暗腹雪雞

暗腹雪雞

暗腹雪雞(學名: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是雉科中的一種草食鳥類。體形較大,體長50-65厘米,體重約2-2.5千克。通體以土棕色或紅棕色為主,密布有黑褐色的斑點。共分化為5個亞種。指名亞種體羽的顏色最暗,南疆亞種體色最淡,青海亞種的體色介於上述兩亞種之間。

是典型的高山耐寒鳥類,通常棲息於海拔2500-5500米的高山和裸岩地區及高山草甸和稀疏的灌叢附近。喜在灌叢下岩石的凹陷處築巢,巢內鋪墊有羽毛和草葉。每年5月進入繁殖期,一般在永久積雪的高山帶產卵。每窩可產卵5-17枚,主要以植物的根、莖、葉、花及種子為食,有時也吃昆蟲。

主要分佈在中國西部、西北部的喜馬拉雅山西段、天山、阿爾泰山、昆崙山帕米爾高原祁連山等高山地帶,以及相鄰的印度北部、克什米爾、巴基斯坦、阿富汗和中亞的一些國家和地區。

形態特徵


暗腹雪雞
暗腹雪雞
暗腹雪雞頭頂至後頸灰褐色或灰白色,頸的側面有一個白色斑,其上下邊緣均圍著一圈栗色的線條,並與喉和上胸之間的栗色線條相連;上體為土棕色,密布著黑褐色的蟲蠹狀斑;棕褐色的翅膀上也有大塊的白斑;中央尾羽是淡棕色,外側尾羽是栗色,雜以黑褐色蟲蠹狀斑;下胸和腹部都是暗灰色,雜以磚紅色或栗色粗紋,這也是它和藏雪雞最明顯的區別。
共分化為5個亞種。指名亞種體羽的顏色最暗,南疆亞種體色最淡,青海亞種的體色介於上述兩亞種之間。
大小量度:體重♂2049-3100g,♀2000-2570g;體長♂515-595mm,♀538mm;嘴峰♂24.8-35.2mm,♀24.2mm;翅♂260-300mm,♀264mm;尾♂185-194mm,♀167mm;跗蹠♂59-67.6mm,♀59.5mm。

棲息環境


主要棲息在海拔2500米以上至5000米左右的高山和亞高山岩石苔原草地和裸岩地區,幾乎接近雪線,冬季可下降到2000米甚至1500米左右的林線上緣灌叢和林緣地區。常在有峭壁岩洞、裸岩或碎石堆集的高山苔原草地和裸岩山坡地帶活動。
(1)高山裸岩灌叢帶:海拔3350-3660米,自然環境極其嚴酷,多為裸岩和風化岩屑堆積的山地。該帶氣溫低,雨量充沛,地形平緩,植被生長低矮,主要植被有吉拉柳(Salixgilasnanica)群落和吉拉柳—箭葉錦雞兒(Carganajubata)群落,麻黃(Ephedraintermedia)、金露梅(Potentillafruticosa)、剛毛忍冬(Lonicerahispida)等灌叢。草本植物有:珠芽蓼(Polygonumuiviparum)、芨芨草(Achnotherumplendens)、羊茅草(Festucaovina)、冷蒿(Arremisiafrigida)、野蔥(Alliumspp.)等,總蓋度20%-35%。該帶為暗腹雪雞的主要營巢區。
(2)高山草甸帶:位於高山裸岩灌叢帶下線的陽坡,海拔3200-3350米,地形較平,面積較大,植物種類豐富。主要植物有苔草(Carexspp.)、羊茅草、珠芽蓼、二裂萎陵菜(Potentillabifurica)、多裂萎陵菜(P.multifida)、短花針茅(Stipaberviflora)等。個別地區散布有小檗(Berberisspp.)灌叢。總蓋度40%-80%。該帶是暗腹雪雞營巢、覓食和育雛的主要場所。
(3)山地森林草原帶:位於高山裸岩灌叢下緣的陰坡,海拔2600-3350米,建群樹種是青海雲杉(Peceacrassifolia),有些地方混生有山楊(Populusdaviana),林下苔蘚和枯枝落葉較厚,灌木發育較好,主要有金露梅、沙地柏(Sabinavalgaris)、吉拉柳、箭葉錦雞兒等。草本植物主要有:珠芽蓼、苔草、棘豆(Oxytrpisusp.)等。總蓋度40%-60%。在稀疏的雲杉林內聳立的岩石上也有暗腹雪雞營巢,但數量很少。該帶為暗腹雪雞乘涼、隱蔽的主要場所。
(4)山地草原帶:分佈在海拔2400-2600米的陰坡和2600-3200米的陽坡。該帶坡度較緩(平均20左右),降水偏少,氣溫較高。主要植物有芨芨草、克氏針茅(Stipakryloyii)、短花針茅、冰草(Gropyronristatum)等。散生有小檗、沙地柏、忍冬、狹葉錦雞兒等灌叢。總蓋度35%-45%。暗腹雪雞夏季也來這裡覓食,但數量較少,而冬季這裡陽光直射,氣溫較高。積雪較少,是暗腹雪雞冬季覓食、棲息的主要場所。

生活習性


暗腹雪雞喜歡集群,常組成10餘只至20多隻的小群活動,有時甚至集成30隻以上的大群。白天活動,日活動時間較長,通常天一亮即開始活動,直到黑天才停止活動,其中尤以清晨和黃昏的以及晴天活動最為頻繁,陰雨天很少活動,也很少鳴叫。腳短健而有力,善跑,很少飛,其活動時間與日照長短關係密切,日活動光照總時數在10-14小時,覓食時間約8小時左右,日間活動有2個高峰,即早晨和黃昏。東方破曉即開始活動,主要在比較開闊地帶覓食。整個4月全天覓食。5月後陰天和小雪天整天覓食,天氣晴朗中午則不活動,在岩石的涼處棲息。下午天黑前停止活動。大風雪天或雨則不活動。覓食過程中,雌雄保持一定距離,雄鳥高處,雌鳥在低處,因而首先發現的總是雄鳥。
暗腹雪雞在非繁殖期結群活動,繁殖期配對散居。繁殖期後由親鳥帶領幼雛組成族群,秋末冬初,幾個這樣的族群合在一起,有時可多達20-30隻,一般在10隻左右,少則3-5隻。集群的生物學意義在於防禦敵害,在群體中如一鳥最先發現猛禽或人,即發出信號,整個雞群隨即逃避,這對在視野比較開闊地帶覓食的雪雞是十分重要的。
主要食植物性食物,春季主要以羊茅草、委陵菜野蔥為食,夏、秋季主要以棘豆、羊茅草為食,冬季主食羊茅草。全年各季均廣泛選食棲息地內的多種植物,食物包括羊茅草、早熟禾、珠芽蓼、蒲公英、苔草、黃花、堇菜、短花針茅、紫花地丁、駝絨黎等。還吃一些蝗蟲、甲蟲等昆蟲。常同有蹄類在一起,在其踐踏處或糞便中尋找食物。
雄鳥招呼雌鳥的叫聲:“ge,ge,ge……”;驚散后互相招呼的叫聲“ger-u,ger-u,ger-u…”;受驚的叫聲:“gua……gua……gua…………”;呼喚幼雛的叫聲:gululu…gululu…;發現敵害的叫聲“jiu…,jiu…-,jiu…”。

分佈範圍


分佈於阿富汗、中國、印度、哈薩克、吉爾吉斯斯坦、尼泊爾、巴基斯坦、塔吉克、土庫曼、烏茲別克。引進:美國。
中國國內分佈於新疆阿爾泰、布克賽爾、塔城托里、溫泉、博樂、霍城、昭蘇、溫宿、喀什、和田;青海柴達木盆地德令哈、都蘭、祁連山系西部及以南各山脈(黨河南山、哈梅爾山、庫庫諾爾嶺、布爾布達山以至青海湖以南山脈);西藏阿里地區日土、改則;甘肅西北部張掖、武威、酒泉、天祝、肅南、肅北、阿克塞、碌曲、瑪曲等地,均為留鳥。
暗腹雪雞分布圖
暗腹雪雞分布圖

繁殖方式


求偶

暗腹雪雞冬季集群在陽坡越冬,翌年4月開始分群、配對,至7月底繁殖結束,歷時100餘天,配對后一部分仍留在陽坡占區。占區后雄鳥經常在自己的領域內兩腿叉開,比身體略寬,整個身體下蹲,腹部幾乎觸及地面,兩翅微微披開,翹起尾羽,呈扇狀,露出潔白的尾下覆羽,覆羽球狀膨開並不停地左右擺動尾羽,進行求偶炫耀。雄鳥的領域和其築巢範圍可能一致。因為領域遼闊,所以雄鳥常站在領域內一塊比較突出的岩石上或山頂上,發出高亢而悠閑的“Ge……er,Ge……er,Ge……er,Ge……er”叫聲,這種清晰的叫聲除吸引雌鳥和炫耀領域外,在保護領域和為正在產卵或孵卵的雌鳥示警方面起重要作用。暗腹雪雞在一個繁期內是單配型,一經配對,再不分離。雖為單配型,但雄鳥並不排斥第2隻雌鳥進入其領域,而它的配偶卻不充許,會毫不容情地將入侵者驅逐出它們的領域。

築巢

配對、占區后,雌鳥便在領域內選擇巢址築巢。暗腹雪雞營巢生境有4種,即陽坡高山裸岩、陽坡高山草甸、陰坡森林草原(極少)、陽坡山地草原上部。營巢小環境為岩石旁、較平坦的地面,巢前有錦雞兒、金露梅和冷蒿等灌草叢掩蔽。巢相當簡陋、碟狀,在天然凹坑內或用爪扒一淺坑,墊以少許枯枝、草莖和自身腹羽而成,巢外徑平均為28.50(24-33)cm×25.57(21-30)cm,內徑22.43(20-28)cm×21.29(17-24)cm,巢高9.43(6-16)cm,巢深6.57(4-12)cm,內墊物厚2.86(2-4)cm。

產卵

雄鳥求偶姿態為正面型,在雌鳥前方或側方,兩翅下垂觸及地面,尾羽上翅,展開如扇,潔白的尾下覆羽伸展開,似白色絨球,胸部具黑斑羽毛蓬起,頭稍後仰,並抖動雙翅接近雌鳥或繞雌鳥轉圈,雌鳥對雄鳥的表演無任何反應,照常啄食。雄鳥表演一段時間后,便用嘴在雌鳥頭部輕啄幾下,雌鳥蹲伏,雄鳥迅速從其側後方踏上雌鳥背,並用嘴牽住雌鳥頭部,尾部下壓,雌鳥尾羽上翹,接受交配,整個交配約7-10s。繁殖期可進行多次交配,交配高峰在上午6:00-8:30,下午18:30-20:00。4月下旬開始產卵,6月下旬結束,持續時間約2個月,產卵高峰為5月份。每巢產卵大概4-8枚,平均每巢產卵6.3枚。卵淡赭石色,稍沾綠,內殼淡綠色,具有棕褐色或褐色斑點,尖端小而多,鈍端大而少,有的卵還具塊斑。

孵化

5月初進入孵化期,孵卵全由雌鳥承擔。整個孵化期雌鳥都在離巢30-100m能看見巢的山頂上或比較突出的岩石上,並不時地發出高亢而悠閑的“ge……er,ge……er,ge……er”的叫聲,遇警則向遠離巢的方向邊飛邊發出“gua……,gua……,gua……”的叫聲,似有將危險物引向他處之意。
雌鳥在孵化期戀巢性極強,輕易不離巢,一般白晝僅取食1次,多在早晨9:00-10:00間,取食時間30-50min。離巢后一般不飛,迅速跑至雄鳥附近,雌鳥覓食,雄鳥警戒,覓食範圍一般在離巢100米之內的山坡或山頂上。雌鳥在孵化時,緊緊地伏在卵上,縮著脖子,一動不動地望著前方,即使行人走到巢旁,而不注視時,雌鳥並不離巢,因巢多位於濃密的灌叢後面,光線較暗,加之它的體色與周圍環境酷似,很難被發現。只有當人有意識地注視時,才突然離巢飛走,並很快地與雄鳥相聚在一起。
雛鳥破殼靠破卵齒啄破卵殼,然後用喙擴大裂縫,在鈍端卵殼部分身體向上頂起,絨羽一干,即可站立行走,初出殼的雛鳥飛羽已經長出,翅長約3210±3121(28-36)mm,一半富於角灰色的羽鞘內,另一半羽瓣明顯。這種孵化期長,在殼內進一步發育與棲息於嚴酷的自然環境相適應。雛鳥出殼後有較強的活動能力,更能克服不良自然環境的影響和逃避天敵危害,從而大大提高了雛鳥的成活率。初生雛鳥質量49.0-56.1g,相當於入孵卵質量的64.7%,上體沙棕,頭頂有黑斑,背部羽毛尖端為淺棕色,前額、頭頂兩側及眼紋均為黑色,眼后裸區嫩黃,額、喉污白色,胸部灰白,腹部白色,覆腿羽灰白,嘴及蠟膜黑色,嘴峰尖端有一米粒大小的污白色破卵齒,跗、趾淡黃色,爪角灰色。
雛鳥出殼后,卵殼棄於巢內而不加以清除,一旦羽毛乾燥能站立行走時,便棄巢隨親鳥覓食。群雛以雌鳥為核心,時攏時散,自己或由親鳥協助尋找食物。雄鳥始終起著守護作用,遇險時,雄鳥首先發出警戒信號,而後雙親均扑打雙翅,故作聲響,呈受傷狀作短距離移飛,以便引開危險物。雛鳥立即鑽人石縫、土塊下或灌叢基部靜卧,即使人走至身邊也不動,極難發現,雙親飛離。在確認危險解除后,親鳥返回原地,併發出“gululu……,gululu……,gululu……”的呼喚聲,雛鳥以“diliuliu……,diliuliu……,diliuliu……”的叫聲呼應,又聚攏在一起。夜幕降臨前,雌鳥選擇一避風的岩石,將雛鳥置於翅下過夜,雄鳥在旁守護。有時幾隻雌鳥稀疏成群,相互之間只隔幾米,如果一親雌鳥死亡,它的幼雛會同其它雛鳥混合。雄鳥不照顧幼雛,雛鳥隨親鳥生活到下一個繁殖期,即達性成熟。

亞種分化


暗腹雪雞(5亞種)
中文名稱學 名命名者及年代
1暗腹雪雞南疆亞種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 grombszewskiiBianchi, 1898
2暗腹雪雞指名亞種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 himalayensisG. R. Gray, 1843
3暗腹雪雞阿富汗亞種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incognitusZarudny, 1911
4暗腹雪雞青海亞種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 koslowiBianchi, 1898
5暗腹雪雞西疆亞種Tetraogallus himalayensis sewerzowiZarudny, 1910

種群現狀


孵化期是暗腹雪雞最危險和最困難的時期,地面巢易受天敵侵襲,嚴酷多變的山區氣候使它們坐巢時間又長,處境十分困難,雌鳥憑藉自身保護色把危險降到最低限度,但也避免不了天敵的危害。已確知的主要天敵有大嘴烏鴉金雕香鼬、狐等。大嘴烏鴉主要竊食雪雞卵,只要有機會,一次能將整個巢中的卵啄破,盡食其內容物,甚至發育完好的雛鳥。由於林區大嘴烏鴉數量較多,危害也相對較嚴重。金雕主要獵捕成體、亞成體和幼雛,獵捕后撕裂成塊,連毛帶骨吞下。
該物種分佈範圍廣,不接近物種生存的脆弱瀕危臨界值標準(分佈區域或波動範圍小於20000平方公里,棲息地質量,種群規模,分佈區域碎片化),種群數量趨勢穩定,因此被評價為無生存危機的物種。

保護級別


列入《中國瀕危動物紅皮書》的鳥類卷中被列為稀有種。普遍認為種群數量已經處於一個相當低的水平。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 2016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無危(LC)。
2021年2月1日,入選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名錄。

人工飼養


模擬環境

低海拔適應性:野生暗腹雪雞生活在2500-5500m的高寒雪山。為適應高山低氣壓的環境,內部器官均發生了相應的變化——胸部深長而拱圓、氣管略短粗,環狀軟骨內顯較大,以利於適應高頻率的呼吸;心臟與體重的比率增大,肺臟面積也相應增大,這對於輸送血液,加快氧氣供應是相適應的。從高海拔地區(3500-4500m)遷移到平原地區(1200-1680m)后,據測定的幾項血液生理指標顯示,其心率75次/min,呼吸24次/min,體溫42.5攝氏度,血壓100/75mmHg,脈搏最少104次/min,均屬正常值範圍內,表明經過人工培育馴化,雪雞對環境適應力較強,能在低海拔地區飼養繁衍。
溫度適應性:在野外條件下,雪雞在零下40攝氏度的溫度下仍能正常生活。人工飼養條件下,平原地區冬季低溫不影響雪雞的培育,繁殖期適宜溫度為12-16攝氏度左右。在夏季時,雪雞的蒸發散熱是通過喘氣來實現的,喘氣可蒸發呼吸道內壁的水分,從而達到散熱目的。這一過程通常在24-26攝氏度時就已開始,隨著環境溫度繼續升高,張口喘氣、呼吸速率明顯加快。連續幾天氣溫達35攝氏度以上,雪雞食慾減退、爭飲水,活動明顯減少,躲在陰涼處,容易發生雪雞白痢病、呼吸道疾病等。
濕度適應性:濕度大小對雛雪雞生長發育影響很大。試驗證明,剛出殼的雛雞體內含水70%左右,同時又處於環境溫度較高的條件下,若育雛室過分乾燥,雛雞就會隨呼吸散發大量水分,影響健康生長。雛雞10日齡以前室內濕度65%-70%之間為宜,10日齡后室內相對濕度保持55%-60%為宜。總之育雛室相對濕度不能高於70%和低於40%。
光照和通風:1-3日齡雛雞視力較弱,對環境不熟悉,故前3天應給予20-22小時/天的光照;以後光照時間縮短為12-10小時/天。散養式雞舍可採用自然光照,封閉雞舍常用白熾燈做光源,高度距地面2-2.5m。一般成年雪雞飼養採用露天雞舍。通風是保證雛雞健康生長發育中不斷增長的新鮮空氣需求和排除代謝廢氣及臭氣的需要。除炎熱季節外,過多的通風會降低舍內溫度。一般雪雞舍是露天方式,四周圍牆,房頂部2/3鐵網封閉。在雞舍里能得到自然光照。

孵化繁殖

一般4月中旬約有60%的成年雌雄雪雞交配,4月底開始產蛋;5-6月交配次數較為頻繁,產蛋量達到高峰;7月初交配逐漸減少,產蛋量也隨之下降;8月初產蛋基本結束。產蛋時間多集中在上午10時至下午3時。雌雪雞產蛋多數產在人工設置的產蛋箱或草窩內,產蛋無規律性,一般產1天休1天,個別產1天休1-2天,初產雌雞隔2天產1個蛋的較多。一般雌雞產蛋30-40枚,在良好的人工飼養管理條件下,1隻雌雪雞能產蛋40-60枚。
種蛋的孵化:在種蛋孵化中,對電機孵化、家養雞代孵、雪雞自孵進行了試驗。其中最可靠的是採用電機孵化,具有易於操作管理,孵化率高,孵化量大等優點。採用1080小型孵化機,一次可入孵種蛋數50-100個,具有自動控溫、控濕、報警和自動翻蛋等功能。孵化溫度應比孵家禽蛋時低1-2攝氏度為宜,並可進行恆溫孵化,濕度以58%為宜,臨近破殼可增到70%,晾蛋時蛋殼表面溫度可達到30攝氏度。短期停電,時間每次不超過15-20分鐘,蛋殼溫度保持在25攝氏度左右不影響胚胎髮育。影響孵化率的因素較多,如:孵化機操作技術因素、遺傳因素、種雞因素、種蛋質量等。孵化機操作不當對孵化率影響較大。從種蛋電機孵化結果來看,除了認真做好種蛋的選擇和消毒以外,還要正確操作孵化機,控制通風、翻蛋、晾蛋、溫度、濕度等方面工作。整個孵化期間,機內空氣中二氧化碳含量不能高於1%,否則胚胎髮育遲緩、胎位不正或畸形,死亡率增高。孵化後期胚胎對氧氣的需要量為前期的10倍,因此孵化後期通氣孔應全部打開。翻蛋:電機孵化每2-3小時翻1次比較適宜,每次翻蛋角度在45-90°,不得小於45°或大於90°。晾蛋:第5天以後開始晾蛋,每天2次,特別是在第16-23天時,由於小雞已成形,具有代謝功能,自身溫度較高,因此晾蛋次數必需增加,4-6小時就必需晾蛋1次,否則很易由於溫度過高而悶死。晾蛋時間每次15-20分鐘。
雛雞的培育:出殼的幼雛大約4-5小時左右緊貼在身軀的絨毛全部散開,顯露出毛色,能跑動、覓食,體重約45-60g。雛絨毛干后,即可放入育雛箱,人工供溫,隨日齡增長,室溫逐漸降到20攝氏度左右。通過觀察發現,雪雞喜食灰毛罌粟、高山罌粟、蒲公英的花蕾、花朵、小葉片,禾本科植物的花穗和葉子、大黃的葉子,還喜食小米、蕎麥、豌豆、田旋花、苣菜、野蔥及觀賞鳥類喜歡吃的食物,如油大麻、亞麻籽、搗碎的向日葵籽、草籽製成的混合物、直翅目昆蟲。因為雪雞要經常啄食沙子和土粒,所以在籠內每天都要放置乾淨的細河沙和生草土。飼餵方法:雛雞每日喂6次,少喂勤添;精料、青綠飼料分開飼餵,自由啄食植物葉子和花冠等。為了便於小雪雞啄食,將花冠固定在籠壁上。自由飲水,隔兩天一次飲牛奶,勤換水,常清料,保證飲水飼料清潔衛生。在雛雪雞階段,最好的食物是高山罌粟花。在一年的餵養階段里,夏季的主要飼料是草本植物的花蕾、花朵、葉片和莖桿的嫩枝,在冬季則是乾燥禾本科植物的葉子和花穗。夏天把採摘下來的青飼料餵給雛雞,冬天時把乾草放在籠子里,籠子的網眼規格為3*3cm,方便雪雞通過網眼自由啄食。

注意事項

暗腹雪雞,經過人工培育馴化后,能在海拔高度1500-2000米的地區飼養繁衍。
開放式(露天)飼養雪雞在14攝氏度的環境溫度下,生長速度最快,但最好的產蛋率的環境溫度為18攝氏度。從雪雞各項指標綜合考慮,種雪雞生產的最佳環境溫度以12-16攝氏度為宜。
雪雞繁殖期3個月之內結束,產蛋量30-40枚,在良好的人工飼養管理條件下,一對雪雞能產40-60枚蛋。
通過馴養試驗發現,雪雞種蛋孵化溫度應比孵家禽時低1-2攝氏度,並可進行恆溫孵化。濕度以58%為宜,臨近破殼可增到70%,晾蛋時蛋殼表面溫度可達到30攝氏度,短期停電,蛋殼溫度保持在25攝氏度左右,不影響胚胎髮育。
初次喂飼野生雪雞時,先以青綠飼草為主,配合飼料為輔,讓其逐漸練習採食配合飼料。青綠飼料以雪雞喜愛吃的天然植物性食物為主,如蒲公英、高山罌粟、豌豆、苜蓿、野蔥、田旋花、苦苣菜羊茅貓尾草黃芪等。
實踐證明,在良好的人工飼養管理條件下,雛雪雞在適宜環境下生長速度快,4-8周齡雛雞平均日增重達10-15kg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