣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
- 國家基礎教育資源共建共享聯盟秘書長
- 廣元市財政經濟工作委員會原副主任
- 銀川市金鳳區委常委、副區長
- 西安市總工會黨組副書記、常務副主席
- 湖北省大冶市人民法院院長
- 山東魯能守門員教練
- 四川省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 中國將軍詩書畫研究院副秘書長
- 太和中學教師
- 北京同仁醫院副主任醫師
- 四川省眉山市仁壽縣委常委、常務副縣長
- 隴南市國土資源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 甘肅省民航機場集團有限公司董事、副總經理
- 貴州省羅甸縣公安局黨委原委員、副局長
- 曾任中國文聯出版社文學編輯室主任
- 節目主持人
- 長春職業技術學院教務處處長
- 達州市經濟和信息化委員會副主任
- 遼寧省大連市沙河口區科技工信局局長
- 山東大學副教授
- 原重慶市統計局副局長
- 瀋陽市教育研究院副院長
- 天津市南開區學府街道黨工委書記
- 上海市松江區副區長
- 宣城市財政局預算科科長
- 三亞市城郊人民法院刑事審判庭庭長
- 中國內地演員、副導演
- 山東書法家
- 昆明經濟技術開發區黨工委組織部部長
- 合肥工業大學教授
- 中共松陽縣委常委、組織部長
- 西安市資深律師
- 丹東市住建委原副主任
- 南鷗
- 山東濰坊中院原副院長
- 河北師範大學教授
- 對外經濟貿易大學法學院院長
- 桑植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 大慶市薩爾圖區人大副主任
- 畫家
- 中共山東省委黨校辦公室主任、副教授
- 河北醫大一院主任醫師、教授
- 教師
- 任京山縣地方稅務局黨組成員、紀檢組長
- 甘肅省法院副院長
- 重慶大學新聞學院講師
- 籃球運動員
- 江西省人大內務司法委副巡視員
- 北京工業大學環能學院講師
- 最高人民檢察院公訴廳副廳長
-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政協和田地區工委副主任
- 電子科技大學教授
- 八一電影製片廠電影編劇
- 威海市立醫院泌尿外科主任
- 江蘇省南京市規劃局紀檢組長
-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主任醫師
- 雲南民族大學教師
- 雲南省昭通市移民開發局局長
- 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農學院老師
- 中央紀委駐國家旅遊局紀檢組原組長
- 武漢眾邦銀行副行長
- 濱州國有資本投資運營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
- 合肥供水集團有限公司監事會主席
- 黑龍江省原副省長
- 中國鋁業股份有限公司財務總監
- 韓小軍
- 北京外國語大學教授
- 河北農業大學商學院農經系教授
- 七台河市林業局黨委委員、副調研員
- 隨州市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主任
- 白城市人大民族僑務外事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琅琊區人民檢察院副科級檢察員
- 新疆自治區交通廳副巡視員
- 十佳愛心公益人物
- 山東農業大學副教授
- 高台縣國家稅務局副局長
- 寶鋼股份公司熱軋廠技能專家
- 天津泰達足球俱樂部球員
- 濮陽市依法治市辦公室主任
- 深圳大學高爾夫學院副教授
- 南京市金陵中學河西分校校長
- 黔西南州人大常委會財政經濟工作委員會主任
- 國家體育總局人力資源開發中心副主任
- 湖北省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 當代畫家
- 蘇州科技學院碩士生導師
- 淄博市桓台縣鹽務局局長
- 遼寧省瀋陽市沈北新區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 中國傳媒大學電視與新聞學院教授
- 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委會副主任
- 阜陽師範學院信息工程學院副院長
- 暨南大學經濟學院副教授
-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
- 中國國際經濟交流中心諮詢研究部副部長
- 江蘇鹽城市第一人民醫院神經內科王軍副主任
- 重慶市巫山縣財政局局長
- 中衛市中寧縣中醫醫院副院長、骨傷風濕科主任
- 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廣州分公司裝置工程師
- 指揮家
- 王簫雲
- 吉尼斯世界紀錄最小的二胡獲得者
- 西華大學教授
- 武漢科技大學教授
- 攝影師
- 蘇州大學外國語學院教授
- 河北民族師範學院副院長
- 北京華博醫院不育科主任
- Testin雲測CofounderCEO
- 管鎮鎮黨委副書記
- 北京燕化醫院醫生
- 眉山市人民政府
- 國稅總局廣元市稅務局聯合黨委書記、局長
- 河南工業大學土建學院副教授
- 上海市激光技術研究所黨委書記
- 中國藏學研究中心北京藏醫院醫生
- 四川省甘孜州扶貧和移民工作局副局長
- 四川大學建環學院副研究員
- 革命烈士
- 山東大學機械工程學院教授
- 社會保障廳軍轉處主任科員
- 樂清灣海事處副處長
- 北京東方瑞麗整形美容醫院主任醫師
- 新疆財經大學金融學院教授
- 南開區建設工程質量安全監管支隊副支隊長
- 湖北省公安縣斑竹壋鎮黨委組織委員
- 吉林師範大學教授、碩士生導師
- 北京市統計局副局長、黨組成員
- 嵊州市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四紀檢監察室主任
- 哈爾濱工程大學應用化學專業教授
- 安徽省九成坂人民檢察院檢察員
- 襄陽市人大常委會內務司法工作委員會主任
- 景寧畲族自治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長
- 北京大學信息管理系教授
- 廈門南洋職業學院副教授
- 葛家岔鎮幹部
- 大連理工大學數學應用數學系教授
- 夏河縣副縣長
- 河北師範大學副教授
- 哈爾濱師範大學社會與歷史學院院長
- 山東美術家協會會員
- 華東師範大學副教授
- 吉林大學農學部講師
- 阿克蘇地區稅務局黨委副書記、副局長
- 鎮江市統計局總統計師
- 攀枝花市財政局黨組成員、副局長
- 北京大學西葡語系教授
- 江西萍鄉市龍泉萬家環保科技有限公司創始人
- 桂林電子科技大學幹部
- 中山大學社會學系講師、碩士生導師
- 廣東實驗中學團委書記
- 農工黨山東省委員會副主任委員
- 評書藝人
- 德興市海口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 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得主
- 中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教授
- 河南法制報編輯
- 電子科技大學副教授
- 吉林大學講師
- 鄭州輕工業學院教授
- 人大常委會人事代表工作委員會副主任
- 四方街道辦事處副主任
- 福建省海洋與漁業執法總隊公務員
- 水墨畫家
- 淮陰工學院副教授
- 四川大學商學院副教授
- 影視劇編劇、導演
- 山東萊西籍烈士
- 貴州省貴陽市紀委副書記
- 青島市環境保護局總工程師
- 昭陽區蘇家院鎮副鎮長
- 青河縣委副書記
- 西安地質礦產勘查開發院副院長
- 寧遠縣人民法院科員
- 貴州恆豐智誠隊球員
- 北京市朝陽區人民防空辦公室主任
- 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醫院副院長
- 蘇州大學博導
- 鞍山市人民檢察院檢察長
- 鄂爾多斯市中級人民法院車隊隊長
- 大慶市人民檢察院民事行政檢察科科長
- 新疆克拉瑪依常務副市長
- 寧夏自治區石嘴山市紀委副書記
-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經濟學院院長
- 內蒙古大學教師
- 廬陽區商務和旅遊局城隍廟管理辦公室主任
- 馬鞍山首創水務公司副總經理
- 東南大學能源與環境學院副教授
- 河北村黨總支書記兼村委會主任
- 天津大學化工學院教授
- 東北師範大學副教授
- 哈爾濱市營商環境建設監督局副局長
- 中央黨校政治部公共管理教研室主任
- 四川省巴中市國家稅務局徵收管理科副科長
- 山東京博控股集團有限公司法務管理部主任
- 人保汽車保險銷售服務有限公司青海分公司主要負責人
- 南京際華五三零二服飾裝具有限責任公司服裝車間班組長
- 中國郵政集團有限公司山西省分公司紀委辦公室監察員
- 中國鐵路廣州局衡陽車務段衡陽站車站值班員
- 中國文聯出版社編輯
- 中國移動望謨分公司黨支部書記、總經理
- 青島國華工藝品有限公司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
- 洋浦經濟開發區應急管理局副局長
- 貴州醫科大學附屬醫院醫護人員
- 中科院微生物所專家
- 黑龍江省美術家協會會員
- 蚌埠市人民檢察院檢察委員會委員
- 迎江區大發物業蘇皖區域總經理
- 演員
- 天津市公安局交警總隊高速公路二支隊京滬高速公路大隊原一級警長
- 富瑞特裝原董事
王軍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
王軍,男,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從事石炭-二疊紀陸相地層、植物分類與演化、古生態學和古氣候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現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古植物與孢粉學研究室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國際古植物學會(IOP)執行委員、國際地層委員會石炭紀分會通訊委員、中國古生物學會古植物學分會理事、秘書長,理事長。
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博士生導師。從事石炭-二疊紀陸相地層、植物分類與演化、古生態學和古氣候學等相關領域的研究。現任中國科學院南京地質古生物研究所副所長,古植物與孢粉學研究室主任,學術委員會委員,國際古植物學會(IOP)執行委員、國際地層委員會石炭紀分會通訊委員、中國古生物學會古植物學分會理事、秘書長,理事長。
1987.9-1991.6 蘭州大學地質系 獲學士學位
1991.9-1994.6 蘭州大學地質系 獲碩士學位,導師:沈光隆教授
1994.7-1997.6 西北大學地質系 獲博士學位,導師:沈光隆教授
1997.7-1999.9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 博士后,合作導師:李星學院士
1999.10-2000.12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 副研究員
2001.1 - 現在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 研究員
2006.9 - 現在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 博士生導師
2002.3- 2002.4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 訪問合作
2004.2- 2004.8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 高級學者
2006.10- 2007.10 德國明斯特大學地球與環境科學系 博士后
2004年以來多次與訪問美國Smithsonian Institution, 捷克科學院地質研究所、國家博物館,Pilson古生物博物館,瑞典自然歷史博物館等單位開展合作研究。
2008.6- 現在 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 古植物學和孢粉學研究室主任
2018.11-至今中科院南京地質古生物所 副所長
1)3億年前“植物龐貝城”的發現和復原研究
受保存條件所限,迄今人們所看到的地球歷史上的遠古森林復原圖都存在巨大的時空誤差,並非實際復原,而是所謂概念性復原。對遠古森林的實際復原依賴於原位埋藏化石森林的發現。近年來,王軍研究員主持的課題組在內蒙古烏達煤田發現了一距今約三億年前被火山噴發所埋藏的成煤沼澤森林,其保存方式與龐貝城頗為相似,可以說是地球生物界的一個“植物龐貝城”。相關研究採用類似於現代考古的埋藏學方法,實現了世界上迄今為止對地史時期陸地景觀的、最大面積的植被實際復原研究,成功繪製了遠古森林的實際復原圖。“植物龐貝城”群落結構保存完美,人們能夠鑒定森林的組成類群、樹木密度、分層結構、生態梯度等等,從而進行精確的古植物學及古生態學研究,檢測現代生態學的相關法則是否在三億年前既已存在。同時,由於該植物群生存於地球冰室-溫室過渡時期,此項研究對於探討現代植物生態系統演變趨勢也具有重要參考價值。相關研究論文發表在2012年3月27日PNAS,109(13):4927-4932上。PNAS雜誌同期配置出版了由美國Smithsonian Institution Bashforth 和 DiMichele博士撰寫的題為“由二疊紀成煤植被窺探晚古生代生態學Permian Coal Forest offers a glimpse of late Paleozoic ecology”對本項研究進行了專題評述,稱讚類似這樣的時間尺度為一瞬間的地史時期的植物群使得人們能夠象現代生態學家那樣研究遠古森林的生態學規律。同年5月11日出版的美國《Science》雜誌以“火山灰中浮現遠古陸地”(Primeval Land Rises From the Ashes)——為題,在“新聞聚焦”欄目報導了“植物龐貝城”的研究成果。圍繞“中國烏達”、“天堂的遺失和發現”、“與時間賽跑”等主題,記者用流暢詼諧的語言,從大眾科普的角度再現了課題組對植物龐貝城艱苦漫長的探索和搶救性的研究保護過程。另外通過採訪美國、捷克等國際相關的古植物專家,對比歐美國家發現的此類原位埋藏的植物群落,文章給予內蒙古植物龐貝城的發現意義和研究成果以極高的評價,並期待著新的研究成果。
2) 植物地層學研究——我國晚古生代植物大化石組合序列劃分,及植物群演替與晚古生代冰期盛衰的對應關係探索
中國石炭-二疊紀植物大化石組合序列從上世紀60年代確立以來一直沿用至今。但是,這種組合序列的確立嚴重受到岩石地層劃分的影響,由此導致植物組合劃分總是與岩石底層單元界限一致,人們總是把一個岩石地層單元內所含化石植物群歸結為一個獨立的植物化石組合。這顯然不符合生物地層學原理,也阻礙了對植物群演替與氣候環境背景響應模式的深入探討。王軍研究員自博士學位論文研究工作開始,在渭北煤田嘗試性地進行嚴格意義上的植物生物地層學工作 (Wang et al., 2000,2005;沈光隆等,2000)。將植物地層帶依據化石植物的首次與末次出現層位、出現頻率、富集程度、葉形演變狀況進行劃分,並把化石屬種在岩石地層中的位置使用了層位係數進行定量描述,實現了化石層位的定量計算。所得化石帶的界限與岩石地層單元界限不一致,同時也與已知華北各地植物化石組合序列迥異。這一研究實例證明我國華北非海相地層植物化石組合序列的生物地層學意義亟待完善,並進一步指明我國非海相地層生物地層學研究的努力方向。相關成果發表於《第3屆全國地層會議論文集》、《古生物學報》和美國Bulletin of New Mexico Museum of Natural History(《新墨西哥州自然歷史博物館通訊》)。基於上述探討的結果,把渭北煤田的實踐結合華北其它區域已有的研究成果,提出了界限不同於岩石地層單元界線的植物大化石組合序列,並結合迄今所有已知信息提出了最新的華北非海相地層與國際地質年代表的對應關係。在此基礎上,嘗試性地將植物群的演替狀況與晚古生代冰期盛衰相互對比,鑒別出了若干次植物群組分上的更替與冰期階段性的對應,初步反映了植物群—冰期—氣候之間的響應關係。值得指出的是,石炭-二疊紀大冰期期間及其後的程度不等的溫室效應對植被的影響,對於研究現代溫室效應對植被的影響,比地史時期任何其他時段的類似事件都具有可比性。因此,探討晚古生代植被對石炭-二疊紀大冰期期間及其後發生的溫室效應的響應模式,對探討現代地球溫室效應下植被的響應性變化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3) 系統古生物學研究——瓢葉目植物的分類、起源和演化研究
作為對華夏植物群的系統古生物學研究,王軍研究員重點對瓢葉目植物開展了系統深入的研究,先後發表論文12篇,其中10篇為SCI檢索刊物論文,確立了自己在該研究領域的研究特色。該研究以古植物形態學和解剖學研究為主攻方向,包括瓢葉目植物的生物學特徵、地層學及演化和古生態學等方面,研究成果被最新出版的古植物學教科書(Taylor et al., 2009)所引用。相關成果簡述如下:
(1) 解決了一個長期以來中國和美國學者對瓢葉目植物一個屬的鑒定命名爭議。在檢查原始標本的基礎上,釐定了美國屬名Russellites Mamay 1968 是中國屬名Yuania Sze的晚出異名。 (Wang and Chaney, Taxon, 2010)。
(2) 研究命名飄葉目整體植物Paratingia wudensis Wang et al. (Wang et al.,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2009)。
(3) 根據伴生狀況從埋藏學角度推測斜羽葉Plagiozamites的生殖器官是球果而非種子。(Wang, 2008, Global Geology )。
(4) 研究報道內蒙古烏達早二疊世4個連續保存的植物群落。其中的成煤植物群中發育了瓢葉目植物Paratingia 和Tingia 新種, 證明瓢葉目植物可以生長在低濕地、甚至成煤沼澤植物群。(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Pfefferkorn and Wang, 2007)。
(5) 描述第二個瓢葉目整體植物聯合齒葉Tingia unita,證明這類植物的生態型為小型喬木,並可生長在成煤沼澤環境。(科學通報,中英文,王軍,2006,Wang Jun, 2006)
(6) 詳細解剖了Discinites sinensis Wang 的孢子囊。它由囊壁、絨氈層和孢子團構成。孢子囊的形態和解剖特徵的深入了解,進一步顯示了瓢葉目植物的特殊性。(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Wang Jun, 2005)。
(7) 晚古生代瓢葉目植物的古生態學探討。對已知瓢葉目植物生態信息較為全面的觀察分析表明,華夏植物群中的瓢葉目植物的生態條件與歐美植物群較為相似。很可能,瓢葉目植物在歐美植物區和華夏植物區均可發育於水分充足的低地植物群和排水條件較好的高地植物群。(古生物學報,王 軍等,2004)。
(8) 命名新種Discinites wudensis sp. nov.和 Yuania wudensis sp. nov.,並運用古植物埋葬學的方法論,認定營養器官和繁殖器官的聯生關係。這為整體植物重建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也為最終解決分類問題積累了重要信息。(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lant Sciences,Wang et al., 2004)。
(9) 中華盤穗Discinites sinensis Wang極少部分的原位小孢子具有孔蓋,這在已知的分散孢子和原位孢子中均無記錄。它的發現本身就進一步印證了瓢葉目植物的特殊性。(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Wang et al, 2004)。
(10) 通過對中華盤穗Discinites sinensis Wang部分原位小孢子孔蓋進一步深入細緻的觀察研究,認為它們可能是昆蟲咬食行為所致,為探索二疊紀動植物間生態關係提供了重要信息。(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Wang et al, 2009)。
(11) 描述命名渭北煤田下石盒子組韓城盤穗Discinites hanchengsis Wang et Shen。以往華夏植物群中沒有發現過成熟的盤穗的孢子囊穗的原位孢子,第一次揭示了從原位孢子特徵來看華夏和歐美植物群中瓢葉目的異同。(Review of Palaeobotany and Palynology,Wang and Shen, 2000)。
(12) 研究描述目前唯一的瓢葉目礦化繁殖器官化石——我國寧夏石嘴山早二疊世礦化的中華盤穗Discinites sinensis。文章發表於《科學通報》中英文。(王軍,1999;Wang Jun, 2000)。
此外,對華夏植物群的系統古生物學研究還包括建立了一類新的種子植物髻籽羊齒科Nystroemiaceae Wang and Pfefferkorn. 這類植物具有非常先進的葉性器官,與中生代以來常見的類似於銀杏葉的闊葉,但是其繁殖器官胚珠、種子的結構十分原始,類似者常見於早石炭世-晚泥盆世。這樣在進化程度上相差巨大的營養和繁殖器官構成一種植物有機體,恰恰證明了植物進化歷程的複雜性。在晚古生代植物群中,這是迄今基於對華夏植物群的研究所確立的,除大羽羊齒目(Gigantopteridales)之外的另一個科級分類單位。該項成果發表於英國《皇家學會會刊B》。
承擔科研項目情況:
2016.01-2020.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 (41530101) “中國“植物龐貝”---內蒙古烏達早二疊世成煤沼澤植物群的群落生態” (主持)
2015.07-2018.06現代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自助選題項目 (20151101) “內蒙古烏達早二疊世成煤沼澤植物群的群落生態” (主持)
2015.01-2018.12中國科學院、國家外國專家局 創新國際團隊“地質歷史時期典型冰期與生命演化”(主持)
2014.01-2017.12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基金 (41372010) “中國二疊紀美羊齒植物研究” (主持)
2012.01-2016.12 國家重點基礎研究發展規劃項目(973)(2012CB821900)子課題“植物登陸以來的演變趨勢與環境變遷” (骨幹)
代表論著:
1. Jun Wang, Hermann W. Pfefferkorn, Zhuo Feng, 2014. Noeggerathiales as coal-forming plants in Cathaysia: conclusions from an Early Permian vegetational Pompeii in Inner Mongolia.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59(23):2785–2792。
2. Jun Wang, Hermann W. Pfefferkorn, 2013. The Carboniferous-Permian transition on the North China microcontinent — Oceanic climate in the tropic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 119: 106-113.
3.Jun Wang, Xuezhi He, Hermann W. Pfefferkorn, Jinrong Wang,2013. A constrain on the compaction rate of Early Permian Tuff Bed from Wuda Coalfield of Inner Mongolia. Acta Geologica Sinica. 87(5):1242-1249。
4.Jun Wang, Hans Kerp, Hermann W. Pfefferkorn, 2013. Earliest occurrence of peltasperms in the basal Permian of the North China Block and the radiation of this group. Geological Journal. 49: 129–142.
5. Jun Wang, Hermann W. Pfefferkorn, Yi Zhang, Zhuo Feng, 2012. Permian Vegetational Pompii from Inner Mongolia and its implications for landscape paleoecology and paleobiogeography of Cathaysia.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USA 109(13), 4927–4932.
6. Jun Wang, Hermann W. Pfefferkorn, 2010. Nystroemiaceae, a new family of Permian gymnosperms from China combining primitive with highly advanced features. Proc. R. Soc. B 277, 301–309.
7. Jun Wang, Dan Chaney. 2010. A re-examination of the type specimen of Yuania Sze 1953 and its junior synonym Russellites Mamay 1968. Taxon, 59(2): 517-524.
8. Jun Wang, 2010. Late Paleozoic macrofloral assemblages from Weibei Coalfield, with reference to vegetational change through the Late Paleozoic Ice-age in the North China Block.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al Geology.83:292-317.
9. Jun Wang, Hermann W. Pfefferkorn, Jirí Bek, 2009. Paratingia wudensis sp. nov., a whole noeggerathialean plant preserved in an air fall tuff of earliest Permian age (Inner Mongolia, China).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96 (9): 1676–1689.
10. Jun Wang, Zhuo Feng, Yi Zhang, Shijun Wang, 2009. Confirmation of Sigillaria Brongniart as a coal forming plant in Cathaysia: Occurrence from an Early Permian autochthonous peat-forming flora in Inner Mongolia. Geological Journal. 44: 480–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