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喻
博喻
博喻,就是用幾個喻體從不同角度反覆設喻去說明一個本體,它不同於明喻、暗喻、借喻等等各種比喻,博喻運用得當,能給人留下深刻的印象。運用博喻能加強語意,增添氣勢。博喻能將事物的特徵或事物的內涵從不同側面、不同角度表現出來,這是其他類型的比喻所無法達到的。
1、對各種知識能廣泛而深入地理解。
《禮記·學記》:“君子知至學之難易,而知其美惡,然後能博喻。能博喻,然後能為師。”孔穎達 疏:“博喻,廣曉也……能博喻,然後能為師者,前能廣解,后乃可為人作師也。”
2、比喻類型的一種,指廣泛地運用比喻。
②清 王晫 《快說續紀序》:“廣引博喻,錯襍無端。”
博喻有兩種方式:
一、用多個喻體描繪本體的一個方面。例如:
“看見空際細雨似的,朝霧似的,暮煙似的飛沫升落。”(《聽潮》)
上例用“細雨”、“朝霧”、“暮煙”三個喻體描繪海浪的形態,引起讀者豐富的聯想,是春雨,是曉霧瀰漫,是暮煙靄靄,給人以沾衣欲濕、虛幻迷離的感覺。
二、用多個喻體描繪本體的幾種狀態。例如:
雨是最尋常的,一下就是三兩天。可別惱。看,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密密地斜織著,人家屋頂上全籠著一層薄煙。(《春》)
上例中,用“牛毛”喻春雨的細密,人們不是常說“牛毛細雨”嗎;用“花針”喻春雨的晶瑩透亮;用“細絲”喻春雨的輕柔。三個喻體合起來,寫出了春雨的多、柔、細、密的特點。
①兩岸都是懸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裡去,像蓮花,像海棠葉兒,像一掛一掛的葡萄,也像仙人騎鶴,樂手吹簫……說不定你忘記自己在灕江上了呢!(楊朔《畫山綉水》)
②一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開在了屋頂的灰色的瓦瓴上。如雪,如玉,如飛濺的浪花。(王蒙《春之聲》)
③"砰"一聲,郎平的一記重扣,激起了全場經久不息的歡呼聲和鼓掌聲,像海濤擊岸,像山洪爆發,像飛瀑傾瀉。觀眾們蜂擁到場子里,將一束束散發著馨香的鮮花,獻給教練、領隊和姑娘們。
(魯光《中國姑娘》)
④張老師卻是一對厚嘴唇,冬春常被風吹得爆出干皮兒;從這對厚嘴唇里迸出的話語,總是那麼熱情、生動、流利,像一架永不生鏽的播種機,不斷在學生們的心田上播下革命思想和知識的種子,又像一把大笤帚,不停地把學生心田上的灰塵無情地掃去……(劉心武《班主任》)
⑤山上有了小屋,好比一望無際的水面飄過一片風帆,遼闊無邊的天空掠過一隻飛雁,是單純的底色上一點靈動的色彩,是山川美景中的一點生氣,一點情調。
⑦紡車總是安安穩穩地呆在那裡,像露出頭角的蝸牛,像著陸停駛的飛機……吳伯簫 《一輛紡車》。
上面例①用"蓮花"、"海棠葉兒"、"一掛一掛的葡萄"、"仙人騎鶴"、"樂隊吹簫"五個喻體來比喻"累累垂垂的石乳"這一個本體;例②用"雪"、"玉"、"飛濺的浪花"三個喻體來比喻"白丁香花"這個本體;例③用"海濤擊岸"、"山洪爆發"、"飛瀑傾瀉"三個喻體來比喻"歡呼聲和掌聲"這一個聯合體;例④用"播種機"、"大笤帚"兩個喻體來比喻"話語"這一個本體。例⑤把山依次比喻為一望無際的水面,遼闊無邊的天空,把小屋依次比喻為一片風帆,一隻飛雁.在山和小屋,水面和風帆,天空和飛雁之間找到同構關係,說明小屋的動態感,生機感;例⑥中,是用“一川煙草”“滿城飛絮”“梅子黃時雨”等三個事物博喻閑愁之多;例⑦中,用“露出頭角的蝸牛”,“著陸停駛的飛機”同時比喻一個事物:紡車。
一、用於散文,增強鋪排的氣勢
魯迅在《夜頌》中,這樣博喻“光天化日”——
……現在的光天化日,熙來攘往,就是這黑暗的裝飾,是人肉醬缸上的金蓋,是鬼臉上的雪花膏。只有夜還算是誠實的。
朱自清在《荷塘月色》中,這樣博喻荷花——
層層的葉子中間,零星地點綴著些白花,有裊娜地開著的;有羞澀的打著朵兒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剛出浴的美人。
魯彥在《雪》中,又是這樣博喻上海的雪花的——
我喜歡眼前飛舞著的上海的雪花。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樣的美麗。它好像比空氣還輕,並不從半空中落下來,而是被空氣從地面捲起來的。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黃昏時候成群的蚊蚋,像春天釀蜜時期的蜜蜂……
二、用於詩歌,體現節奏的美麗
艾青在《蛇》中這樣博喻蛇——
柔軟——/像草間流動的水//精細的織物/像蠕蠕而動的花繩//像風吹拂的水/震動的波紋//無聲的運動/帶著莫測的心
舒婷在《致橡樹》中這樣博喻“橡樹”和“木棉”——
你有你的銅枝鐵桿?像刀、像劍/也像戟/我有我紅碩的花朵/像沉重的嘆息/又像英雄的火炬
舒婷在《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中又是這樣運用博喻——我是你河邊上破舊的老水車/數著百年來紡著疲憊的歌/我是你額上熏黑的礦燈/照你在歷史的隧道里蝸行摸索/我是乾癟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是淤灘上的駁船/把纖繩深深/勒進你的肩膀/——祖國啊
三、用於散文詩,撐起詩美的天空
郭雁飛的散文詩短章《青春》和《快樂》本身就分別是一個博喻——
《青春》——是風中的野火,是雨中的花蕾,是一枚等待成熟的青蘋果
《快樂》——是暴風雨中的飛鳥,是游向大海的魚,是孩子手中的風箏,是新婚的禮服,是重逢時的抱頭痛哭
高光霞的《致女人》也是用博喻構制的散文詩——
女人是花,花瓣層層分開,誘惑男人的眼。
女人是水做的豆腐,有水汩汩的涌流,滲透男人的乾渴。
女人是夏季的南風,吹拂掉燥熱的空氣,讓男人在疲倦中溫馨地安睡。
女人是溫柔的小雨,使男人舒暢地濕透,使男人在滋潤下瘋長綠色的相思。
女人是一盞清亮的燈,不倦地照亮男人寂寞陰暗的心境。
女人是片不敗的風景,四季春色爛漫,使男人們流連忘返。
女人是條可人的小魚,游進男人的心海,於是,久遠的潮聲不息。
四、用於政論,展示無可辯駁的邏輯力量
毛澤東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文的結尾,這樣博喻“快要到來的革命高潮”——
但我所說的中國革命高潮快要到來,決不是如有些人所謂“有到來之可能”那樣完全沒有行動意義的、可望而不可即的一種空的東西。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
陳保平在《論大興》一文中這樣運用博喻——
只有把“假、大、空”稱作“大興”的,才是清醒的、犀利的批判意識。這裡,既有對歷史慣性的嘲諷,也有對改革粗糙的調侃;既看到了“虛假”這種陋習如何以儼然堂正的面貌出現,也看到了對“新思潮”、“新事物”像換新衣服那樣的時髦心理。“大興”是劣質商品的廣告,是政治投機家的演講,是偽學者的專著,是生吞活剝“新思潮”的批發,是一切以真品面貌出現的贗品。
理論上說:如果用一個喻體來比一個本體,又用另一個喻體來比另一個本體,這不是博喻,這是比喻的連續運用。
博喻是一種用一連串喻體,從不同角度多方面描繪或說明同一本體的修辭手法。運用博喻能強化本體的狀態、特徵,增加詩文的形象密度,使讀者獲得更為真切的感受。博喻在繪景、摹聲、寫人、說理和抒情五個方面具有特殊的藝術功用。
一、利用博喻繪景,可以使景物多姿多彩
蘇軾的名作《百步洪》是妙用博喻的典範。詩中寫道:“長洪斗落生跳波,輕舟南下如投梭。水師絕叫鳧雁起,亂石一線爭磋磨。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此詩描寫洪水湍急奔騰,氣勢驚心動魄,筆墨酣暢淋漓,讓人嘆為觀止。“輕舟南下如投梭”這個比喻之後,“有如兔走鷹隼落,駿馬下注千丈坡。斷弦離柱箭脫手,飛電過隙珠翻荷”四句,作者滔滔不絕地連用七個比喻——野兔逃竄、鷹隼疾落、駿馬從千丈高坡上奔下、琴弦迸斷、羽箭脫手、電光從縫隙中閃過、水珠從荷葉上滾落,來形容同一個對象,而且無一比喻不生動貼切。讀這樣精彩的詩句,就像在百步洪中行舟,因為可以險中得樂,所以會心胸為之大快。
朱自清散文《綠》中的博喻同樣新奇而美妙:“這平鋪著,厚積著的綠,著實可愛。她鬆鬆的皺纈著,像少婦拖著的裙幅;她輕輕的擺弄著,像跳動的初戀的處女的心;她滑滑的明亮著,像塗了‘明油’一般,有雞蛋清那樣軟,那樣嫩,令人想著曾觸過的最嫩的皮膚;她又不雜些兒塵滓,宛然一塊溫潤的碧玉,只清清的一色——但你卻看不透她!”首句,朱自清從形象入手,以“裙幅”喻綠,飾以“皺纈”“拖著”,突出了潭水漣漪的飄逸之美;第二句,朱自清從神韻入手,以“心”設喻,飾以“擺動”“跳動”,表現了略微羞澀中透出的蓬勃生機,畫出了綠的情愫和靈性;第三句,朱自清從光澤、質地入手,以“塗了‘明油’”和“雞蛋清”喻綠,飾以“滑滑的”“明亮”,把綠水的潔凈、軟嫩活脫脫地寫了出來;末句,朱自清則從色彩入手,以“碧玉”喻綠,飾以“溫潤”,突出了一潭清水的純粹、明潔和深邃。
二、利用博喻摹聲,可以使聲音逼真傳神
聲音無形,描摹起來難度較大,但藉助博喻化虛為實,化抽象為具體,就可以使其逼真傳神。比如,白居易《琵琶行》中有一段描寫是:“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語。嘈嘈切切錯雜彈,大珠小珠落玉盤。間關鶯語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難。冰泉冷澀弦凝絕,凝絕不通聲暫歇。別有幽愁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銀瓶乍破水漿迸,鐵騎突出刀槍鳴。曲終收撥當心畫,四弦一聲如裂帛。”再如,魯彥《聽潮》中也有一段描寫:“那聲音彷彿是朦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霧那樣溫柔;又像是情人的蜜語那樣芳醇;低低地,輕輕地,像微風拂過琴弦;像落花飄在水上。”
《琵琶行》中的博喻可謂絕妙。詩人連用十多個比喻摹寫虛無縹緲、過耳即逝的樂聲,細膩地表現了樂曲旋律的變化——“舒徐流暢——沉咽低回——間歇停頓——激越雄壯——戛然而止”。其中,“如急雨”“如私語”“鶯語花底”“泉流冰下”“冰泉冷澀”等音強、音高、音色、節奏各不相同的喻體形象,不僅可調動讀者的聽覺和視覺,而且還可激發讀者的聯想和想象,真不愧為“摹寫聲音之至文”。《聽潮》中的博喻也很出色,連續使用五種形象摹寫大海“入睡”時的低柔之音——從視覺、聽覺和觸覺等角度將聲響表現得有情有味,令人遐想不已。
三、利用博喻寫人,可以使人物形神畢現
《明湖居聽書》中白妞出場一段,描繪主人公“秀而不媚,清而不寒”的儀錶之後,作者又用濃墨重彩刻畫了她兩眼的一顧一盼:“那雙眼睛,如秋水,如寒星,如寶珠,如白水銀裡頭養著兩個黑水銀,左右一顧一看,連那遠遠坐在牆角里的人,都覺得王小玉看見我了。”此處,作者採用“畫眼睛”的方法多方設喻,盡顯其妙——“秋水”足見其明凈,“寒星”足見其清透,“寶珠”示其光亮,“水銀”示其溫潤,從而把白妞“心靈的窗戶”展現得靈活無限,情態萬千,也使一個光彩照人的形象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給人留下了獨特的審美享受。
四、利用博喻說理,可以使道理具體明白
荀況的《勸學》幾乎全篇都疊用比喻來增強文章的說理性和形象性。例如:“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長也,而見者遠;順風而呼,聲非加疾也,而聞者彰。假輿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絕江河。君子生非異也,善假於物也。”此段,作者為了說明“假物”的重要性,連續運用“登高而招”“順風而呼”“假輿馬”“假舟楫”等四個比喻——前兩個暗示“假”字,后兩個明示“假”字,由隱而明地說明了人藉助學習可以獲得很大進步的道理,從而充分論證了學習的重要作用。值得注意的是,這些喻體多是生活中習以為常的事物,淺近貼切,不僅能把抽象的事理說得透闢而鮮明,而且還很有說服力,能發人深省。
五、利用博喻抒情,可以使情思雋永動人
宋代詞人賀鑄《青玉案》的末四句(試問閑愁都幾許?一川煙草,滿城風絮,梅子黃時雨)歷來為人稱道。這首詞寫的是梅雨時節,作者想起暗戀的情人蹤跡杳無,就像逝去的春日一樣不知飄泊於何處,因而百感交集,愁緒萬千。於是,閑愁不由得像無邊無際的如煙青草,似狂飛亂舞的滿城風絮,若淋漓不休的梅雨,繁多,紛亂,綿長,迷茫,集於眼前而不能排遣。詞中,詞人賀鑄巧借三個具體而極富感染力的形象,反覆形容、比附自己的愁緒,不著痕迹地就將難以觸摸辨識的情緒——“閑愁”,轉化成了三個有聲有色的景物,並創造出了極其優美的意境。
總之,博喻是文學園地中一朵絢麗的鮮花,巧用博喻,能使作品魅力大增,引人入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