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晴
宋代陳與義創作的七言律詩
《雨晴》由宋代詩人陳與義所作。此詩寫詩人感受到酷暑中暴雨過後天空放晴的欣喜雨舒暢之情,不著一喜字,其欣喜之情不言而喻。
這首七律描繪了酷暑雷雨過後的自然景象,抒發了詩人感受雨後新涼的舒暢喜悅的心情。
首聯“天缺西南江面清,纖雲不動小灘橫。”中“天缺西南”寫西南方的天已露出了蔚藍,標示出“晴”,“江面清”三字是以江南的清平湛藍來比喻天空西南方的晴明之色。“纖雲不動”,寫白雲紋絲不動,“小灘橫”三字承接“江面清”,比喻一抹雲如橫在江面的小灘。這兩句前四字都用白描手法繪實景,后三字都用比喻對實景加以形容,兩個比喻前後照應,使二句之景融為一體,形成一幅完整的畫面,形象生動逼真,色彩鮮明富於立體感。
頷聯“牆頭語鵲衣猶濕,樓外殘雷氣未平。”里,詩人的視線,由於鵲叫自然地由仰視轉為平視,描寫由形為主轉聲為主。“猶濕”,即寫出雨後初晴,又表現了鵲的情態活潑可愛。下句,隨“殘雷”的低響,描寫形聲兼顧轉以寫聲為主。“氣未平”三字寫雷聲不甘於立即銷聲匿跡。這一聯,鵲能“語”又有“衣”,雷能“殘”又有“氣”,運用了擬人手法,使詩句富有生氣。清脆的鵲語與低沉的殘雷形成對比,和諧一致,交織成一首雨晴時大自然的交晌曲。
頸聯“盡取微涼供穩睡,急搜奇句報新晴。”雨後微涼引起睡意,雨後新晴牽動詩情,但詩情勝過睡意。“盡取”“急搜”“微涼”“穩睡”“奇句”“新晴”這六個帶修飾語的詞,使兩個記事詩句具體可感。“供”字寫自然給人的提供。“報”字寫人對自然的回報,這正是人與自然的和諧一致。
尾聯“今宵絕勝無人共,卧看星河盡意明。”兩句仍敘事,事中有景,景中寓情,只是沒有小杜詩句的寂寞感,而是興緻盎然。“盡意”二字,不僅描繪星河的明澈,更賦予星河以生命,讓它充分綻放光彩,也采報答雨後的新睛。
通觀全詩,詩人捕捉住雨後初晴自然景況變化的瞬間,以乍晴的天空、漂浮的白雲、爭喧的鵲鳴、低沉的雷聲,構成了多層次多角度、氣勢恢弘的絢麗景觀。詩中雖未著一個情字,但喜悅之情旱已透過寫景敘事的字裡行間噴涌而出,全詩清麗雄渾,奇趣橫生。
現代作家鵬鳴評曰:在陳與義許多抒寫日常生活睛懷的詩篇中,常常可以看到既新穎精巧,又顯得自然清麗的特點。
陳與義(1090年—1139年1月1日),字去非,號簡齋,生於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漢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陝西西安),自曾祖陳希亮從眉州遷居洛陽,故為洛(今河南洛陽)人。北宋末、南宋初年的傑出詩人。
南宋宋高宗紹興八年十一月二十九日(1139年1月1日)卒,享年4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