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平新光遺址
永平新光遺址
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堆積厚的地方可達2米多。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遺跡有灰坑、溝、房子等。新光遺址至少可以分為三期,因此,對研究雲南新石器時代考古學文化的譜系具有重要意義。
永平新光新石器時代遺址位於永平縣城東部的新光街兩側,新建的東西大街(博南路)橫穿遺址之上。總面積40000平方米。該遺址發現於1993年5月,客運站、交警大隊建房挖基槽時,掘出大量陶片、石器等,后經州文物管理所調查,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複查,確認為新石器時代遺址。12月4日,省文物管理委員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大理州文物管理所等機構領導及專家共同現場考察了遺址,為此,省州文物部門及縣人民政府決定按照《文物保護法》的規定,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的方針,堅持“既有利於文物保護,又有利於城市建設”的原則,配合基本建設進行發掘。並依法向國家文物局申報該遺址的搶救發掘。先後發掘五次,長達三年之久,共發掘2700平方米。
從已經發掘的範圍來看,可以劃分19個層次和部分獨立的遺跡現象。其中屬於新石器時代的層位10個其餘均為明代及其以後的層位。新石器時代的文化層堆積厚的地方可達2米多。最薄的地方僅有斷層分佈。
屬於新石器時代的遺跡有灰坑、溝、房子等。在溝底發現大量碳化稻和植物籽實。房子均為干欄式或半地穴式建築。
陶器比較複雜,主要器類為罐、尊、壺、缽、缸、盆、杯、器蓋、勺……另外尚有空三足器。陶器的製法均為手制,以夾砂陶為主,陶色主要為灰色或深灰色,或褐色、晚期紅陶漸多。陶器紋飾很複雜,主要的有附加堆紋、刻劃紋、戳印紋、晚期又大量出現花邊口、波浪紋、圓形紋、菱形紋、渦紋、之字紋、網格紋、葉片紋等。陶器器形及紋飾由早至晚有著明顯的演變關係。大致可以分為三期,代表著同文化的不同發展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