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條詞條名為文正的結果 展開

文正

中國古代謚號

在中國的歷史上,在唐代以後,有一個很奇特的現象,文人做官后,夢寐以求地想得到一個謚號--文正。而作為統治者的皇帝,是不輕易地把這個謚號給人的。在歷史上,能得到文正這個謚號的人,大多都是當時文人敬仰的對象,如范仲淹李東陽、曾國藩等。

謚法


文正 2張
文正
逸周書·謚法解的記載為:
文:經緯天地曰文;道德博聞曰文;慈惠愛民曰文;愍民惠禮曰文;賜民爵位曰文;勤學好問曰文;博聞多見曰文;忠信接禮曰文;能定典禮曰文;經邦定譽曰文;敏而好學曰文;施而中禮曰文;修德來遠曰文;剛柔相濟曰文;修治班制曰文;德美才秀曰文;萬邦為憲、帝德運廣曰文;堅強不暴曰文;徽柔懿恭曰文;聖謨丕顯曰文;化成天下曰文;純穆不已曰文;克嗣徽音曰文;敬直慈惠曰文;與賢同升曰文;紹修聖緒曰文;聲教四訖曰文。
正:內外賓服曰正;大慮克就曰正;內外用情曰正;清白守潔曰正;圖國忘死曰正;內外無懷曰正;直道不撓曰正;靖恭其位曰正;其儀不忒曰正;精爽齊肅曰正;誠心格非曰正;庄以率下曰正;息邪詎詖曰正;主極克端曰正;萬幾就理曰正;淑慎持躬曰正;端型式化曰正;心無偏曲曰正;守道不移曰正。

發展


東晉時期

從謚法上來說,“文”這個字並沒有固定的配合字,像張昭、司馬昭、宇文泰等人,都單謚一個“文”字。東晉的王導,謚號是“文獻”。整個東晉,只有他一個人謚“文獻”。

唐朝時期

魏徵是歷史上第一個被謚為“文貞”的名臣。
唐朝有魏徵、陸象先宋璟張說等人得到了“文貞”的謚號。在唐朝的時候,張說被謚為“文貞”,還是皇帝親自下詔,才結束了朝臣們關於張說該不該謚“文貞”的謚號的爭論。

北宋時期

北宋時承唐時的風氣,初年的幾位大臣,像李昉、王旦都被謚為“文貞”。到宋仁宗的時候,因為宋仁宗叫趙禎,為了避諱,“文貞”才改為“文正”。到了夏竦被擬定要謚為“文正”的時候,司馬光第一次提出了:“文正是謚之極美,無以復加。”司馬光認為文是道德博聞,正是靖共其位,是文人道德的極至。經過他的宣揚,文正從此以後被認為是人臣極美的謚號。皇帝不肯輕易給人。宋朝得“文正”謚號的有李昉、范仲淹、司馬光、王旦、王曾蔡卞、黃中庸、鄭居中蔡沈等九名。

元朝時期

元朝得到“文正”這個謚號的有吳澄耶律楚材劉秉忠許衡、廉希憲、賈居貞。
吳澄與許衡齊名,時人稱為“北許南吳”,他們是元代理學的領軍人物。
耶律楚材先後輔弼成吉思汗父子三十餘年,為蒙古帝國的發展和元朝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劉秉忠為元世祖忽必烈第一謀臣,深受忽必烈信任,參與了建立金蓮川幕府、征伐大理、會見藏傳佛教領袖八思巴、平定阿里不哥、征討南宋等一系列重大決策。
廉希憲是元代理學名臣,時人稱其“廉孟子”。忽必烈崇尚藏傳佛教,曾命廉希憲受八思巴佛戒。廉希憲說:“臣受孔子戒矣。”忽必烈說:“孔子亦有戒耶?”廉希憲說:“為臣當忠,為子當孝,孔子之戒,如是而已。”忽必烈聽了之後連連點頭。
賈居貞為人清廉,拒絕賄賂,太宗窩闊台因此嘉獎他,世祖忽必烈北征,也讓他隨從,時常讓賈居貞教授《資治通鑒》,他為人謙遜,任郎中時推辭參知政事的任命。賈居貞去世后追封光祿大夫、平章政事,為定國公,謚號文正。

明朝時期

明朝得到“文正”這個謚號的有方孝孺、李東陽、謝遷倪元璐
方孝孺因拒絕為燕王朱棣草即帝位詔之命而被殺,福王時追謚文正。
李東陽、謝遷為弘治正德名臣,時人將劉健、李東陽、謝遷三人與永樂洪熙、宣德朝名臣“三楊”相比,稱“李公謀,劉公斷,謝公尤侃侃”。明武宗的時候,大學士李東陽要死了,大學士楊一清來看他,見李東陽為謚號擔憂,楊一清就向他表示,他死後給他“文正”的謚號。垂死的李東陽竟在床上向楊一清磕起頭來。可見“文正”在士人心中的地位。
倪元璐為明末名臣、書法家,李自成農民軍攻陷北京時自縊殉節,全君臣之義,彰顯氣節。

清朝時期

清朝得到文正這個謚號的有湯斌劉統勛、朱珪、曹振鏞杜受田、曾國藩、李鴻藻孫家鼐八人。
湯斌為清代理學名臣,兩任《明史》總裁,繼承了明末以來程朱學對王學的修正。劉統勛、曹振鏞、曾國藩則以功勞著世。其餘諸臣則以帝師之尊謚文正,朱珪為嘉慶帝師,杜受田為咸豐帝師,李鴻藻為同治帝師,孫家鼐為光緒帝師。
清史稿評價湯斌“清世以名臣從祀孔子廟,斌、隴其、伯行三人而已,皆以外吏起家,蒙聖祖恩遇。隴其官止御史,而廉能清正,民愛之如父母,與斌、伯行如一,其不為時所容而為聖祖所愛護也亦如一。君明而臣良,漢、唐以後,蓋亦罕矣。斌不薄王守仁,隴其篤守程、朱,斥守仁甚峻,而伯行繼之。要其躬行實踐,施於政事,皆能無負其所學,雖趨鄉稍有廣隘,亦無所軒輊焉。”。
清史稿評價劉統勛“得古大臣風,終身不失正”。
清史稿評價曹振鏞“大學士曹振鏞,人品端方。自授軍機大臣以來,靖恭正直,歷久不渝。凡所陳奏,務得大體……曹振鏞實心任事,外貌訥然,而獻替不避嫌怨,朕深倚賴而人不知。揆諸謚法,足以當‘正’字而無媿。其予謚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