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台夕照

北京市朝陽區的景點

金台夕照,又稱道陵夕照,位於中都西南大房山。金代定都后,海陵王選址大房山雲峰山修建金帝陵墓。雲峰山又稱三峰山,俗稱墳山,古有“幽燕奧堂”之譽。這裡群山環繞,峰巒重疊,九條山脈奔騰而下,號稱“九龍”。山巔林木隱映,雲霧蒼莽,山間隘口處泉水淙淙,長流不息。金朝帝王陵墓依雲峰山南麓而建,綿延百餘里,為古都北京最早的一個規模宏大而又集中的皇陵群。金陵在金元之際已遭破壞,到明代因年久失修,僅有殘跡。現為北京的一處遺址景觀。微畫雕《金台夕照》用圖像化方式復原這“金陵”景觀。

“金台夕照”的景觀,一直是北京東南城的文化景觀。古剎夕照寺、學府金台書院等,都和“金台夕照”有關。夕照寺的復建,併名為“金台夕照會館”。地鐵10號線的安華路站站名叫“金台夕照”站。這對宏揚京城的人文景觀、傳承中國會館文化,都有著積極意義。

主要景觀


城內一景

金台夕照
金台夕照
燕昭王郭隗,築宮而師事之,置千金於台上,以延天下士,遂以得名。其後,金人慕其好賢之名,亦建台在中都城內。明末清初人孫承澤的《天府廣記》有云:“燕城故跡,見於元人萵邏祿、乃賢文集者,一曰黃金台,大悲閣東南隗台坊內”。這處隗台坊的地點,據《宸垣識略》寫到:隗台坊內“其地約今白紙坊,殆金所築也。”又有人考證,大悲閣舊址在今宣武區長椿街南口路東,隗台在教子衚衕一帶,金台當在其地。
明代詩人儲巏有《大房山金源諸陵》詩曰:“長白山高朔漠連,金源風致故依然。千秋魂魄猶思沛,萬里丘陵卻到燕。感事重翻江統疏,傷心莫問靖康年。幽蘭一盡雄圖歇,汝水悠悠入墓田”。

夕照寺

原為南城大寺
該寺的始建年代雖然不詳,但據各種史料看,夕照寺可能始建於元末或明朝的前期正統、景泰年間,愛國民族英雄兵部尚書于謙曾多次去該寺。當時夕照寺已成規模。于謙去寺時,寺內高僧普朗還請于謙為其師古拙俊禪師所畫《中塔圖》題詞。題詞墨跡后收在清乾隆的《三希堂法帖》中。夕照寺在明清時,多有文人墨客前去詩詞書畫。
明代為全盛時
寺院宏大,殿宇繁多。中路有山門殿,山門前有一大紅影壁。在太陽夕照時,大紅影壁閃閃發出紅光,所以寺得名為“夕照寺”。夕照寺也自古就有“夕陽西照夕照寺”之句。其山門殿石額上書“古剎夕照寺”。山門殿內左供蔡倫,右供關羽,后和其他寺廟一樣供持杵韋馱。而夕照寺供蔡倫這在別的寺廟卻少見,或絕無僅有。蔡倫是我國古代造紙技術的發明人,為我國古代著名的“四大發明”之一,寺內供蔡倫是否和寺內的高僧喜歡書畫有關?山門殿後為大雄寶殿,大雄寶殿面闊三間,其前後有廊廈。內供三世佛,中為釋迦牟尼佛、左為燃燈佛,右為彌勒佛,兩旁站立十八羅漢。大悲殿面闊五間,內主供站立的千手觀音。每層大殿的東西都有配殿。東西兩路的廂房各為古香古色的四合院,多植有海棠、丁香、翠竹等。寺的後院松林中有高僧們長眠的塔林。寺周圍還有屬於寺院的田地。在清雍正十年,又有高僧文覺禪師復修寺廟。以後歷經滄桑,逐漸荒廢,到民國時僅存兩層大殿。該寺的山門前多有古槐,現山門西仍有二古槐。古時寺內多植古松,並以古松著稱,現已無存。

地理環境


明代所傳“金台夕照”地點在何處,至今未考證清楚。明劉侗等著《帝京景物略》中說:“黃金台名,後人擬名也。其地,後人擬地也。”明蔣一葵著《長安客話》中說:“都城黃金台出朝陽門循濠而南,至東南角,巋然一土阜也。日薄崦嵫,茫茫落落,弔古之土,登斯台者,輒低睠顧,有千秋靈氣之想。京師八景有曰‘金台夕照’,即此”。現位於北京市朝陽區東三環中路附近(圖中位置A)

文化活動


典故與傳說

乾隆依據歷代的詩及其有關記述,於乾隆十六年(1751年)作詩,概括了黃金台的歷史情況。詩曰:“九龍妙筆寫空濛,疑是荒基西或東。要在好賢傳以久,何妨存古托其中。豪詞賦鶩誰過客,博辨方孟任小童。遺跡明昌重校檢;睾然高望想流風”。並立“金台夕照”碑於朝陽門外關東店苗家地教場,1935年出版的《舊都文物略》尚可見到已經倒卧的金台夕照碑的形狀。
校場中有個高台,稱為金台,每年春分、秋分前後,夕陽西下之後一小段時間,由於金台地勢較高,暫時還有一段太陽光線照到這個地方,這本是一種自然現象,可是,有一次乾隆帝巡行到了此地,看到了這一景色,動疑心。據說他問明這裡的地名后,擔心姓苗的得天獨厚,對朝廷不利。於是改苗家地為“金台夕照”,並就地立了一座碑,藉以破壞苗姓的風水。這就是燕京八景中“金台夕照”的由來。
至於該台的確切位置,由於年代久遠,難於考證。目前有金台七八處。

主要展覽


寺內的文物

最著名的是大悲殿內的兩幅壁畫,西壁有《古松圖》,為清乾隆年間著名畫家陳壽山在乾隆四十年所畫,為一高一矮雙松,故又名“雙松圖”。東壁上有清乾隆年間著名書法家王安昆的草書《高松賦》。《古松圖》和《高松賦》,書畫雙璧,是古剎珍品,現保存在北京文物研究所
新中國成立后,夕照寺一直為幼兒園、工廠等單位使用。夕照寺之所以很出名,一是為南城的古剎,又因其所在的大街也以寺名為街名“夕照寺街”。另外在以前曾拍攝過一部家喻戶曉的電影《夕照街》。

歷史沿革


說到夕照寺,就不能不提起北京著名的“燕京八景”之一“金台夕照”。
“金台夕照”的景觀,一直是北京東南城的文化景觀。古剎夕照寺、學府金台書院等,都和“金台夕照”有關。夕照寺的復建,併名為“金台夕照會館”。地鐵10號線的安華路站站名叫“金台夕照”站。這對宏揚京城的人文景觀、傳承中國會館文化,都有著積極意義。

金台夕照現狀

“金台夕照”果然不在了嗎?1935年出版的《舊都文物略》上有記載,說是乾隆定點的“金台夕照”,在朝陽門外東南二里許的“苗家地北高地”。
1959年8月
北京市文物局考古工作者在苗家地北高地進行考察。當時,正值“農業大躍進”之時,當地是幸福灣人民公社第六農業生產隊的場院,老農說:這裡的荒丘佔地四五畝古已有之。早年有高大石碑一座,不知為何人所立。後來為種地耕田之需,我們便推倒了石碑,深埋於地下,荒丘成了農田。考古工作者在老農所指的大概地方用探鏟勘探,因為平整土地,地貌變化的原因,考古工作者未能發現石碑,無功而返。20世紀50年代起,這一帶便泛指為“金台夕照”所在地。也就是說,從那時起,文物工作者就指望有一天,在這裡發掘出土“金台夕照”御制碑。後來,這一帶土建市政施工,建設街區,雖然也曾出土過石碑、墓誌銘,但無“金台夕照”之蹤影。於是就暫時擱置起來。因為這一帶泛指為“金台夕照”所在地,所以新闢地域就被命名為金台路、金台西路、金台北街、金台里等。
20世紀50年代,苗家地、呼家樓、關東店一帶,大興土木,陸續建起許多新式建築,設立工廠、機關、學校,逐漸成了人才聚集之地。
2002年12月
乾隆御筆“金台夕照”石碑
乾隆御筆“金台夕照”石碑
在京廣大廈西南約500米處施工建設北京商務區財富中心大廈。開挖地基時,在地下2米處,建築工人發現一塊巨石。用鏟車,鏟去巨石周邊的土,仔細一看,原來是一塊石碑。工地領導向文物部門報告,引起了專家的極大興趣。他們小心翼翼地用毛刷掃凈碑面上的泥土后,露出了乾隆題寫的“金台夕照”四個大字,揭開了幾十年來的一項重大考古之謎。朝陽區政府對此十分重視,同建設方商定在此將出土的乾隆御制碑重新豎立起來。在一定意義上恢復“金台夕照”景觀,為北京商務區和財富中心大廈注入新的文化內涵。

台基遺

位於朝陽區東三環中路23號,即財富中心大廈內。“金台夕照”碑已經扶正並豎立在該大廈的庭院之中,石碑周圍,廣植花草,綠樹成蔭,伴之小橋流水。頗有情趣。“金台夕照”碑,碑身長方形高3.3米,寬1.5米。厚0.5米。碑座高0.95米,寬1.8米,厚0.7米。正面為乾隆行書“金台夕照”四字,落款是“乾隆辛未初秋御筆”,下有兩方御印。(辛未,即乾隆十六年)。碑頂、碑座刻有吉祥圖案,紋路清晰,只是邊沿四角和底座有鑿痕破損。碑陰為乾隆草書七言律詩一首:“九龍妙筆寫空濛,疑似荒台西或東。要在好賢傳以久,何妨存古托其中。豪詞賦鶩誰過客,博辯方盂任小童。遺跡明昌重校檢,辜然高望想流風。”
金台夕照御制碑的出土,為北京新增加了一處旅遊景觀。

燕京八景名稱

出現在金章宗時的明昌年間,八景分別為:“居庸疊翠”、“薊門煙樹”、“西山晴雪”、“玉泉趵突”、“瓊島春陰”、“太液秋波”、“盧溝曉月”、“金台夕照”。“金台夕照”一景,一說是位於朝外關東店南的苗家地,在清代這裡是清八旗兵鑲白旗部的練兵場,建國后這裡為工廠(3501廠)。在2002年初,這裡修建金融中心時,曾出土“金台夕照”石碑,長2.7米,正面刻有“金台夕照”四個大字。背面有“御筆”二字,並有題詩一首。可惜因當時重視不夠,后又填埋了。有人著文說當時是埋在一口枯井內。在《舊都文物略》一書中也說碑在此地,並有倒碑照片。另一說“金台夕照”一景,是位於東郊的金台路“人民日報社”大院內,人民日報社還在原址處造一“金台夕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