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天權

制天權

制天權(英文:Command of the Space Power ),是交戰一方在一定時間內對一定範圍外層空間的天疆控制權。其目的是奪取宇宙空間優勢,保證己方擁有的航天行動的自由,剝奪敵方航天行動自由。

爭奪制天權的主要作戰樣式有:太空信息戰、太空封鎖戰、太空軌道破擊戰、太空防衛戰和太空對地突擊戰等。在軍事航天技術的推動下,爭奪制天權作戰行動,將是以“天軍”為主體,其他軍種參加的聯合作戰。

制天權以信息化網路為依託,通過利用各種航天器,例如衛星(第一代航天兵器)、航天母艦(第二代航天兵器),從而控制一定範圍內的太空空間,對敵方形成優勢。具體實現方式包括:摧毀或致盲敵方衛星;打擊及摧毀敵方空間站;敵我雙方的航天母艦艦隊的交戰。

關於制天權,美國航天司令部前司令埃斯蒂斯認為:制天權就是保護己方航天能力,剝奪對方航天能力。

名詞釋義


美國空天作戰示意圖
美國空天作戰示意圖
天:== 地球大氣層以外的 宇宙空間。
制天權 指 一方擁有 航天行動的控制優勢,
他方 航天行動 被 相對控制。
“天戰”是指 各交戰方使用 空間武器
在 宇宙空間戰場 實施 的 對抗戰爭。
==================================
制天權(command of the Space Power)
交戰一方在一定時間內對一定範圍外層空間的控制權。其目的是奪取宇宙空間優勢,保證己方擁有航天行動的自由,剝奪敵方航天行動自由。爭奪制天權是交戰雙方為達成軍事目的,在軍事指揮機關領導下,使用空間與反空間武器系統,採取進攻或防禦手段,對外層空間戰場實施的控制過程。

概念理論


制天權
制天權
制天權,概念及理論是在義大利空軍理論家杜黑的“制空權”思想和理論的影響下,隨著人類航天技術和航天活動的出現與發展而逐步形成的。早在20世紀50年代後期,當蘇聯率先成功發射人類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時,許多人就開始意識到外層空間將成為一種新型戰爭。60年代初期,美國總統肯尼迪公開宣稱:“誰能控制太空,誰就能控制地球。”這是較早的制天權思想。雖然人類的軍事航天活動已經走過40多年的歷程,但是人類還不具備爭奪制天權的能力,制天權還處于軍事理論研究階段,真正意義上的爭奪制天權實踐活動還沒有成為戰爭現實。當太空進攻和防禦技術取得突破性進展,太空進攻和防禦武器開始大量生產與部署時,爭奪制天權才可能真正走上戰爭舞台。
制天權對未來戰爭全局具有重大主導作用。一方面,未來的太空軍事力量“天軍”,將是人類高智能、高技術的集合體,在未來武裝力量中佔據首要地位。另一方面,太空戰場極其廣闊深遠,它全面包容覆蓋傳統的陸海空戰場,具有“居高臨下”的空間優勢。“天軍”一旦控制了太空戰場,就能憑藉其高智能、高技術和高空間優勢,全面瞰制陸海空戰場。制天權將主導制空權、制海權和制電磁權,直接影響戰爭的進程與結局。爭奪制天權的主要手段是各種部署在太空以及地面、空中、海上的太空進攻性與防禦性武器系統。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後至20世紀80年代初,美、蘇之間的軍備競賽已經從陸地、海洋、空中擴展到外層空間。1983年3月,美國總統里根正式對外公布了“高邊疆戰略論”。所謂“高邊疆戰略論”就是關於美國未來在軍事、經濟和科學諸方面綜合開發和利用宇宙空間的總體空間戰略理論。它的核心思想是:建立空間武器系統,即所謂“星球大戰”計劃(又稱戰略防禦計劃),建立多層次、大縱深防禦體系,把太空闢為除海、陸、空之外的第四戰略領域,以取得對蘇聯的軍事戰略優勢。針對美國咄咄逼人的高邊疆戰略,前蘇聯積極採取對策,發展能夠突破美國戰略防禦系統的進攻性戰略武器系統,並著手研製自己的戰略防禦系統。美、蘇在太空領域的爭奪以及其他軍事強國的迅速跟進使外層空間很快成為陸、海、空戰場之外的第四戰場。航天技術廣泛應用于軍事領域,導致軍用衛星和天戰兵器的大發展。對外層空間的爭奪導致有關制空權的鬥爭向外層空間拓展。近幾場高技術局部戰爭表明,運轉於外層空間的具有軍事功能的航天器,如航天偵察、預警、通信、導航衛星等,已經直接進入了戰場的角逐,並對空中、地面、海上作戰起到了支援保障作用,可以說對贏得戰爭的勝利產生了重要影響。
對外層空間的軍事爭奪催生了又一個新的軍種———天軍。美俄印也都建立了太空司令部,法國、英國等國家也相繼調整本國軍事力量,為控制外層空間作準備。人類的戰場從陸地、海洋、空中延伸到太空。要贏得戰爭不僅要爭奪制海權、制空權,而且要爭奪制天權。在未來戰場上,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飛機和戰艦群間的大規模混戰將被衛星監控技術引導下的遠程精確打擊和導彈攔截所代替。在未來戰爭中,要想取得戰爭的勝利,關鍵取決於該國控制外層空間的能力及由此形成的作戰能力。

構想由來


制天權
制天權
任何先進理念都不是空穴來風。"天戰"與"制天權"並非軍事未來學家臆造而來,其問題的提出,總是可以追溯至歷史和現實政治、經濟、科技、軍事和意識形態等方面的肇因:首先,世界軍事大國,尤其是美國和前蘇聯(俄羅斯)爭奪太空絕對優勢。外層空間是未來戰爭的重要戰場。基於率先建立天上軍事優勢的認識和考慮,美國和前蘇聯間的軍備競賽早已從空中、陸地和海洋引向外層空間。從1957年前蘇聯發射第一顆人造地球衛星上天,到冷戰期間美國的"高邊疆"論和"星球大戰"計劃,再到美國的"國家導彈防禦"(NMD)系統,世界軍事大國一天也沒有停止過爭奪太空絕對優勢。美航天司令部在其"2020年設想"中稱:"今天的軍事作戰十分依賴於航天能力,在21世紀將更加依靠航天能力";俄羅斯2000年制訂的軍事學說亦稱:"未來戰爭將以天基為中心","制天權將成為爭奪制空權和制海權的主要條件之一。"
其次,世界新科技革命與新軍事變革,尤其是軍事信息技術與軍事空間技術的革命性突破。爭奪太空絕對優勢,僅有率先建立天上軍事優勢的認識和考慮是遠遠不夠的,首先要重點解決"登得上"的一系列技術難題,世界新科技革命及其在軍事領域所引發的新軍事變革,尤其是軍事信息技術與軍事空間技術的飛速發展,則為天戰與制天權時代的到來打開了大門。因此,一方面爭奪太空絕對優勢的強大需求激發了技術的革命性突破,另一方面,技術的革命性突破也使爭奪太空絕對優勢成為可能。
再次,聯合制權論,尤其是制空權論和制信息權論的延伸。當"登得上"之類的技術基本上不成為問題之時,在爭奪太空絕對優勢過程中,戰略和戰術因素的作用和地位開始凸顯出來。從蒙昧時代到農耕文明、工業文明,再到信息時代,從徒手搏擊到冷兵器戰爭、熱兵器戰爭、機械化戰爭,再到信息化戰爭,土地的爭奪必然引發制陸權論,海洋的爭奪必然引發制海權論,空中的爭奪必然引發制空權論,信息權的爭奪必然引發制信息權論。毫無疑問,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展和人類活動空間的不斷擴展,關於在不同戰場領域爭奪作戰主導權問題的戰略戰術論--軍事制權論逐步延伸的步伐也不會停滯不前。當美國和前蘇聯(俄羅斯)在太空領域的激烈爭奪以及其他軍事強國的迅速跟進使外層空間很快成為陸、海、空戰場之外的第四戰場,當聯合作戰與聯合制權論尤其是制空權論和制信息權論向外層空間延伸時,因應這種戰略戰術變化需要,不可避免,空軍便拓展為"天軍",空戰便拓展為"天戰",制空權便拓展為"制天權"。甚至有人說,"天戰"與"制天權"是聯合作戰與聯合制權論(陸戰與制陸權、海戰與制海權、空戰與制空權、信息戰和制信息權等)的先決條件,在未來戰爭中,要想取得勝利,關鍵取決於控制外層空間的能力及由此形成的作戰能力。

基本特點


高起點

制天權
制天權
與空間技術發展相應,"天戰"可能要經過三個發展階段:空間信息戰階段、爭奪制天權階段和空間對地攻擊階段。無論是空間信息戰、爭奪制天權,還是空間對地攻擊,其構想起點均高於傳統意義上的任何戰爭,而且后一個階段發展起點又明顯高於前一個階段,總體上表現出高起點的顯著特點。空間信息戰階段的高起點主要表現在空間信息系統的發展和完善,使快速反應和遠距離精確打擊成為可能,制信息權成為作戰致勝的先決要素,而制信息權取決於是否具有空間信息系統優勢;爭奪制天權階段的高起點主要表現是軍事空間系統多級化,為達成爭奪制天權的戰略目標,空間系統的戰術機能日益突出,以反衛星武器為主的空間武器系統使戰場延伸至太空,真正實現"全立體化";空間對地攻擊階段則以發展起點更高的空天飛機的問世為主要標誌,按照構想,空天飛機是一種將航空和航天技術有機結合在一起的新型飛行器,可自由方便地在"天"、"空"、"地"之間往返,能在"天戰"中隨時快速突破任何地面防禦,從空間對陸、海、空目標實施精確打擊及遂行其他作戰任務。因此,一言以蔽之,"天戰"構想發展起點高。

高空間

"天戰"不同於傳統的陸戰、海戰和空戰,是一種全新的高空間戰爭。"天戰"以整個太空為戰場,極其廣闊深遠,如果說"天戰場"存在界限的話,那麼其界限取決于軍事空間技術發展所能達到的高度。它全面包容覆蓋傳統的陸海空戰場,具有"居高臨下"的高空間優勢。當人類還只能停留的地面以生存時,"天基"軍事對抗和非對抗活動所追求的優勢就並不主要表現在數量規模上,而是表現在高空間的技術質量優勢上。具體對地面和空中而言,高空間有三大技術戰術優勢:一是作為"天戰"作戰平台的"天基"軍事飛行器可以突破所有地面和空中平台所受的高度和速度的限制,以極高的高度和極快的速度掠過地球表面,直接而快速地觀察地球上廣大地區,其作戰眼界之廣是後者無法比擬的;二是"天基"軍事飛行器可以突破所有地面和空中平台所受的現有國家疆界分割的限制,在地球上的任何地區間自由飛越,其作戰跨度之大,讓後者只能望其項背;三是"天基"軍事飛行器可以突破所有地面和空中平台所受的時間限制,可以在高空間長時間不間斷地遂行"天戰"任務,其作戰時間之長,也是後者難以企及的。因此,一旦控制了整個太空戰場,就能憑藉其高智能、高技術和高空間優勢,全面控制陸海空戰場,"制天權"將主導制空權、制海權和制電磁權,直接影響戰爭全局的進程與結果。

高技術

制天權
制天權
"天戰"不僅是高空間戰爭,而且更是典型的高技術戰爭,沒有軍事空間技術和軍事信息技術等高新技術群作為依託,根本談不上所謂"天戰"和"制天權"。從某種意義上講,"天戰"技術之"高"與其空間之"高"成正比:空間"高度"越高,"天戰"的技術"高度"也越高。"天戰"的高技術性集中體現在其作戰平台(太空梭載人飛船和空間站,航天母艦等)和武器裝備(新概念武器等)上--其作戰平台和武器裝備幾乎集成了新軍事變革時代高新技術群進步的所有相關成果,囊括了航天運載、航天材料、微電子、信息工程、計算機、光學遙感、新概念武器和生物工程等等高新技術領域,已經形成一個完整的高新技術體系,從而使之成為未來"天戰"的突出特點。以航天母艦和激光武器為例,與航空母艦游弋在海洋中類似,宇宙飛船型航天母艦飛行在離地面3.6萬公里的地球同步軌道上,是太空梭的起降平台,十分巨大,可裝載四架太空梭、兩艘太空輪船、一個軌道燃料庫和一個太空燃料補給站,一般還大量裝載各式各樣的太空戰武器。按照構想,它將是"天戰"的大本營,"天軍"的總指揮部就設在其上,統一調度、指揮各種航天器上的宇航員進行太空訓練與作戰。用激光作武器的設想是基於激光的高熱效應,其本質就是利用激光光束輸送巨大的能量,與目標的材料相互作用,產生燒蝕、激波、輻射等殺傷破壞效應,它發出的激光束能量相當於原子彈的100萬倍,作用於極小的面積上能將未入軌的洲際導彈、軍事衛星、航天器摧毀,使擁有它的一方獲得"制天權",是理想的太空武器。

超戰術

從戰術角度看,雖然在一般意義上"天戰"是傳統戰爭形態的延伸,但其獨特之處大大超出傳統戰爭形態的範疇,傳統的戰術要素體系難以完整涵蓋、限定"天戰"的戰術特徵,組成傳統戰術體系的一些基本概念、規律、原則、作戰樣式和戰法等需要在"天戰"新的"遊戲"規則條件下給以重新審視和界定。"天戰"並非是傳統戰爭形態簡單的向上疊加,而它遵循的是某種"超(傳統)戰術"規定性。這種"超戰術"規定性與傳統戰爭形態的本質區別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首先,未來的"天戰"將是以"天軍"為主體,所有"軍種"(如果還有"軍種"的話,但即使還有,也絕不是現在意義上的"軍種")參加的聯合作戰,可能採取"天對天"、"空對天"、"地(海)對天"、"天(空)地(海)一體"等對抗形式,其目的是為奪取"制天權"而戰,以"天"制"地(海、空)",其武器則是各種"天基"、"陸(海)基"、"空基"太空進攻性與防禦性武器系統,因此,其戰術體系賴以產生的依據與傳統的陸戰、海戰和空戰等有本質不同。其次,"天戰"主要採取太空信息戰、太空封鎖戰、太空軌道破擊戰、太空防衛戰和太空對地突擊戰等新的作戰樣式,囊括了信息戰、反衛星戰、激光戰、電子戰、反導彈戰和電腦網路戰等一系列新戰法。因此,其戰術體系的運行機制也與傳統的陸戰、海戰和空戰等有本質不同。

博弈對策


"天戰"和"制天權"時代的到來將會使未來戰爭的整個形態發生根本性轉型。為此,當務之急是站在時代的制高點,加強對策性研究,積極尋求建立中國特色的"天戰"與"制天權"理論和應用體系。這是適應世界軍事變革大潮,全面推進中國特色新軍事變革,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的必然選擇。
一要依託信息化新軍事變革,建設信息化"天軍"。
欲打贏信息化戰爭,必先掌握"制天權"和制信息權;欲掌握"制天權"和制信息權,必先建設一支信息化"天軍"。美國和前蘇聯(俄羅斯)等空間強國從爭奪太空絕對優勢的第一天起,就非常重視"天軍"的建設,不斷調整其武裝力量的編製體制結構,依託信息化軍事變革,優先發展信息化"天軍"。因此,面對世界信息化新軍事變革不斷深化發展的趨勢,抓住機遇,推進中國特色新軍事變革,建設信息化軍隊,打贏信息化戰爭,必須高度關注信息化"天軍"的建設問題,依託信息化新軍事變革,謀求"跨越式"發展中國特色的高質量信息化"天軍",作為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的可靠力量保證。
二依託聯合制權論,拓展"制天權"理論
制天權
制天權
在未來的陸、海、空、天立體一體化戰爭中,決定戰爭勝負的因素將是聯合制權整體優勢(聯合制權=Σ制權×制權權重=制天權×制天權權重+制信息權×制信息權權重+制空權×制空權權重+制陸權×制陸權權重+制海權×制海權權重…)。而"制天權"在聯合制權整體優勢中佔有很大的權重,"制天權"擁有與否,在很大程度上,既關係到制信息權擁有與否,也關係到聯合制權整體優勢擁有與否。拓展"制天權"論,是迎接未來"天戰"乃至陸、海、空、天立體一體化戰爭挑戰的前提條件,是聯合制權論創新發展的一個重要突破口,也是當前及今後中國特色軍事和戰爭理論整體創新發展的重要內容之一。因此,依託聯合制權論,及早建立和完善中國特色"制天權"理論及其應用體系,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影響。為此必須加大力度,廣泛深入開展"制天權"相關理論研究,全面推進中國特色軍事與戰爭理論整體創新發展,為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奠定牢固的理論基礎。三要依託軍事空間技術等高技術群,發展"天戰"新的作戰平台與武器裝備。 "天戰"是典型的高技術戰爭,依託軍事空間技術等高技術群,發展"天戰"新的作戰平台與武器裝備是參與這種新的戰爭"遊戲"的基本規則和必要前提。僅僅有上天攬月的雄心,而沒有"阿波羅"號宇宙飛船,不可能有阿姆斯特朗在遙遠的月球上留下的歷史性的豪言:我邁出的是個人的一小步,但卻是"整個人類的一大步"!沒有先進的"天戰"平台和武器裝備,不首先解決"登得上去"和"打得起來"的一系列高技術問題,根本沒有資格參與大國"空間俱樂部"的"天戰遊戲",在空間優勢上受制於人也就不足為怪了。因此,必須充分依託新軍事變革和新技術革命所帶來的巨大歷史機遇,緊密依靠國防科技戰線的廣大工作者,不懈努力,辛勤攻關,使我國空間高技術水平在"飛天夢圓"之後再上一個新的台階。四要依託國民教育體系,培養和儲備"天戰"人才。能否打贏未來信息化戰爭,關鍵在於人才;"天戰"的高技術爭奪,其實質是對"天戰"高技術人才的爭奪。"天戰"的作戰平台和新概念武器的信息化、智能化程度極高,對"天戰"人才的科技素養、身心素質、工作、生活、醫療保障等方面的要求遠遠高於其他戰鬥兵員,其培訓周期長、費用高、任務艱巨。因此,各空間強國在極力爭奪未來天上絕對優勢的同時,都不曾忘記立足現實,及早做好人才的培養和儲備工作。例如,為適應新的作戰需要,美空軍早在1996年就開始大力培養適應太空作戰的空間武器軍官。在全面推進中國特色新軍事變革的新的歷史條件下,結合我國國情軍情,結合建設面向未來信息化戰爭的高素質"指揮官"、"參謀"、"科學家"、"技術專家"、"士官"等"五支隊伍",依託國民教育體系,充分發揮高等國民教育體系的人才和技術資源優勢,培養和儲備未來"天戰"人才,不失為一條積極有效的途徑。

制勝基礎


制天權
制天權
信息化戰爭要取得勝利,必須擁有制陸權、制空權、制海權、制天權和制信息權。其中,制天權和制信息權是高技術戰爭致勝的基礎,是奪取戰場主動權的關鍵,而制信息權的取得又離不開制天權。可以說,獲取制天權是打贏信息化戰爭的根本。
未來戰爭離不開制天權
20世紀人類鏖戰的疆域限制在大氣層內,誰奪取了制空權,就奪取了戰爭主動權。隨著衛星、空間站、太空梭等天基武器系統的相繼誕生,航天軍事大國競相發展空天飛機、高功率激光武器、粒子束武器等新型天基武器。可以預言,由此引發的新型作戰樣式———“天戰”、“天空戰”、“天地戰”等在21世紀將應運而生。未來作戰行動將是以天基為中心的陸、海、空、天、電一體的聯合作戰。在這高度一體的聯合作戰中,任何一個領域只要戰端一開,最先開動的都是太空支援作戰系統。這一點在海灣戰爭和科索沃戰爭中已經初見端倪。科索沃戰爭之後,美俄軍隊的作戰理論開始發生轉折性變化,強調未來作戰的主戰場將集中在空中或空間。而阿富汗戰爭伊拉克戰爭再次證明,制天權將對陸、海、空戰場作戰具有決定性作用。
未來戰爭中,制天權將構成戰爭主動權的主要部分,並強烈地影響著戰爭的進程和結局。空間偵察、通信、導航和預警等將成為未來作戰的主要作戰保障方式。而隨著太空攻擊武器的發展應用,從太空直接攻擊地球表面目標或攔截彈道導彈,將成為重要的作戰手段。如利用空間作戰飛行器、空間軌道轟炸器、彈道導彈等空間攻擊性武器,從空間對陸地、海上、空中敵縱深內的重要目標實施火力打擊,可癱瘓敵作戰體系,削弱敵整體作戰能力,最終達到加速戰役進程的目的。可以說,在未來信息化戰爭中,制天權將發揮極為關鍵的作用。因此,在和平時期擁有制天權對於遏制戰爭和打贏戰爭將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是國家威懾力量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制約戰爭發生、維護國家利益的重要手段。
制信息依賴於制天
未來信息化戰爭,信息優勢意味著機動優勢、指揮優勢、火力與兵力優勢,因而敵對雙方將圍繞制信息權展開激烈爭奪。掌握制信息權,既要發展以信息技術為核心的高技術武器裝備,也離不開對外層空間的有效控制。制天權日益成為信息化部隊、信息化武器和打贏信息化戰爭的重要基礎和前提。由於指揮控制系統在未來戰爭的重要作用,使得未來戰爭中的打擊重心轉向敵方C4ISR系統。而太空系統是C4ISR系統的重要支持系統,是C4ISR系統賴以運行的基礎,因為無論是監視偵察、情報傳遞、目標定位,還是兵器導航、戰果評估都要靠衛星的支持。可以說,制信息權依賴於制天權,制天權是制信息權的基礎和保證。
實施信息戰的基礎是信息化戰場。信息化戰場的信息系統主要由通信聯絡、指揮控制、情報傳輸、計算機與戰場資料庫及各種用戶終端構成戰場綜合網路體系。從信息化戰場的基本構成看,哪一個分系統都離不開航天信息資源的支持,可以說航天信息資源是信息化戰場的重要基礎和要素。海灣戰爭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廣泛運用軍事航天力量,在太空中擁有絕對的主動權,對參戰的陸、海、空力量進行實時和近實時的偵察、通信、氣象和導航定位等支援和保障,對敵形成了信息壓倒性優勢,成為支持多國部隊形成整體打擊力量的關鍵因素,對戰爭結局起到了極其重要的作用,因而這次戰爭也被稱為人類的首次空間戰爭。1999年發生的以美國為首的北約空襲南聯盟的科索沃戰爭更進一步證明了制天權對於現代戰爭和信息作戰的重要性。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第一空間大國,擁有世界上最強大的空間產業和空間軍事力量,已經成為對空間技術依賴程度最大的國家。1999年,美軍又賦予其航天司令部以新的作戰任務———計算機網路防禦和計算機網路進攻。
聯合作戰需要制天權
航天技術和空間信息系統的不斷發展使制天權對聯合作戰的支援保障作用越來越大,未來聯合作戰對空間戰場的依賴越來越強。
奪取制天權是實施聯合作戰的基礎。隨著空間信息系統的提高和完善,空間信息系統支援將成為戰爭形態發展的一個重要推動力。太空與陸地、海上和空中的軍事行動將緊密聯繫在一起,一切作戰目標和作戰任務只有通過分佈於陸、海、空、天戰場的作戰力量及其信息系統的聯合行動才能順利完成。因此,未來戰爭的聯合作戰範圍更加廣闊,內涵更加豐富。“陸、海、空、天一體戰”將取代空地一體戰成為聯合作戰的新樣式。
制天權對聯合作戰的指揮控制具有決定作用。陸、海、空、天戰場上的聯合作戰行動將越來越依賴空間信息系統的支援和保障:通信衛星可以使相距上萬公里的諸軍兵種及時互通信息,密切協同;偵察衛星可以為戰場指揮員提供及時、準確的戰場情況,為制定作戰方案發揮重大作用;測地衛星可以為導彈、飛機提供精確的目標位置;導航定位衛星可以為地面軍隊、海上艦隊、水下潛艇、空中飛機、導彈等進行精確定位;預警衛星可以提前發現來襲導彈和飛機,並及時發出預警信號,等等。可以說,在現代高技術聯合戰役中,如果沒有軍事航天器獲取情報和傳輸信息,戰場指揮員就難以對瞬息萬變的戰爭作出正確的決策,實施有效的作戰指揮。現代聯合戰役已離不開空間信息系統的支持,誰控制了太空,誰就擁有空間信息優勢,誰就能在戰爭中擁有主動權。
奪取制天權將成為聯合作戰爭奪的新焦點。奪取空間信息優勢和控制外層空間,是未來聯合戰役取勝的關鍵。以衛星為主體的空間軍事系統將是一體化全球感知、全球交戰系統的核心,全球衛星導航定位系統將成為未來精確指揮控制、中遠程精確打擊和精確兵力投送的關鍵裝備。美軍非常重視奪取空間信息優勢和控制外層空間。在“沙漠風暴”之後的歷次軍事行動中,軍用航天信息系統都起到了重要作用。空間戰場由支援保障作用轉向實戰,使得未來聯合戰役呈現出陸、海、空、天一體的發展趨勢。2001年1月,美國國家安全管理與組織評估委員會在其發表的報告中說:“從歷史上看,陸、海、空都爆發過戰爭,現實情況表明,空間也不會例外。”由於空間設施的重要性和固有的脆弱性,空間設施必將成為未來敵對雙方攻防的重要目標。可以預見,隨著各種空間攻防武器裝備的部署和天軍的建立,空間的爭奪將越來越激烈,空間將成為未來聯合作戰的主戰場。

防天系統


制天權
制天權
防天系統是指用於摧毀航天器或使之失效的積極防禦性武器系統。
防天系統按其發射位置可分為陸基、海基、空基和天基防天系統。
衛星導彈系統已由美國人在世界上率先研製成功。

對抗形式

可能有如下幾種:地(海)對天、空對天、天對天。地(海)對天是從陸地或海上、空對天是從飛機上、天對天是從天基平台(衛星、航天站等)上對空間的目標實施射擊。

類型構成

(1)定向能武器系統。如強激光武器、射頻/微波武器和帶電粒子束武器等。
說明美國陸基激光防天兵器業已成熟。前蘇聯於70年代和80年代曾先後多次利用陸基和天基反衛星激光武器打美國的衛星。
(2)動能武器系統。
(3)天雷系統。天雷,亦稱“太空雷”,是一種帶有戰鬥裝葯的反衛星衛星,主要用於攻擊繞地運行的衛星和部署在太空中的各種戰略防禦系統。它裝有雷殼、引信和裝葯,以及識別、跟蹤目標的探測引導裝置具有向目標靠近的機動能力。天雷由航天工具發射到繞地球運行的軌道上,通過地面指令靠近並攻擊空間活動目標。多個天雷及其控制系統即可組成網狀“天雷陣”。太空梭在運行軌道上一次可布撒幾千枚天雷。天雷是一種結構簡單、價格便宜和部署容易、體積小和重量輕的天基反衛星防天系統。
(4)載人空間攻擊系統。在載人空間站上安裝反衛星、反導彈武器系統,由人來操縱並摧毀空間目標。太空梭與空天飛機亦可作為防天武器系統用來攻擊天襲目標。

系統構成

防天系統主要由情報預警子系統、指揮控制子秕攔截打擊子系統構成。
情報預警子系統通過各種偵察手段,為防天指揮提供空間目標的預警和情報,它由各種偵察預警設備,如偵察衛星預警網、地面雷達預警網和天基探測器預警網等。
指揮控制子系統收集、處理防天所需的情報,組織各種防天兵器適時、準確、迅速、協調地進行防天行動,它由指揮人員和有關設備組成。
攔截打擊子系統根據情報預警系統和指揮控制系統提供的目標情況和作戰指令,依靠動能、定向能武器為主要殺傷手段,對敵空間目標實施防禦打擊,它由各種防天兵器構成。
天兵器研製的基礎上,再發展空基和天基防天兵器系統是一種發展方向。

地位和作用

防天系統是未來戰爭中奪取制天權的重要手段,因此,具有非常重要和特殊的地位。所謂制天權是指對太空戰場的控制權。奪取制天權已成為奪取制空權、制海權和制電磁權的基本條件之一。制天權將制約著陸、海、空戰場的作戰行動。未來戰爭中,誰能控制外層空間,特別是控制低層軌道空間,誰就能掌握戰爭的主動權。
因為現代戰爭,尤其是地面漲上戰爭對空間偵察、空間通信、空間導航、空間預警和戰保障的依賴性愈來愈強。因此,制天權將在很大程度上制約地面和海上戰場的作戰行動。

軍事意義


制天權
制天權
制天權的重要性,在海灣戰爭中得以了充分的展現 美國的空間軍事系統,尤其是直接用於戰爭的近70顆軍事衛星,為多國部隊提供了全面的偵察、通信、預警、導航、氣象等保障,從而使發射的導彈精確擊中目標,使大批的艦隊安全順利航行,各種飛機準確飛行。偵察衛星能夠嚴密監視伊拉克軍隊的一舉一動,使多國部隊對伊軍行動了如指掌。所以,多國部隊通過掌握制天權而始終掌握著這場戰爭的主動權。
空間系統是形成制天權的物質實體,摧毀它就等於摧毀了敵人形成制天權的物質基礎,因此,作為摧毀空間軍事系統的防天系統在未來戰爭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防天系統在阻止敵人獲得信息優勢方面將發揮重要的作用。在未來戰爭中,贏得信息優勢將是信息戰的首要目標。由地衛星在信息的獲取、傳輸、控制和使用中占擾著重要地位,那麼對衛星的破壞與反破壞、干擾與反干擾、摧毀與反摧毀將成為未來戰爭中的一項主要內容。因而運用防天系統摧毀、干擾和破壞敵方衛星實際上就起到了阻止敵方獲取信息優勢的重要作用,從而實現以天制地的目的。
發展防天武器系統芻議
從灣海戰爭、波黑戰爭和伊拉克武器核查危機來看,因此,攻擊敵方衛星和保護己方衛星是防天的首要任務。此外,從外層空間防禦彈道導彈看,打彈道導彈也是防天的迫切任務。
星、彈防禦系統統籌考慮
由於打衛星和在大氣層之上打彈道導彈基本上可以採用相同的武器系統,因此,衛星和彈道導彈的防禦可統籌考慮。
防空與防天統籌考慮
因為陸基激光武器和陸基動能攔截導彈也能夠在大氣層之內防禦各種空襲兵器,再考慮到未來的空間兵器可以在空、天兩個領域飛行襲擊,所以防空與防天經籌考慮是最佳選擇。
優先發展近程陸基激光武器
技術上已日益成熟的近程陸基激光武器,不但能有效防禦各種空襲兵器,而且在天頂角接近零芭的射擊狀態下可有產攻擊低軌道衛星。例如,1997年10月1日美國的陸基激光器對運行在海拔425千米高度睥一顆衛星照射了10秒鐘,使衛星上的探測設備失效。因此,首先大力發展陸基激光武器是防天武器系統發展的突破口和關鍵的第一步。由於發展陸基防天系統在技術上難度相對較小,因此,以陸基防天兵器的發展為基礎,再進一步發展空基和天基防天武器系統是一條可行的發展途徑。

相關資料


1“制天權”登上戰爭舞台
2 “空間信息作戰:奪取“制天權”的新領域”《國防》期刊2006年4期
3增強太空控制美用多種反衛星武器搶制天權
4“信息化戰爭制權理論和實踐的發展變化”《應用光學》期刊2006年27卷2期

相關詞條


軍事軍事學術中國軍事制陸權
制海權制空權制電磁權制腦權
天軍太空戰衛星航天飛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