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態水利

生態水利

生態水利是人類文明發展到“生態文明”時代的水資源利用的一種途徑和方式。

生態水利的涵義


所謂生態水利(Ecologicalhydraulicengineering)是人類文明發展到“生態文明”時代的水資源利用的一種途徑和方式。它以尊重和維護生態環境為主旨,開發水利、發展經濟,為人類社會持續發展服務。生態水利涵蓋了水利事業和水利產業目標,又突出了環境目標,與可持續發展的三維目標即經濟、社會、環境是一致的。生態水利有6個方面的內容:第一,生態水利發展模式與途徑與傳統水利發展途徑對水的傳統利用方式有本質性的區別;第二,生態水利的開發利用是在人口、資源、環境和經濟協調發展的戰略下進行的;第三,生態水利目標明確,要滿足世世代代人類用水需求,體現人類共享環境、資源和經濟、社會效益的公平原則;第四,生態水利的實施遵循生態經濟學的原理,應用系統方法和高新技術,實現水利的公平和高效發展;第五,生態水利要求用生態學的基本觀點來指導水利規劃、設計、建設和管理;第六,節約用水是生態水利的長久之策,也是緩解我國缺水的當務之急。

生態水利的目的


生態水利是按照生態學原理,遵循生態平衡的法則和要求,從生態的角度出發進行水利工程建設,建立滿足良性循環和可持續利用的水利體系,從而達到可持續發展以及人與自然和諧相處。從宏觀上講,生態水利就是研究:水利與生態系統的關係;水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對生態環境的影響、水利工程建設與生態系統演變的關係;水資源開發、利用、保護和配置中,在提高水資源的有效利用水平、節約用水的條件下,保證生態系統的自我恢復和良性發展的途徑和措施。因此,生態水利是把人和水體作為整個生態系統的要素來考慮,照顧到人和自然對水利的共同需求,通過建立有利於促進生態水利工程規劃、設計、施工和維護的運作機制,達到水生態系統改善優化、人與自然和諧、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目的。要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處,必須尊重生態法則,將生態用水列入水資源開發、利用和配置方案中,搶救和保護濕地生態系統,逐步恢復濕地生物多樣性。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不僅要考慮量和質的問題,而且應該是在不超過生態系統自我調節和自我修復能力基礎上的合理開發利用。

推進生態水利建設的措施


1 轉變觀念、理清思路
要改變水利建設方向,首先要理清治水思路,轉變人們的治水觀念,樹立現代水利新觀念。第一要放棄“根治水患”的“雄心壯志”,樹立科學防治的觀念。水患是不能根治的,因為防治體系能防百年一遇的災害時,遇到百年一遇以上的災害仍不能解決問題。治水要根據地球大氣候的變化、人類生活和經濟發展的情況,因勢利導,按自然規律辦事。
第二是要拋棄“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防治方法,樹立定高標準,分部實施的戰略思想觀念。要達到生態水利這個長遠目標可以分部實施,逐步推進。
第三是轉變“小水利”的觀念,樹立“大水利”的觀念。
第四是轉變水資源短缺就是水少的傳統觀念,樹立新的生態水資源觀。
第五是轉變重目標效益和行政區域利益的觀念,樹立以市場為導向,以全流域綜合利益為目標,重長期生態經濟效益的觀念。
第六是轉變水利管理是行政管理的觀念,樹立水利管理法制化、市場化的新觀念。
2 建立現代水利管理機制實施
生態水利需要新的管理機制,首先是法制建設。搞好水利管理,就必須完善水利法規體系。其次是在法制基礎上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機制的水利管理機制,包括水資源統一管理和市場分配機制,水利項目專家評估、社區群眾參與機制,水利工程建設的項目法人制、建設招投標制、施工監理制、合同管理制,農村小型水利工程自建、自管、自利機制,水利項目管理良性運行機制,水環境和水土流失監控機制等等。其三是完善水利管理體制,健全水利管理機構。
3 實施流域綜合規劃
流域規劃是治水的基礎,它的首要任務是根據人口和資源確定經濟結構,並要處理好上下游、左右岸、經濟與生態、城市與農村、發展與保護、近期效益與長遠效益的關係。一是流域內不能建設大型污染企業,對小污染企業更應嚴加控制;二是缺水地區原則上不建用水大戶,控制需大量灌溉的農作物面積;三是發展第三產業要從保護生態的角度加強管理;四是根據生態學原理循環利用資源,不生產或少生產廢料;五是農業生產結構要與國際接軌,提高總體經濟素質,使產品結構多樣化、高品質化;六是按流域特性設重點保護區和緩衝區。流域規劃必須合理確定水源林的面積比重及森林結構,同時制定水土保持目標,逐步治理流失區,控制工礦、交通、建築等經濟活動中所產生的新的水土流失
4 合理配置水資源
實施水資源優化配置,首先要將水資源管理納入法制化、科學化、一體化的軌道,對水資源統一規劃、統一調度、統一管理,因地制宜地逐步建立水務管理服務體系,對防洪、排澇、供水、排水、水資源保護污水處理實行一體化管理;其次是建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機制的資源分配機制,根據供求關係理順供水價格體系,實行城鎮生活用水和工業用水的市場價及農業水政府適當補貼的成本價,要讓用戶感到合理的節約用水對國家和自己都有利,以促進節水措施的自覺推廣;三是協調配置流域的水資源,目前水資源的利用機制不順造成了一系列問題,上下游之間、左右岸之間、城市與農村之間、工農業用水與生態用水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這些都要在流域立法的基礎上加以解決,由流域機構統一協調分配;四是嚴格控制地下水的開採量,防止地下水資源枯竭和被污染。
5 完善防汛體系建設
防汛體系建設要堅持防治並重,軟硬體同建,工程和非工程措施並舉的原則,區分輕重緩急,逐步實施。按流域特性設置保護屏障,在流域中上游丘陵山區建第一道防護屏障-水源林和水土保持林。水源林的林地在枯水期可補充大量的河川徑流,緩解水污染,保護水域和濕地的生態環境。生態防護林建設要與保護生物多樣性和景觀多樣性以及生態旅遊和經濟建設結合起來。在中上游地區布設第二道防線-調蓄水庫。目前水庫群落體系大部分已建成,應繼續完善。關鍵是要完善配套設施,除險加固,治理庫區水土流失,美化環境,健全管理體制,確保水庫持續運行。在生態環境惡劣、水土流失嚴重的地區不宜興建水庫,以免工程報廢帶來更大的危害。
6 發展抗旱農業
許多地區水資源缺乏,單靠傳統的灌溉方法投入太大,經濟效益太低。可採取以下既經濟又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
①採取節水灌溉措施。目前農業灌溉多為串灌、漫灌,浪費很大。如果改為噴灌、滴灌、微灌就能節約大量用水。
②採取生物抗旱措施。乾旱地區在發展節水灌溉的同時,應發展抗旱農業。甘肅省發展“梯田+水窖+地膜+結構調整”的旱作模式,在未增加灌溉的情況下取得了良好的增產效果。隨著生物技術的進步,將來人們可用基因技術沙漠植物的耐旱基因植入農作物,開闢新的抗旱途徑,而無需跨流域引水。

生態水利未來發展


生態水利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需有現代科學技術,尤其是生物科學,以及雄厚的經濟實力作基礎才能實現。生態水利的進一步發展將成為自動化生態水利。未來的生態水利將是這樣的:流域的中上游由“綠色水庫”、“綠樹水庫”、水庫和湖泊組成的調蓄系統可有效地調節水資源。流域內實施生態農業,農作物一般只使用無害農藥,不施用有害農藥、化肥和激素洪澇區種植的春夏作物可耐半個月的水淹而照樣有良好的收成;乾旱區的作物即使一個月不下雨也不怕乾旱。城鎮實現生態化,工業和生活廢水90%以上循環利用,達到微量排污。水資源得到有效保護,能比較合理地分配資源;沿海地區通過海水淡化而獲取廉價的水資源,部分地區應用生物工程措施種植鹽生植物,直接利用海水灌溉。水位能資源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的基礎上得到充分利用,如潮汐電站、海浪電站為沿海提供充足的環保能源。水資源管理實行自動化測報,流域水利管理中心可顯示各時空的資源量和質,並按生態經濟規律自動調控水資源。真正實現綠色、健康、有機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