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寺

廣東揭陽普寧龍華寺

龍華寺,原名“虎洞庵”,坐落於普寧市區流沙約4公里遠的虎空上。東臨貴政山的白銀鋪,兩與鍾潭山相接,南與蓮花山相連,北靠犁石峰,周圍綠樹成蔭,鳥兒成群。在虎空山半山腰上有一處明朝盧氏祖先的古墓,距今約400多年,是普寧市文物保護單位。古墓兩側有二條涓涓不絕的“流涎獅”古泉,水甘清涼。環境幽雅別緻,真乃一方凈土、世外桃源。

簡介


龍華寺
龍華寺
龍華寺,原名“虎洞庵”,坐落於普寧市區流沙約4公里遠的虎空山上。東臨貴政山的白銀鋪,兩與鍾潭山界相接。
寺前身虎洞庵,創建於清代乾隆年間(1736—1795),距今約200多年。原建有頂庵、下庵兩座,頂庵乃供佛及僧人住所,下庵為信眾留宿休息之處。曾顯譽於普寧、惠來、潮陽、汕頭、揭陽等地,前來禮佛者絡絳不絕。先後住過又寬、又覺、又慧等法師。解放前夕,曾是紅軍和游擊隊聯絡點及隱蔽場所,普寧黃傳永、黃恆平等同志都先後在庵里住過。虎洞庵不僅是佛門聖地,也是革命根據地。因解放后破除迷信,大躍進時期開山造田,老法師歸西等原因,該庵一度成了石場工人住所。三中全會以後,該寺香火又旺起來,並有雲水僧在這裡住過。1998年,池尾貴政山村及周邊的廣大信眾要求市佛協會長光鎮大和尚來修建此寺,2000年11月,經上級批准,光鎮大和尚正式擔任住持。2001年2月5日,獲批准開放並把虎洞庵改為“龍華寺”。
龍華寺
龍華寺
隨著佛事頻繁,特別是每月初一、十五、佛聖日,前來禮佛者眾多。由於原庵場地狹小簡陋,且又年久失修,已不適應需要,便在社會各界人士的鼎力支持和熱心資助下,光鎮大和尚於2001年3月正式向普寧市宗教局、池尾街道辦、貴政山村委會等申請擴建龍華寺,得到批准,遂於2001年4月正式興工擴建。

構建結構


龍華寺佔地面積約7萬多平方米,現已建成大雄寶殿、大悲殿、觀音閣、地藏閣各一座,僧舍兩棟,齋堂一座,放生池一個,伯公宮、保衛室各一座,金剛殿兩座(內有哼哈二金剛像)。內三山門一個由圍牆連接,停車場一個。計劃建設的項目還有:千佛塔、藏經樓、天王殿、羅漢堂、普同塔、涼亭水閣、佛教協會會址、鐘樓、鼓樓、外三山門等。大雄寶殿高18.80米,面積1180平方米,屋頂兩層結構,大殿中心有五大如來玉佛像、左右是阿難迦葉尊者、觀世音菩薩像,左右是善才童子和龍女像,兩側是十八羅漢像,大殿門前是九龍吐珠,所有佛像都是緬甸玉雕刻,是目前省內有名的玉佛城。整個大殿顯得莊嚴宏偉。大悲殿高15.8米,面積約700平方米,大悲殿中心兩尊干手乾眼觀世音菩薩像靠背而立,兩側是32尊應身菩薩化身像。放生池2000平方米,池中還建一觀音亭。整個寺院布局合理,結構井然有序,周圍是一片綠色的世界。龍華寺交通便利,是海內外信眾禮佛和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