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形式

專業術語

零形式是專業術語,拼音為línɡ xínɡ shì,是指理論上存在一個與跟它緊緊相鄰的結構成分同形同音的結構成分。這個結構成分在表層結構中的形式是零,在實際話語中不能添補。在數學中“一減一等於零”,這裡的零是一個概念,是一種數的表現形式,它表示“無、沒有”的意思。

基本概況


零形式這個概念是從數學引進到語言學領域的。在數學中“一減一等於零”,這裡的零是一個概念,是一種數的表現形式,它表示“無、沒有”的意思。在“2000”中“零”表示的不是“無”,而是表示“數”的空位。也就是說,它在這裡佔據了從個位到百位的位置。語言學中的零,表示的不是無的概念而是表示的空位的零。語言學中有對立的諸項,有的有標記,有的沒有標記。與有標記的項相對立的項,就是零。如在英語中,有boy、boys形成單複數的對立。Boys有多數的標記-S,與之相對立的boy從理論上講應該有單數的標記。但是既然複數有了標記,單數就以不加標記為標記。
在我國語言學中對“零”的概念的應用,最早出現在語音學中。如零聲母。這是與其他有聲母的項相對應的一個單位,它並不具有聲母的實質,在這裡只是用來確切地指明該語音在聲母的位置上存在一個空位。零形式不是單獨存在的語言現象,它是存在於對立系統中的一項。
除了在語音,辭彙上,零形式也存在於句法結構中。它佔據一定的位置,但並不以具體的形式表現出來,並不是普遍存在的。

語言表達


零形式在語言表達中具有照應功能。語言中具有照應功能,語言表達中的零形式就是指在口語中沒有語音、在書面語中沒有語形,但卻負載一定語義信息的語言單位。
美國語言學家布龍菲爾德(Leonard Bloomfield,1887—1949)對發源於印度的“零”形式概念大加發揮。首先,他提出語素的“零變體”。英語一般名詞的複數以在單數形式后加{-s}表示,但有少數名詞,如sheep(綿羊)和moose(麋)複數與單數形式相同。布氏認為,與一般情況類比,這少數詞的複數是在單數形式后加零形式表示的,它是語素{-s}的零變體。同理,英語一般動詞的過去時以後加{-ed}表示,少數動詞則用零形式,如cut()。
需要注意的是,我們50年代從蘇聯學者接受的“零形式”或“零語素”的概念與此不同。後者是說,在同一個詞表達對立語法意義詞形變化中,不用附加語素的,實際是用了零形式或零語素。例如,俄語在陽性名詞poг(角)的詞形變化中,唯獨單數主格(兼及與它同形的單數賓格)不用附加語素,在陰性名詞Hoгa(腳,腿)的詞形變化中,唯獨單數屬格不用附加語素:即他們各自都用了零語素。這種理論推廣於英語,則一般名詞與以{-s}表示的複數相對立的單數,是用零形式表示的,如desk()(書桌)。這一理論用的是簡單類比,Φ即A:Ax;布氏用的是複式對比,即A::Ax:A::AΦ。
同時,布氏還認為,英語中詞在轉類時也可能運用零成分,如to man(配備、布置人員),to dog(追獵),to lower(降低)等。進而,他在句法中也用了零的概念——他叫“零特徵”(zero-feature)或“零照應”(zero-anaphora,按:原譯“零依附形式”)。例如,既可以說Mary dances better thanJane does(瑪麗跳舞比珍妮跳得好),也可以說Mary dances better than Jane,“這后一類型,(在as和than後面)一個施事(Jane)用作施事—動作詞語(Jane dances)的照應性替代物,也可以說是(在as和than後面)有一個零特徵用作伴隨施事詞語的定式動詞的照應性替代物。”又如,I haven't seen it,but hopeto()(我沒有看見它,但願會/I'll come if I can()(我要來的,假如我能夠)……都是以零特徵替代了定式動詞。又如,You were runningfaster than I was()(你(當時正)跑得比我快)/I haven't seen it,but Bill has()(我沒有看見它,但比爾已經看見了),則是用零特徵替代了分詞。又如,I like sour milk better than fresh()(比起鮮的來,我更喜歡酸奶),則是用零特徵替代了形容詞所修飾的名詞。此外,還有替代關係代詞的零特徵,如the man()I saw(我見過的男人)/the house()we livedin(我們住過的房子)/the hero()he was(他那樣的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