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4條詞條名為劉志強的結果 展開

劉志強

新疆八一農學院教授

劉徠志強,男,1936年12月26日生於湖北,1961年於新疆八一農學院動醫系畢業后留校,在生理教研室任教。

簡介


劉志強,男,1936年12月26日生於湖北,1961年於新疆八一農學院動醫系畢業后留校,在生理教研室任教。1982年在復旦大學進修電生理,1986年晉陞為副教授,1994年晉陞為教授。

工作經歷


劉志強教授從事家畜生理學的教學及科研工作。生理學是研究生命活動規律的科學,是畜牧獸醫學的基礎學科。在教學人員相對不足而教學任務極其繁重的情況下(1984年至今年平均純教學時達340學時以上),劉志強教授能針對不同專業不同班級的實際情況,編寫具有針對性的教案,注重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開拓學生的思維,平易近人,言傳身教。克服教學資金不足的困難,合理安排教學實驗,儘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動手實踐機會,不愧為一位受人尊敬的優秀老教師。
70年代初,國際上興起的血液流變學的研究在醫學上得到了蓬勃的發展。為了拓寬教研室的教學範圍,吸收先進的科學技術,開展興新的研究工作,在教研室資金短缺的情況下,1986年劉志強教授在中山醫科大學通過全國在北京、上海、廣州三地僅有的衛星聯機檢索系統進行檢索,了解血液流變學當時的研究進展情況,經紐約-香港-廣州檢索反饋信息表明,動物血液流變學的研究在國際上仍處在空白階段。於是,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提出申請,要求開展動物血液流變學方面的研究工作,並在我院建立全國第一個動物血液流變學試驗室,由於做了充分的準備,立足於全國自由競爭,在畜牧分院第一批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即《新疆畜禽野生經濟動物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常值的研究》(3870463)。該課題於1989-1992年之間進行,在各種禽畜產地現場對星雜579雞、新疆草鵝、新疆褐牛、伊犁馬、新疆美利奴羊、阿勒泰脂臀羊、新疆白豬新疆山羊新疆驢、新疆駝、新疆黑白花奶牛、水貂、海狸鼠等動物進行了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三大常值測試,作了數據處理,找到了各因子間的聯繫和變化規律。建立了全國農業院校第一個血液流變學試驗室。本課題於93年12月5日通過國內血液流變學前沿專家學者通訊鑒定,對該研究課題作出了高度的評價,專家們認為:“成果的系統性、綜合性方面已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拓寬了動物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的技術領域。研究成果在學術上具有很重要的科學意義,在畜牧業上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該課題被評為國家優秀成果,獲95年自治區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2-1996年,劉志強教授又主持了另一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課題《新疆野生、家養高原魚類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常值的研究》(39360066)。該課題系統研究了新疆廣泛飼養的建鯉、草魚、白鰱、花鰱、建鯉、尼羅羅非魚、虹鱒魚等六種養殖魚類,以及我國僅新疆阿勒泰特有的白斑狗魚、額河銀鯽等五種野生魚類的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38個項目的正常值。此系魚類育種和魚病臨床所需的基本數據。據查國內外尚無如此大量、系統、全面的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研究的報導,更無如此之多的血液流變學方面的報道,野魚這方面的研究就更為罕見。劉志強教授率先做了這方面的研究工作,為我國今後飼養白斑狗魚、額河銀鯽奠定了基礎。
在完成以上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課題項目以外,劉志強教授深入基層調查研究發現作為產茸大省的新疆,在鹿茸經營上,僅出售鹿茸原料,而未對其進行深加工,鹿茸資源並沒有得到合理的應用,而鹿茸低溫真空乾燥生產技術在我國仍是空白。為了充分利用本地的資源優勢,在查閱大量的有關資料的同時,對鹿茸市場作了進一步了解,自治區科委立項“鹿茸加工工藝及其機具的研製(G93125007-05)”,1991-1994年,開展了具體的研究工作,並獲得國家專利,同時有14種新產品等待開發。有關專家評價為:這一技術衝破國外的封鎖,其開發成果使得活性鹿茸的產值提高1.5倍,大大提高了鹿茸的經濟價值。此項專利參加選送95年全國農業博覽會,受到與會人員的一致好評。
在科研工作中,劉志強教授注重將理論與生產實踐相結合,選擇了獸醫臨床、畜牧育種、人畜共患病等與人們生產生活息息相關的內容,並把獲得的研究結果充分運用到獸醫臨床具體的工作中。當了解到,患瓣胃秘結疾病的奶牛發病率高,死亡率大,給生產帶來了很大的損失,而其發病機理又不明確。為了減少此病給畜牧業生產帶來的損失,在自治區畜牧廳獸醫處的資助下研究了牛瓣胃胃電與運動的正常規律以及臨床上常用的17種藥物對瓣胃活動的影響。在臨床上,對奶牛瓣胃秘結的用藥提出了理論依據。除此之外,還對水貂阿留申病、包蟲病、布氏桿菌、牛梨形蟲病等一大批嚴重危害人民身體健康和對畜牧業生產帶來損失的疾病和高低產奶牛進行了在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方面變化的研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1998年又獲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開展對《新疆白絨山羊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常值及其相關性的研究》(1998-2000)課題,試圖找到山羊絨的質量和產量與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染色體,皮膚的顯微超微結構之間諸因子的相關性,為絨山羊的營養和育種提供理論依據,從而建立牢固可靠的核心群奠定基礎。
在經費十分緊張的情況下,要想搞好科研工作,必須科學合理規劃有限的資金,節約開支,購置了一批先進的儀器設備。在以上科研工作中,劉志強教授經過努力得到過畜牧廳、畜牧獸醫總站、獸醫科研所及部分廠家的大力支持,並積極與區內外科研和基層單位廣泛合作,拓寬了思路,豐富了科研成果,使得每一次的合作都能如期順利完成。
在完成正常教學科研工作外,劉志強教授注意對研究生和年青教師的培養。近年來,共同培養了13名研究生,其中10名已獲得碩士學位,3名在讀。在畢業生中2人成了高等學校的教師,5人考取了博士研究生,2人已晉陞為副教授職稱。除此以外,培養了本校2名實驗技術人員和2名年青教師,為兄弟院校單位培養了5名教師(伊犁牧校2人、阿勒泰農校1人、新疆師範大學2人)。並帶動了尼勒克軍馬場(1人)、阜康獸醫站(2人)、烏魯木齊東山獸醫站(2人)、吐魯番水管站魚種場(5人)、烏魯木齊虹鱒魚場(3人)、鴻雁池養殖場、阿勒泰地區水產技術推廣站(3人)、阿克蘇地區白絨山羊育種站(4人),共計23名科技人員參加科研工作。教學帶動科研,科研又進一步提高教學質量,形成了良性循環。作為在教育戰線工作40餘年的老教師,劉志強教授做好傳、幫、帶的工作,在教學科研中嚴格要求自己,言傳身教,在進行課題研究時,經常連續作戰,工作到深夜,從科研工作的準備到最後的清理工作都親自參加,並沒有因年紀大而特殊,起到模範帶頭作用。教研室的其他同志及學生深受鼓舞和感動,個個能吃苦耐勞,兢兢業業、勤勤懇懇地做好每一項工作。
幾年來,劉志強教授取得了優異的成績,但並未停滯不前,在高新科技發展的同時,不斷地深入學習、了解、運用新技術,試圖把生產需要及現代化科學密切聯繫起來,使得科研更具生命力和活力。

研究文章


以第一作者發表的論文:
新疆褐牛生理生化常值測定,新疆畜牧業,1986(2)
阿勒泰羊生理生化常值測定,八一農學院學報,1987(3)
星雜579雞屠宰品質測定,新疆畜牧業,1989(6)
高低產奶牛血液流變學研究,中國血液流變學雜誌,1992(2)
新疆白豬生理生毫鞅溲СV笛芯?中國血液流變學雜誌,1992(2)
新疆黑白花奶牛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常值測定,醫學生物物理學,1992(3)
伊犁馬血液流變學常值測定,醫學生物物理學,1992(3)
新疆駱駝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常值測定,中國血液流變學雜誌,1993(4)
兩種增重劑對綿羊的促增重效果研究,中國畜牧雜誌,1993(5)
新疆驢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常值測定,中國獸醫雜誌,1994(2)
綿羊瓣胃不同生理狀態峰電位及最大收縮應變特性研究,八一農學院學報, 1994(3)
成年健康母牛瓣胃生物電活動和運動基本規律研究,草食家畜雜誌,1994(4)
反芻動物前胃生物電活動研究進展,草食家畜,1995(1)
水貂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常值測定,中國畜牧獸醫學報,1995(3)
不同品種牛及焦蟲病牛血液流變學性質的比較研究,八一農學院學報, 1995(3)
以下文章參與編寫教材:
《家畜生理學》(第二版),青海人民出版社,1992,西寧
以下文章為合作撰寫:
虹鱒魚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常值研究,八一農學院學報,1987(2)
改進反芻動物的腮腺分泌實驗,生理通訊,1987
綿羊布魯氏桿菌強毒感染和菌苗免疫後生化指標對比測定,新疆畜牧業, 1988(1)
綿羊瓣胃運動規律分析,八一農學院學報,1989(4)
布魯氏桿菌強毒感染和菌苗免疫綿羊的鑒別診斷實驗研究,中國人畜共患病雜誌,1989(5)
綿羊瓣胃電活動研究,八一農學院學報,1990
羅非魚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常值研究,中國血液流變學雜誌,1995(3-5)
虹鱒魚、鯉魚、尼羅羅非魚血液流變學性質比較,中國血液流變學雜誌, 1996(3)
動物血液流變學研究進展,中國血液流變學雜誌,1996(6)
徠野鯉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常值研究,新疆農業大學學報,1997(1)
以下為劉志強教授所參加的學術會議及發表的論文:
兔頸動脈橋、頸靜脈橋手術,全國生理科學實驗方法論文集,1987(10),南京
改良式巴甫洛夫小胃手術方法,全國生理科學實驗方法論文集,1987(10),南京
兔慢性輸尿管漏-尿分泌實驗方法,全國生理科學實驗方法論文集,1987 (10) ,南京
動態電阻應變儀測試羊胃運動,第六屆全國實驗力學學術論文集,1989(11)上海
星雜579雞血液流變學常值測定,生理通訊,1990(10),天津
Study on the normal value in hemorheology of Altay sheep,第八屆國際生物流變學學術會議北京衛星會,1992,北京
Determination fo the mormal valus on physiology ,biochemistry and hemorheology of Xinjiang camels,國際生物流變學學術會議,1993,上海
Study on the normal valus in hemorheology of Altay sheep,國際生物流變學學術會議,1993,上海
水貂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常值的研究,中國畜牧獸醫學會一九九四年學術會議論文集,1994(7),西寧
動物血液流變學專題報告,全國動物生理生化第五次學術會議,1997 (11),揚州
草魚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常值研究,全國動物生理生化第五次學術會議,1997(11),揚州
白斑狗魚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常值研究,全國動物生理生化第五次學術會議,1997(11),揚州
以下為合作撰寫的會議論文:
綿羊瓣胃胃電與運動的研究,第十八屆中國生理學大會學術會議,1989 (11),上海
阿勒泰羊血液流變學常值測定,第八屆國際生物流變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1992(8),北京
新疆山羊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常值研究,國際生物流變學學術會議論文集, 1993,上海
Study on the normal values of physiology ,biochemistry and hemorheology on Xinjiang goats,國際生物流變學學術會議,1993,上海
海狸鼠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常值研究,全國動物生理生化第五次學術會議,1997(11),揚州
額河銀鯽生理生化血液流變學常值研究,全國動物生理生化第五次學術會議,1997(11),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