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L'Oréal-UNESCO For Women in Science awards)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和法國歐萊雅集團1998年共同創立的“為投身於科學的女性”計劃的重要內容,旨在公開表彰女科學家的傑出成就。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聯合科組織屆執局議確合形式符合聯合科組織宗旨式批准《歐萊雅—聯合科組織科獎章程》。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由古特-布洛伯爾教授擔任主席,並由12位國際知名科學家組成評審委員會,最終由他們選出五位獲獎者。
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的候選人由全球1000多位科學家提名。
自1998年以來,“為投身於科學的女性”計劃共表彰了全球超過110個國家的2250名女科學家,包括82位“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得主和1920位獎學金獲得者,其中兩位“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得主後來贏得了諾貝爾獎。
時間 | 獲獎者 | 國籍 | 研究領域 |
1998年 | Grance Aladunni L. Taylor | 奈及利亞 | 生命化學 |
柳明姬 | 韓國 | 微生物學 | |
帕斯卡萊·科薩爾 | 法國 | 細菌學 | |
Gloria Montenegro | 智利 | 植物學 | |
2000年 | Valerie Mizrahi | 南非 | 分子生物學 |
岡崎恆子 | 日本 | 分子生物學 | |
瑪格麗特·薩拉斯 | 西班牙 | 分子生物學 | |
Eugenia Del Pino | 厄瓜多 | 分子生物學 | |
喬安妮·秋莉 | 美國 | 分子生物學 | |
2001年 | Adeyinka Gladys Falusi | 奈及利亞 | 分子遺傳學 |
蘇珊娜·科麗 | 澳洲 | 分子遺傳學 | |
安妮·麥克拉倫 | 英國 | 生殖生物學 | |
Mayana Zatz | 巴西 | 分子生物學 | |
瓊·伊蓮·阿吉特·辛格·施泰茨 | 美國 | 生命化學 | |
2002年 | Nagwa Meguid | 埃及 | 精神病防治 |
Indira Nath | 印度 | 麻風病防治 | |
Mary Osborn | 德國 | 細胞學 | |
Ana María López Colomé | 墨西哥 | 眼睛失明 | |
雪莉·蒂爾曼 | 加拿大/美國 | 染色體 | |
2003年 | Karimat El-Sayed | 埃及 | 物理學 |
李方華 | 中國 | 電子顯微鏡 | |
Ayse Erzan | 土耳其 | 凝聚體物理學 | |
Mariana Weissmann | 阿根廷 | 凝聚體物理學 | |
Johanna M.H. Levelt Sengers | 美國 | 熱力學 | |
2004年 | 珍妮佛·湯姆森 | 南非 | 轉基因植物學 |
Lúcia Mendonça Previato | 巴西 | 植物病蟲防治 | |
Philippa Marrack | 美國 | 淋巴細胞 | |
葉玉如 | 中國 | 大腦神經元 | |
Christine Petit | 法國 | 耳聾 | |
2005年 | Zohra ben Lakhdar | 突尼西亞 | 紅外光譜 |
米澤富美子 | 日本 | 非晶半導體和液態金屬計算機模擬 | |
Dominique Langevin | 法國 | 洗滌劑、乳狀液和泡沫 | |
Belita Koiller | 巴西 | 無序物質 | |
Myriam P. Sharachik | 美國 | 金屬和絕緣體的電傳導 | |
2006年 | Habiba Bouhamed Chaabouni | 突尼西亞 | 遺傳疾病防治 |
Jenny Graves | 澳洲 | 進化原理 | |
Christine Van Broeckhoven | 比利時 | 阿爾茨海默病防治 | |
Esther Orozco | 墨西哥 | 變形蟲研究 | |
帕梅拉·比約克曼 | 美國 | 免疫系統 | |
2007年 | Ameenah Gurib-Fakim | 模里西斯 | 植物學和生物醫學 |
Ligia Gargallo | 智利 | 聚合物溶液性能 | |
米爾德里德·德雷斯爾豪斯 | 美國 | 固體材料學 | |
Margaret Brimble | 紐西蘭 | 貝類毒素 | |
Tatiana Birshtein | 俄羅斯 | 分子學 | |
2008年 | Lihadh Al-Gazali | 阿聯酋 | 遺傳性疾病 |
V. Narry Kim | 韓國 | 基因 | |
阿達·約納特 | 以色列 | 蛋白質合成系統、抗生素 | |
Ana Belén Elgoyhen | 阿根廷 | 聽覺 | |
伊麗莎白·布萊克本 | 美國 | 染色體與癌症和衰老的研究 | |
2009年 | Marnie Blewitt | 澳洲 | 基因 |
Tebello Nyokong | 不明 | 癌症治療 | |
小林昭子 | 日本 | 分子導體 | |
Athene Donald | 英國 | 材料物理學 | |
Beatriz Barbuy | 巴西 | 宇宙誕生和恆星 | |
Eugenia Kumacheva | 加拿大 | 癌症治療 | |
2010年 | Rashika El Ridi | 埃及 | 血吸蟲病疫苗 |
Lourdes J. Cruz | 美國 | 大腦 | |
Anne Dejean-Assémat | 法國 | 白血病和肝癌 | |
Alejandra Bravo | 墨西哥 | 細菌 | |
伊萊恩·富克斯 | 美國 | 皮膚和皮膚幹細胞 | |
2011年 | Faiza Al-Kharafi | 科威特 | 水、石油等污染處理 |
任詠華 | 中國(香港) | 發光材料和太陽能 | |
Anne L'Huillier | 法國 | 照相機 | |
Silvia Torres-Peimbert | 墨西哥 | 星雲和宇宙起源 | |
Jillian Banfield | 澳洲 | 細菌 | |
2012年 | Jill Farrant | 南非 | 植物克服乾旱 |
Ingrid Scheffer | 澳洲 | 基因 | |
Frances Ashcroft | 英國 | 新生兒糖尿病 | |
Susana López Charretón | 墨西哥 | 闡明輪狀病毒感染機制 | |
邦尼·巴斯勒 | 美國 | 細菌 | |
2013年 | Francisca Nneka Okeke | 奈及利亞 | 高層大氣、離子電流 |
黑田玲子 | 日本 | 神經退行性疾病,如阿爾茨海默氏症 | |
Pratibha Gai | 英國 | 催化劑 | |
Marcia Barbosa | 巴西 | 地震研究 | |
Deborah S. Jin | 美國 | 生物醫學 | |
2014年 | Segenet Kelemu | 肯亞 | |
Kayo Inaba | 日本 | ||
Brigitte Kieffer | 法國 | ||
Cecilia Bouzat | 阿根廷 | ||
Laurie Glimcher | 美國 | ||
2015年 | Rajaâ Cherkaoui El Moursli | 摩洛哥 | 發現希格斯玻色子 |
謝毅 | 中國 | 無機化學 | |
Dame Carol Robinson | 英國 | 膜蛋白 | |
Thaisa Storchi Bergmann | 巴西 | 黑洞 | |
Molly S. Shoichet | 加拿大 | 激光化學 | |
2016年 | Emmanuelle Charpentier | 德國 | 分子生物學 |
詹妮弗·杜德納 | 美國 | 分子生物學 | |
Quarraisha Abdool Karim | 南非 | 艾滋病預防 | |
陳化蘭 | 中國 | 獸醫疫苗 | |
Andrea Gamarnik | 阿根廷 | 分子病毒學 | |
2017年 | Niveen Khashab | 沙烏地阿拉伯 | |
Michelle Simmons | 澳洲 | ||
Nicola Spaldin | 瑞士 | ||
鮑哲南 | 美國 | ||
Maria Teresa Ruiz | 智利 | ||
2018年 | 希瑟·扎爾 | 南非 | 兒科學 |
張彌曼 | 中國 | 古生物學 | |
卡洛琳·迪恩 | 英國 | 分子生物學 | |
艾米·T·奧斯汀(Amy T. Austin) | 阿根廷 | 生態學和環境科學 | |
珍妮特·羅森特 | 加拿大 | 發育生物學 |
第八屆
2006年度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於2006年3月2日在巴黎宣布。獲獎的是代表非洲獲獎的祖赫拉·本·拉赫達爾來自突尼西亞大學,從事紅外光譜實驗研究。代表拉丁美洲獲獎的貝麗塔·科瓦雷在巴西里約熱內盧聯邦大學任教,研究非晶體物質中活動的電子。來自北美洲美國紐約市立學院的米麗婭姆·薩拉奇科從事金屬電子實驗及從金屬到絕緣體轉變的實驗研究。代表亞洲獲獎的是日本慶應大學的米澤文子,她在非晶體半導體及液體金屬理論研究領域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代表歐洲獲獎的是法國南巴黎大學教授多米妮克·郎之萬,她對柔軟物質尤其是泡沫有著很深的研究。
第九屆
2007年度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在國際婦女節來臨前夕在巴黎正式宣布了。
第十一屆
2009年度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典禮獎將2009年3月5日於聯合國科教文組織舉行。獲獎的是非洲及阿拉伯半島: Tebello Nyokong教授,南非羅德斯大學化學部教授,主要從事激光對癌症的治療和環境清潔工作;亞洲:Akiko Kobayashi教授,日本Nihon大學化學部門人文學科以及科學學院教授及主席,對分子導體,單一組分分子基導體的設計和合成;北美:Eugenia Kumacheva教授,加拿大多倫多大學化學部教授,多領域新材料的研究,包括遞送癌症治療的目標藥物的材料,密集光學數據儲存材料;歐洲: Athene M.Donald, 英國劍橋大學生物研究部門卡文迪氏研究室實驗物理學教授,揭開物理學雜亂原料的秘密,從水泥到澱粉;拉丁美洲:Beatriz Barbuy 教授,巴西聖保羅大學地理學,大氣學以及天文學學院教授,根據宇宙的誕生到現在恆星的年齡的研究。
第十二屆
2010年度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典禮於2010年3月3日晚在位於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
第十三屆
2011年度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典禮於2011年3月3日晚在位於巴黎的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獲獎的是科威特大學教授法伊扎·哈拉菲,中國香港大學教授任詠華,瑞典隆德大學教授安妮·呂利耶,墨西哥國立自治大學教授西爾維婭·托雷斯-潘貝爾特,美國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教授吉莉恩·班菲爾德。她們分別在腐蝕作用、發光材料和太陽能創新技術、快速攝影機開發、星雲化學組成、極端條件下的細菌與物質行為等研究領域作出突出貢獻。
第十四屆
2012年度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典禮於2012年3月29日晚在巴黎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總部舉行隆重的頒獎禮晚會。獲獎的是南非開普敦大學分子和細胞生物學系植物分子生理學首席教授吉爾·法蘭特,澳大利亞墨爾本大學兒科神經病學研究首席教授英格麗德·舍費爾,英國牛津大學生理、解剖和遺傳學系教授兼皇家學會研究教授弗朗西斯·阿什克羅夫特,墨西哥國立大學生物技術研究所兼發育遺傳學和分子生理學系教授蘇珊娜·洛佩斯以及美國普林斯頓大學分子生物學系邦尼·貝斯勒。
第十五屆
2013年度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為投身於科學的女性”計劃十五周年慶典暨第15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典禮在法國巴黎舉行。獲獎的是奈及利亞大學物理學教授弗朗西絲卡·妮卡·奧克克(Francisca Nneka Okeke),英國約克大學物理與化學系約克JEOL納米中心主任兼電子顯微中心主任普拉蒂巴·蓋(Pratibha Gai),日本東京理科大學科學與技術研究所教授黑田玲子(Reiko Kuroda),巴西南大河聯邦大學物理研究所主任馬西婭·巴爾博薩(Marcia Barbosa),美國科羅拉多大學博爾德分校物理系教授德博拉·金(Deborah Jin)。她們的研究很好地展示了自然科學中基礎性研究的創新方法,其研究成果可以幫助更好地理解氣候變化、推動神經退行性疾病研究並對新能源的發現具有潛在的貢獻。
第十六屆
2014年度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典禮於2014年3月19日晚在巴黎索邦大學舉行。獲獎的是歐洲:布里奇特-齊弗(BrigitteKieffer)教授,神經生物學,法國斯特拉斯堡大學教授,法國伊爾基希遺傳與細胞分子生物學研究所研究總監,加拿大蒙特利爾麥吉爾大學道格拉斯學院研究中心科研主任。北美洲:勞莉-葛禮謙(LaurieGlimcher)教授,免疫學和醫學,美國紐約威爾-康奈爾醫學院斯蒂芬及蘇珊娜韋斯院長,美國伊薩卡康奈爾大學醫學事務教務長。拉丁美洲:塞西莉亞-博贊(CeciliaBouzat)教授,生物物理學,阿根廷布宜諾斯艾利斯國家科學和技術研究委員會委員,阿根廷國立南方大學教授,阿根廷布蘭卡港生物化學研究所副主任。亞太:賀夜-伊奈寶(KayoInaba)教授,免疫學和醫學,日本京都大學生命科學研究科教授,日本京都大學性別平等協會副會長、女性研究中心主任。非洲和阿拉伯國家:賽格娜特-科勒姆(SegenetKelemu)博士,生物學和植物病理學,肯亞內羅畢國際昆蟲生理學及生態學中心主任
第十七屆
2015年度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典禮於2015年3月18日晚在巴黎索邦大學 (Sorbonne) 舉行。獲獎的是中國科技大學教授、中科院院士謝毅,摩洛哥拉巴特默罕默德五世大學教授拉賈·沙爾卡維·埃爾莫斯利,英國牛津大學教授卡羅爾·羅賓遜,巴西阿雷格里港南里奧格蘭德聯邦大學教授塞莎·斯托其·貝格曼,加拿大多倫多大學教授莫莉·S·修杰特。她們分別在核物理、質譜分析、天文、高分子化學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研究成果。
第十八屆
2016年3月,第十八屆歐萊雅-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頒獎盛典在法國巴黎舉行。中國女科學家陳化蘭教授、應佚倫博士分別榮膺“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和“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也開創了中國連續兩屆摘得“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的紀錄。
第十九屆
2017年3月,歐萊雅企業基金會及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共同揭曉了第十九屆“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評獎結果。華裔女科學家、美國斯坦福大學化學工程系教授鮑哲南代表北美洲折桂,來自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龍冉博士后則榮膺“世界最具潛力女科學家獎”。
第二十屆
截至2018年,中國共有6位女科學家獲“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包括: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李方華研究員(2003年度)、香港科技大學教授葉玉如(2004年度)、香港大學教授任詠華(2011年度)、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謝毅教授(2015年度)、中國農科院教授陳化蘭(2016年度)以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古脊椎動物與古人類研究所研究員張彌曼(2018年度)。
• 獎項意義
世界傑出女科學家成就獎
• 設立宗旨
旨在公開表彰女科學家的傑出成就,對她們所做出的卓越貢獻給予充分的認可,並為其科研事業提供支持,每年授予各大洲(非洲及阿拉伯國家、亞洲及太平洋地區、歐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共5位為科學進步做出卓越貢獻的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