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意志

商務印書館出版圖書

哲學論著《權力意志》是由德國著名哲學家弗里德里希·尼采1895年編著。《權力意志》強調自然界中的生命的豐盈、過剩。他認為世界不是一個萬物求生存的消極過程,而是一個萬物求生命力擴展的積極過程。尼采把審美現象和生命力的強度聯繫起來。他認為,“權力意志”造就最強的人,這樣方能粉碎社會一切騙人的、病態的、仇視生活的東西。為破舊立新,他主張“重新估定一切價值”。

權力意志亦稱“權力意志論”。德國唯心主義哲學家尼採的用語。是把追求權力,要求統治一切事物,征服所有妨礙“自我擴張”的東西的意志看作宇宙本原的唯心主義理論。尼采承襲其精神導師叔本華的哲學觀點,把一種神秘的意志作為萬物的本原。但他認為,作為世界本原和人的本質的意志,不是叔本華講的生活意志,而是權力意志。因為生活意志和權力意志相比,前者是低級的,後者是高級的。生活意志只是一種生存慾望和生殖慾望,權力意志則表現為一種追求慾望。他在《權力意志》一書中說:“各種有機功能,都可歸結到一種根本意志即權力意志,……權力意志分化為追求食物的意志,追求財產的意志,追求工具的意志,追求奴僕(聽從者)和主子的意志。”權力意志的這種追求特性,使它成為宇宙的根本意志,決定一切的力量,推動自然和社會發展的動力。他認為,權力意志也是最高的生活準則和道德規範,弱肉強食就是道德,侵略掠奪就是生活,戰爭乃是“權力意志”的最高實現。尼采從權力意志出發,在歷史觀上引申出不同於叔本華的悲觀主義人生哲學——“超人哲學”。他認為超人是歷史的主宰者,平常人只是超人實現其意志的工具,沒有超人,就沒有歷史。這是一種典型的唯心主義英雄史觀。權力意志論是帝國主義冒險家的理論,是為壟斷資產階級的強權政治、侵略行徑辯護的理論。

創作背景


尼采一生命運多舛,而且疾病纏身,這直接地影響了他的生活。他個性偏激,因向自己的意中人求婚被拒便對女性產生憎惡感,終生未婚。1888年,尼採得了精神病,治療無效后被送進了瘋人院,之後在休養所里死去。在他去世后,他妹妹替他整理並出版了他的遺作、筆記格言式的著作《權力意志》。
尼采出生於德國勒肯的一個鄉村牧師家庭,他的父親雖然社會地位不高,但是非常善於社交,與普魯士國王等當權貴族有密切關係。尼采自幼接受貴族特權階級的熏陶,特別推崇優越感。另一方面他從小性情孤僻,而且多愁善感,纖弱的身體使他總是有一種自卑感。因此,他一生都在追尋一種強有力的人生哲學來彌補自己內心深處的自卑。
尼采先後在波恩大學和萊比錫大學學習語言學,在巴塞爾大學講授古典語言學。普法戰爭期間他參加了醫療救護隊,不幸在戰場上受傷,又回到了巴塞爾大學。1879年因病辭職。在此後的10年,他到過瑞士、義大利和德國的許多地方,尋求醫療,並從事寫作。
1888年,尼採得了精神病,1889年完全瘋狂,被送進了瘋人院。輾轉到魏瑪等地休養,直到去世。
尼采一生命運不濟,且疾病纏身。他曾經向自己的意中人求婚而被拒絕,從此對女性產生憎惡感,終生未婚。

思想


《尼采》
尼採的學說是一種基於對自然生命的肯定的、超越於善惡之上的生命道德。它強調,自然是生命的本性,自主是生命的作用方式,自我則是生命的表現方式。這種新道德以自然生命為基礎,以權力意志為價值標準,以每一個個體“成為你自己”為價值理想。
尼採的哲學充滿了無限的創造力,以及豪邁的超人慾望。在他的眼中,以往哲學的基本概念,諸如主體、對象、意識、認識、真理等等,都是虛構和謬誤的。為了達到真理的境界,必須用反理性主義重新估計一切價值。在受理性支配的歷史和文化中,古往今來的人們都被限制了創造力,不敢開拓,不能看到真正的前景,為此就要尋求人的真正本質,並且解放這種本質。
尼采認為,生命不是別的,它就是人生本身,就是人們從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血肉存在的人的現實生存。活著,就是生命現實的涌流狀態,是生命的原義和權利,它表徵了生命的現實性,生命只要具有其合法性,它就必定是“活著”的。
書籍
作為“活著”的生命在本質上就是權力意志。尼采說: “什麼叫生命?這就必須給生命的要領下一個新的、確切的定義了。我給它開列的公式如下:生命就是權力意志。”尼采提出權力意志的兩個主要根據是:第一,對生命性質的估計:生命的總體方面究竟是匱乏還是豐富?權力意志是以自然界中生命的豐富為前提的。第二,對生命意義的認識:生命的意義在於自我保存,還是在於力量的增強和擴展?在尼采看來,真正的強者不求自我保存,而求強力,為強力而不惜將生命孤注一擲,恰恰體現了生命意義之所在。
尼采認為,人的本質就是權力意志,這是一種高級的生命意志,它不只是單純地求生存,而是渴望統治、渴望權力。人生的本質就在於不斷地表現自己、創造自己、擴張自己,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發揮自己的權力。正是這種權力意志派生並決定了人生命過程中所有的一切,從各種肉體活動到精神活動都是權力意志的表現。仔細分來,權力意志又分為追求食物的意志、追求財產的意志、追求工具的意志、同化的意志等等。不僅具有生命力的有機物的本質是權力意志,就連一切自然事物和自然過程也都反映了權力意志。例如物理學中物質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其實就是不同的權力意志的爭奪,生物學中有機體攝取營養物質就是生物作為權力意志去佔有、吞噬環境。從人到動物、從動物到植物、從生物到物質,一切都是權力意志的體現,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抗強欺弱的競爭性,在競爭中構成了世界發展的過程。
就“權力”本身而言,有表現於外在的如政治權力和表現於生命之內在的生存權力。尼采認為,外在的政治權力並不等於價值,在這裡,權力量並不就與價值量成正比。實際上,尼采對外在的權力是持否定態度的。尼采特別欣賞希臘人,並不在於希臘人擁有強大的外在權力,因為就外在權力而言,希臘遠趕不上波斯、羅馬。在一定意義上,尼采是把希臘人看作擁有內在權力的典型,而把羅馬人當作擁有外在權力的典型的。在尼采眼裡,希臘人遠比羅馬人有力量,因為希臘人是真正的“立法者”,而羅馬人則只不過是“統治者”。
尼采畫像
立法源於生命的內在強力,生命通過立法而取得了“給事物命名的權力”,即給事物規定價值、設置意義的權力;而統治則只不過是維繫一種表面的權力形式,並不意味著生命力自身的昌盛。權力意志在世界歷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歷史就是它的永恆輪轉,它永遠生生不息,自我創造,自我破壞。他說:“你們知道世界在我看來是什麼嗎?我可以在我的鏡子里把它指給你們看。世界就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無可匹敵,無始無終,恆久不變。如果它變化,那只是形態的萬千不同,而非本質的改變。它就像一個奔騰泛濫的海洋,歲月的洪流永遠在其中輪迴,從最簡單到最複雜,從最低級到最高級,從最平靜到最狂野。它在不停地變化中肯定自己,知道自己是必將恢復自我的東西,是一種永不滿足、不知疲倦的遷化。”
威尼斯(2張)
在這種過程中,尼采始終強調個人的力量,社會不過是一群人的集體,而每個人的權力意志都體現在社會中,利己主義是毫無疑問的。生命的原則就是使用暴力,掠奪、征服和踐踏異己者、弱者。把他們當作自己成長、獲得優越地位的工具。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人對人的剝削、壓迫就不是什麼不道德的行為,而是合乎人的本質,體現權力意志的行為。強者的權力意志表現為統治弱者,使弱者成為自己的工具、奴僕,它使歷史具有生氣,並向前發展;弱者的權力意志表現為對強者的憎恨、妒忌,要求消滅差別,而這將導致否定生活。那些具有天生的強有力的權力意志者,就是超人。
尼採的超人哲學是他關於人類歷史的一種極其獨特的理論。尼採的自我超越性學說集中體現在他的“超人”這一隱喻中。作為一個隱喻,“超人”將酒神精神、強力意志的內容包容於一身,表徵著尼採的善惡彼岸道德的價值理想追求。“超人”不是英雄崇拜而是個人和人類的自我超越。在尼采看來,“超人”不是理想的典型,而是上升的生命類型。因為生命的本質是強力意志,而強力意志是有等級之分的,由此生命也就有旺盛和衰弱之別,而“超人”就是要個體生命成為那生命強力旺盛的人。
尼采
他認為,社會歷史總要毀滅,總要墮落、退化,為了擺脫這種退化和毀滅的命運,為了擺脫權力意志的永恆輪迴,只有等待超人出現。當超人出現的時候,人類才有遠景。具體分析來說,超人是上等人中的優秀者,是權力意志、天才達到了頂峰的人,他們之於普通人,就像人類之於猿猴。普通人身上還帶著進化過程中遺留的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超人卻是完美的,他好像大海,掀起巨浪吞沒一切濁世的蕪穢,他顛覆一切原有的價值,重新確立尺度,他是自然和社會的立法者,本身不受任何法律的約束,他是道德和真理的準繩,本身不受任何倫理的限制。尼采正是從他對生命的性質和意義的認識推出權力意志,又反過來用權力意志來界定生命本身,並用生命的強力來說明價值的。在尼采看來,正是作為權力意志的生命,是新的價值表的基礎,是價值固定者。

內容簡介


尼採的學說部分承襲了叔本華的基本觀點——意志是存在的本原。然而對俗世抱懷疑態度的尼采並未拘泥於前人的成就,他認為意志不僅是求生的,也是謀權的。這種權力意志分為追求食物的意志、追求財產的意志、追求工具的意志和同化的意志等等。不僅具有生命力的有機物的本質是權力意志,就連一切自然事物和自然過程也都反映了這種意志,他甚至認為物理學中物質相互吸引或相互排斥就是不同權力意志爭奪的結果。
生活在本質上就是儘力爭取超級權力,知識、道德、理智等都是求生存、謀權勢的工具,而只有應用於此,這些才能凸顯它的價值。所以,幻想和真理同樣是必要的。
在肯定這種謀權的意志之後,尼采進一步說明,一切生物都依靠消滅其他生物來增加自己的生存權利,即弱肉強食天經地義。所以他認為戰爭優於和平,是歷史的催化劑,而和平則是死亡的預兆。他這個觀點明顯受馬基雅維利《君主論》的影響,只是將其術治理論——成功與各種卑鄙手段是聯繫的——推演到哲學思想上而已。
尼採在書中鼓吹超人理論,認為那些具有天生的強有力的權力意志者就是超人。他自始至終都強調個人的力量、利己主義,生命的原則就是使用暴力、掠奪、征服和踐踏異己者與弱者。這個“超人”實質上是集藝術形象與強權於一身的隱喻,暗示了尼采道德的價值理想。只可惜事與願違,他的本意是為給現實中具有種種缺憾的人提出一種完美的人的理想,但其負面效應卻成了極端主義者的工具。

內容精要

尼采文集 權力意志
尼采文集 權力意志
尼採的學說是一種基於對自然生命的肯定的、超越於善惡之上的生命道德。它強調,自然是生命的本性,自主是生命的作用方式,自我則是生命的表現方式。這種新道德以自然生命為基礎,以權力意志為價值標準,以每一個個體“成為你自己”為價值理想。
尼採的哲學充滿了無限的創造力,以及豪邁的超人慾望。在他的眼中,以往哲學的基本概念,諸如主體、對象、意識、認識、真理等等,都是虛構和謬誤的。為了達到真理的境界,必須用反理性主義重新估計一切價值。在受理性支配的歷史和文化中,古往今來的人們都被限制了創造力,不敢開拓,不能看到真正的前景,為此就要尋求人的真正本質,並且解放這種本質。
尼采認為,生命不是別的,它就是人生本身,就是人們從中真切地感受到自己的血肉存在的人的現實生存。活著,就是生命現實的涌流狀態,是生命的原義和權利,它表徵了生命的現實性,生命只要具有其合法性,它就必定是“活著”的。
《權力意志》
《權力意志》
作為“活著”的生命在本質上就是權力意志。尼采說:“什麼叫生命?這就必須給生命的要領下一個新的、確切的定義了。我給它開列的公式如下:生命就是權力意志。”尼采提出權力意志的兩個主要根據是:第一,對生命性質的估計:生命的總體方面究竟是匱乏還是豐富?權力意志是以自然界中生命的豐富為前提的。第二,對生命意義的認識:生命的意義在於自我保存,還是在於力量的增強和擴展?在尼采看來,真正的強者不求自我保存,而求強力,為強力而不惜將生命孤注一擲,恰恰體現了生命意義之所在。
尼采認為,人的本質就是權力意志,這是一種高級的生命意志,它不只是單純地求生存,而是渴望統治、渴望權力。人生的本質就在於不斷地表現自己、創造自己、擴張自己,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發揮自己的權力。正是這種權力意志派生並決定了人生命過程中所有的一切,從各種肉體活動到精神活動都是權力意志的表現。
仔細分來,權力意志又分為追求食物的意志、追求財產的意志、追求工具的意志、同化的意志等等。不僅具有生命力的有機物的本質是權力意志,就連一切自然事物和自然過程也都反映了權力意志。例如物理學中物質相互吸引和相互排斥其實就是不同的權力意志的爭奪,生物學中有機體攝取營養物質就是生物作為權力意志去佔有、吞噬環境。從人到動物、從動物到植物、從生物到物質,一切都是權力意志的體現,它們之間的關係是抗強欺弱的競爭性,在競爭中構成了世界發展的過程。
《權力意志》
《權力意志》
就“權力”本身而言,有表現於外在的如政治權力和表現於生命之內在的生存權力。尼采認為,外在的政治權力並不等於價值,在這裡,權力量並不就與價值量成正比。實際上,尼采對外在的權力是持否定態度的。尼采特別欣賞希臘人,並不在於希臘人擁有強大的外在權力,因為就外在權力而言,希臘遠趕不上波斯、羅馬。在一定意義上,尼采是把希臘人看作擁有內在權力的典型,而把羅馬人當作擁有外在權力的典型的。在尼采眼裡,希臘人遠比羅馬人有力量,因為希臘人是真正的“立法者”,而羅馬人則只不過是“統治者”。立法源於生命的內在強力,生命通過立法而取得了“給事物命名的權力”,即給事物規定價值、設置意義的權力;而統治則只不過是維繫一種表面的權力形式,並不意味著生命力自身的昌盛。
權力意志在世界歷史中發揮著重要作用,歷史就是它的永恆輪轉,它永遠生生不息,自我創造,自我破壞。他說:“你們知道世界在我看來是什麼嗎?我可以在我的鏡子里把它指給你們看。世界就是一種巨大的力量,它無可匹敵,無始無終,恆久不變。如果它變化,那只是形態的萬千不同,而非本質的改變。它就像一個奔騰泛濫的海洋,歲月的洪流永遠在其中輪迴,從最簡單到最複雜,從最低級到最高級,從最平靜到最狂野。它在不停的變化中肯定自己,知道自己是必將恢復自我的東西,是一種永不滿足、不知疲倦的遷化。”
《權力意志》
《權力意志》
在這種過程中,尼采始終強調個人的力量,社會不過是一群人的集體,而每個人的權力意志都體現在社會中,利己主義是毫無疑問的。生命的原則就是使用暴力,掠奪、征服和踐踏異己者、弱者。把他們當作自己成長、獲得優越地位的工具。從這個層面上來說,人對人的剝削、壓迫就不是什麼不道德的行為,而是合乎人的本質,體現權力意志的行為。強者的權力意志表現為統治弱者,使弱者成為自己的工具、奴僕,它使歷史具有生氣,並向前發展;弱者的權力意志表現為對強者的憎恨、妒忌,要求消滅差別,而這將導致否定生活。
那些具有天生的強有力的權力意志者,就是超人。尼採的超人哲學是他關於人類歷史的一種極其獨特的理論。尼採的自我超越性學說集中體現在他的“超人”這一隱喻中。作為一個隱喻,“超人”將酒神精神、強力意志的內容包溶於一身,表徵著尼採的善惡彼岸道德的價值理想追求。“超人”不是英雄崇拜而是個人和人類的自我超越。在尼采看來,“超人”不是理想的典型,而是上升的生命類型。因為生命的本質是強力意志,而強力意志是有等級之分的,由此生命也就有旺盛和衰弱之別,而“超人”就是要個體生命成為那生命強力旺盛的人。
《權力意志》
《權力意志》
他認為,社會歷史總要毀滅,總要墮落、退化,為了擺脫這種退化和毀滅的命運,為了擺脫權力意志的永恆輪迴,只有等待超人出現。當超人出現的時候,人類才有遠景。具體分析來說,超人是上等人中的優秀者,是權力意志、天才達到了頂峰的人,他們之於普通人,就像人類之於猿猴。普通人身上還帶著進化過程中遺留的這樣或那樣的缺陷,但超人卻是完美的,他好像大海,掀起巨浪吞沒一切濁世的蕪穢,他顛覆一切原有的價值,重新確立尺度,他是自然和社會的立法者,本身不受任何法律的約束,他是道德和真理的準繩,本身不受任何倫理的限制。
尼采正是從他對生命的性質和意義的認識推出權力意志,又反過來用權力意志來界定生命本身,並用生命的強力來說明價值的。在尼采看來,正是作為權力意志的生命,是新的價值表的基礎,是價值估定者。
尼采鼓吹超人理論,其實是為了給具有種種缺陷的現實的人提出一種完美的人的理想,但其負面效應卻成了極端主義者的工具。

作品鑒賞


專家點評

《權力意志》
《權力意志》
尼采曾經說自己是太陽,為所有的人散發光和熱。我們也不難理解他會提出超人哲學和權力意志。從他的哲學中,我們總是能感受到一種巨大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完全是建立在對作者自己生命消耗的基礎上。他的哲學打破了以往哲學演變的邏輯秩序,憑的是自己的靈感來做出獨到的理解。因此他的著作不像其他哲學家那樣晦澀,而是文筆優美,寓意雋永。有人稱,尼采與其說是哲學家,不如說是散文家和詩人。尼采富於影響的代表作有《快樂的科學》、《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論道德的譜系》、《超越善與惡》以及《權力意志論》等。
從哲學上說,尼采是叔本華唯意志主義的直接繼承者,他進一步發展了叔本華的非理性主義傾向,否定理性和科學,對歷史和文明採取虛無主義態度。他用權力意志代替了叔本華的生存意志,並試圖把叔本華的消極絕望的悲觀主義改造為積極樂觀的行動主義,鼓吹無限制的自我擴張。其哲學的意義主要體現為對西方文化的兩大支柱———理性主義和基督教的批判。
尼采通過宣布上帝之死對西方基督教道德價值進行了徹底的重估,並由此揭露了西方文化尤其是基督教道德的“非道德性”和虛無主義性。他甚至以此稱自己為“非道德主義者”。但是,尼采強調,他之批判道德是為了讓人能真正道德地生活,他的否定是為了新的肯定。因此,對道德價值的重新建構既是尼采價值重估的邏輯結論,也是尼采道德哲學中特別具有活力的內容。
尼采基於對作為權力意志的生命的信仰而重構的道德,從本質上說是一種反上帝的自然的道德。這種自然的道德首先是以肯定生命為基本內容的道德自然主義,而隨之的,便是對作為生命感性的肉體和本能的肯定,以及對生活世界和個人強力之釋放的“健康的自私”的肯定。它的出發點和目的是為
尼采
尼采
生命賦予意義。尼采是站在生命的立場上否定舊的道德價值,又站在生命的立場上建構新的道德。這樣一種以生命的意義為道德的實質內容的哲學剝離了道德價值對生命價值的“遮蔽”,生命價值由此獲得了“澄明”和“敞亮”,並由此確定了生命價值相對於道德價值的一階地位。
尼採給西方文化帶來了一場前所未有的震動,在他之後,人們再也不會像以前那樣理直氣壯地以“理性”動物、“道德”動物自居了,他毫不留情地揭示人性中被隱藏許久的追求權力與擴張的本性,將人的虛榮、鄙俗、偽善、平庸的一面都暴露在陽光下,讓人無地自容。無論你是去極力地否定它還是去勇敢地肯定它,你都會感到內心的震顫,這就是尼采哲學的威力所在。
與叔本華一樣,尼採在去世以後,其哲學才受到人們的重視。他的權力意志哲學和超人哲學對德國社會乃至世界都產生了巨大影響,尼採的思路對現代西方哲學,尤其是存在主義哲學以極大的啟發。海德格爾以生存狀態的分析為基礎的“原始倫理學”,薩特對人的生存意義的行動闡釋等無不體現出尼採的影子。
同時他的思想還對20世紀的社會政治活動產生了直接的作用。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開赴前線的德國士兵的背包中有兩本書是最常見的,一本是《聖經》,另一本是尼採的《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尼採的強權思想對希特勒的影響也是眾所周知的,其中有一句格言為希特勒終生恪守:“強人的格言,別理會!讓他們去唏噓!奪取吧!我請你只管奪取!”尼采和希特勒都是狂妄自大的人,所不同的是,尼採的瘋狂是學者型的,只停留在口頭和字面上;而希特勒是一位實踐者,他把前者的思想付諸於實際行動。因此也可以說,尼采是法西斯最重要的理論先驅,這恐怕是尼采當初沒有料到的。當然,他的超人哲學對於那些被壓迫的民族也起到了一定的激發作用,在20世紀初,中國的先進知識分子們就從尼採的哲學中獲取了許多靈感,通過各種方式激發民族獨立的意識和力量。

妙語佳句

什麼叫生命?這就必須給生命的要領下一個新的、確切的定義了。我給它開列的公式如下:生命就是權力意志。
強人的格言,別理會!讓他們去唏噓!奪取吧!我請你只管奪取!

作品影響


尼采文集 權力意志
尼采文集 權力意志
德國的《法蘭克福彙報》曾這樣寫道:尼采像一條兇惡的狼,雖然死去百年,但他的著作和思想卻像狼的嚎叫那樣留在這個世界上。他留給後世的不是什麼影響,而是一個傳染源,是一種病毒。那病毒不是別的,而是他的風格。
尼採的著作最易感染讀者的是《查拉圖斯特拉》,它使人想起喇叭筒。在一百多年前,他賦予文化預言家在天空翱翔的翅膀。為此,在使用辭彙“我”時產生了一種允許對一切展開批評的新自由和一種對事件的參與。任何徹夜不眠地冥思苦想的人,都不能在沒有尼採的情況下保持清醒。
《尼采傳》的作者,薩弗蘭斯基教授這樣看待尼采:對他來說,思維是一種熱情。他從思維中得到愉悅、痛苦和緊張,就像別人從身體的其它部位得到這些東西一樣。他是為自己的生活而思維。思維有兩層意義:1用思維代替生活;2他在思維和寫作中創造了另一種生活。他雖然善於思想,但卻不諳世事。

作者簡介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
弗里德里希•威廉•尼采(德語:Friedrich Wilhelm Nietzsche,1844年10月15日-1900年8月25日),西方現代哲學的開創者,同時也是卓越的詩人和散文家。是一位兼有哲學家的深刻思想,和詩人,藝術家的浪漫氣質的現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和哲學家之一。他的著作對於宗教、道德、現代文化、哲學、以及科學等領域提出了廣泛的批判和討論。他的寫作風格獨特,經常使用格言和悖論的技巧。尼采對於後代哲學的影響相當大,尤其是在存在主義與後現代主義上。主要著作有:《悲劇的誕生》《不合時宜的考察》《查拉圖斯特拉如是說》《希臘悲劇時代的哲學》《論道德的譜系》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