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恙蟎的結果 展開
- 真蟎目恙蟎科動物
- 節肢動物門蜘蛛綱
恙蟎
真蟎目恙蟎科動物
恙蟎(chigger mites)屬於真蟎目(Acariformes)、輻蟎亞目(Actinetidida)、絨蟎總科(Trombidioidea)中的恙蟎科(Trombiculidae)和列恙蟎科(Leeuwenhoekiidae)。恙蟎僅幼蟲營寄生生活,其它各期營自生生活。全世界已知約有3000餘種(亞種)。我國已記錄有420餘種(亞種)。
恙蟎(也有時叫紅臭蟲或收割蟎)是一類生活在草地、灌木與藤本植物中的蟎。農夫、徒步旅行者、獵人及其他野外活動人員最有可能被恙蟎叮咬。幼蟲(或稱未成熟的蟎蟲)幾乎是看不見的(0.25毫米),它附在皮薄、潮濕區的毛囊中(通常在踝關節周圍、腹股溝或腰圍部位),或衣物緊束的地方。幼蟲能釋放出溶解皮膚的酶,然後吃液化的細胞。它會在一個叮咬點生活1~4天,然後再侵入其他部位。
恙蟎的成蟲和若蟲全身密布絨毛,外形呈“8”字形。足Ⅰ特別長,主要起觸角作用。由於對多數恙蟎種類的若蟲和成蟲的了解不多,恙蟎的分類仍以幼蟲為依據。
恙蟎
食性成蟲和若蟲主要以土壤中的小節肢動物和昆蟲卵為食,幼蟲則以宿主被分解的組織和淋巴液為食。幼蟲在宿主皮膚叮刺吸吮時,以螯肢爪刺入皮膚,注入唾液,使宿主組織出現凝固性壞死,並形成一條小吸管(稱為莖口)通到幼蟲口中,被分解的組織和淋巴液,通過莖口進入幼蟲消化道。
恙蟎
恙蟎
宿主選擇:恙蟎幼蟲的宿主範圍很廣泛,包括哺乳類(主要是鼠類)、鳥類、爬行類、兩棲類以及無脊椎動物,有些種類也可侵襲人體。多數種類的恙蟎對宿主選擇性不強。恙蟎幼蟲寄生在宿主體表,在人常寄生在腰、腋窩、腹股溝、陰部等處。
世界性分佈,以分佈於溫暖潮濕的東南亞地區和熱帶雨林中為主。東南亞地區的恙蟎種類繁多,是世界上恙蟎最集中的地區。中國東南沿海至西南邊境省區最多。青藏高原雖然干寒,但也有局部微小氣候適宜恙蟎存在。
恙蟎
2.宿主與食性恙蟎幼蟲的宿主範圍很廣泛,包括哺乳類(主要是嚙齒類和食蟲類)、鳥類、爬行類和兩棲類,有些種類也可侵襲人。多數種類的恙蟎對宿主選擇性不強。大多數恙蟎幼蟲寄生在宿主體表,多在皮薄而濕潤處,如鼠的耳窩、會陰部,鳥類的腹股溝、翼腋下,爬行類的鱗片下等。在人體則常寄生在腰、腋窩、腹股溝、陰部等處。成蟲和若蟲主要以土壤中的小節肢動物和昆蟲卵為食,幼蟲則以分解的宿主組織和淋巴液為食。幼蟲在宿主皮膚叮刺吸吮時,先以螯肢爪刺入皮膚,然後注入涎液,宿主組織受溶組織酶的作用,上皮細胞、膠原纖維及蛋白髮生變性,出現凝固性壞死,在唾液周圍形成一個環圈,繼而往縱深發展形成一條小吸管通到幼蟲口中,稱為莖口(stylostome),被分解的組織和淋巴液,通過莖口進入幼蟲消化道。幼蟲只飽食1次,在刺吸過程中,一般不更換部位或轉換宿主。
3.活動恙蟎幼蟲活動範圍很小,一般不超過1~2m,垂直距離10~20cm,常聚集在一起呈點狀分佈,稱為蟎島(miteisland)。幼蟲喜群集於草樹葉、石頭或地面物體尖端,有利於攀登宿主。幼蟲在水中能生活10天以上,因此洪水及河水泛濫等可促使恙蟎擴散。幼蟲也可隨宿主動物而擴散。恙蟎的活動受溫度、濕度、光照及氣流等因素影響。多數種類需要溫暖潮濕的環境。多數恙蟎幼蟲有向光性,但光線太強時幼蟲反而停止活動。宿主行動時的氣流可刺激恙蟎幼蟲。幼蟲對宿主的呼吸、氣味、體溫和顏色等很敏感。
4.季節消長恙蟎的季節消長除其本身的生物學特點外,還受溫、濕度和雨量的影響,各地區恙蟎幼蟲在宿主體表有季節消長規律,一般可分為3型:
夏季型:每年夏季出現一次高峰,如地里纖恙蟎
春秋型:有春秋兩個季節高峰,如蒼白纖恙蟎
秋冬型:出現在10月以後至次年2月,出現1個高峰,如小盾纖恙蟎。夏季型和春秋型的恙蟎多以若蟲和成蟲越冬,秋冬型無越冬現象。
1.恙蟎皮炎(trombiculosis)恙蟎幼蟲的唾液能夠溶解宿主皮下組織,被叮刺處有癢感並出現紅色丘疹,繼而形成水泡,之後形成黑褐色焦痂,焦痂脫落後形成淺在性潰瘍。
2.恙蟲病(tsutsugamushidisease)病原體是恙蟲東方體(Orientiatsutsugamushi)。在中國黑線姬鼠、黃毛鼠、黃胸鼠等是主要貯存宿主。自然感染恙蟲病東方體的恙蟎有16種,6種恙蟎證實能經叮咬傳播、經變態和經卵傳遞,地里纖恙蟎可經精包傳遞。地里纖恙蟎是南方諸省區的主要媒介,小盾纖恙蟎是江蘇、山東、福建的媒介;東方、小板、微紅、吉首、海島和高湖等纖恙蟎為局部地區的傳播媒介。恙蟲病除北緯31~28˚以南地區普遍存在外,尚流行於江蘇、山東、山西、河北、天津、黑龍江、吉林和遼寧等地。
3.腎綜合征出血熱(hemorrhagicfeverwithrenalsyndrome)病原體屬於漢坦病毒(Hantavirus)。在中國以黑線姬鼠為主要貯存宿主,小盾纖恙蟎是其體外優勢蟎種,可經叮咬傳播和經卵傳遞。
1.地里纖恙蟎(Leptotrombidiumdeliense)幼蟲軀體卵圓形,桔紅色。眼紅色,明顯。盾板近似長方形,前緣和兩側緣微內凹,后緣微凸出而其中部微內凹。盾板上有羽狀毛5根,包括前中毛1根,前側毛和后側毛各1對。感器絲狀,近基部無棘,後半部有17~19個分支。感器基位於后側毛孔的水平線略前方(圖19-8)。以黃毛鼠、褐家鼠、黃胸鼠、社鼠、黑線姬鼠為主要宿主。分佈於廣東、廣西、福建、浙江、雲南、貴州、四川、西藏和台灣等省、自治區。
2.小盾纖恙蟎(L.scutellare)幼蟲桔紅色,眼紅色,明顯。盾板長方形,前緣稍內凹,后緣弧形並明顯向後凸出。盾板剛毛5根,后側毛孔的水平線與感器基在同一水平線上。感器絲狀,近基部有小棘,端部分支較多(圖19-10)。以黃毛鼠、黑線姬鼠、社鼠為主要宿主。分佈於黑龍江、陝西、河南、山東、江蘇、安徽、湖北、福建、浙江、江西、廣東、廣西、雲南等省。
1.消除孳生場所滅鼠,堵塞鼠洞,填平坑窪,保持乾燥,定期剷除住地雜草與灌叢。
2.藥物殺蟎在人、鼠經常活動的地方及恙蟎孳生地,可噴灑敵敵畏、倍硫磷、氯氰菊酯、溴氰菊酯和殘殺威\英文名稱:Cypermethrin.Barricade.Basathrin.Cymbush.Cymperator.等。
如果您曾經在春季、夏季或秋季進入外面的森林或曠野,您的腰部和腳踝上可能帶有過恙蟎。它們會在您的皮膚上留下又紅又癢的腫塊。
恙蟎成蛹
您可能會在許多環境中遇到恙蟎,但是它們在植被豐富的潮濕地帶尤為密集。它們在宿主身上也偏愛隱蔽、潮濕的部位,所以它們往往附著在緊身衣物(比如襪子和內衣)之下的皮膚上,或是身體隱蔽部位(比如腹股溝和腋窩)的皮膚上。一種減少可能被恙蟎叮咬的方法是:在森林中或在其他恙蟎大量滋生的地帶穿著寬鬆衣物。從戶外探險回家后,您還應當儘快沖個澡,在任何恙蟎附著於皮膚之前去除它們。
在北美洲,恙蟎並不向人類傳播任何疾病,但是被恙蟎叮咬過的地方可能會發生感染。您應當保持被叮咬處的清潔衛生,並盡量避免搔抓。但在世界其他地區,恙蟎可能會造成更為嚴重的威脅。比如在亞洲的一些地區,某些種類的恙蟎會傳播叢林斑疹傷寒病。如果您長時間在戶外活動,那麼您就應該查看介紹昆蟲和蜘蛛的圖鑑,弄清您所在地區的恙蟎種類。
眾所周知,對於恙蟎叮咬,可以用指甲油來止癢。指甲油不能殺死恙蟎,也不能對叮咬起到任何治療作用。它不過是將被叮咬的地方與空氣隔絕,讓痛處不再奇癢難耐。如果您想塗抹一些東西來減輕瘙癢,最好使用含有抗組胺劑的藥膏或乳霜(爐甘石或氫化可的松藥膏最為常用)。和指甲油一樣,這些藥物能使被叮咬處與周圍的空氣隔絕,並且還有助於防止感染。如果幾周后傷口依然紅腫,那麼就有可能是發生了感染,此時您就需要去看醫生了。
⑴直接危害:引起恙蟎性皮炎。
⑵恙蟎傳播的蟲媒病:主要為恙蟲病。在中國南方主要傳播媒介為地里纖恙蟎,北方主要為小盾纖恙蟎,中國台灣為紅恙蟎;病原體為恙蟲病立克次體,或稱恙蟲病東方體。立克次體在恙蟎體內經卵傳遞至子代,人因被感染性恙蟎幼蟲叮咬,病原體隨唾液侵入宿主而獲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