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台烈士紀念館
江蘇省首批黨性教育現場教學基地
雨花台烈士紀念館位於南京市雨花台區雨花台烈士陵園南端的任家山上,是一座既有傳統民族風格且具現代氣息的優美建築。
紀念館於1984年4月破土興建,1987年1月5日通過驗收,1988年7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是著名建築大師楊廷寶先生生前設計的最後一座建築。鄧小平同志題寫的“雨花台烈士紀念館”館名鐫刻在門額上方,檐下正中還雕著象徵烈士英靈永存的“日月同輝”圖案。
紀念館內設10個展廳,其中9個用於陳列展覽革命烈士的事迹,寬敞明亮的展廳內按照中國共產黨發展的四個歷史時期為主線,串聯各時期重要事件,以烈士犧牲時間先後為順序,共陳列了127位犧牲在雨花台及南京地區的革命烈士的文物史料。2020年12月,被評定為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
雨花台烈士紀念館
雨花台烈士紀念館
紀念館整個建築面積5900平方米,1988年建成對外開放。紀念館內陳列著雨花台革命烈士的生平事迹史料。他們當中,有黨的早期領導人鄧中夏、惲代英、羅登賢,有劉少奇的第一位夫人何保珍、黨的一大代表陳潭秋的妻子徐全直,有毛澤東介紹入黨的毛福軒、曾任新四軍秘書長的朱克靖、八路軍359旅政治部副主任劉亞生等等。1999年,紀念館陳列進行改造。新的陳列融多媒體系統、隨身聽講解系統、燈光音響系統以及著名藝術家創作的背景音樂和美術作品為一體,成為全國同類場館中的一朵奇葩。
如果站在紀念館開放式的門庭中央,北望南跳,紀念碑、倒影池、紀念橋等紀念建築歷歷在目,忠魂亭以綠樹為屏屹立於眼前。至此,不難發現雨花台紅色紀念建築群,是沿著南北中軸線上對稱展開的。設計者巧借自然山水的形式結構布局,把建築與四周的山岡,圍合成了一個富有情感表達的紀念空間,歷史、建築與自然在這裡達到了和諧完美的統一,就像是一首用建築的語言寫在青山綠水之間壯麗史詩。因此,自雨花台紅色紀念建築群建成以來,前來參觀的中央和各省市領導都給予了高度的評價,稱之為全國一流。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在參觀后,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紅色紀念場館評星級的話,那麼,雨花台就是五星級的。這裡也吸引眾多外國客人前來參觀。在紀念館南門石階東邊第一棵龍柏,就是前民主德國總統昂納克親手栽種的。
紀念館內分十個展廳。按四個歷史時期陳列了犧牲在雨花台及南京地區的127位烈士的珍貴史料。共展照片460多幅,文物630件,油畫、圖畫、版畫21幅,浮雕8塊,圓雕4尊。紀念館第八展廳現闢為臨時展廳,展出的是“共和國英模展”。共陳列了羅盛教、雷鋒、焦裕祿、蔣築英等英模的生平事迹,共展照片280多幅。
雨花台烈士陵園暨雨花台烈士紀念館是“南京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江蘇省國家安全教育基地”,“全國中、小學教育基地”,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是著名的風景名勝區,也是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革命傳統教育的重要場所和課堂。黨和國家歷任主要領導人都曾來雨花台憑弔。1983年鄧小平同志親筆題寫了“雨花台烈士紀念館”館名。1994年4月5日江澤民總書記題寫的“弘揚先烈精神,獻身四化大業”永遠的行動指南,奮鬥的目標。
據2020年9月國家文物局信息顯示,現有藏品2733件,珍貴文物556件。
1927年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雨花台成為國民黨反動派殺害革命人民的刑場。數萬名共產黨人和愛國志士為了人民的解放事業,在此獻出了寶貴的生命,譜寫了中國革命史上悲壯的史篇。為了緬懷先烈、教育人民,黨和政府於1950年在雨花台興建了烈士陵園,陳列革命烈士的英勇鬥爭事迹,供人們瞻仰學習。
高科技再現歷史場景 營造真實歷史氛圍
雨花台烈士紀念館
依託寶貴精神資源 創新工作思路
雨花台烈士紀念館
創建數字檔案 妥善保存烈士遺物
在黨和政府、烈士生前戰友以及烈士親屬的大力支持下,雨花台紀念館館藏文物史料非常豐富,擁有烈士卷宗近千卷,遺物3000多件、照片7000多張,以及書刊資料數千份。在紀念館眾多的藏品中,以反映烈士獄中鬥爭的藏品最為豐富,大量的是烈士在鐵窗歲月中寫給家人的書信及詩稿。在烈士遺物中不乏眾多藝術作品。犧牲時年僅19歲的郭鳳韶烈士,生前十分愛好中國傳統的繪畫和書法藝術,留有二十多幅繪畫書法作品。郭鳳韶在革命思想的啟迪下,立下了“努力讀書,改造社會”的人生志向,追求進步,嚮往光明。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后,在白色恐怖下,當有些人退卻時,她卻沒有絲毫的畏懼,為了表達自己反抗社會黑暗勢力的決心,她創作了《鍾馗捉鬼圖》繪畫作品。這幅畫不僅形神兼備,也賦予了“鍾馗捉鬼”這一中國傳統人物畫沿襲已久的題材以新的思想內涵,為她日後不憚前行、激昂蹈厲的革命人生作了一個在精神上的形象註解。這些文物史料是彌足珍貴、不可替代、不可再生的革命文化資源,是對廣大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寶貴精神財富。為了對這些文物史料進行更好的保護,雨花台烈士紀念館除了不斷地改進庫房保管條件和文物貯存條件,還利用計算機網路技術,為紀念館創立了數字檔案。整個創建過程歷時兩年,從2004年底開始至2006年底完成,將館藏所有文物資料全部實現了數字化,全部進入了數字管理系統。整個史料數字檔案系統共分為卷宗、照片、遺物、著作、報刊和宣教六大部分。紀念館數字檔案的建立,是對半個多世紀以來文物史料的搶救性保護之舉。對烈士史料的電子化處理,不僅對文物資料內容以數字化的形式永久保存,而且將大大減少對文物史料原件的調閱次數,從而對文物史料進行有效保護,也徹底改變了50多年來傳統的查詢和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史料檔案的管理水平和利用效率。
紅色文化“沉浸式講解”
2020年6月29日,南京雨花台烈士紀念館內,紅色文化“沉浸式講解”進行最後一次帶妝綵排。30日,南京雨花台烈士紀念館將首推紅色文化“沉浸式講解”。
翔實的文物史料從各個方面生動地反映了革命先烈們機智勇敢、艱難曲折的鬥爭經歷和不屈不撓、無私無畏的崇高品質和獻身精神。這些史料是研究中共黨史、中國革命史、中國現代史的重要參考資料。更是進行傳統教育,啟迪後人的最真實最生動的實物。展廳內有文物資料和事迹陳列的烈士有: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著名工人運動領袖鄧中夏、羅登賢;中共中央委員,著名青年運動領袖惲代英;毛澤東早在1934年即致悼過的、歷任中共河北省委、河南省委、江蘇省委常委的陳原道;韶山第一任黨支部書記毛福軒;歷任美國共產黨中國局書記、河北省委書記的施滉博士;“左聯”常委、“反帝大同盟”黨團書記洪靈菲;劉少奇同志夫人何葆珍;中共一大代表陳潭秋夫人徐全直;隱蔽戰線的情報戰士丁行等北平五烈士。還有中共特別黨員國民黨少將周鎬;淮海戰役率260師起義的中將副軍長兼師長王清翰、少將謝慶雲烈士等。
除基本陳列外,該館還利用臨時展廳在1996年上半年與南京市委宣傳部等單位聯合舉辦了《共和國英模展》,1996年9月在地下展廳布置了《國家安全宣傳展覽》。這些臨時展覽都以其深刻的教育意義和活潑的展出形式而倍受參觀者的讚譽,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教育效果。
雨花台烈士紀念館多年來還堅持走出館門,想方設法擴大教育面。該館早在1984年就將惲代英、鄧中夏、孫津川、郭綱琳等烈士的英勇鬥爭事迹編寫成報告材料,組成"烈士事迹報告團"深入到工廠、農村、學校、部隊和機關中義務演講,已達400餘場,受到了社會各界的好評。
1991年,該館又將現有烈士文物資料精選製作了70塊活動版面,開展烈士史料巡迴展覽,先後到北京、石家莊、太原、徐州、滄洲、鹽城、蘇州等地巡展。巡展每到一處,都受到當地群眾的熱烈歡迎。烈士事迹報告團和事迹巡展,使更多的青少年了解到中華民族優秀兒女百折不撓的戰鬥精神、威武不屈的英勇氣概和高尚的革命情操,懂得了祖國富強、民族獨立來之不易,明確了自己肩負的歷史重任。
1995年7月為落實《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雨花台革命烈士紀念館在南京博物院、紀念館界率先取消售票制,實行觀眾免費入場制。實行免費制后,觀眾人流量在原有基礎上大為增加,取行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雨花台烈士紀念館經過多年來的不斷發展與完善,已成為對各界群眾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共產主義教育和革命傳統教育的大課堂,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
2020年12月21日,入選第四批國家一級博物館名單。
免費
全天開放
地鐵
搭乘地鐵1號線在中華門站下,再步行約700米即到雨花台北門。
公交
至北門:搭乘26路、39路、49路、305路、2路、202路、63路、88路、204路、y2路、y4路、y16路等多路公交車在雨花台站下;
至南門:搭乘33路、44路、154路、173路、202路、204路、513路、515路、y14路、y16路、y20路等多路公交車在雨花台南門站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