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3條詞條名為終身誤的結果 展開

終身誤

清代曹雪芹創作散曲

終身誤是清代作家曹雪芹在《徠紅樓夢》中的詞曲。寫的是賈寶玉婚後仍不忘懷死去的林黛玉,薛寶釵徒有“金玉良姻”的虛名而實際上則終身寂寞。曲名《終身誤》就包含這個意思。批判了封建社會婚姻制度的不近人情,抒發了賈寶玉對林黛玉的思念,更表明了賈寶玉對自由愛情的渴望與追求。

作品原文


清·曹雪芹曲《終身誤》
清·曹雪芹曲《終身誤》
都道是金玉良姻,(1)
俺只念木石前盟。(2)
空對著,(3)
山中高徠士晶瑩雪;
終不忘,
世外仙姝寂寞林。(4)
嘆人間,
美中不足今方信:
縱然是齊眉舉案,(5)
到底意難平。
【甲戌本眉批:語句潑撒,不負自創北曲。】

註釋譯文


詞句註釋

● ● 金玉良緣:符合封建秩序和封建家族利益的所謂美滿婚姻。此處特指寶玉與寶釵的婚姻。
● ● 木石前盟:“金玉良緣”的對立面。指賈寶玉和林黛玉建立在共同反抗封建禮教基礎上的愛情。
● ● “空對”句:意思是說寶玉與寶釵婚後,雖為夫妻而缺少真正的愛情。山中高士,比寶釵,喻其清高、潔身自好。雪,“薛”的諧音,指寶釵,兼喻其冷。
● ● “世外”句:“世外仙姝”,指林黛玉本為絳珠仙子。姝,美女。寂寞林,寫明黛玉孤獨死去。此句寫結了婚以後,賈寶玉總是念念不忘林黛玉,他愛的是林黛玉,所以“意難平”。
● ● 齊眉舉案:又作“舉案齊眉”,原指送飯時把托盤舉得跟眉毛一樣高,后形容夫妻互相尊敬、十分恩愛。案:有足的小食盤。《後漢書·梁鴻傳》:梁鴻家貧,但妻子孟光對他十分恭順,每次送飯給他時都把食盤舉得同眉毛一樣高。后以“舉案齊眉”為封建婦道的楷模。 

白話譯文

說金鎖和寶玉相配才是美好的姻緣,我只念念不忘和黛玉的前世之盟。每天面對人們都認為是端莊穩重的薛寶釵,卻始終忘不了仙女一樣聰明寂寞的林黛玉。可嘆啊,我今天才相信人世間美好的事情總有不足。縱然寶釵像漢代的孟光一樣賢惠,也不能消除我對林妹妹的一片深情。

創作背景


曹雪芹以浪漫主義的手法,將《紅樓夢十二支曲》和《金陵十二釵正冊判詞》寫在了“賈寶玉神遊大虛境,警幻仙曲演紅樓夢”這一回,這兩組結構完整的組詩是“金陵十二釵”形象塑造的提綱。《紅樓夢十二支曲》乃至於《紅樓夢》全書有一些情節是表觀愛情的,對於那種庸俗低級“才子佳人”式的愛情,曹雪芹是反對的。曹雪芹所肯定的愛情是建立在背叛封建宗法秩序,背叛儒家倫理道德,具有共同思想基礎上的愛情,而這樣的愛情實質上是一個政治問題,是封建社會末期思想鬥爭的一種反映。曹雪芹把《終身誤》放在十二首曲子的第一位,表明了寶玉對於寶釵和黛玉兩人截然不同的感情和心意,抒發了寶玉對於誤他終身的"金玉良緣"的憤恨。

作品鑒賞


黛釵
黛釵
這首曲子出自《紅樓夢》,象徵著封建婚姻的“金玉良姻”和象徵著自由戀愛的“木石前盟”,在小說中都被畫上了癩僧的神符,載入了警幻的仙冊。這樣,賈寶玉和林黛玉的悲劇,賈寶玉和薛寶釵的結合,便都成了早已註定了的命運。這一方面固然有作者悲觀的宿命論思想的流露,另一方面也曲折地反映了這樣的事實:在封建宗法社會中,要違背封建秩序、封建禮教和封建家族的利益,去尋求一種建立在共同理想、志趣基礎上的自由愛情,是極其困難的。因此,眼淚還債的悲劇也像金玉相配的“喜事”那樣有它的必然性。
然而,封建壓迫可以強制人處於他本來不願意處的地位,可以使軟弱的抗爭歸於失敗,但不可能消除已經覺悟到現實環境不合理的人的更加強烈的反叛。沒有愛情的“金玉良姻”,無法消除賈寶玉心靈上的巨大創痛、使他忘卻精神上的真正伴侶,也無法調和他與薛寶釵之間兩種思想性格的本質衝突。“縱然是齊眉舉案,到底意難平。”結果終至於賈寶玉萬念俱灰,棄家為僧;薛寶釵空閨獨守,抱恨終身。所謂“金玉良姻”,實際是“金玉成空”!作品中表現了曹雪芹的思想傾向和他對封建傳統觀念大膽的、深刻的批判精神。
這首曲唱的是寶玉、寶釵、黛玉三個人。
本來曲牌名都是固定的,如《山坡羊》、《寄生草》之類,按其格式往裡填詞。《紅樓夢曲》的這些曲名全是作者臨時撰杜的,既像曲牌,又是對內容的概括或提示。像這首《終身誤》的曲牌名,就是對寶、黛愛情悲劇的感慨,可作標題看。
曲中的“俺”,當然是寶玉。薛家到了榮國府後,就有一種輿論說,寶釵帶的金鎖是個和尚給的,“等日後有玉的方可結為婚姻”。寶釵具備封建階級女性的一切“美德”,她比黛玉更符合榮府少奶奶的標準,不管她自己是否有意去爭取,她都是勝利者。
然而寶玉一心只在從小一起長大的林妹妹身上。第三十六回,寶玉睡中覺時連喊帶罵地說出這樣的話:“和尚道士的話如何信得?什麼是金玉良緣?我偏說木石姻緣!”寶、黛志向一致,趣味相投,在大觀園長期生活中建立起死生不渝的愛情。
有情的不能成為眷屬,無情的反倒硬被拉在一起,這是封建時代常見的婚姻悲劇,貴族社會也不例外。黛玉在那個“花柳繁華地、溫柔富貴鄉”里淌著眼淚度過了短暫的一生死了。寶玉同冷美人寶姐姐結了婚。沒有愛情的婚姻能有什麼幸福?他對黛玉刻骨銘心的愛情一刻不停地折磨著他,加上家業破敗,他親愛的姐妹們或死或散,全部被拋入黑暗的深淵。
他對這個世界徹底幻滅了,最後毅然“懸崖撒手”,當了和尚,一定了之。寶釵要孤獨凄涼地去熬未來的歲月,就像她的燈謎:“恩愛夫妻不到冬”那樣,只能孤守空閨了。寶、釵、黛三人的愛情悲劇,實質是社會悲劇。
整部《紅樓夢》像一個巨大的生活長流,各種矛盾自然地交織在一起,自然地演進,自然地激化,自然地結束。作者很少安排巧合的情節。高鶚的續書把黛死釵嫁扭在一起,“林黛玉焚稿斷痴情,薛寶釵出閨成大禮”,一邊極喜,一邊極悲,很富戲劇色彩,但這未必符合曹雪芹原意。曹雪芹究竟怎樣安排、處理寶、釵、黛三者結局的具體情節,已不易推知了。
曹雪芹把《終身誤》放在十二首曲子的第一位,表明了寶玉對寶釵和黛玉兩人截然不同的感情和心意,抒發了寶玉對誤他終身的“金玉良緣”的憤恨。曲子以寶玉的口吻寫就,說明寶玉婚後儘管終日面對的是寶釵,心中仍然念念不忘死去的黛玉。同時又表達了對薛寶釵在得到了婚姻的同時,也葬送了自己的青春和終身幸福的深深同情。“晶瑩雪”看似形容寶釵的高潔,實際上是說寶釵內心的冰冷無情。在沒有心靈共鳴的情況下,縱然寶釵恪守封建婦德,和寶玉相敬如賓,也撫不平寶玉內心深處的傷口。

作者簡介


曹雪芹
曹雪芹
曹雪芹(1715~1763),清代小說家。名沾(zhān),字夢阮,號雪芹、芹圃、芹溪。先世本來是漢人,後來成為滿洲正白旗“包衣”。康熙年間,從曾祖父曹璽起,三代四人世襲江寧織造60年,成了顯赫一時的貴族世家。后因清宮內部鬥爭激烈,其父被株連,獲罪削官,家產被抄,家道日漸衰微。曹雪芹一生恰值曹家由盛極而衰的時期。曹雪芹晚年移居北京西郊,生活更加貧困。1762年他的小兒子夭亡,曹雪芹悲痛欲絕,一病不起。1763年2月12日終因貧病無醫而去世(另一說為1764年去世)。其所著長篇小說《紅樓夢》代表了中國古典小說的最高成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