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覲交代
參覲交代
參勤交代,亦稱為參覲交代,是日本江戶時代一種控制各大名的制度。各藩的大名需要前往江戶替幕府將軍執行政務一段時間,然後返回自己領土執行政務。
參勤交代起源於鎌倉時代時,御家人前往鎌倉執行官職。戰國時代時,部分大名在居城外的城下町聚集服從主君的武士。豐臣秀吉掌權后,在大坂城、伏見城、聚樂弟等城堡,賜予大名屋敷,由大名的妻子居住,大名則一年需要前往一次。這成為了參勤交代的原形。
武家諸法度對參勤交代的規定
1635年,德川家光修改武家諸法度,正式規定參勤交代:
諸大名參覲定例,不得二十騎以上集體行進。
1600年關原之戰后,德川家康成為無可爭議的王者。1607年島津忠恆為首的眾大名討好幕府的忠心,自發組織起來前往江戶參勤。家康參考秀吉的做法,在江戶城為大名提供屋敷,同時要求大名妻子在江戶居住。由此參勤制度從當初的自發行動漸漸演變為一種制度。1635年,德川家光修改武家諸法度,至此參勤成為定製。
1642年進一步規定譜代大名參勤交代為義務。原則上除了幕府上的役職者(如京都所司代、大坂城代,這兩官職負責看管天皇和關西地區)以外,其餘大名每年都要進行參勤交代。平均下來,全國大名有一半待在江戶城,一半待在領地。其中,一些重要的藩國大名,如水戶德川家等部分親藩大名(御三家)及部分譜代大名,以及部分離江戶不遠的領土不大的大名,要求長期留守在江戶,這些被稱為“定府”。此外對於高收入的旗本,也要進行類似的儀式。而對領土偏遠、交通不便的大名,則特事特辦。如對馬國宗氏,允許三年一參。如果因為大名遇著某些事物無法參與參勤交代的話,他們會以“用舍”表示未能出席。理由包括火災、飢荒、請病假、或者派他人代替藩主出席。
除了在第八代將軍德川吉宗在位時,以財困為理由暫緩執行外,在其餘時間,參勤交代仍堅持執行。
嘉永年間園部藩參勤交代行列圖
另一方面,前往江戶並非公款旅遊,大名要自費出行。而且參勤交代是一種軍役,大名一般會帶很多隨從前往江戶,在前進時必需進行大規模的“大名行列”,這對於大名來說是不小的財政負擔,很大的打壓了大名的財政實力。如紀州德川家第11代藩主德川齊順在1841年(天保12年)的參勤,就動員1639名武士、2337名工人及103匹馬,如此“旅遊”成本不可謂不大。更重要的是人都有一種攀比心理,在參勤上各大名都做足派頭(如御三家每次參勤都大講排場,動輒千人,好像是在“炫富”一樣)以免丟面子。因此一些財政收入較低的藩,在進行參勤的路上,會雇傭一些“臨時工”來充門面,同時還可以節省成本,真是兩全其美~~
參勤對大名而言可謂財政災難,但對於幕府而言可帶來經濟收益。因為參勤交代使大量人員來往江戶“旅遊”——其中很大部分都是消費水平相對較高的武士(當時江戶城總人口中武士佔了一半多),這很大的刺激了江戶地區的商業水平,可以說拉動了幕府的內需,對於幕府提高GDP有很大的幫助。
參勤不僅“剝削”了大名的錢,也“剝削”了他們的時間。日本山多地少,交通不便。大名在江戶的時間是硬性規定的,而前往江戶的路途又要耗費很多時間。總的來說,大名一般只有三分之一的時間呆在領地,另外三分之二的時間,不是呆在江戶,就是在前往江戶的路上,或者是返回領地的途中。特別是那些外樣大名,領地偏遠,來回一趟,一年就沒剩多少時間了。當然,對於那些離江戶比較近的大名,幕府也相應延長了他們在江戶的時間(就是前面說的“定府”)——總之幕府儘可能的減少大名在領地的時間。大名長期不在領地,藩政大權只能交給家臣團處理。這使得到了幕末,一些大名被家臣們架空。當然一般家臣的人數較多,領地又小,單個家臣沒什麼能力單獨掌權。
總的來說,參勤交代既限制了大名的財力,又浪費了大名的時間,還得到了大名的人質(大名的妻子),三管齊下,極大地壓制了大名的反心,迫使大名對幕府效忠。這成為了德川幕府能夠維持二百多年穩定統治的一個重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