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開明

馬開明

馬開明(1944.08--2007.10),男,彝族,四川省雷波縣中田鄉山水溝村人。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共產主義忠誠戰士,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四川省人民政府政府原副省長,第八、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屆中共四川省委委員,四川省第十屆人大代表。

人物履歷


馬開明
馬開明
馬開明同志1944年8月生於四川雷波縣,彝族。1966年3月加入中國共產黨,1966年9月參加工作,中央黨校研究生學歷。
1963.09-1966.10在中央民族學院預科一部學習。
1966.10-1968.10畢業待分配。
1968.10-1980.09任四川省美姑縣中學教師、校革委副主任、黨支部書記、校長。
1980.09-1986.07任四川省美姑縣革委副主任、副縣長、縣長、縣委副書記(其間:1983.09-1986.07在中央黨校培訓部研究生班學習)。
1986年7月任四川省美姑縣委副書記、縣長;
1988年3月任四川省布拖縣委書記;
1988.06-1989.02任四川省涼山州委常委、布拖縣委書記。
1989.02-1990.02任四川省涼山州委常委。
1990年2月任涼山州委副書記、州人民政府副州長;
1991年3月任涼山州委副書記、州人民政府州長;
1999年2月任省人民政府省長助理
2001年2月任省人民政府副省長;
2003年1月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馬開明同志是第八、第九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屆四川省委委員,省十屆人大代表。

人物生平


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共產主義忠誠戰士、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馬開明同志,於2007年10月12日16時30分因公意外去世,享年63歲。16日,馬開明同志遺體送別儀式在成都舉行。
馬開明同志逝世后,溫家寶、王樂泉、周永康、華建敏、楊汝岱等同志以及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辦公廳、中共中央組織部等送來花圈。
馬開明同志是一名從基層鍛煉成長起來的少數民族幹部,有豐富的地方領導工作經驗。在涼山州工作期間,他走遍了涼山的山山水水,為加強自治州各民族的團結,為民族事業的進步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在省政府任職期間,馬開明同志圍繞省委、省政府中心工作,狠抓落實,分管的各項工作都取得了可喜的進步。馬開明同志任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期間,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揚民主,嚴格依法辦事,十分重視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積極推進依法治省。
馬開明同志的一生,是奮鬥的一生、奉獻的一生、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一生。馬開明同志的不幸去世,使我們失去了一位優秀領導幹部、優秀黨員。

人物評價


馬開明同志思想解放,勇於創新,善於開拓。他政治立場堅定,堅持黨性原則;他襟懷坦蕩,光明磊落,維護團結,顧全大局;為人豁達大度,平易近人,關心愛護同志。他群眾觀念強,密切聯繫群眾,關心群眾疾苦,真心誠意地為群眾辦實事、辦好事,在幹部群眾中享有很高的威望。他勤政廉潔,淡泊名利,嚴於律己,始終保持著共產黨人的高風亮節

人物經歷


飲水常思“掘井人”
“馬開明是一位出身貧苦的彝家孩子,黨精心培養的少數民族領導幹部,優秀共產黨員,在長達30多年的領導工作崗位上,沒有“官架子“,平易近人,經常深入基層搞調研,把群眾冷暖記心間,表現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情懷。沒有他,山水溝村的人民還在為喝水為農田灌溉發愁啊!”曾在雷波縣中田鄉政府任過文書、83歲的老黨員羅流源激動地說道。
雷波縣黃琅中心鎮中田鄉山水溝村位於縣城東北部,過去僅有一條山間小路與外相通,交通不便,耕地是山坡乾地,經濟狀況和各項基礎設施十分薄弱,當地群眾的生活生產條件比較差。
水利是農業的命脈。上世經90年代時任州長的馬開明從西昌雷波縣視察工作,路經黃琅鎮,專門看望了鎮上的幹部職工,他遇見了黃琅村村委主任鄒廼全。交談中,馬開明得知這個村千餘農民朋友向村“兩委“提出蔡家堡幾百畝乾地變良田的要求。事後不久,在馬開明的支持關心下,蔡家堡導虹管,引馬湖北乾渠的水,用鐵管抬高水位的引水工程實現了,水稻增產有了水源保證,糧食增產有了希望。每年春夏,當人們乘S307省道公路(瀘鹽路)客車進入馬湖景區旅遊,路過蔡家堡時,會看到大片綠油油的稻田。飲水思源,雷波黃琅鎮黃琅村千餘彝漢農民群眾難忘關心他們的好領導馬開明。
“村裡流傳著一句話“吃水不忘打井人,幸福不忘馬開明”。是黨和政府的關懷,把甘泉引到了田間,把幸福帶到身邊,今年又是一個豐收年啊。”正在責任田里做農活的彝族村民楊興潤,笑容滿面地告訴筆者。
如今,寬敞平坦的公路通到家門口,房屋旁邊是綠油油的水稻梯田,家家住上了漂亮的樓房,戶戶通自來水,通電話,通公路,各戶安裝有彩電,部分人家還購有摩托車和小車,出行很方便。當地的幹部群眾深情地說:“山水溝建通村公路,建水利渠埝所需資金,在申請落實過程中,涼山州州長、原省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馬開明直接關心支持,從資金到位,項目施工竣工,他都很關心,他的心裡始終裝著我們老百姓,他是彝家的好兒子,是我們的“掘井人”。”
思利及人
“雷波縣不少農民因種植魔芋而脫貧,魔芋產業的崛起給長期被貧窮困撓的農民帶來了脫貧致富的機遇和希望,為扶貧攻堅注入了新的活力。思利及人,是馬副省長時刻記掛彝族兒女的生活,為全縣發展指明了產業化的發展之路。”
一項產業,富一方群眾,他為涼山資源開發、產業化發展作出了巨大努力,使雷波成為了聞名中外的“金江芋角”主產地之一。2001年涼山白魔芋生產由金陽、雷波兩縣種植擴展到州內7個縣(市),共有成片種植白魔芋4.55萬畝,商品白魔芋產量達到2.22萬噸,已成為少數民族貧困縣天然林停采和退耕還林后財政增收和農民增收的重要替代產業。2001年12月,四川省特產協會授予雷波“白魔芋之鄉”。2002年1月,中國四川魔芋產業國際研討會在西昌市召開,出席的有中國、日本及省州領導、專家學者、企業代表。在此次會上,時任副省長的馬開明講話:“歡迎國內外企業來涼山投資建企業,為農業產業化發展共同努力。”會後,雷波縣的領導狠抓白魔芋生產的發展,魔芋產業以其短平快的優勢應運而生,如今全縣農民群眾種植白魔芋致富的熱情很高。2005年7月,中國園藝學會魔芋協會授予雷波,全國魔芋種植基地重點縣。2007年3月,馬開明赴涼山州視察工作,並順道回家鄉,與鄉親們共商開發本地資源,走勤勞致富路的發展大計。
該縣緊緊依託金沙江流域乾熱河谷特殊區域獨特的氣候優勢,抓住全省推進現代農業千億示範工程的機遇,努力打造白魔芋億元產業示範區,把魔芋作為富農增收的主導產業來抓,培育強村大戶,狠抓科技推廣,突出基地建設,抓好深精加工和品牌包裝,做優產品和提高附加值,以標準化、規模化、產業化、科技化推進魔芋產業發展。2011年,全縣種植白魔芋的鄉(鎮)包括箐口、黃琅、馬湖等38個,種植面積達25000畝,比去2010年凈增2000畝,預計商品芋產量可達15000噸,產值將突破1億元,比2010年凈增1000萬元。日益壯大的白魔芋產業,已成為帶動一方經濟、致富一方群眾的支柱產業。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除了注重經濟發展,他還十分關心家鄉教育發展,在當地有關同志陪同下,跨進雷波黃琅中學的大門,細心觀看新修的教學大樓、新購置的教學設備。學校領導彙報說:“對少數民族地區的中小學,國家已實行‘兩免一補’政策,學齡兒童一個不少的進入學校就讀。”他聽后十分高興,臨別又勉勵彝、漢教師:“教育大計,教師為本。黃琅辦學已有百年歷史,現在學校硬體設施建好了,關鍵就是要提高教學質量。”在他視察黃琅中學后的2009年9月10日,國家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教育部授予雷波黃琅中學“全國教育系統先進集體”榮譽稱號,雷波縣黃琅中學獲此殊榮,這是告慰馬開明同志在天之靈的一件喜訊。2010年,雷波中學63名考生硬上省本科線(不含藝體本科上線人數),上線人數再創新高。其中:文科上線3人,理科上線60人,一本上線4人,比2011年增加6人,為雷波中學建校以來本科上線人數最多的一年,雷波教育事業正持續健康均衡地向前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