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上台的結果 展開
- 名詞
- 麋先生演唱歌曲
上台
名詞
上台,漢語詞語,意思是角色登台演出;到舞台或講台上去;也用來比喻出任官職或開始掌權,多含貶義。
目錄
1.指宮廷,朝廷。
《南史·齊鄱陽王鏘傳》:“鏘以上臺兵力既悉度東府,且慮難捷,意甚猶豫。”
唐 白居易《病中辱張常侍題集賢院詩因以繼和》:“騎省通中掖,龍樓隔上臺。”
宋 宋祁《送承製劉兼濟知原州》詩序:“帝偉之,即詔以二千石守朝那,給上臺千兵,光寵帳下。”
2.上司,上官。
清 蒲松齡《聊齋志異·夢狼》:“黜陟之權,在上臺不在百姓,上臺喜,便是好官。”
《儒林外史》第四三回:“雷太守道:‘也罷,我們將此事敘一個簡明的稟帖,稟明上臺,看上臺如何批下來,我們遵照辦理就是了。’”
清 王曇《為吳江紳士呈請於本縣建昭忠祠狀》:“皇上賜有恩卹銀兩,尚留公庫,未紉私囊,可否馳牋上臺,下牒本縣?”
3.指角色登台演出。
《紅樓夢》第五四回:“文官等聽了出來,忙去扮演上臺,先是《尋夢》,次是《下書》。”
4.比喻出掌政權或就任要職。
茅盾《色盲》:“舊官僚想要再上台,簡直是無論什麼手段都會用出來的。”
5.星名。在文昌星之南。
《隋書·藝術傳·庾季才》:“頃上台有變,不利宰輔,公宜歸政天子,請老私門。”
《元史·世祖紀二》:“秋七月甲戌,彗星出輿鬼,昏見西北,貫上台,埽紫微、文昌及北斗。”
6.泛指三公、宰輔。
三國 魏 阮籍《詣蔣公奏記辭命》:“明公以含一之德,據上台之位,羣英翹首,俊賢抗足。”
《晉書·劉寔傳》:“聖詔殷勤,必使寔正位上台。”
《南齊書·高帝紀上》:“太祖固辭上台,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
唐 元稹《李愬妻韋氏封魏國夫人制》:“今愬積行累功,以致爵位,六遷重鎮,名列上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