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華寺

江西吉水龍華寺

龍華寺初名龍光寺,明正統年間,改名為龍華寺。坐落於江西省吉水縣縣城東面山坡上,為該縣目前所存最古老的佛教寺廟,也是縣城內唯一的寺廟。

概況


龍華寺,坐落於江西省吉水縣縣城東面山坡上,為該縣目前所存最古老的佛教寺廟,也是縣城內唯一的寺廟。寺院分前後兩幢,前幢大雄寶殿面積四百平方米,後幢寓舍面積二百平方米,院落空地一千平方米。一九九五年經縣政府批准登記為合法宗教活動場所。

歷史


龍華寺為南唐保大年間(西元九四三~九五七年)建造,初名龍光寺,規模不大。保大九年,元寂禪師奉詔任寺中住持後,擴建殿宇,重塑佛像,規模擴展。宋朝理宗欽賜「皇覺寶殿」匾額,香火大興,遠近聞名。明正統年間,龍光寺又奉敕修建改名為龍華寺。崇禎元年(西元一六二八年),元宗和尚又重修寺院,竣工不久即毀於兵燹。清代康熙辛亥年(西元一六七一年),梅逢禪師重新修建龍華寺。民國時期曾在此設立郵電局。一九五七年縣佛教小組曾捐款修葺,近年又修繕大雄寶殿及院牆。
龍華寺歷史悠久,聲名四溢。自南唐保大九年(西元九五一年)元寂禪師奉詔到此傳經,近千年香火旺興不絕,歷代名人遊覽不迭,並留下許多詩畫墨寶。宋朝蘇東坡楊萬里,明朝解縞、羅洪先鄒元標等皆有譽詩,但多以失傳。明朝太子太保左都御史鄒元標題詩云∶「龍華寺在南山下,門對青峰境更幽。地回永無塵事憂,堂空時見碧雲流。風傳佛閣千鈴名,月照禪林萬木秋。卻忙朗公傳法日,僧殘碑斷不勝愁。」

建築


龍華寺前有元寂禪師塔。西元九五一年元寂和尚奉帝詔到龍華寺傳經,園寂後建塔立碑予紀念。此塔六面七級八角,成為該寺一名勝。可惜此塔「文革」時被毀,塔碑腰折。一九八八年塔碑移至縣博物館,粘結修復後豎於館前。碑為漢白玉鑿成,高一.八七米,寬○.九二米,厚○.二五米,重逾噸餘。碑額陰刻有「敕賜龍華寺塔碑」,兩旁浮雕雙龍戲珠。碑文為陰刻正楷直書,由南唐中書侍郎韓熙載所撰,名人徐鍇篆額,書畫家張藻書丹。此碑集諸家之大成,為省級重點保護文物。在龍華寺西對的東山亭,有明朝右春坊大學士解縞墓,一九五七年列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
龍華寺幾經興衰,今僅留大雄寶殿及僧尼寓舍和部分院落。人員從興盛時逾千人至今僅有三、四個老尼,現該寺住持釋明福,系一不識經墨之比丘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