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華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
高等院校
學院始建於1959年,原為衡陽礦冶工程學院的核電子系;1969年因“文革”停辦。1984年,隨學院復建招收本科生;2000年,中南工學院與衡陽醫學院合併組建南華大學後為南華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2002年,核工業第六研究所併入南華大學。後學院為南華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2018年10月26日,被教育部遴選為首批“三全育人”綜合改革試點院(系)之一。
南華大學
學院的前身系中南工學院技術物理系始建於1959年,2000年更名為南華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學院現有核工程、核技術,核物理,核化學與核燃料工程,輻射防護與核安全等系,下設核工程與核技術,輻射防護與核安全,核物理,核化學與核燃料工程四個本科專業。其中,湖南省與國防科工委共建的核工程與核技術專業是湖南省優秀重點專業、國防科工委重點建設專業;核技術及應用學科是湖南省重點建設學科,南華大學氡實驗室是湖南省重點實驗室。學院現有核技術及應用博士點;核技術及應用、輻射防護與環境保護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生物醫學工程具有學士學位授予權;核能與核技術工程具有工程碩士學位授予權;核技術及應用具有高校教師在職攻讀碩士學位授予權;學院是國家環保總局《輻射源和安全防護》培訓定點機構,每年為全國環保系統人員近百人培訓放射性工作。
全院教職工秉承“明德博學,求是致遠”的校訓,以堅持與時俱進、堅持為國防建設和地方經濟服務為宗旨,重視綜合素質人才的培養,注重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學院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一直保持在90%以上。成績只代表過去,全院教職工將團結一致、愛崗敬業、開拓創新,為把南華大學做大做強,為南華大學核科學與技術學院進一步走向輝煌繼續奮鬥!
學院設有核工程與核技術教研室、生物醫學工程教研室、實驗中心、氡實驗室和核技術及應用研究所。現有教職工共34人,其中,教授70名,博士生導師4名、芙蓉學者崗位1個、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名,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6人。實驗中心下設核技術應用、核輻射探測、核電子學、放射化學、醫學儀器儀錶、感測器及測量、成像技術及圖像處理七個實驗室和微機室,教學、科研儀器總價值達1200多萬元,教學、科研、辦公區域總面積為4000餘平方米。
學院科研實力雄厚,先後獲國家發明三等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2項、省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12項,省教學成果獎1項,出版專著7部,先後成功舉辦國際學術會議4次。在研項目18項,其中國家自然科學基金5項,國家973子項目4項,省部級及國防重大項目4項,共計經費700多萬元。氡實驗室是國際氡計量組織的亞洲區域協調實驗室、國家氡計量專業站和國防放射性計量的“礦冶放射性計量站”,氡的計量標準是亞洲區域氡量值傳遞的最高標準,已為15個國家和地區的200多家單位提供了比對測量、刻度、檢定、儀器測試和科研試驗等技術服務。
理工結合是我院辦學的一大特色,在育人中,既注重基礎理論的教學、又注重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為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增強學生的就業的適應能力,在強化數學、物理、英語、計算機等基礎課的同時,加強了基礎實驗課和生產實習以及畢業設計等實踐教學環節。建立了以中國原子能研究所為主的多個教學生產實習基地。
學院高度重視提高教學質量,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和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努力為國防事業、教育事業和國民經濟建設培養高素質人才。學生的知識面廣、實際動手能力強、就業面寬,畢業生可以從事核工程與核技術、醫療、環保、農業、電子技術、計算機軟硬體開發等方面的工作。
學院現有教職工85人,其中教授22人,副教授21人,博士生導師、碩士生導師33人,國家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1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5人,湖南省“121”人才6人,特聘中國工程院院士3人,湖南省百人計劃教授1人,湖南省學科帶頭人4人。
職務 | 姓名 | 主要工作 |
院長 | 于濤 | 主持全面行政工作,分管辦公室工作。 |
黨委書記 | 肖德濤 | 主持黨務工作、負責組織、綜合治理工作。 |
副院長 | 王振華 | 分管教學工作(包括實驗教學儀器設備),協助院長做好其他行政工作。 |
副院長 | 趙修良 | 分管科研(包括科研儀器設備),學科建設、氡室工作。協助院長做好其他行政工作。 |
副院長 | 夏良樹 | 分管研究生招生與培養工作,協助院長做好其他行政工作。 |
黨委副書記 | 劉和福 | 分管學生、宣傳統戰、工會、青年、婦女工作,協助書記做好黨務工作。 |
共承擔國家重點基礎項目、國防科研項目、省基金項目共計20多項,其中包括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國家973子項目4項,已經形成核測控與核分析、氣載放射性的劑量與防護及示蹤技術、核安全分析與評價、核技術在生物醫學中的應用等幾個具有特色的研究方向;氡湖南省重點實驗室是國際計量組織亞洲區域協調實驗室,國家唯一授權的氡計量鑒定專業實驗室和國防放射性計量“礦液放射性計量站”;實驗室建成以來,已為15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家單位提供了優質技術服務。學院科研成果“駐極體收集測氡法及裝置”獲得國家科技發明三等獎,“氡與氡子體計量鑒定與實驗裝置”“熱釋光氡子體個人劑量體”分獲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其關鍵技術點具有國際水平的“氮-13監測系統”已開始應用於核電站和核潛艇;“銫-137鋼水液位劑"已在全國鋼鐵企業得到廣泛應用;研製的“瑞爾康”環保防氡內牆乳膠漆,為居室提供了一種高效率降氡,經濟美觀的新型塗料,已創產值1000餘萬元。充分發揮科研對本科教學促進作用是我院本科教學的一大特色,現已有多項科研成果編入本科教材,使學生能及時了解所學知識在科研和生產實踐中的應用,從而樹立了“學有所用,學以致用”的信心。通過畢業設計吸收一部分同學參與教師的科研工作,培養他們的科研創新和實踐操作能力,使其完成高質量的畢業論文,其中有多篇畢業論文被編入CAI,EI收錄。縱觀上述,學院共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兩項、國家發明三等獎一項、省部級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9項、三等獎6項;出版專著11部、釋注2部、教材兩部,這些都充分展現了學院雄厚的教學和科研實力。
學院廣泛參與了國際學術交流活動,共主辦國際性學術會議4次,並多次派教師赴美國、德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及香港地區的大學、科研機構進行學術交流與科研活動。
南華大學核科學技術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