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畫藝術

繪畫的一種

油畫藝術是由富汗人創立的,早在七世紀至十世紀,阿富汗人就用油畫顏料在佛教洞窟中繪製佛像。後來,油畫技術傳入歐洲。油畫的種類按題材劃分為歷史畫、宗教故事畫、團體肖像、個人肖像、風景畫、靜物畫、風俗畫等。

基本內容


富汗人創立的,早在七世紀至十世紀,阿富汗人就用油畫顏料在佛教洞窟中繪製佛像。後來,油畫技術傳入歐洲,1200年,僧侶西奧費爾-魯濟羅斯曾經在《多樣的藝術形式》一文中介紹過用亞麻仁油和阿拉伯樹脂混合調色的油畫技法。文藝復興時期,達芬奇、拉斐爾、米開朗基羅三傑名聲遠揚,但是他們的繪畫並非純粹油畫,而是一種叫做坦培拉的類似油畫。
十三世紀,英倫三島出現過類似油畫。十四世紀末,尼德蘭細密派畫家凡艾-克兄弟改進了油畫顏料,使油畫技法更加完善。十四世紀末至十五世紀初的德國畫家丟勒也許是開創在油畫作品上署名的第一人。
十八世紀,英國畫家威爾遜讓風景從背景中獨立出來,因而被譽為風景畫之父。十八世紀,歐洲盛行古典畫派,代表人物有魯本斯、達維特、安格爾等等。十九世紀,法國畫家籍里柯、德拉克洛瓦等人開創浪漫派油畫。十九世紀,法國畫家庫貝爾等人開創批判現實主義畫派。 (印象派出現之前的西方油畫,總體來說更象是油畫素描,注重的是素描關係,要求調子統一,雖然強調了環境色,但是不太注重色彩對比,所有畫面的共同特點全部是黑乎乎、灰濛濛的醬油調子,也就是說,暗部都是用黑色、咖啡色調子處理的。)
十九世紀,法國畫家莫奈德加、畢沙羅、雷諾阿等人開創印象派,修拉創立點彩派。十九世紀,荷蘭畫家梵高、法國畫家高更等人創立了後印象派。十九世紀末至二十世紀初,法國畫家塞尚開創了現代派繪畫,被稱為現代派之父。
二十世紀,法國畫家馬蒂斯等人開創野獸派;俄國畫家康定斯基、馬列維奇等人開創抽象派;義大利畫家馬力奈蒂、卡拉、波菊尼、羅索洛等人開創未來派;法國畫家比卡皮亞、杜桑等人開創達達派;挪威畫家蒙克在德國開創表現派;西班牙畫家畢加索開創立體派;西班牙畫家達利、法國畫家克利等人開創超現實派;荷蘭畫家蒙德里安開創幾何冷抽象派;美國畫家波洛克開創行動熱抽象畫派;勞申博格等人開創波普畫派…… 二十世紀,美國畫家杜桑開創了後現代派繪畫,被稱為後現代之父……
二十世紀五、六、七十年代,德、英等歐洲國家的畫家創立了新表現主義繪畫;美國畫家創立了超寫實(照相現實主義)畫派;法國畫家創立了視覺派(光效應畫派)…… 此後幾十年,世界油畫再也沒有出現過新的變化和新的流派……
二十一世紀,世界油畫史上最新的繪畫流派在中國誕生了,中國畫家聖君開創了“絕對繪畫暨對比色畫派”;聖君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就開始探索和創立對比色畫派,直到二十一世紀的2008年2月20日,聖君公開發表了《絕對繪畫暨對比色畫派宣言》。
2009年開始,聖君在網上陸續發表對比色畫派油畫作品;對比色畫派的特點是用對比色作畫,拒絕使用黑色,連頭髮、眉毛、眼睛、鼻孔、陰影、投影都禁止使用黑色;人物形象的受光面用暖色調(比如紅黃橙)作畫,背光面用冷色調(比如藍綠紫)作畫,人物形象都是陰陽臉的特徵,整個畫面沒有黑色(禁止出現黑色);聖君開創了世界油畫的全新的里程碑…… 西方油畫的發展 油畫的發展過程經歷了古典、近代、現代幾個時期,不同時期的油畫受著時代的藝術思想支配和技法的制約,呈現出不同的面貌。油畫發展初期的歷史條件奠定了古典油畫的寫實傾向。
15世紀的歐洲的文藝復興運動中,人文主義思想出於 對宗教的批判,有著關注社會現實的積極要求,許多著名畫家為逐漸擺脫單一的以基督教經典為題材的創作,開始對當時生活中的人物、風景、物品進行觀察和直接描繪,使宗教題材的作品含帶明顯的現實世俗因素,有的畫家完全描繪現實生活的實景。文藝復興時代的畫家繼承了希臘、羅馬的藝術觀念,即不僅注重作品要描述某一事件或事實,還要揭示出事件或事實的前因後果,於是形成了注重構思典型情節和塑造典型形象的藝術手法。與此同時,畫家還分別探索解剖學、透視學在繪畫中的運用、畫面明暗分佈的作用等,形成了造型的科學原理。人體解剖學的運用使繪畫中的人物造型有了如同真實般準確的比例、形體、結構關係;焦點透視法的建立使繪畫通過構圖形成幻覺的深度空間,畫中的景物與現實中定向的瞬間視覺感受相同;明暗法使畫中的物象統一在一個主要光源發出的光線下,形成由近及遠的清晰層次。人文主義的藝術主題與追求寫實的造型觀念在其他畫種中所以不能完善,是因為工具材料的限制,而油畫工具材料性能正適於將二者充分體現出來。因而,古典油畫成為經長期製作的、高度寫實的面貌。古典油畫在整體上是油畫語言諸因素共時綜合運用的結果,但不同國家、不同時期的藝術家在此基礎上對某一個或幾個因素特別注重,形成了不同的風格。文藝復興時代的義大利畫家比較注重明暗法的運用,畫中景物的暗部統一籠罩在陰影中,明暗交界線呈柔和的過渡,造就了畫面集中而渾然的效果。L.達•芬奇的《岩間聖母》是這種風格的代表。同時期的尼德蘭畫家則清晰地刻畫畫中景物各個細部,景物之間是色彩的差別而非明暗的過渡,R.康平的三葉祭壇畫《受胎告知》就細緻地 呈現室內外的所有景物。義大利的提香是第1個特別注重油畫色彩表現力的畫家,他在暗底子上作畫,並常用明度接近、色相略異的明亮色彩構成富麗堂皇的金黃色調,透明顏料的多次復疊,忽厚忽薄的筆法,又使色彩與形體有機溶合,造就出質感效果。
17世紀是歐洲古典油畫迅速發展的時期,不同地區、國家的畫家依據自己生活的社會背景、民族氣質,在油畫語言上進行了不同的深向探索,油畫的種類按題材劃分為歷史畫、宗教故事畫、團體肖像、個人肖像、風景畫、靜物畫、風俗畫等。油畫技法也日臻豐富,並形成了各國、各地區的學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