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海葯股份有限公司

中國以製藥為主業的股份有限公司

海南海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海葯)創立於1965年,前身為海口市製藥廠。1992年改製為股份公司,1994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至今(股票代碼:000566),屢獲殊榮,2011年躋身全國醫藥工業企業百強行列,2012年進入全國醫藥工業50強。

發展歷程


公司系1992年8月8日經海南省股份制試點領導小組辦公室【瓊股辦字[1992]10號文】批准,在原海口市製藥廠基礎上改組設立的股份有限公司。公司於1992年12月30日取得海南省工商行政管理局頒發的企業法人營業執照。1993年12月經中國證券監督管理委員會【證監發審字[1993]115號文】複審通過、深圳證券交易所【深證所字[1994]第002號文】審核批准,發行人民幣普通股2500萬股,並於1994年5月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流通。

公司業務


經營範圍

精細化工產品、化學原料葯、中藥材、土特產品、中藥成藥、西藥成藥、保健品、藥用輔料、醫療器械、化工原料及產品(專營除外)、建材、金屬材料(專營除外)、家用電器、日用百貨、機械產品、紡織品的生產、批發、零售、代購代銷;進出口業務(按省貿易廳核定目錄經營),自有房產經營,中藥材、花卉種植經營。

海葯研發

海葯集團為海南省高新技術企業,現有省級技術中心、中試車間、測試中心、研發中心。企業開發新產品主要以三種途徑進行:一是依靠自身力量及條件自主開發新產品;二是與國內科研機構及大專院校開發合作、研製開發新產品;三是與國外機構合作研製開發新產品。海芘研製開發出的各類新產品達30多項,包括紅寶、腸胃康、紫杉醇等國家級新產品15項,多次獲得國家、省、市級科技進步獎。同時與清華大學和復旦大學合作開發數個國家級一類、二類新葯。中國藥科大學與海葯合作成立的新葯研發中心將為企業新產品的開發創新帶來新的活力。
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生命。藥廠嚴格按GMP規範實施管理,對從產品開發到售後服務的質量管理全過程進行科學有效的控制。全廠45個工業和質量控制點實行監控系統管理,質控中心配備有美國、日本等國引進的精密檢測儀器。這些先進的檢測手段、嚴格的監控程序、以及滲透於現場每一個崗位的GMP管理,形成了嚴密的質量管理體系。牢牢的監控著整個生產過程,為產品質量提供了強有力的保證。工廠還擁有生物工程車間和一個省級技術開發中心。為企業研製開發新產品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現狀

海葯是發展中的現代化高新技術企業。現有省級技術中心、研發中心、測試中心和籌建中的製藥業生產力促進中心,具備各類先進的研究分析設備和成熟的技術隊伍。
海葯產品品類達40餘種。知名產品有:以特素為主品牌的抗腫瘤藥物系列;以楓蓼腸胃康顆粒為主品牌的中成藥系列;以注射用頭孢曲松鈉頭孢西丁鈉為主要品牌的抗生素系列等。產品市場對路、銷售遍布、口碑良好、前景廣闊。藥品主要服務於中國民眾,部分產品遠銷歐美及東南亞等地區。

未來

海葯是海南省唯一一家以醫藥製造類為主業的上市公司,是中國醫藥產業領域中的高新技術企業。海南潔凈的空氣、高品質的水資源以及豐富的藥物資源為醫藥製造業提供了天然優良的生態環境,是優質醫藥產品的質量基礎,是海葯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
海葯的經營宗旨是通過股份制進行醫藥開發,發展醫藥業,不斷提高我國的醫藥技術,為人類健康事業做出應有的貢獻,按照國際慣例和股份規範化運作,保證公司實現良好的經濟效益,保障全體股東的合法權益並獲得最大效益。為此,海葯執著追求、不懈努力、二次重組、浴火重生,煥發了勃勃生機;科學的決策、高效的執行力、嚴格的管理全面提升了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公司文化


誠信謀發展·創新鑄未來·
公司精神:求實、創新、團結、奉獻。
企業價值觀:給員工希望,給客戶信任,給股東回報,給社會奉獻。
企業宗旨:市場為導向,質量為生命,管理促效益,創新求發展。

參股仿生眼

海南海葯2014年3月4日晚發布公告稱,公司董事會通過相關議案,同意控股子公司上海力聲特醫學科技有限公司以不超過300萬美元參股美國仿生眼公司並取得其16%股權。參股后,力聲特將成為仿生眼公司在中國的獨家戰略合作夥伴,由此在中國仿生眼市場佔得先機。
仿生眼公司註冊於美國特拉華州,其產品為哈佛大學眼耳鼻喉醫院和麻省理工學院合作研究的人工眼。人工眼通過採集圖像信息後轉化為電信號,刺激視神經纖維來重建患者的視覺功能,其主要適應症為老年黃斑變性和視網膜色素變性。仿生眼公司的人工眼產品已經完成了動物試驗,正準備進入FDA臨床試驗。據悉,美國老年黃斑性病變的患者目前有900萬人,中國超過1000萬人。
海南海藥方面認為,人工眼與力聲特產品人工耳蝸在設計原理、生產工藝上具有較高的類似度,符合力聲特產品系列的定位;產品應用於殘障人群,符合力聲特公司的總體規劃和發展方向;產品的技術先進性避免了上市后的同類競爭,並可提升公司價值;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研發團隊可提升力聲特的整體技術水平,加速與國際一流水平接軌。

獲得榮譽


2019年7月15日,海南海葯股份有限公司位列“2018年度中國化葯企業TOP100排行榜”第87位。

社會責任


2020年1月26日,為支持湖北抗擊疫情,公司向湖北省公安廳捐贈了價值人民幣468萬元的藥品。
2020年3月2日,海南海葯發布公告,再次向相關公安部門捐贈價值500.207萬元的藥品。本批捐贈藥品已交由公安部裝備財務局統籌劃撥至各抗疫相關單位、部門。

社會事件


海南海葯2月14日晚間公告稱,公司“通過與國內外合作夥伴的緊密合作,已經完成瑞德西韋原料葯及製劑工藝研發”、“公司已經完成瑞德西韋製劑的第一批生產,並已具備年產 350萬支的規模化生產能力”、”公司量產瑞德西韋原料葯,原料葯純度在99%以上”。后深圳證券交易所查明,公司在《進展公告》中未對抗病毒藥物研製合作夥伴的合作模式、各方權利義務等重要信息進行披露,而上述信息對公司股票及其衍生品種交易價格可能產生較大影響,公司信息披露不完整,“構成對投資者投資決策的誤導性陳述”,違反了相關規定,決定對海南海葯及時任董秘李日萌予以通報批評。
2020年7月29日,針對市場對公司財務數據的質疑,海南海葯(9.350,0.12,1.30%)(維權)回復了交易所的關注函,公司今年完成實際控制權轉換、高層換血,目前正梳理前任留下的資本和業務難題。

企業事件

2021年 1月29日晚間,深交所公告,海南海葯董事會於2021年1月27日收到公司董事長程愛民、副董事長兼總經理劉悉承的書面辭職報告。程愛民辭職后將不再擔任公司任何職務。劉悉承辭職后將繼續擔任公司副董事長、董事會戰略委員會委員、董事會薪酬與考核委員會委員職務。程愛民和劉悉承的辭職報告自送達公司董事會之日起生效。
公告稱,董事會選舉潘達忠為公司第十屆董事會董事長,聘任蔡浩傑為公司總經理。潘達忠、蔡浩傑任期自本次董事會審議通過之日起至本屆董事會任期屆滿之日止。
同日,海南海葯披露業績預告顯示,公司預計2020年1-12月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5.10億至-3.42億,同比變動-220.48%至-114.91%,化學製藥行業平均凈利潤增長率為4.10%。
2020年2月14日晚間,海南海葯(維權)發布公告,公司與國內外合作夥伴的緊密合作已完成瑞德西韋原料葯及製劑工藝研發,目前已經完成瑞德西韋製劑的第一批生產,並已具備年產350萬支的規模化生產能力。
2004年啟用新公司名稱"海南海葯股份有限公司"
2003年成為海南首批通過國家GSP認證的企業
2002年資產二次重組,南方同正入主海葯
1998年成為海南首家通過國家GMP認證的製藥企業
1998年實施資產重組,中國輕騎集團入主海葯
1994年"瓊海葯"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
1993年躋身"全國醫藥工業企業百強"行列
1992年改製為"海南海葯實業股份有限公司"
1965年海葯前身"國營海口市製藥廠"創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