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龜山水庫
南水北調工程的調蓄水庫之一
平西湖,又名“白龜山水庫”,位於淮河流域沙潁河水系沙河本幹上,大壩位於平頂山市西南郊,距市中心9公里,東經112°50′至113°15′及北緯33°40′至33°50′之間,因攔河壩和順河壩(副壩)相接處有一白龜山而得名。
上游有昭平台水庫,控制區間流域面積1380平方公里。白龜山水庫,因攔河壩和順河壩(副壩)相接處有一白龜山而得名。水庫始建於1958年,作為平頂山市的主要水源,每年可向平頂山市供水約6870萬立方米大壩為均質土壩,壩高22.6米,主壩長1470米;副壩長16200米,兩壩之間的白龜山上設泄洪閘。
1954年6月,省治淮總部組織勘測設計,1958年11月成立河南省白龜山水庫工程指揮部。水庫按百年一遇洪水設計,千年一遇洪水校核。
1959年又動員9個縣10萬民工,1960年9月基本完工。同年蓄水后,壩后出現流土,耕地變成沼澤。又發現洪水設計偏小,閘底板偏高,泄量小。
1963年春拆除泄洪閘,將閘底板降低5米,泄量增為6450立方米秒。
1964年4月21日大暴雨,圍堰漫溢潰決,水庫泄空,影響了施工進度,造成粘土鋪蓋暴晒乾裂。為解決壩后耕地沼澤化,增設壩后導滲溝長13公里,做降壓井326眼,並對大壩進行護坡局部翻修,1966年8月建成。
1975年8月大水后,經水文複核,防洪標準仍偏低。
1976~1977年按千年一遇校核標準進行了加固。大壩加高1米,設防浪牆高1.2米,總庫容6.4億立方米,並在副壩修建炸藥室,遇超標準洪水時,爆破副壩泄洪。以上工程共投資9907.05萬元。
1983年水庫基本實現防汛測報自動化。平均每年可向平頂山市供水6870萬立方米,水庫水源可供灌區設計面積50萬畝。
2014年7月,庫底裸露,雜草叢生,水岸線遠在天邊的景象,今夏,河南遭遇63年來最嚴重夏旱。作為平頂山市唯一的集中式地表水飲用水源地--白龜山水庫,水位持續下降,一度低於水庫死水位97.5米(水庫正常運行的最低水位),水庫庫容量由歷史最高的6億立方米降至5000多立方米。
2014年9月中旬,經多方位調水及連綿的秋雨過後,白龜山水庫水位漲至97.58米,是自7月份以來首次高出死水位,目前白龜山水庫的水位均保持在死水位線以上。
2014年9月25日,在山東省淄博市召開的2014中國城市森林座談會上,平頂山白龜湖國家城市濕地公園被國家林業局授予“國家生態文明教育基地”稱號。
2014年10月6日,經多方調水和九月份連綿的秋雨之後,河南平頂山“大水缸”白龜山水庫,水位上漲,水域面積不斷擴大。儘管水域面積有所上漲,但是臨近生態走廊的庫底仍大面積長著一人多高的雜草,儼然一片“草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