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虞博物館
上虞博物館
徠上虞博物館位於城區人民中路警報山山巔。1997年7月,上虞博物館破土動工,1999年12月竣工,2000年10月,上虞博物館從市文物管理所中分離,單獨建制。
五代青瓷鴛鴦酒注 長16.5厘米、高11.5厘米。器形為蹲伏狀鳴叫的鴛鴦。通體施青綠色釉。
唐青瓷蟠龍罌 貯盛器。口徑20.7厘米、高41厘米。唐“乾符六年”紀年墓出土。盤口,器物的頸中部與肩部有四根雙股耳,耳間堆塑一蟠龍,造型生動。器表施青黃色釉。
![明、清四代近百書法名家墨跡](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b/6/mb6fdd5cdb2fad7ca6634e9ed587a208c.jpg)
明、清四代近百書法名家墨跡
代青瓷虎枕 生活用具。枕面殘長15.6厘米、寬11.8厘米、高9厘米。枕面微微捲曲,上飾摩羯紋,枕下是對角相向的兩虎,造型生動。橢圓形底足。通體施青綠色釉。
青瓷鏤空罐 東漢 高15.9厘米
截至2019年,上虞博物館藏品數量19,839件(套),珍貴文物221件(套)。
《上虞越瓷》
上虞越窯是早期越窯的主體,其燒造歷史完全與越窯發展史一脈相承,時代早至商而晚迄宋,構成了一部龐大而完整的越窯體系。上虞境內古窯址數量眾多,已查明的窯址數
![上虞市博物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a/maa007c5600b661da85e4c77155ed9a3a.jpg)
上虞市博物館
器,完整地反映了上虞越窯從萌芽、成熟到發展、衰落的歷史。展覽對每件展品的名稱、時代、來源、用途都作了詳細說明。展品連同大量的圖、表、照片及文字介紹,在柔和的燈光照射下,直觀地向觀眾展示了一部完整的上虞越窯發展的歷史。
《梁祝文化陳列》
梁祝故事,已流傳一千多年,是我國四大民間故事之一。這一出愛情悲劇,凄楚優美。豐惠鎮蔡嶴是傳說中的英台故里,村中的祝氏祖堂,2004年被上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文物保護單位。
梁祝傳說,作為一種非物質形態的歷史文化遺產,其價值正逐漸受到重視。2003年10月,上虞博物館舉辦了梁祝文化展覽。展覽分三部分:第一部分“英台故里”。用圖、照、實物等
![五代青瓷鴛鴦酒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a/d/madea85a9db6bf1e87dd40bd771d3c3e5.jpg)
五代青瓷鴛鴦酒注
古樸典雅的展廳布局,豐富翔實的史料考證,各地對梁祝文化研究、傳承、弘揚的全面展示,使人們對梁祝文化有一個全面的了解,使人領略到梁祝文化的永恆魅力。
《天香樓碑廊》
天香樓位於梁湖鎮華山村,由清早期梁湖王氏族人營建,因清乾嘉時期的王望霖在此藏書和集刻名家墨跡而出名。舊有建築大多已毀,天香樓遺址2003年被上虞市人民政府公布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天香樓碑現存120方,鉤摹元、明、清著名書法家的墨跡而成。
![上虞市博物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0/m305f3a49a3ff296ba2f441348f21afc2.jpg)
上虞市博物館
上虞市產品展
該展覽分工業高新技術產品和效益農業產品二大部分。工業高新技術產品包括信息港;機電一體化;新材料;照明、電子、電信;精細化工五大板塊,它從我市眾多的企業中選出12家龍頭企業,50餘件高新技術產品為代表。效益農業分高檔水產、特種畜禽、名茶花卉、優質蔬果四部分,內容介紹了曹娥江河蟹;豐惠青蝦;章鎮大口鯰魚;南美白對蝦等水產的養殖以及龍浦仙毫茶葉;長塘竹筍;嶺南板栗;蓋北、龍浦葡萄;驛亭二都楊梅等土特產的種植、生長和上虞花卉基地、高效農業等情況,觀后使人們更了解上虞,熱愛家鄉。
文物徵集、鑒定、登編、修復、保管;
徠文物展覽;文物複製與修復;文物及相關歷史研究;文物宣傳出版、考古發掘及相關產業經營,歷史文化、民俗文化,經濟建設成就等具有上虞特色的展覽。上虞博物館庋藏文物以越窯青瓷的數量最多,也最具特色,各個窯址中的青瓷標本,也是館藏文物中的一筆寶貴財富。
現有“上虞越瓷”、“天香樓碑帖、碑廊”、“上虞市高新技術產品展”、“梁祝文化陳列”四個基本展覽,常年還舉辦各種臨時展覽。
地址:浙江省上虞市人民中路228號
![上虞博物館](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d/m4dec730980f080e8c734e5a6f3653174.jpg)
上虞博物館
開放時間:8:00~11:30,14:30~17: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