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焞
尹焞
[宋](1071年—1142年)字彥明,一字德充,洛(今河南洛陽)人。靖康(一一二六―一一二七)初召至京師,不欲留,賜號和靖處士。紹興四年(一一三四)授左宣教郎,充崇政殿說書。八年(一一三八)權禮部侍郎,兼侍講。工書,嘗手書歐陽文忠公(修)所作三志,足以傳世。朱熹得和靖先生帖於祈君之子真卿,淳熙庚子刻之白鹿洞書院。
尹和靖先生,神宗皇帝熙寧四年辛亥七月辛未日生於河南府河南縣嘉善坊。祖河內先生,諱源,字子漸。叔祖,河南先生,諱洙,字師魯。考,虞部員外郎,諱林。妣,陳氏,澗上陳公廙,字叔易之女。先生乃伊川先生之高足,嘉遯涵養,志尚高潔。今有其《和靖先生集》及《論語解》傳世。
尹焞,唐朝工部尚書尹思貞13代孫、北宋初刑部侍郎尹崇瑞5代孫,世居河南洛陽,為著名理學家程頤直傳弟子。北宋靖康元年(1126),金兵南侵,次年攻陷洛陽,全家遇難。焞死而復甦,被僕人救出,輾轉流落到四川。南宋建都杭州后,召回朝廷,歷官徽猷閣待制、太常少卿、禮部侍郎兼翰林院侍講、太子少師等職。力主抗金,與秦檜不合,辭官致仕,寄居三女婿邢純浙江會稽(紹興)官署。南宋紹興十二年(1142)卒,葬於紹興府山陰縣五雲鄉石帆里龍瑞宮山之原。焞逝世后,南宋隆興元年(1163),追封禮部尚書、太子太傅。元朝時又追封為文正公。清雍正二年(1724),奉聖旨配享孔子廟庭。《宋史》有傳。
焞有五子:坤、城、堪、增、均,金兵陷洛陽時,五子及其母張氏皆死難。尹均在洛陽遇難后,根據尹焞晚年遺命,由從侄圯之長子鎮過繼為均之子。鎮子名淞,官青州通判。淞子思洛,為東南名士,南宋紹興四年官浙江餘姚縣教授,思洛生六子:仲文、仲武、仲熙、仲亨、仲寧、仲安,俱登進士。其中第四子仲亨、第五子仲寧,於南宋景定年間,由會稽徙嵊縣,分別居城北、學前。仲亨有一子鳳梧,鳳梧有一子慥,慥有子宗閔,宗閔有子二:弼和宏。尹弼約於明朝初年遷居城西四十六都(今屬甘霖鎮),此後又分五大房繁衍,尹家村成為紹興地區最大的尹氏族居地,村以尹氏而名,此為尹家村名之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