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泥灣鎮

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轄鎮

紅泥灣鎮,隸屬於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地處宛城區東北部,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紅泥灣鎮境域分屬清河、大橋等保;1994年,由紅泥灣鄉改為紅泥灣鎮。截至2018年末,紅泥灣鎮戶籍人口為83395人。截至2020年6月,紅泥灣鎮下轄1個社區、26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中心大街1號。

截至2018年末,紅泥灣鎮有工業企業82個,其中規模以上9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2個。

歷史沿革


清光緒年間(1875—1908年),分屬清河、大橋等保。
民國二十五年(1936年),屬南陽第三區。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時期,
宛城區紅泥灣鎮四和社區
宛城區紅泥灣鎮四和社區
分屬大橋、新店等區。
1958年,成立紅泥灣公社。
1984年,由紅泥灣公社改為紅泥灣鄉。
1994年,由紅泥灣鄉改為紅泥灣鎮。

地名由來

紅泥灣鎮因清河流經中心區域時形成彎道,且有大面積紅土沙層,故取名紅泥灣。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紅泥灣鎮地處宛城區東北部,東與社旗縣橋頭鎮交界,南鄰茶庵鄉,西與新店鄉
紅泥灣鎮地貌
紅泥灣鎮地貌
北和方城縣博望鎮、趙河鎮接壤,距宛城區政府16千米,區域總面積136.6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紅泥灣鎮地處南陽盆地中心,地勢自西北向東南緩慢傾斜。

水文

紅泥灣鎮境內河道屬黃淮流域,流域面積6.8平方千米;主要河道社乾渠,境內長5.5千米,有支渠11條;另有清河、小黃河、柳溝河、姜石河和大橋北溝5條河流。

自然資源


2011年,紅泥灣鎮有耕地14萬畝,人均1.79畝。紅泥灣鎮屬南陽盆地腹心平原,地勢由西北向東南緩慢傾斜,境內清河南北縱穿。總面積135.3平方公里,耕種面積13.1萬畝,土地肥沃,氣候適宜,適應各種作物的種植和動物的飼養。經濟以農業為主,主產棉花、小麥、小辣椒和黃牛、生豬等。是宛城區最大的農業鄉鎮,是省科委命名的“河南省科技示範鎮”,市委命名的“小康鎮”。

行政區劃


截至2011年末,紅泥灣鎮下轄四合1個社區,紅泥灣、栗樹科、劉寺、彥章、新泉、武寨、東孫庄、石灰窯、胡仟營、白營、涼水井、常孟營、小陳庄、三戶寨、龐庄、連莊、段營、大橋、大陳坡、裴庄、小庄、潘庄、明皇、代庄、姚家灣、清風嶺、竹園、林庄27個行政村;下設334個村民小組。
截至2020年6月,紅泥灣鎮下轄1個社區、26個行政村:四和社區、紅泥灣村、栗樹科村、白營村、涼水井村、劉寺村、彥章村、新泉村、武寨村、東孫庄村、大橋村、大陳坡村、裴庄村、小庄村、戴庄村、潘庄村、連莊村、明皇村、段營村、三戶寨村、龐庄村、小陳庄村、石灰窯村、胡阡營村、常孟營村、姚家灣村、清豐嶺村,鎮人民政府駐中心大街1號。
四和社區武寨村連莊村常孟營村
紅泥灣村東孫庄村明皇村姚家灣村
栗樹科村大橋村段營村清豐嶺村
白營村大陳坡村三戶寨村
涼水井村裴庄村龐庄村
劉寺村小庄村小陳庄村
彥章村戴庄村石灰窯村
新泉村潘庄村胡阡營村

人口民族


截至2011年末,紅泥灣鎮總人口有8.27萬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6萬人,城鎮化率19.3%;另有流動人口0.2萬人;總人口中,男性43356人,佔52.4%;女性39357人,佔47.6%;14歲以下14511人,佔17.5%;15—64歲57899人,佔70%;65歲以上10290人,佔12.5%;以漢族為主,達81885人,
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
南陽市宛城區紅泥灣鎮
佔99%;有回、壯等5個少數民族共828人,佔1%。2011年,紅泥灣鎮人口出生率10‰,人口死亡率5.6‰,人口自然增長率4.4‰。
截至2017年末,紅泥灣鎮常住人口為88973人。
截至2018年末,紅泥灣鎮戶籍人口為83395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紅泥灣鎮財政總收入297萬元,比2010年增長13%;其中地方財政收入256萬元,比2010年增長9%;有民營企業40餘家,從業人數達1910人;農民人均純收入8700元。
截至2018年末,紅泥灣鎮有工業企業8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52個。

第一產業

2011年,紅泥灣鎮農業總產值達9.06億元,比2010年增長13%,農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35%。紅泥灣鎮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紅泥灣鎮生產糧食75360噸,人均972千克,其中夏糧8132噸,秋糧4387噸。經濟作物以小辣椒、棉花、蔬菜為主。2011年,紅泥灣鎮棉花種植面積0.25萬畝,產量190噸;小辣椒種植面積2.65萬畝,產量125018噸;花生種植面積0.5萬畝,產量1527噸,油菜種植面積0.06萬畝,產量134噸;建成10萬畝優質強筋小麥基地,7萬畝優質小辣椒基地,3萬畝優質棉基地,1萬畝甜玉米、青豆基地,有217座蔬菜溫室。紅泥灣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截至2011年末,紅泥灣鎮建成208個養殖場生產基地;生豬年末存欄81100頭,羊年末存欄量6885隻,牛年末存欄6493頭;家禽飼養量394875羽。2011年,紅泥灣鎮生產肉類7555噸,其中豬肉6566噸,牛肉435噸,羊肉110噸,禽蛋444噸,鮮奶18143噸;畜牧業總產值0.3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3%。

第二產業

2011年,紅泥灣鎮工業總產值為8.5億元,比2010年增長13%。有潤和食品、金紅光有限公司等民營企業40餘家,從業人數達1910人。

第三產業

商貿
2011年,紅泥灣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10.95億元,比2010年增長5%;城鄉集市貿易成交額7.03億元,比2010年增長6%。2011年,紅泥灣鎮進出口總額達3300萬元。
金融業
截至2011年末,紅泥灣鎮有3家金融機構在境內開設了分行或設立了辦事處;
紅泥灣鎮活動
紅泥灣鎮活動
各類存款餘額為4766萬元,比2010年增長13%;人均儲蓄576元;各項貸款餘額2870萬元,比2010年增長6%。
郵電業
2011年,紅泥灣鎮郵政業務收入為256萬元;電信業收入為532萬元。

文化


文物古迹

紅泥灣鎮境內連莊為宛東戰役紀念地,有烈士墓和原國防部長張愛萍將軍題寫碑文的“宛東戰役紀念碑”,並建有革命烈士陵園。

社會


教育

截至2011年末,紅泥灣鎮有幼兒園32所,在園幼兒6000人,專任教師238人;小學25所,在校生5600人,專任教師280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99.8%;初中3所,在校生2600人,專任教師289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99%,小升初升學率100%,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99%;有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1800人,專任教師120人。2011年,紅泥灣鎮教育經費達1560萬元,國家財政性教育經費1400萬元。

文化事業

截至2011年末,紅泥灣鎮有文化藝術團體2個,各類藝術表演團體1個,演職人員176人,劇院1座,座位900個,年演出108場次,觀眾達23萬人次;有電影放映單位2個,年放映230場次,觀眾達3萬人次;有圖書室1個,建築面積320平方米,藏書5.8萬冊;組建有“黑土地藝術團”和多隻舞獅隊、扇舞隊、腰鼓隊等。截至2011年末,紅泥灣鎮有75個電視頻道在該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數為2258戶,電視綜合覆蓋率85%。

醫療衛生

截至2011年末,紅泥灣鎮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30個,其中鎮衛生院1家,
國家級重點鎮——宛城區紅泥灣鎮(組圖)
國家級重點鎮——宛城區紅泥灣鎮(組圖)
村級衛生室29個;病床50張,其中公立衛生機構床位50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0.6張;固定資產總值3410萬元;專業衛生人員90人,其中執業醫師7人執業助理醫師11人,註冊護士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1.1人、執業(助理)醫師0.2人、註冊護士0.1人。2011年,紅泥灣鎮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全年完成診療3.65萬人次,住院手術109台次,出院病人409人次。2011年,紅泥灣鎮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90%,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92%;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68900人,參合率100%。

社會保障

2011年,紅泥灣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為163戶,人數182人,支出35萬元,比2010年增長11%;月人均195元;城市醫療救助126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223人次,共支出1.2萬元,比2010年增長8%;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2989戶,人數393人,支出361萬元,比2010年增長6%;月人均9元;農村五保集中供養69人,支出22.1萬元;農村五保分散供養567人,支出125.9萬元;農村醫療救助285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64人次,共支出29萬元;農村臨時救濟365人次,支出18萬元。

民生

郵政電信
截至2011年末,紅泥灣鎮有郵政網點2個,投遞線路140千米,共設27個投遞網點,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信函13500件,全年征訂報紙、期刊5200份(冊);有電信企業3家,服務網點78個;程式控制寬頻接入用戶5460戶。
供電
截至2011年末,紅泥灣鎮擁有50千伏變電站1座,有主變壓器6台,有高壓輸電線路21條,總長度850千米,用電負荷100千瓦;綜合電壓合格率100%,供電可靠率100%。

交通


紅泥灣鎮有許平南、南鄧高速公路過境,其中南鄧高速公路境內長10.2千米,雙向4車道,有南陽站1個出口,通往南陽城區;有103、333省道過境,其中103省道境內長10千米,雙向4車道,通往南陽新區。截至2011年末,紅泥灣鎮有縣鄉(鎮)級公路1條,總長3千米。

旅遊


風景名勝

紅泥灣鎮有南水北調生態廊道、清河灣遊園、天泓苑遊園、江河園遊園等景點。

代表人物


紅泥灣鎮著名人物有張震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