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花區

湖南省長沙市市轄區

雨花區隸屬於湖南省長沙市,區名源自長沙古佛道聖地-雨花亭,地處長沙市區東南部,北連芙蓉區,西接天心區,東鄰長沙縣,南至株洲市,下轄12個街道、1個鎮,總面積292.2平方千米,2019年末常住人口94.98萬人。

雨花區是湖南省會長沙的“東南門戶”,處在長株潭“兩型社會”示範區的中心地帶,是湖南推進“長株潭一體化”的核心之區。境內有“天然氧吧”石燕湖、同升湖、千年古剎清泉寺、湖南省森林植物園等景區,是首批國家級生態示範區、中國生態文明示範區。

2021年1月29日,入選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區名單。

歷史沿革


雨花區是1996年長沙市行政區劃調整設立的新城區,位居長沙市東南一隅,建制沿革於原長沙市郊區。
1938年8月11日,長沙市政區坊保甲4級制改為鎮(鄉)保甲三級制,市郊設文藝(原一區的第四坊)、金盆(二區第四坊)、嶽麓(三區第四坊)、會春(四區的三、四坊)四鄉。
1939年,市郊設4鎮,文藝鎮駐工程要塞、金盆鎮駐白沙嶺、嶽麓鎮駐榮灣市、會春鎮駐福壽橋。
1945年12月,鎮鄉改區,市設城東(駐東牌樓)、城南(駐社壇街)、城西(駐如意街)、城北(駐黨部東街)、文藝(駐湯公廟)、金盆(駐白馬廟)、嶽麓(駐渫灣市)、會春(駐文昌閣)8區。
1949年8月4日,長沙和平解放,轄城東、城南、城西、城北、文藝、金盆、會春、嶽麓8個區,其中市郊文藝區駐新軍路,轄8保,163甲,47492人;金盆區駐麻園灣,轄7保,151甲,28612人;嶽麓區駐二里半,轄14保,148甲,32033人;會春區駐彭家井,轄8保,158甲,35150人。
1950年3月30日,設郊區辦事處,領導文藝、金盆、嶽麓、會春四區。6月10日,撤銷郊區辦事處,成立郊區工作委員會,統一警管區和行政區域管區事務。文藝區轄新合、灘頭坪、桂花樹、蓉園4個鄉和韭菜園、新都、壽康里、衡湘里4個居委會;金盆區轄農改、沙湖、五福、新開、雨花5個鄉和南大十字路、裕南街2個居委會;嶽麓區轄靳順、金順、岳北、岳雲、岳文、雲麓6個鄉和溁灣市、水陸洲2個居委會;會春區轄復興、福安、永安3個鄉和文昌閣、彭家井、留芳嶺3個居委會。
1951年5月,從長沙縣轄划入五鄉,分別建立蓮湖、自然、新農(劃歸金盆區)、東屯渡、藕塘、新化(劃歸文藝區)、澇湖、朝鎮(劃歸會春區)、岳華(劃歸嶽麓區)9個鄉,郊區調整為4區27鄉。
1956年5月,郊區撤區並鄉,撤銷文藝、金盆、嶽麓、會春四區,所轄各鄉鎮調整為文藝、金盆嶺、雨花亭、會春、岳南、岳北6鄉和溁灣鎮。10月,會春鄉劃分為會春、洪山2鄉。7個鄉下設24個高級農業合作社。
1957年,析出洪山鄉太陽升高級農業社,成立長沙市國營綜合農場。
1958年9月,農村執行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體制,撤銷鄉鎮,建立人民公社。郊區建萬年紅公社(駐祗園庵,轄原文藝鄉、會春鄉、洪山鄉)、東風公社(駐雨花亭,轄原雨花鄉、金盆鄉)、嶽麓公社(駐牌樓口,轄原岳南鄉、岳北鄉),保留市國營綜合農場。
1959年2月,中共湖南省委決定撤銷長沙市郊區,轄區的黃土嶺、新開鋪劃歸南區;其餘轄區併入長沙縣。
1962年1月12日,恢復長沙市郊區。除轄原郊區地域外,並將嶽麓區的天頂、望岳及長沙縣所轄近郊8個人民公社和㮾梨鎮劃歸郊區。11月,將從長沙縣划入郊區的8個人民公社(㮾梨、黎圫、高塘、長沖、望仙橋、大圫、南圫、洞井)及榔梨鎮和天頂、望岳劃歸長沙縣。郊區轄雨花亭、東屯渡、伍黑路、嶽麓山、東岸5個公社。
1964年,伍黑路公社改為上大壠公社,並將東屯渡公社漁場、嶽麓山公社嶽麓漁場、上大壠公社史家湖漁業隊從所在公社劃出,擴建為國社合營湘湖漁場、嶽麓漁場和史家湖漁場(1966年更名為紅色漁場)。
1965年在嶽麓山公社大幹嶺興建長沙市養鹿場。
1968年2月,雨花亭公社改名韶山路公社。12月,綜合、東屯渡2個國營農場和長沙市園藝場、市養鹿場劃歸郊區管轄。
1970年,國營東方紅農場劃歸郊區,省高級獸醫研究所下放郊區管轄,並與市園藝場合併為長沙市良種繁殖場。
1975年9月,養雞場籌建處劃歸郊區。
1973年12月,將嶽麓山公社咸家湖、望麓橋2個大隊和麓山大隊及望岳公社望岳大隊一部分劃出,建成國社合營西湖漁場。
1978年1月,長沙縣大托、洞井、黎托公社和望城縣望岳公社劃歸郊區管轄。至此,郊區行政區劃相對穩定,轄9個公社、5個國營農場、4個國社合營漁場、1個養鹿場。
1980年12月,郊區革命委員會改為長沙市郊區人民政府。
1983年5月,郊區開展政社分設,建立鄉、村政權的試點工作。韶山路公社改稱雨花亭鄉。
1984年2月,東屯渡公社更名為馬王堆鄉、上大壠公社更名福安鄉,其餘仍原名命鄉。
1990年,經市政府批准,成立火星鎮。
至1996年6月底,郊區共轄9鄉1鎮10場,下設90個村、9個居委會、28個管區。即:火星鎮、馬王堆鄉、東岸鄉、黎托鄉、大托鄉、洞井鄉、雨花亭鄉、望岳鄉、嶽麓山鄉、福安鄉、東屯渡農場、畜牧農場、國營綜合農場、東方紅農場、嶽麓漁場、西湖漁場、湘湖漁場、紅色漁場、園藝示範繁殖場、養鹿場。
1996年4月22日,國務院批准同意調整長沙市行政區劃;調整后,雨花區轄原南區的左家塘、候家塘、井灣子、圭塘、南大路5個街道,原郊區的的黎托、洞井、雨花亭3個鄉,區人民政府駐人民路4號。
1996年6月19日,長沙市調整市轄區行政區,郊區9鄉10場1鎮分別划入五個市轄區,郊區政府保留部分鄉、鎮,接手部分城區,組建城鄉一體的雨花區。雨花區轄原南區左家塘、侯家塘、井灣子、圭塘4個街道及金盆嶺、南大路2個街道在芙蓉路以東的部分區域,原郊區黎托鄉、洞井鄉、雨花亭鄉(不含石人、新開、漁場3村)和馬王堆鄉的火焰、友誼、高橋3村及原東區五一村、長鋼、王公塘、湖橡、窯嶺、韶山路5個居委會及復興街、東廣濟橋、朝陽一委、人民路4個居委會在人民路以南的部分。區人民政府駐人民路4號。行政區域四至範圍:東面以黎托鄉與長沙縣聚梨鎮、黃興鎮、跳馬鄉鄉界為界;南面以洞井鄉與長沙縣跳馬鄉、暮雲鎮鄉界為界,西面以芙蓉路(識字嶺起)至新中路、韶山路、中意路至洞井鄉與大托鄉鄉界為界,與天心區接壤;北面以人民路(識字嶺起)至花橋及瀏陽河為界,與芙蓉區毗鄰。
1996年12月,雨花區區劃微調,設立左家塘、侯家塘、東塘、砂子塘、井灣子6個街道,雨花亭鄉、高橋鄉、黎托鄉,洞井鎮,井灣子街道與雨花亭鄉合署,以鄉建制,雨花區轄6街3鄉1鎮。
1997年7月,高橋鄉、雨花亭鄉改設為街道。
2005年底,雨花區轄8個街道、1個鎮、1個鄉:侯家塘街道左家塘街道圭塘街道砂子塘街道東塘街道雨花亭街道高橋街道、井灣子街道、洞井鎮、黎托鄉。區人民政府駐人民路4號。
2010年,雨花區撤銷洞井鎮、黎托鄉,設立洞井街道黎托街道。12月31日,洞井、黎托2個街道辦事處正式掛牌成立。
2012年1月1日,根據《長沙市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析置雨花區洞井、黎托街道並啟用井灣子街道的通知》,雨花區將洞井街道析置為洞井、同升兩個街道,將黎托街道析置為黎托、東山兩個街道,同時啟用原與雨花亭街道合署辦公的井灣子街道,將雨花亭街道拆分為雨花亭、井灣子兩個街道。
2015年1月14日,原屬長沙縣的跳馬鎮划入雨花區。
雨花區
雨花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雨花區地處湖南省東部偏北位置,位於湖南省省會長沙市區東南部,東經112°57′30″~113°06′30″,北緯28°02′30″~28°11′30″,行政區域總面積304.9平方公里。東面以瀏陽河為界,與長沙縣黃興鎮和㮾梨街道相接;南部以跳馬鎮為界,與瀏陽市柏加鎮、株洲市雲田鄉相鄰;西面以芙蓉路、韶山路(至井灣子)和井灣子街道與文源、青園兩街道街界、洞井街道與桂花坪、先鋒兩街道街界為界,與天心區接壤;北以人民路(識字嶺至花橋)和瀏陽河為界,與芙蓉區毗鄰。

地形地貌

雨花區傍瀏陽河下游之西,圭塘河穿境而過,地域呈南北長、東西較窄的地理走向。地形呈波狀起伏,地勢南高北低,東南面黃獅山海拔146米,為境內最高峰。全區地貌類型多樣,主要為堆積地貌(平原)、侵蝕剝蝕地貌(崗地、丘陵)和侵蝕構造地貌(低山)。
平原主要分佈在洞井街道的白田鋪至圭塘的溪谷平原和瀏陽河黎托沖積平原;崗地主要分佈在雨花亭街道、井灣子街道、同升街道、洞井街道、黎托街道和東山街道。境內分佈紅色砂岩、砂礫岩、粉砂岩和頁岩。全區成土母質以第四紀紅土、河流沖積物為主。第四紀紅土主要分佈在洞井街道、井灣子街道、雨花亭街道一帶,經墾殖后成為淺紅黃泥、紅黃泥、耕型紅土紅壤等土屬,一般土層深厚,質地料粘,養分缺乏,呈酸性,耕性較差;河流沖積物主要分佈於瀏陽河兩岸沖積平原,由其發育而成的土壤有河沙泥、耕型河潮土等土屬,一般土層深厚,質地沙壤至壤土,呈酸性、微酸性或中性,肥力高,適種性廣;紫色風化岩風化物零星散佈於同升街道全境、洞井街道的和平、鄱陽、天華、牛頭,黎托街道的大橋,東山街道的邊山、侯照、由其發育而成的紫色土,土壤抗蝕力差,土層較淺,不耐旱、易坼裂,磷、鉀含量較豐富。

氣候特徵

雨花區屬亞熱帶季風性濕潤氣候,其氣候特徵是:氣候溫和,降水充沛,雨熱同期,四季分明。年平均氣溫17.2℃,年積溫為5457℃,年均降水量1361.6毫米。夏冬季長,春秋季短,夏季約118—127天,冬季117—122天,春季61—64天,秋季59—69天。春溫變化大,夏初雨水多,伏秋高溫久,冬季嚴寒少。3月下旬至5月中旬,冷暖空氣相互交綏,形成連綿陰雨低溫寡照天氣。從5月下旬起,氣溫顯著提高,夏季日平均氣溫在30℃以上有85天,氣溫高於35℃的炎熱日,年平均約30天,盛夏酷熱少雨。9月下旬后,白天較暖,入夜轉涼,降水量減少,低雲量日多。從11月下旬至第二年3月中旬,節屆冬令,長沙氣候平均氣溫低於0℃的嚴寒期很短暫,全年以1月最冷,月平均為4.4℃—5.1℃,越冬作物可以安全越冬,緩慢生長。

水文特徵

流經全區河流二條,瀏陽河自長沙縣黃興鎮入境東山街道,經黎托街道花橋進入芙蓉區,蜿蜒32.6千米;圭塘河位於長沙市的東南部,系瀏陽河一級支流,也是最後一條支流,發源於雨花區跳馬鎮鴨巢沖(石燕湖水庫),由南向北貫穿雨花區,在人民東路瀏陽河大橋處匯入瀏陽河,起止均在雨花區境內,全程約28千米,是長沙唯一的城市內河。

自然資源


湖南省森林植物園
湖南省森林植物園
雨花區探明儲量的礦產3種,礦產地23處,已探明的礦產有粘土、石灰、矽砂等,主要礦產探明的儲量:矽砂386萬噸、石灰石392萬噸、紅磚粘土1048萬噸。
雨花區有流淌都市田園風光的大自然山莊,有被喻為“天然氧吧”、“綠色銀行”的湖南省森林植物園。依山傍水的同升湖山莊內嵌一座水庫,如一顆綠色明珠雨花山的花的一張天然山水名片。區內植被覆蓋面廣,全區實有綠地面積867公頃,人均公共綠地面積17.74平方米。2005年新增綠地73.55公頃,其中公共綠地31.18公頃;森林覆蓋率達36.03%。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7月10日,雨花區掛牌成立,雨花區下轄左家塘、侯家塘、井灣子、圭塘4個街道,黎托、洞井、雨花亭3個鄉和高橋鄉籌備領導小組。左家塘街道轄37個居民委員會,侯家塘街道轄23個居民委員會,圭塘街道轄16個居民委員會,井灣子街道轄9個居民委員會,雨花亭鄉轄自然、石馬、井塘、蓮湖、紅星5村,洞井鄉、黎托鄉建置未變,高橋鄉籌備領導小組轄高橋、友誼、五一、火焰4村。
雨花區
雨花區
1996年12月,雨花區進行區域微調,新設立東塘、砂子塘兩個街道,保留左家塘、侯家塘、圭塘、井灣子4個街道建制,對城區街道作切塊調整,以東塘廣場為中心,以韶山路和勞動路為軸劃為四塊,東北角為左家塘街道,西北角為侯家塘街道,西南角為東塘街道,東南角為砂子塘街道,井灣子街道與雨花亭鄉合併,以鄉建制,將洞井鄉大塘、圭塘、月塘3個村劃歸圭塘街道。洞井鄉改稱為洞井鎮。新建高橋鄉,保留黎托鄉。區域微調后,雨花區下轄6街3鄉1鎮,97個居民委員會,39個村。1997年7月,長沙市政府決定設立雨花亭街道和高橋街道,兩鄉建置撤銷。
2000年7月,撤銷侯家塘街道水電居委會,增設水院、電院和遠東(后改稱人民中路)3個居委會。8月31日,圭塘街道新設勞動東路居委會。9月15日,東塘街道增設伍桂塘居委會。至此,全區共有101個居民委員會。2001年10月,全區101個居民委員會調整為76個社區。2003年,雨花區下轄左家塘、侯家塘、東塘、砂子塘、圭塘、雨花亭、高橋7個街道和洞井鎮、黎托鄉1鎮1鄉,77個社區,39個行政村。
此後,經區劃微調,2007年轄7個街道、1個鄉、1個鎮,81個社區,35個行政村,4個社區籌委會。
2010年,撤銷洞井鎮、黎托鄉,以街道建制。2011年全區全面“撤村設籌”,年底,雨花區轄9個街道,90個社區,37個社區籌委會。
2012年1月,雨花區將洞井街道析置為洞井、同升兩個街道,將黎托街道析置為黎托、東山兩個街道,恢復井灣子街道,至此,全區共轄左家塘、侯家塘、東塘、砂子塘、圭塘、雨花亭、高橋、洞井、黎托、同升、東山、井灣子12街道。
2014年末,雨花區轄12個街道,共105個社區,36個社區籌委會。
2015年,長沙市區劃微調,長沙縣跳馬鎮整體劃歸雨花區管轄;年末,雨花區轄12個街道、1個鎮,共112個社區、35個社區籌委會,17個行政村。
2017年3月,雨花區下轄12個街道,1個鎮;共計120個社區、19個社區籌委會、14個行政村。
2018年9月,雨花區下轄12個街道,1個鎮;共計121個社區、15個社區籌委會、13個行政村。
2018年9月,雨花區下轄12個街道,1個鎮;共計121個社區、15個社區籌委會、13個行政村。
截至2019年11月,雨花區下轄12個街道、1個鎮、126個社區、15個社區籌委會、13個行政村。 

區劃詳情

長沙市雨花區行政區劃一覽
【侯家塘街道】
梓園社區┃韶山路社區┃侯家塘社區┃湘農橋社區┃泉塘社區┃電院社區┃水院社區┃廖家灣社區┃廣濟橋社區┃麻園灣社區┃楓樹岸社區┃活力社區
【左家塘街道】
獅子山社區┃左家塘社區┃桂花社區┃赤崗社區┃樹木嶺社區┃荷葉塘社區┃曹家坡社區┃官塘沖社區┃紅花坡社區┃牛角塘社區┃長鋼社區┃王公塘社區┃阿彌嶺社區┃曙光社區┃湖橡社區┃窯嶺社區┃長嶺社區┃營山巷社區┃長鐵社區┃車站南路社區┃嘉園社區
【圭塘街道】
長重社區┃勞動東路社區┃美林景園社區┃體院路社區┃圭塘社區┃中南院社區┃大塘社區┃雨花家園社區┃景程社區┃泰安社區┃金福社區┃升達社區
【砂子塘街道】
砂子塘社區┃桔園社區┃茶園坡社區┃白沙社區┃金地社區┃金科園社區┃梨子山社區┃野坡社區
【東塘街道】
浦沅社區┃省人大社區┃政院社區┃牛婆塘社區┃新雨社區┃芙蓉南路社區┃七里廟社區┃楓樹山社區┃東塘社區┃華銀園社區
【雨花亭街道】
井塘社區┃正圓社區┃雨新路社區┃路橋社區┃雅塘村社區┃華雲社區┃新星社區┃曲塘社區┃自然嶺社區┃麻塘橋社區┃香南郡社區
【高橋街道】
金環社區┃怡園社區┃火焰社區┃高橋大市場社區┃永定社區┃永祥社區┃五一社區┃鑫華社區
【洞井街道】
牛頭社區┃高升社區┃洞井社區┃鄱陽社區┃和平社區┃桃花社區┃新裕社區┃新城社區┃商貿城社區┃豐園社區┃湘天社區┃植物園社區┃歇馬亭社區┃龍庭社區┃南庭社區┃星苑社區┃天際嶺社區┃仙嶺社區
【黎托街道】
合豐社區┃潭陽社區┃粟塘社區┃川河社區┃廣益社區┃東瀾灣社區┃黎錦苑社區┃體育新城社區
【井灣子街道】
融城苑社區┃井圭路社區┃馮家沖社區┃井灣子社區┃井巷社區┃三湘社區┃德馨園社區┃紅星村社區┃赤崗嶺社區┃香樟路社區┃井湘社區┃井旺社區┃農博社區┃湘蓮社區
【同升街道】
白田社區┃洪塘社區┃金井社區┃聯盟社區┃景環社區┃同升湖社區┃古樟樹社區┃新聚園社區┃仙姑嶺社區
【東山街道】
邊山社區┃侯照社區┃東山鎮社區┃黎郡社區┃南雅社區┃黎雅社區┃東恆社區┃高鐵新城社區
【跳馬鎮】
金屏社區┃斑竹塘社區┃白竹村┃石燕湖村┃田心橋村┃新田村┃喜雨村┃冬斯港村┃石橋村┃三仙嶺村┃跳馬村┃復興村┃關刀新村┃團然村┃楊林新村
備註:表格信息整理自長沙市雨花區人民政府網站 

人口民族


雨花區人口出生率穩定在10‰以下,2002年為8.21‰,三次蟬聯湖南省計劃生育工作先進單位。
2005年年末雨花區總戶數137185戶,同比增長4.0%;戶籍總人口48.81萬人,同比增長5.9%,其中農業人口75650人。總人口中,18歲以下人口7.44萬人,18—35歲18.53萬人,35—60歲17.09萬人,60歲以上5.75萬人。2005年共遷入人口38712人,遷出人口16790人。2005年全年出生人數5099人,出生率為9.99‰;死亡1212人,死亡率為2.37‰,自然增長率為7.61‰。計劃生育率達99.45%。獨生子女保健費、放棄再生育獎勵費、農村部分計生家庭獎勵扶助費到位率均達100%。住院分娩率100%,新生嬰兒死亡率控制在8.75‰以下,孕產婦死亡率控制在25/10萬以下。
2012年末,雨花區戶籍總人口為55.65萬人,其中城鎮人口48.80萬人,鄉村人口6.85萬人。戶籍人口中男性28.27萬人,女性27.37萬人。人口出生率為13.46‰;死亡率為6.11‰;自然增長率為7.35‰。
2019年末,雨花區常住人口94.98萬人。公安戶籍人口73.84萬人,其中城鎮人口69.77萬人,鄉村人口4.07萬人;男性36.23萬人,女性37.61萬人;人口出生率13.36‰。城鎮化率97.7%。 

經濟


綜述

雨花區
雨花區
長沙市郊區(雨花區前身)是革命老區和中國民主主義革命重要策源地之一。解放后,郊區人民積極推進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改革開放時期,郊區致力於城郊經濟發展,基本實現了小康生活。
1995年,國民生產總值達23.5億元,人均國民生產總值9874元,是1987年的9.48倍和8.35倍;財政收入2.01億元,是1987年的5.75倍,經濟綜合實力明顯增強,位居湖南省內市轄區首位。
1997年,國內總產值128500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070萬元,第二產業增加值5580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5420萬元,產業結構為10.8:39.2:50.0,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1085元。
2002年,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42545萬元,為1997年的1.89倍,年均遞增13.6%。其中第二產業增加值14714萬元,第三產業增加值18019萬元,產業結構比例變為8.9:33.6:57.5。產業結構發生巨大變化,第一產業比例下降,第三產業比重顯增,經濟總量加大,明顯呈現大都市城區經濟特徵,經濟運行質量更顯良好,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16148元,為1997年的1.46倍。
2012年雨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GDP)727.67億元(含長煙)。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2.27億元,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288.65億元,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436.75億元。2012年含中煙的地區生產總值為1168.84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為0.3:39.7:60.0。第一、二、三次產業分別拉動GDP增長-0.06、3.93、7.41個百分點,三次產業對GDP增長的貢獻率分別為-0.5%、34.8%、65.7%。實現財政總收入920458萬元,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67.21億元,區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和住宿餐飲業企業實現零售額300.68億元,限額以上連鎖企業實現零售額69.8億元,限額以上貿易企業實現汽車類零售額105.43億元。
2019年,雨花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075.77億元,同比增長7.7%。分產業看,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5.35億元,下降2.2%;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1118.90億元,增長6.4%;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951.51億元,增長9.4%。全年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158.13億元,同比下降0.1%,其中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61.36億元,增長12.2%。一般公共預算支出91.61億元,增長7.8%。全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9375元,同比增長8.9%。 

第一產業

雨花區的農業具有鮮明的都市特色。區內氣候適宜,土地肥沃,出產豐富,素有省會“菜藍子”的美譽,國家科技攻關項目“南方城郊型高效農業綜合發展示範區”落戶區內,蔬菜、花卉、水產、水果等十大基地建設迅猛發展。佔地5000畝的長沙花卉大世界是湖南最大的花市,是農業走集約化經營和產業化道路的成功典範。
1999年,雨花區興修水利,推廣農業機械和名優特新品種,發展規模水產養殖和畜禽養殖,建立蔬菜、水果、花卉、生豬養殖基地,發展城郊型農業和實施農業產業化。2002年,全區基本退出水稻生產,蔬菜總產量158498噸,水果產量971噸,肉類總產25662噸,魚類總產1790噸,花卉苗木種植9137畝,實現農業總產值30021萬元;畝產值9047元,畝產效益為1997年的1.66倍;農村經濟總收入362190萬元,為1997年的1.42倍。
2012年,雨花區完成農林牧漁服務業總產值33482萬元,同比下降29.9%,其中農業總產值19684萬元,同比下降18.8%;林業總產值58萬元,同比下降78.9%;牧業總產值12243萬元,同比下降44.0%;漁業總產值1416萬元,同比下降3.0%;農業服務業總產值81萬元,同比增長3.9%。
2019年,雨花區實現農林牧漁業增加值5.56億元,同比下降2.4%,其中農業增加值5.18億元,下降2.0%;牧業增加值0.08億元,下降9.1%;漁業增加值0.09億元,增長1.1%;農林牧漁專業及輔助性活動增加值0.21億元,下降8.4%。 

第二產業

雨花區有著堅實的工業基礎,區內有銀河信息、九芝堂葯業、海利化工、長沙捲煙廠、浦沅機械等多家上市公司和國內外知名企業。宏生堂葯業集團、億利達中央空調、天劍服飾、泰寶製藥、廬山實業、世達高新等大型企業相繼落戶雨花區投資創業。佔地15平方公里的湖南環保科技產業園是湖南省重點投資項目,已被列入長沙市“二區六園”的基本規劃,是各類工業企業加快發展的重要基地。
雨花區加大企業科技投入,引進新項目,興辦工業園區,發展環保產業,形成布局較為合理、結構相互協調互補的工業體系。建築建材、食品、醫藥、機械機電、鑄造、化工塑料、服裝等成為工業主導產業。至2002年,全區有工業企業1471家,從業人員13004人,完成工業總產值151916萬元,利稅8161萬元,分別為1997年的4.87倍、1.36倍、1.46倍和2.57倍。工業發展較快,工業園區日益繁榮,構建的環科園、樹木嶺民營工業園、鳳凰工業園、黎托食品加工基地形成“三園一基地”互動格局。但工業總體結構仍不優,企業拳頭產品少,管理粗放,融資難度大,缺乏大企業集團等因素,不同程度地制約了工業的發展。
2012年,雨花區實現工業總產值444.22億元,其中規模工業總產值416.60億元。規模工業總產值中,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產值227.16億元。全部工業實現增加值210.84億元,對GDP增長貢獻率為26.7%,其中規模工業增加值194.54億元。不含長沙捲煙廠實現工業總產值290億元,其中園區實現規模工業總產值181.37億元。
2012年雨花區具有資質等級的總承包和專業承包建築企業共完成建築業總產值922.08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不含省外完成建築業總產值354.01億元,同比增長8.0%;實現增加值77.8億元,同比增長8.7%。房屋建築施工面積7443.44萬平方米;房屋建築竣工面積713.35萬平方米。
2019年,雨花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5.5%,其中雨花經開區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3.5%。全年建築業增加值同比增長9.2%。全年資質等級建築企業實現建築業總產值1912.53億元,增長12.6%,其中在外省完成產值1246.67億元,增長19.2%。 

第三產業

長沙歷來為湖南全省商貿中心,商業、服務業較為發達。
1996年後,雨花區相繼建成高橋市場、紅星市場、井灣子傢俱市場等骨幹市場12個,造就二環線生態美食街、曙光中路、芙蓉路美食街,營建朝陽商業中心、東塘中央商務區。
2002年,全區各類市場70個,其中工業品市場23個、農貿市場41個,實現商業銷售收入140.8億元,利潤2.25億,商業稅收6851萬元,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1.76億元,分別為1997年的6倍、2.97倍、2.51倍和3.24倍。三產業佔全區GDP比重57.9%,市內五區(天心區、芙蓉區、雨花區、開福區、嶽麓區)排名第一,成為支柱產業。 
2019年,雨花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27.85億元,同比增長8.8%。按經營地統計,城鎮消費品零售額816.45億元,增長8.7%;鄉村消費品零售額11.4億元,增長15.0%。按行業統計,批發業實現零售額98.63億元,增長9.7%;零售業實現零售額659.7億元,增長8.4%;住宿業實現零售額5.69億元,增長8.8%;餐飲業實現零售額63.82億元,增長11.2%。限額以上單位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額284.29億元,同比增長5.4%,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34.3%。在限額以上批發零售單位中,糧油、食品類同比增長26%;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下降1.4%;化妝品類增長57.2%;金銀珠寶類下降12.3%;體育、娛樂類增長7.3%;中西藥品類增長26.1%;石油及製品類增長2.5%;通訊器材類增長23.4%;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下降11.8%;汽車類增長2.6%。全區擁有億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場11個;全年實現旅遊總收入394.40億元,同比增長3.5%,國內旅遊人數為2920.11萬人次,實現國內旅遊收入386.02億元,境外入境人數26.02萬人次。 
雨花風貌
雨花風貌
全區以市場和特色街市為主的商貿服務業發展迅猛,紅星市場年銷售額達32億,高橋市場年經營額突破80億,市場成交活躍,形成“全省市場看長沙,長沙市場看雨花”的局面。
雨花區既有友誼商城、通程百貨等大型商業集團,也有家潤多、新一佳、旺和等一批大型超市。截至2005年末,雨花區內共有29家專業市場,14家大型集貿市場。其中,高橋大市場是全國八大綜合批發市場之一,1998年成功舉辦了全國秋季糖酒交易會;高橋建材市場是中國規範化市場;紅星農副產品大市場是國家農業部定點市場,每年舉辦一屆湖南(國際)農業博覽會,已成為中國一流的現代農業博覽交易中心,是湖南省農業產業化的龍頭工程。

文化


特產

剁椒魚頭,雨花區的招牌菜。將胖魚頭洗凈,剁開,將少量植物油和料酒,薑絲撒在魚頭上,均勻放入湖南剁椒,放入蒸籠,大火蒸10分鐘,出鍋,撒上小蔥花,酸、辣、鮮、滑。
毛氏紅燒肉,因毛主席故鄉而聞名,紅燒肉選的是半瘦半肥的五花肉,把五花肉用冰糖八角桂皮先蒸再炸后入鍋放豆豉作料,再用上等醬油加少量的糖燒制而成,做好的毛氏紅燒肉色澤金黃油亮,肥而不膩,香潤可口。
糯米藕餃,是湖南傳統小吃。以糯米飯和大米飯作皮,包入藕末等餡心油炸而成。色澤金黃,外皮略脆,餡心鬆散,香而不辣,是洞庭湖一帶風味名店的招牌菜。

節慶

元宵節,這一天,鄉村裡就會組織燈籠隊來城裡舞龍燈。龍燈隊伍由執事擎“火神廟”前導,旗牌手提長方形燈籠,上書單位或祠堂廟宇名稱。長號開隊,金鼓嗩吶齊鳴,各式牌燈齊列兩旁護衛,龍身蜿蜒翻騰,拼湊各種圖案,街鄰競相鳴炮。婦女多年不生育者,接龍燈到廳堂,以龍身繞婦人一周,以盼來年生子;或將龍燈縮短,上騎一小孩繞廳堂一周,取“麒麟送子”之意。狂歡一夜后,將紙燈燒毀,龍頭放廟歸位,這就叫做“完燈”。
春節,舞獅是長沙人的舊俗,如今一些地方還在延續,獅身一般用黃布或飾以五彩薴麻如獅毛狀,俗稱“獅王被”。玩獅者為兩名健壯青年,在“獅王被”中做搖滾縱跳等動作;獅前一人戴假面具扮“土地菩薩”與獅共舞。如家有病人,迎獅子至病人室內走一圈,謂可祛除災厄;將初生嬰兒置放獅子口中片刻,即可獲獅王庇佑。舞獅時,各家燃放鞭炮助興。舞獅完畢,將獅王被等擺於廳堂上首,扮土地菩薩者唱迎春讚詞,當時叫“贊土地”,說的都是吉祥話,以獲主家高興而給大紅包。

交通


雨花區鐵路、公路、航空,三網融合,高鐵、磁浮、航空、高速、城際輕軌、城市地鐵,六位一體。京廣高鐵、滬昆高鐵兩條大動脈在雨花交匯,可直達全國20餘個省會城市、直轄市。東有高鐵長沙南站、長株潭客運總站以及城市地鐵黎托站,南有長沙汽車南站,是長沙現代交通樞紐的核心區域。此外,雨花區中心地帶距長沙火車站、長沙黃花國際機場僅十多分鐘路程,距株洲、湘潭兩市均只有半小時車程。

社會


教育科技

1997~2002年,雨花區實施區級科技項目301項,國家、省、市科技項目153項,投入經費1969萬元,35項技術獲國家專利。2002年,區內有高級技術人員417人。1998年,創建全國科普示範區,科技興企、科技支農、科普進社區全面實施,科技示範戶、科技先導企業不斷湧現。加強引智引技,扶植科技企業發展,2002年科技對經濟增長貢獻率達59.7%。
1996~2002年,深化教育體制改革,重點鞏固“雙基”成果,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和開創現代教育技術工程。調整中小學校布局,強化師資力量,開通教育網路,組建教育集團,1999年,以最高考評分成為湖南全省唯一素質教育和“普九”雙優縣區,雨花教育得到社會普遍認同。2011年被評為“湖南省社區教育示範區”,2014年初,經全國社區教育領導小組審定,被教育部授予區“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
2019年,雨花區專利申請4889件,同比增加494件;授權專利2845件,增加112件;簽訂技術合同178項,累計成交金額46.40億元,增長36.5%。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增長12.6%。 
文藝活動豐富多彩,1998年以來,先後成立“雨花區群眾文藝聯合會”、“群眾文化職業學校”,開辦社區文化節,率全市之先拉開廣場文化活動。大型文化產業項目——長沙出版物交易市場、騰雲跑馬場等落戶區內,文化經營戶達500多家,文化產業雛形初具。區志、黨史編纂相繼啟動,文化體育工作走在長沙市前列。
雨花區建立了區、鄉、村(社區)三級醫療網路,綜合醫院、專業醫療機構健全,就醫問葯極為方便。構建公共醫療體系,疾病預防控制能力增強。截至2006年6月,區內有醫療機構109家,其中大型醫療機構有長沙市中心醫院、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博雅眼科醫院等。養老保險、失業保險、最低工資、救災救濟、五保供養、殯葬管理、殘疾安置、婚姻登記、工傷保障、民間組織管理等制度普遍建立健全。
雨花區1999年以最高考評分成為湖南省素質教育和“普九”雙優縣區 ,2011年被評為“湖南省社區教育示範區”,2014年初被教育部授予“全國社區教育示範區”。
至2002年末,區內共有高級技術人員417人。
截至2019年末,雨花區擁有普通高中4所,初中學校15所,普通小學72所,幼兒園228所。普通高中在校生4195人,初中在校生21674人,普通小學在校生88243人,幼兒園在園幼兒40170人。全區各類民辦學校160所,在校學生43214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100%,高中階段教育毛入學率100%。

文化體育

1998年後,雨花區先後成立群眾文藝聯合會、群眾文化職業學校,開辦社區文化節。
截至2019年末,雨花區擁有藝術表演團體22個,文化館1個。擁有公共圖書館(區級)1個,圖書分館(含街道、社區兩級)11個。擁有檔案館1個,已開放各類檔案1.3萬卷(件)。全區體育場地面積265萬平方米,擁有體育館19座。 

醫療衛生

截至2019年末,雨花區擁有衛生機構612個,其中大型醫療機構有長沙市中心醫院、湖南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等。 衛生技術人員18831人,同比增長2.7%,註冊護士3261人,增長15.3%。醫院、衛生院55個,床位1510張;社區衛生服務中心11個,床位607張;擁有疾病預防控制中心(防疫站)、衛生監督機構、婦幼保健院各1個。 
2020年6月2日,雨花區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

形象標識

logo
雨花區
雨花區
口號飛夢雨花

旅遊


綜述

同升湖山莊夜色
同升湖山莊夜色
雨花區被譽為長沙市的生態城區。佔地3000餘畝的湖南省森林植物園以及同升湖山莊、名都花園、頤美園、碧翠園、巴黎香榭、白果山莊等一批特色鮮明、設計獨特的建築群落均座落在雨花區境內。
2012年旅遊總收入106.58億元,同比增長8.2%,其中,國內旅遊收入100.57億元,同比增長9.2%。國內旅遊人數1073.9萬人次,同比增長13.0%;境外入境人數14.26萬人次,同比增長27.4%。

景點

湖南省森林植物園
雨花區
雨花區
全園面積120公頃,保育植物208科906屬2838種,其中珍稀瀕危植物54科95屬118種,包括有"植物熊貓"之稱的銀杉珙桐南方紅豆杉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7種。收容、救治、馴養了野生動物112種,包括中國特有鳥類黃腹角雉白頸長尾雉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全園森林覆蓋率達90%,負氧離子含量達2000個/立方厘米。建有櫻花、杜鵑、珍稀植物、觀賞竹、桂花、山茶、蔭生植物、彩葉植物等11個植物專類園以及水上樂園、高爾夫練習場、櫻花會所等生態健康休閑設施。建有湖南省最早達到國內先進水平的植物組培中心;建有全世界最大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腹角雉種群繁殖基地,有黃腹角雉種群百餘只;還擁有由湖南省林業廳與世界自然基金會(WWF)、芬蘭森林和公園局合作建成的中國首家生物科普館,由雨花區教育局和湖南省森林植物園合作建成的長沙市首家中小學生素質教育基地。
石燕湖生態旅遊風景區
石燕湖生態旅遊風景區是國家AAAA級旅遊景區,這裡群山環抱,碧水如玉,峰巒秀削,古干虯枝,綠蔭匝地,空氣潔凈,景區森林覆蓋率達98%以上,空氣中負離子含量每立方厘米達8萬以上,被譽為都市人的天然大氧吧和綠藍色的夢幻。景區佔地面積5000畝,水面面積700畝,水深30餘米,是湖南省十大水體旅遊景區之一,還是國內專業拓展訓練基地、學生素質教育基地和國際龍舟賽基地,被譽為“人間瑤池”、“湖南九寨”。景區內有金龜島,島上有石燕塔、送子觀音廟、通天響鼓梯、五子登科樹、聽濤軒等自然景觀,又有吊腳樓、覓穴居、樹上屋、水榭座等休閑佳境。景區還有划龍舟、碧水飛索、跑馬、蹦極、燒烤、野戰、垂釣、農家樂美食、生態潛水、青少年生存訓練、企業拓展培訓、篝火晚會、放燭心愿等活動。有集會務、住宿、休閑、餐飲、娛樂於一體的石燕湖山莊,這裡已成為長株潭三市民眾享受綠色、回歸自然的首選之地,年接待遊客量達80萬人。
東山古鎮
東山古鎮地處雨花區黎托鄉瀏陽河黃興大橋西南側,緊鄰瀏陽河西岸,為雨花區的東大門,處於武廣片區核心區位置,總佔地面積56畝,現存面積約36畝,為國有土地,常住人口583人。東山古鎮曾是商販集中、商鋪林立及以手工業製造為特色的千年歷史古鎮;東山辣椒,曾為國家領導人招待外國友人的桌上佳肴;龍舟競渡,每逢端午,熱鬧非凡,鑼鼓聲此起彼伏,不絕於身;唱遍祖國大地的金曲《瀏陽河》歌曲亦發源於此地。東山之名源於“東倉”,相傳元末明初此地曾建有一糧倉,稱之東倉,糧倉毀后,此地演變成東山。東山鎮位於瀏陽河西岸、黎托鄉東南部,距市15公里。古時,鎮設有義渡連接長沙通往瀏陽、平江、醴陵等縣要道,此為古長沙東郊的商埠要地。咸豐年間就有商鋪20餘家。解放前鎮有居民300餘戶1600餘人,商店作坊手工業店鋪共有62家。較有名氣的有義泰和、韓泰生、大德興、黃茂康雜貨店;裕生福南貨店,黃家香鋪、石海生皮貿,鄭昌龍百貨,李福元傢具,周友東油鞋木屐等。

獲得榮譽


2017年,獲評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 
2017年12月,當選中國工業百強縣區。 
2018年10月,入選2018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11月,入選2018年工業百強區。
2019年2月,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評為縣級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 
2019年10月,入選全國綜合實力百強區排行榜,排第29名 ,入選2019年度全國綠色發展百強區 、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 、全國科技創新百強區 、2019年度全國新型城鎮化質量百強區。 
2019年11月,入選2019年工業百強區。 
2020年3月,入選2020中國慈善公益百佳縣市。 
2020年6月,入選2020中國縣域智慧城市百強榜,排第27名。
2020年6月2日,入選第五批國家慢性病綜合防控示範區名單。
2020年8月5日,入選國家級信息化教學實驗區名單。
2020年9月,榮登2020年中國百強區榜第20名。
2020年9月10日,入選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編製的“2020年中國城區高質量發展水平百強榜”排名第20位。
2020年11月,入選“2020年中國工業百強區”,排名第25位。
2020年12月,“2020城市市轄區高質量發展100強(地級城市)”榜單,雨花區排名第18位。
2021年1月18日,入選2018-2020年全國計劃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名單。
2021年1月29日,入選湖南省人民政府公布的2020年度真抓實幹成效明顯的地區名單。 
2021年8月17日,入選賽迪顧問城市經濟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賽迪百強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