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振武

抗日救國軍總司令

方振武(1885—1941),字叔平,原名方運策,抗日英雄,愛國將領,安徽壽縣人。

辛亥革命時參加光復南京戰鬥,后參加討袁鬥爭和隨孫中山北伐,1925年任馮玉祥部軍長、國民軍援陝副總指揮,1927年任安徽省政府主席。1933年與馮玉祥、吉鴻昌組織察哈爾民眾抗日同盟軍,任前敵總司令,后在日蔣的聯合進攻下失敗,被迫出走。

1941年12月被國民黨特務殺害。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方振武舊照
方振武舊照
字叔平,原名方運策,安徽壽縣人。出生於貧寒家庭,母早逝,父靠挑擔賣油為生。十五、六歲時,即以挑水為業。
清光緒三十二年(1906年),考入安慶武備練軍學堂。畢業后,投安慶馬炮營當兵。

投身革命

光緒三十四年,參加熊成基領導的馬炮營起義,事敗被俘,在押送六安途中脫險。不久,即投奔南京清軍第九鎮統制徐紹楨所屬冷御秋部當兵。辛亥革命時,徐紹楨在南京舉行起義。方振武在與清軍張勳部作戰中,建立戰功,被提升為隊官。討袁戰爭失敗后,逃往日本,入尚武陸軍學校,謁見孫中山,加入中華革命黨
民國6年(1917年),由日本回國,根據孫中山指示,到徐州、山東聯絡舊部,組建“鐵銅隊”,準備重建革命武裝。
民國13年(1924年)9月,參加孫中山在韶關北伐誓師,被任命為北伐軍支隊司令,后因北伐軍回師廣州戡亂,方振武遂重返北方。是年,投奉系軍閥張宗昌部,任梯隊司令,後任直魯聯軍軍長。
民國14年(1925年)10月,馮玉祥發動“北京政變”后,方振武在肥城起義,率部脫離張宗昌,加入了馮玉祥的國民軍,任國民軍第四軍軍長。
五原誓師北伐大布告,馮玉祥任方振武為援陝第一路總司令
五原誓師北伐大布告,馮玉祥任方振武為援陝第一路總司令
民國15年(1926年),國民軍撤出北京,向西撤退時,方振武在晉北戰役中,屢立戰功。“五原誓師”后,方振武任國民聯軍第五軍軍長。同年5月,任國民聯軍援陝總指揮兼第一路軍總司令,率部從五原出發,奔赴咸陽,在候兒塞大敗吳佩孚所屬劉鎮華部。解了楊虎城部之圍。
民國17年(1928年)春,方振武任第二集團軍第四軍團總指揮,參加“二次北伐”,首次攻克濟南,任濟南衛戍司令。
民國18年(1929年)春,被調防到南京,改編為第六路軍,任總指揮兼津浦鐵路南段警備司令。不久,兼任安徽省主席。此時方振武與石友三等軍官密謀反蔣,不幸事泄,被蔣介石召回南京,關押於陸軍監獄。
民國20年(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獲釋,去歐洲考察。

堅決抗日

民國21年(1932年)夏回國,方振武變賣全部家產,籌集10萬元作抗日軍費,隨即秘密離開南京,到山西介休,與舊部鮑剛、張人傑等共商組建“抗日救國軍”。
民國22年(1933年)3月1日,在介休舉行誓師大會。會後,立即率部北上抗日。5月26日,率部到張家口,加入抗日同盟軍。6月15日就任抗日同盟軍前敵總司令,吉鴻昌任前敵總指揮。6月21日,方振武、吉鴻昌兩將軍率部出發,直指多倫。6月22日至7月12日,先後收復康保、寶昌、沽源、多倫4城鎮,將日偽軍逐出察哈爾省,日寇傷亡一千餘人,俘數百人,是為九一八事變以來,中國軍民抗日的首次空前大捷。捷報傳出,舉國振奮。在全國人民的擁護和支持下,同盟軍抗日情緒更加高漲。7月26日,同盟軍在張家口正式成立“收復東北四省計劃委員會”,準備進一步收復東北失地。然而南京國民政府卻千方百計破壞抗日同盟軍的抗日計劃。7月8日,國民黨調集10萬兵力,向張家口逼進,攻擊同盟軍。7月28日,蔣介石、汪精衛向馮玉祥發出最後通牒,逼馮玉祥停止抗日。在日、蔣聯合逼迫下,馮玉祥離張家口回泰山。8月16日,方振武毅然出任抗日同盟軍代理總司令,繼續堅持抗日。9月26日,進佔距北平僅60 華里的高碭營,北平震驚。此時,日、蔣勾結聯合攻擊抗日討賊軍。抗日討賊軍經轉戰,於10月12日,主力集結在順義牛欄山地區,被日、偽、蔣軍重重包圍。方振武見突圍無望,為使抗日將士免遭無謂犧牲,於10月16日,應國民黨軍第三十二軍軍長商震及北平慈善八大團體代表的邀約,到商震司令部進行談判。商震在蔣、日的逼迫下,將方、吉兩將軍押送北平。途中由於商震暗助和押送士兵對抗日英雄敬仰遂脫險。方振武經天津流亡歐洲,繼續進行抗日活動。
民國24年(1935年)8月1日,中國共產黨發表《八一宣言》,方振武在中共駐共產國際代表於巴黎創辦的《救國時報》上,連續發表文章,積極擁護中共關於建立抗日統一戰線的主張。
民國25年(1936年),他在巴黎發起組織“中華民族解放同盟”抗日救亡團體,並創辦《國人公認》刊物。
民國26年(1937年),七七事變后,蔣介石被迫接受中共停止內戰,一致對外,建立廣泛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主張。得悉后,立即由威尼斯回到南京,謁見蔣介石,要求參加抗日。蔣介石只委任他為軍事參議院參議兼辦公廳主任。八一三事變后,上海淪陷,南京危在旦夕。目睹國事日蹶,卻一籌莫展,痛苦非常。在參加抗日無望的情況下,遂去廣西桂林興辦農場,收容安徽籍難民和流亡學生。其間,他積極組織人力、物力,並通過華僑捐款,購置槍支彈藥,準備再度奔赴抗日戰場。蔣介石得悉后,派特務對其干涉監視,方振武遂遷居香港,繼續開展抗日救亡活動。

被捕身亡

民國30年(1941年)12月,太平洋戰爭爆發后,決心回國參加抗日。他剛踏入廣東省境,即被國民黨軍統特務逮捕殺害。

家族成員


關係人物備註
長子方心浩紗廠商人
次子方心讓香港著名骨科醫生,香港復康會創辦人,曾在七、八十年代出任行政、立法兩局非官守議員之職,後來分別在1996年獲封爵士,以及在2001年獲授大紫荊勳章,以表彰他在公益、社會和復康事務的貢獻
三女方心淑香港紅十字會肯尼迪中心的創校校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