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寺

江蘇徐州龍華寺

龍華寺,徐州八大古寺之一,為法顯所建,是中國第一座具有印度建築風格的寺院,法顯在彭城(今江蘇徐州)羈旅“一冬一夏”,按龍華圖修建了龍華寺。酈道元《水經注·泗水》云:“(泗水)又東南過彭城縣東北,泗水西有龍華寺,是沙門釋法顯遠出西域,浮海東還,持龍華圖,首創此制。法流中夏,自法顯始也。其所持天竺二石,仍在南陸東基堪中,其石尚光潔可愛”。由丁福保先生編纂的《佛學大辭典》稱徐州龍華寺“實中國第一佛寺矣”。法顯龍華寺是中國第一座龍華寺,中國現有同名佛寺數十座:如上海龍華寺、紹興龍華寺等。

文化遺痕


原龍華寺效果圖
原龍華寺效果圖
龍華寺
龍華寺
徐州除了具有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更有可歌可泣的文化遺痕。最富開展價值的典故當屬法顯大師的傳奇故事,法顯大師是中國西赴印度取經第一人,歷經千辛萬苦生死交迫,帶回珍貴的佛陀經論,長期駐錫於徐州,並修築龍華寺,宏揚法務利益群生。北魏時期興化寺恭塑了中國最早最大的阿彌陀佛聖像。因此,徐州稱得上是中國佛教的第一城。佛法的菩提種子,由這兒發芽、茁壯、開枝散葉,蔓延出一片繁華似錦的大乘佛法聖域。追尋歷史遺留的吉光片羽,逐步拼湊出一幅法雨普施的佛教盛況,這是徐州曾經光芒萬丈的歷史扉頁,也是值得謳歌千古的文化遺產。

歷史地位


東漢時期彭城就是與洛陽並存的一個佛教傳播中心。這個佛教傳播中心的歷史地位究竟維持了多久,還沒有可靠的史料證實。但又歷兩個世紀之後的公元412年,彭城卻因為中國佛教史上被尊為十大高僧之一的法顯的到來,使彭城在佛教傳播中心的地位得以重新彰顯。
據史料記載:東晉隆安三年(公元399年)62歲的法顯鑒於經典缺乏流派紛爭,偕同慧景、道整等十人,從長安出發,沿絲綢之路,經過五年的艱苦跋涉,於公元404年和道整兩人到達印度,其餘八人或中途送經返回,或死於路途。法顯到達印度后遍訪佛陀聖跡,潛心學習梵文,抄錄經典,於公元409年離開印度,坐船來到斯里蘭卡,在斯里蘭卡又住了兩年,搜求到幾部經典,最後於公元411年9月,乘商船從斯里蘭卡循海東歸,經過一年多的漂流,因遇風浪漂流到一個叫耶婆提國的地方休整了五個多月後,離開該國。1761年據法國研究法顯《佛國記》的歷史學家歧尼的考證,法顯一行登陸的耶婆提國就是現在的墨西哥國的亞加布哥港,因此法顯又被西方歷史學家譽為發現美洲大陸第一人。
就是這麼一個壯舉完全可以震驚全球的僧人,在受盡千辛萬苦遊歷了三十多個國家之後,於公元412年9月17日漂流到青州長廣郡牢山(今青島嶗山)登陸。據史料記載:法顯在嶗山登陸之時,正值劉裕之弟彭城內史劉道憐在主持青兗徐的日常政務。劉道憐聞有沙門持經泛海而至,遣人迎至彭城。法顯問此是何國,答曰:“此青州長廣郡界,統屬劉家(指劉裕)。”法顯到彭城時恰逢劉裕督軍攻伐後秦,後秦將亡,長安道阻,法顯無法西去長安。因此法顯只得在軍事重鎮彭城居住,一年後才輾轉到達金陵道場寺。
法顯在彭城羈旅“一冬一夏”,不光見於正史,也有別史為證。據《晉文雜錄》所記“昔晉沙門法顯勵節西天,歷游聖跡,往投一寺,大小逢迎。顯時遇疾,主人上座,親事經理。勅沙彌為客僧覓本鄉齋食。倏忽往還,腳有瘡血。云:往東土彭城吳蒼鷹家求食,為犬所嚙。顯怪,其旋轉之間,而游數萬裡外。方悟僧人非常人也。后顯隨船還國,故往彭城。追訪得吳蒼鷹,具狀問之,答有此事,便指其血塗門之處。顯曰:此羅漢聖人血也。當時為吾覓食,為何遂犬嚙之?鷹聞慚悚,即舍宅為寺”。后法顯在彭城居住期間,在彭城按龍華圖修建了龍華寺。
北魏時期地理學家酈道元在他的《水經注·泗水篇》中云:“又東南過彭城縣東北,泗水西有龍華寺,是沙門釋法顯遠出西域,浮海東還,持《龍華圖》,首創此制,法流中夏,自法顯始也。其所持天竺二石,仍在南陸東基堪中,其石尚光潔可愛。”龍華圖即印度佛教寺院的形製圖。酈道元出生年代比法顯在彭城傳教說法的年代晚52年,從其語中“其石尚光潔可愛”推論,法顯所建之龍華寺,不僅是按印度圖紙所建,而且用了從印度佛祖寺院帶來的兩塊石料,如非酈道元親眼所見,斷不會道出“其石尚光潔可愛”的。正因為這個緣故,彭城龍華寺“實為中國第一寺”的說法屢見於典籍,到清代咸豐年間為翰林編修俞樾“一錘定音”,然而這裡的第一寺是指其建築風格而言,因為法顯是中國第一位到過印度而且親眼見過印度寺院形制,返回中國的僧人,龍華寺是其東歸中土后親自指揮並按印度寺院建築風格在中國建造的第一座寺院。近代佛學大師丁福保也力主此說,所以在其主編的《佛教大辭典》龍華寺條稱:“徐州龍華寺實乃中國第一寺也”。是說這才是中國的第一佛寺的意思。

人物故事


晉。高僧法顯因中土佛教戒律殘缺,為華夏捨身天竺(印度)求法第一人。法顯取經浮海東還,曾在彭城羈留一年因有故事流傳,當時長安姚秦政權危在旦夕,其佛教中心也隨著一代禪師鳩摩羅什去世,業已衰敗,致使法顯在彭城排徊歧路。當時重鎮彭城先後受到北徐州刺史劉道伶(劉裕二弟、《世說新語》作者劉義慶生父)即後任監淮(河)北諸州軍事的北徐州刺史劉懷慎款待,並資助其創建漢地第一座融合印度風格早期佛塔,法顯將自印度繪製龍華圖佛像與塔內供養。因稱龍華寺。並安居其內,整理初譯貝葉經,並與盧山慧遠書信來往,慧遠乃江南佛教領袖,得知其事“聞風而悅”譴人書信祥問法顯“遊歷所經”。法顯在徐期間還作《天竺遊記》(即《佛國記》原始略本)。

相關詩歌


《龍華篇》
徐州青山塔(法顯塔)
徐州青山塔(法顯塔)
龍華射珠山,重現東南郡。
石佛何處尋?雲龍興化間。
雄偉三聖殿,靈動大士岩。
楚王組僧團,武帝歸故園。
九里藏白雲,三村拜觀音。
南山曰台頭,東郊有竹林。
六朝多兵燹,五胡或粗蠻。
南北戰事亂,黃河水泛濫。
今人懷古韻,舊宇換新顏。
群僧緬法顯,眾尼思凈檢。
千年風塵遠,彭城可曾諳?
星宿奎分野,且看水與山。
若嫌人世喧,登此來念禪。
故黃已清澈,海晏漢之源。
《青山塔》
沿著絲路毅然西行
取回龍華的經藏
法流中夏的創製
建造起第一佛寺
眺望黑色的運河
已經沒了秦梁
九鼎沉伏了千年
再不見水中的龍
兜率山龍華下彌勒
卵石多光潔可憐
搖擺著輕舞風鈴
青山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