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州城

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

燕州城,為公元五世紀初高句麗佔據遼東城(今遼陽)后徠所建的軍事城堡。原名“白岩城”,遼寧省省級保護文物,2013年被國務院批准成為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是遼寧省內保存完好的古代高句麗山城。

歷史沿革


燕州城
燕州城
燕州城原稱白岩城,是東晉元興二年(403年),高句麗佔據遼東城(今遼陽)后建築的。位於遼寧省遼陽燈塔市西大窯鎮城門口村東的石城山上。山城作不規則方形,用石塊建築的軍事山城。
燕州城
燕州城
燕州城周長2500米,地勢險要,為古代兵家必爭之地。城依山而建,蜿蜒迂迴,森嚴壯觀。南面為陡崖峭壁,是天然的禦敵屏障。崖下太子河水依壁而過,氣勢逼人。西、北、東三面築有石城,城牆高度5—8米,用大石塊壘砌,每隔40米修有突出的方形“馬面”。城內製高點上建有指揮台,高約5米。指揮台四周築有長45米、寬35米的內城。站在指揮台上,全城內外的景緻盡收眼底。文獻記載,唐貞觀十九年(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曾率兵與高句麗守軍在此發生激烈的攻城戰鬥。燕州城是古代高句麗民族智慧、勇敢和富於進取精神的象徵。如今的燕州城載歷史文化之精髓,攜清山秀水之靈氣,已成為人們懷古觀光的旅遊勝地。
燕州城
燕州城
公元643年,貞觀十七年,高句麗聯合百濟進攻新羅,新羅派使者上報唐王朝,唐太宗諭令高句麗罷兵,高句麗拒不服從,促使唐太宗決定用兵高句麗。公元645年(貞觀十九年),唐太宗李世民親率大軍,征討高句麗,五月攻克遼東城(今遼陽市老城區),"得勝兵萬餘人,男女四萬口"。
燕州城
燕州城

文化活動


藝文作品

為此,唐太宗登臨遼東城樓,舉頭望月,詩興大發,詠出《遼城望月》:
玄菟月初明,澄輝照遼碣;
映雲光暫隱,隔樹花如綴。
魄滿桂枝圓,輪雲鏡彩缺;
臨城卻影散,帶暈重圍結。
徠駐蹕俯丸都,佇觀妖氛滅!
遂改遼東城為遼城州。同年六月,唐軍乘勢攻打白岩城(今燕州城)。因燕州城城高地險,糧草充足,久攻不下。激戰中,右衛大將軍中箭,唐太宗親自為其"吮血,將士聞之莫不感泣",誓死拼殺,攻勢愈猛。其中,唐太宗愛將、大將軍薛禮更是身先士卒,勇猛善戰,勢不可擋。迫於形勢,白岩城主孫代音派人請降。唐太宗就勢攻下白岩城,改其名為岩州。歷史上有名的"白岩城之戰"以唐軍獲勝而告終。燕州城成為唐朝名將薛禮征東決戰的戰場遺址,至今保持著較完好的古城原貌。

價值意義


燕州城是遼寧省內唯一保存完好的古代高句麗城垣,現列為國家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距離燕州城不遠的太子河南岸,是全國重要的民窯遺址----遼陽縣冮官屯村。1988年12月,冮官屯窯址被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至今,每逢暴雨天,還會有許多小馬小狗形的瓷玩具被沖刷出來,昭示著千年的童心。
窯址長約200米,寬約100米,文化層厚約1-2米,窯址規模較大。每逢太子河水上漲時會衝出大量窯具、瓷器殘片。窯具有方有圓,規格不等。瓷器有瓶、罐、缽、壺、碗、盤、碟、方匣、油燈及玩具獸頭形口笛、小馬、小狗和小人等。瓷器主要特點為胎較厚,質地黃而帶有微紅色、夾砂。釉色多為白、黑、間有蘭、黃和鐵鏽色。白釉多繪鐵鏽色花,黑色釉、醬色釉多不加紋飾。由於燒造時直接焙燒,釉色光亮度不高,白釉器帶有微黃。有的瓷碗、盤等,多仿製河北定窯,胎稍薄,並繪有花紋;黑釉仿磁州窯,罐、瓶加耳並略有雕飾。窯址還曾出土過刻有"石城縣"款的陶硯,說明此地在金代是石城縣所轄地的窯廠。冮官屯窯起於遼,盛於金,廢於元。是遼、金時期中國北方重要的民窯之一。對研究遼、金時期北方的陶瓷生產工藝及特點、當時社會生活及中原文化對北方文化的影響等問題,具有重要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