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林史

園林史

園林史是闡釋園林的淵源,演變,發展的規律及其特徵,論述物化為園林的外在形態,風格,體系,蘊涵著人類對於生存環境,社會哲學思想,觀念,審美需求,政治影響,造園思想流派內在的認識,通過和運用歷史的社會結構,經濟組織,生產方式,科學技術積澱的造園實踐方法與經驗表現;論述人類生存有形環境,無形環境活動的現象分析的園林理論與實踐,是人類生存環境活動的足跡,追求與體現,折射著人類創造理想生存環境的巨大努力,是文明的載體。為現代園林景觀,環境建設提供歷史借鑒,思想理論,分析方法,要素運用,傳承警示與發展"走向真實必由之路"的依據。

發展階段


世界園林歷史,經歷了原始文明,農業文明,工業文明和信息文明四大文明階段.

原始文明

人類社會的原始文明大約持續了二百多萬年。人類樹巢而居,茹毛飲血,巢穴而居,採集漁獵。人類對大自然環境的被動適應狀態,在生存演化過程中,人類被動植物的形態,色澤等外觀特徵所吸引並有了心靈感應,賦有生命意義,有了動植物崇拜。原始文明後期,人類農業和聚居的部落,園圃種植,鳥獸養殖。部落附近及房前屋屆有了果園,菜圃,畜養鳥獸場所。逐漸滿足了人們祭祀溫飽需要,園林得到孕育,進入萌芽狀態.
其園林萌芽狀態的特點為:種植,養殖,觀賞不分;為全體部落成員共管共享;主觀為了祭祀崇拜和解決溫飽問題,而客觀有觀賞功能.

農業文明

距今大約1萬年前,在亞洲非洲的一些大河沖積平原和三角洲地區,農業的長足發展,人類進入了以農耕為主的農業文明階段,果園,菜圃,獸場亦分化為供生產為主的果蔬園圃和供觀賞為主的花園,獵苑。伴隨農業生產力的進一步發展,產生了城鎮,國都和手工業,商業,使建築技術不斷提高,為大規模興造園林提供了必要條件
自然地域,文化體系演化形成世界園林體系。文化體系的主要影響因素有種族,宗教,風俗習慣,語言文字系統,歷史地理和文化交流等,尤其以自然地域,種族,宗教文化,語言文字系統影響最大。

工業文明

第三階段工業文明階段工業文明促進了城市園林化和自然保護區園林的形成。18世紀中葉,英國產業革命的勝利,促進了歐洲的工業文明,使人類經濟呈現跨越式發展。結果,環境受到嚴重影響。此時期的代表人物:奧姆斯特德,開創自然保護和現代城市公共園林的先驅者之一,代表作:紐約中央公園”,同時創辦景觀規劃設計專業。霍華德的“田園城市”理論。
此時期園林特點:
⑴ 除了私人所有的園林之外,還出現由政府出資經營、屬於政府所有的、向公眾開放的公共園林;
⑵園林規劃設計已擺脫私有的局限性,從封閉的內向型轉變為開放的外向型; ⑶不僅追求觀賞美和視覺效果,同時也注重發揮其園林環境效益和生態效益; ⑷由現代型的職業造園師主持園林的規劃設計工作。

信息文明

促進了公共園林,公共綠地,城市與生態景觀的藝術發展,促進了人類任何"工程"與自然生存環境景觀活動的藝術思考.
文化多元化全球一體化的當代,人類環境建設與賴以生存的自然生態環境理論思考,保護自然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為核心的可持續發展理論深入人心。

園林體系


世界園林體系劃分為歐洲園林體系,伊斯蘭園林體系和中國園林體系三大體系.

歐洲園林

歐洲園林,又稱為西方園林。主要是以古埃及古希臘園林為淵源以法國古典主義園林和英國自然風景式園林兩大流派,以人工美的規則式園林和自然美的自然式園林為造園風格,思想理論,藝術造詣精湛獨到.
歐洲園林覆蓋面廣,它以歐洲本土為中心,勢力範圍囊括歐洲,北美,南美,澳大利亞等四大洲,對南非北非西亞,東亞等地區的園林發展和當代亦產生了重要影響.
歐洲園林的兩大流派都有自己明顯的風格特徵。規則式園林:氣勢恢宏,視線開闊,嚴謹對稱,構圖均衡,花壇,雕像,噴泉等裝飾豐富,體現莊重典雅,雍容華貴的氣勢.
自然風景式園林取消了園林與自然之間的界線,將自然為主體引入到園林,排除人工痕迹,體現一種自然天成,返璞歸真的藝術.

伊斯蘭園林

伊斯蘭園林,是以古巴比倫和古波斯園林為淵源,十字形庭園為典型布局方式,封閉建築與特殊節水灌溉系統相結合,富有精美細密的建築圖案和裝飾色彩的阿拉伯園林.
伊斯蘭園林以幼發拉底,底格利斯兩河流域及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為中心,以阿拉伯世界為範圍,橫跨歐,亞,非三大洲,以印度,西班牙中世紀園林風格最為典型,對世界各國園林藝術風格的變遷有很大的影響力.
伊斯蘭園林通常面積較小,建築封閉,十字形的林陰路構成中軸線,全園分割成四區。園林中心,十字形道路交匯點布設水池,象徵天堂。園中溝渠明暗交替,盤式湧泉滴水,又分出幾何形小庭園,每個庭園的樹木相同。彩色陶瓷馬賽克圖案在庭園裝飾中廣泛應用.

中國園林

中國園林尊崇與自然和諧為美的生態原則,屬於山水風景式園林範疇,以非規則式園林為基本特徵,園林建築與山水環境有機融合,自然和諧,渾然一體,涵蘊人倫教化,詩情畫意的寫意山水園林.
中國大陸三面環山,一面瀕海的獨特的地理環境,長期的中央集權,禮儀制度和農業本位文化,文明遠遠高於世界諸國文化,以泱泱大國自居,小視四方,中國園林自誕生以後,在自己特殊的國情和歷史文化背景下自我發展。從其獨到的創世紀說到三代時期的囿,秦漢時期的苑,魏晉六朝的自然山水園林,唐宋時代的全景式寫意山水園林,最後達到明清時代濃縮自然山水,以小見大的高度象徵性寫意園林階段。從明朝中期始,私家園林逐漸分化,先有江南園林脫穎而出,北方園林接踵其後,嶺南園林增其華麗。三大區域園林相互影響,相互兼容,使中國園林的類型和風格不斷拓展與深化,中國園林不像歐洲園林那樣,風格劇烈複合變異,而是不斷傳承發展,以東方獨有的文化及造園思想理論甚至影響西方。
中國園林特點主要有:
1).本於自然,高於自然 自然風景以山,水為地貌基礎,山,水,植物乃是構成自然風景的基本要素,中國園林絕非一般地利用或者簡單地模仿這些構景要素的原始狀態,而是有意識地加以改造,調整,加工,剪裁,從而表現一個精練概括的自然,典型化的自然。惟其如此,本於自然而又高於自然並倫理化,道德化,園林要素與之結合意蘊其中,尤為突出.
2).建築美與自然美有機融合——與自然和諧為美 中國園林建立在尊重自然的基礎之上,"陰陽五行說"被譽為世界最早的生態學,建築能夠把地域自然與山,水,花木,鳥獸等造園要素有機地組織在一系列風景畫面之中。突出彼此諧調,互相補充的積極的一面,限制彼此對立,互相排斥的消極的一面。把後者轉化為前者,中軸對稱的規整式構圖於宮室寺觀建築,卻天工人巧,為中國園林建築的特殊形式。在園林總體上達到一種人工與自然高度和諧的 "天人合一"與"自然和諧為美"的哲理境界。
3)中國園林漾漾充溢著詩情畫意;擁有著獨具魅力的意境創造
中國園林影響了漢文化體系,也深深影響了日本.
佛教從中國傳入日本,特別是漢化的禪宗傳入日本后,與日本特色的神道教融合,形成了日本特色:追求精神上"凈,空,無"的禪文化,成為突破中國園林形式的切人點。日本早期"枯山水,除選用砂,石之外,還含有小塊地被植物或小型灌木,如修剪整齊的黃楊杜鵑等。後期的"枯山水園"竭盡其簡潔,純凈,無樹無花,只有幾尊自然天成的石塊,滿園耙出紋理的細砂,凝聚成一方禪宗凈土."茶室庭園"則顯示出極精緻,極正式的氛圍,中國的茶文化在日本發展為"茶道",庭園布設精美的石制藝術品,主人石,客人石,刀掛石,石燈籠,石水缽等,逼真磊落,不帶一點世俗塵埃,表達了日本人對"純凈,空寂,無極"境界的追求.
縱觀日本園林的歷史演進,日本園林受中國園林影響至遠至深,儘管在某些方面有獨特的造詣,甚至反過來影響中國園林,但它最終並沒有脫離中國園林體系.

現實意義


一部人類園林史,記載人類對自我生存環境的內生自省的認知足跡。古老中國以其與自然和諧為美的生態法則的博大和詩情畫意,昂首世界前列。西方內省歷史的自我批判,也走到了世界的前沿.
以銅為鑒,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鑒,可以知興亡。從園林到現代景觀,環境設計,同其它文化一樣,是在傳承,吸收,借鑒,融合的歷史氛圍里走到了今天。借鑒中外園林歷史發展的基本經驗與教訓,繼承弘揚人類的優秀園林文化,為中國環境園林活動提供科學的理論和實踐依據,是亟待解決的迫在眉睫的重大課題,具有重要理論價值與實踐意義..
離開自然和人文的生態環境,就沒有人類存在和發展的基本前提,就沒有民族共同體的興亡和延續!當我們享受著現代文明,回首之時卻發現沒有了歷史,農業社會不會規劃,歷經工業社會警醒之後的文明社會卻理應規劃。環境建設理應是其自身的褒獎。"如果城市所實現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種褒獎,那麼為城市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犧牲就將毫無代價。無論擴大的權力還是物質財富,都不能抵償哪怕是一天喪失了的美,歡樂和親情的享受"(《城市發展史劉易斯·芒福德).一個民族對自己的文化要有嚴格的自尊,愈嚴格愈自尊,自尊才能自立,自立才能自強。"參天之樹必有老根,懷山之水必有共源".其文化情懷和文化自尊,形成民族團隊血緣的,地緣的"家鄉","家園".文化無需再爭取什麼優勢文化,自身文化就是精神王牌。
園林在泛藝術的當今信息時代,已從屬於環境設計,無論高等教育,高等職業的園林環境教育,專業思想意識的哺育都應是第一位的,他們的未來肩負著有形,無形環境保護,建設並留給後人的神聖不可推卸的責任,技能已退居其次。尊重學科特質,政治素質不能取代專業素質,技能標準不能教條地度量專業標準,否則"建設"可能就是破壞。歷史是一面鏡子。環境設計應根據自然生態,地域環境,歷史文化,意義屬性;綜合歷史意見,時代意見,才能得出相對正確的環境建設理論並指導實踐;才能夠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因園制宜。現代是過去和未來的合金園林,環境史論理論應是專業環境建設者具備的最基本素質,歷史是不能重複的,未來是可以選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