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關於禁止捕撈天然漁業資源的計劃公告
《長江十年禁漁計劃》是2020年1月農業農村部發布的一個關於禁止捕撈天然漁業資源的計劃公告。
長江是世界上水生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浩浩江水哺育著424種魚類,光特有魚類就有183種,是全球七大生物多樣性豐富河流之一。根據2018年長江淡水豚科考結果,如今長江中僅存的哺乳動物江豚,其種群數量僅為1012頭(2006年調查數據為1800頭)。
為什麼會這樣?在過去幾十年快速、粗放的經濟發展模式下,長江付出了沉重的環境代價。許多人竭澤而漁,採取“電毒炸”“絕戶網”等非法作業方式,最終形成“資源越捕越少,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已經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實施禁捕,讓長江休養生息,迫在眉睫。
長江十年禁漁計劃
為了保護長江漁業資源,2003年以來,長江流域實行每年3至4個月的禁漁期。每年短暫的休漁時間,可謂杯水車薪。每年7月1日開捕后,當年的繁殖成果很快被捕撈殆盡,魚類種群難以繁衍壯大。
只有十年禁捕,才能給長江留下休養生息的時間和空間。
珍稀物種現況盤點
白鰭豚,被稱為“水中大熊貓”,是中國特有的淡水鯨類,僅產於長江中下游。2007年,白鰭豚被宣布功能性滅絕,意味著這個物種已喪失自我繁衍後代的能力。
長江江豚,被稱為長江生態“活化石”,僅分佈在長江中下游幹流以及洞庭湖和鄱陽湖。2017年,數量僅存1012頭。食物匱乏,是影響江豚生存的主要原因。
白鱘是淡水魚家庭中的第一“巨人”主產於長江自宜賓至長江口的干支流中,是中國特產稀有動物。自2003年以後,近16年來沒有發現過白鱘,面臨瀕危。
中華鱘,分佈於長江幹流金沙江以下至入海河口,具有洄遊性或半洄遊性,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自2013年起就極難檢測到野生中華鱘自然產卵。
漁業資源衰退嚴重
長江作為我國“淡水魚類的搖籃”,也是世界上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河流之一。長江分佈有4300多種水生生物,魚類有424種,其中180多種為長江特有。
● 長江三鮮數量衰減嚴重
鰣魚:早已滅絕。
野生河豚:數量極少。
刀魚:數量急劇下降,從過去最高產4142噸下降到年均不足100噸,被炒至天價。
● 青、草、鰱、鱅四大家魚
曾是長江里最多的經濟魚類,如今資源量已大幅萎縮,種苗發生量與20世紀50年代相比下降了90%以上,產卵量從最高1200億尾降至最低不足10億尾。據統計,長江上游有79種魚類為受威脅物種,居國內各大河流之首,中華絨螯蟹資源也接近枯竭。
長江流域的水生生物資源已經嚴重衰退,酷漁濫捕是破壞水生生物資源最主要、最直接的因素之一-。竭澤而漁,最終形成“資源越捕越少,生態越捕越糟,漁民越捕越窮”的惡性循環。
據不完全統計,長江流域有淡水鯨類2種,魚類424種,浮游植物1200餘種(屬),浮遊動物753種(屬),底棲動物1008種(屬),水生高等植物1000餘種。流域內分佈有白鱀豚、中華鱘、達氏鱘、白鱘、長江江豚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圓口銅魚、岩原鯉、長薄鰍等特有物種,以及“四大家魚”等重要經濟魚類。目前,長江流域已建立水生生物、內陸濕地自然保護區119處,其中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9處,國家級水產種質資源保護區217處。
保護野生漁業資源為什麼很重要?魚類基因在人工飼養過程中會不斷退化,而野生魚起著魚類基因庫的作用,因此野生魚的減少會帶來長遠隱患,導致將來無魚可吃。
長江主要經濟魚類性成熟的時間是3至4年,10年禁漁,將為多數魚類爭取2至3個世代繁衍,緩解當下長江魚少之困,也為長江江豚在內許多旗艦物種的保護帶來了希望,是對長江生態系統保護具有歷史意義的重要舉措。
2020年6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在北京出席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推進電視電話會議並講話。會議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進一步對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和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作出布置。
2021年是長江“十年禁漁”的開局之年。2021年2月10日農業農村部公布的數據顯示,長江十年禁捕,共計退捕上岸漁船11.1萬艘、涉及漁民23.1萬人。
2021年7月31日,在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工作視頻調度會上獲悉,我省上半年非法捕撈得到明顯遏制,下一步將狠抓漁政執法能力建設,嚴厲打擊非法捕撈行為,確保“禁漁令”落地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