偕樂橋
偕樂橋
學校現有教學班8個,學生總人數389人,教職工18名。 1980年,小學部搬出,學校成為偕樂橋人民公社初級中學。 1982年起,為偕樂橋區重點中學。
偕樂橋鎮位於寧鄉縣西南部,距縣城32公里,東抵湘鄉,南接灰湯,西臨雙鳧鋪,北與資福鄉交界,轄偕樂橋社區,水南村、福建村、竹田村(原樂園村)、汾華村、八石村、將軍村、康寧村、金農村、雙盆村,共計9個行政村、一個行政社區,283個村民小組,9658戶,33441人,其中非農人口1327人。至2003年年底,政府在崗幹部62人,支、村委成員88人。全鎮總面積76.5平方公里,年未耕地面積38130.4畝。
2003年,鎮黨委、政府認真貫徹“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兩個惟一”全力推進,“三化”進程超跨發展,全鎮共實現農業總產值19720萬元,工業總產值32590萬元,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4845萬元,其中項目工程投資2330萬元,招商引資到位資金1700萬元。完成財政總收入374.56萬元,農民人平可支配收入2300元。
2005年,依託優勢凸現特色,偕樂橋鎮買現生產總值24246萬元,同比增長14%完成工 業總產值27800萬元,同比增長29召%;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555萬 元,同比增長335%。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4720萬元。完成目標任務的 157%.同比增長56%。全年完成工業投入2570萬元,規模工業產值達6830萬元,同比增長 62%。工業企業格局從原金剛石一枝獨秀髮展為鞭炮、紡織、礦產等多家 企業一起繁榮的新局面。堅持特色養殖主線:依託優勢產業,按照“公司+基地+農戶“和 .小規模、大群體“的模式,走精品型、集約型、綠色環保型產業的發展 道路,出欄肉豬1082萬頭、牛1650頭、家禽2al萬羽,養殖業產值達 981日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比上年增加51日元,達到4305元。
一、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已形成瘦肉型豬、土雜雞、黑山羊、肉牛養殖等產業。全年共出欄生豬11.8萬頭,出籠、銷售土雜雞105萬羽,已建成偕樂、水南、東務三個肉牛養殖小區。實現低改茶園500畝,新種植茶園1200畝,山林地開發590畝,退耕還林500畝,退耕還蘋750畝,其它瓜果蔬菜2500畝。
二、推進工業化進程。全年共完成工業總產值32590萬元,工業銷售值15850萬元,工業增加值5340萬元。鎮內有全省聞名的寧超金剛石有限公司,通過與長沙“三一”重工的融資合作,拉長金剛石生產鏈條,發展上線產品,力爭擠進全縣“雙十”籠子,成為金剛石行業的標誌性企業。另外,機械、建材等行業的企業也逐漸發展。
三、主攻“兩個惟一”,優化發展環境。全年共合同利用外資5700萬元,實際到位資金1700萬元,超額完成了全年目標任務。引進湘潭城鄉房地產公司投資1200萬元,拉通小康大道。寧超金剛石有限公司通過與“三一”重工合作,投資650萬元,新上碳片生產線。妥善處置原鄉政府機關並引進郴州客商,投資550萬元創立鑫磊金剛石廠。引進大熱門超市偕樂橋分店。
四、小城鎮建設。引進湘潭城鄉房地產開發公司修建的小康大道,長500米、寬18米。改直喻家壩河520米,河寬12米,新建橋樑2座。全年集鎮新增居民建房面積2080平方米,新吸引140人到集鎮安家落戶。現集鎮有中小學校各1所,幼兒園3家,醫院一家。
五、科教衛生。2003年4月22日開始,“非典”蔓延,全鎮上下強化落實“四包”責任制,建立詳細的《入寧人員登記卡》和《疫區回歸人員14天醫學觀察表》,有效堵住了病源,確保了人民群眾的身體健康。6月份成功舉辦了寧鄉縣首屆“小康杯”農民卡拉OK大賽,12月初爭取長沙市湘劇院到偕樂橋開展送戲下鄉活動。教育方面,全鎮小學入學率達100%,初中入學率達99.2%,小學生年輟學率為零,初中生年輟學率為0.23%。進一步落實了各項“普九”程度指標,創造了教育特色。
六、計生工作。全年共出生376人,其中計內出生374人,違法生育2人,計生率99.47%,共做各項手術388例。出生統計準確率100%,多孩率為零,群眾知曉率、群眾滿意率大幅攀升,圓滿完成了年初人口與計劃生育工作目標。
七、社會大局保持穩定。全年共調處各類是非糾紛206起,調處率100%,成功率99%。成立優化發展環境領導小組,對鎮內的民營企業和重點單位實行掛牌保護。重點打擊了牛場建設的阻工問題,全力優化各項目工程的施工環境。全年共抓獲違法人員61人,治安拘留16人,勞教4人,判刑4人。治安巡邏、普法工作均取得實效。
一、杉中中學情況
杉山沖中學位於偕樂橋鎮將軍坪村杉山沖組,前身是竹田完小,建於1952年,已有50多年歷史。 1970年創辦初中,1976年遷至現址,幾經變遷,發展成為現有規模的農村初級中學。學校佔地面積7315平方米,總建築面積4000多平方米。學校現有教學儀器總計價值24萬,電腦室總投資15萬元,圖書有2000多冊。學校基本建設投入力度大,進展速度快,辦學條件逐年得到改善,育人環境進一步優化。
學校現有行政人員4名,正副校長、教導主任、總務主任各司其職,分工協作,情感留人,管理導向,身先士卒,是一個團結上進的領導集體。
學校現有教學班8個,學生總人數389人,教職工18名。教師隊伍年輕化、知識化,平均年齡31歲,全部為本科以上學歷。中級職稱12人,中高職稱1人,全校教師有較強的自覺學習的習慣,採用師徒結對的形式提高青年教師的業務能力,學校行政組鼓勵全校教師積極向外校學習成功的經驗;近年來,一支團結合作、素質優良的隊伍已經形成。
學校在全縣中考中曾連續三年奪冠,近幾年各科的教學成績也一直穩居全縣前列;在片區中升入高中人數屢創新高,多次奪冠,升入重點高中的人數也逐年上升;學校在周邊地區的農村中學中享有較高的聲譽,是學生成才的風水寶地,是家長放心的育人天堂。
學校大力提高教師的服務意識,開展各種豐富多彩的活動,以活動育人的模式,讓學生在快樂中學習,在活動中成長,有學生在全國七巧板比賽中獲得了銀質獎,在長沙市科技活動競賽中多次獲獎,成效顯著。
學校以“質量爭一流 管理出特色,效應創名牌”為目標,為建成精品型學校而不斷開拓,努力奮進。
二、偕樂橋中學情況
偕樂橋中學的前身為1940年創立的喻氏泉田小學,校址設知本祠。1944年,改名為泉田完小。1953年,搬至東務山八石頭,更名為八石頭完小。泉田校址成為區公所駐地。1958年8月,八石頭完小校址改辦初級中學,完小又搬回知本祠,更名為偕樂橋高小。1961年,羅溪寺小學併入,更名為偕樂橋完小。1970年增辦初中班,1972年增辦高中班。1979年高中班停辦。1980年,小學部搬出,學校成為偕樂橋人民公社初級中學。1982年起,為偕樂橋區重點中學。1995年撤區建鎮后,為鎮基地初級中學。
學校北傍美女山,南依烏江水。“兩基”驗收以來,學校規模進一步擴大,辦學條件得到進一步改善。現佔地11797平方米,總建築面積達4300平方米,勞動生產基地76.5畝。實驗室儀器總價值達18.8萬元,達二級標準。圖書室藏書達10000餘冊。裝備了微機室,電腦達65台。有教學班14個,學生762人。教職工40人,其中專任教師36人。學歷方面,獲本科學歷的有33人,達專科學歷的3人。專業技術職務方面,中學高級教師2人,中學一級教師20人。
學校管理規範,既注重提高教學質量,又培養學生素質。特別是2004年——2007年,升入一中學生達24人,四中、十三中等省示範高中達80人,學校在縣教育教學綜合質量排名分別為第七名、第九名、第七名,在全縣農村中學名列前茅;此外,學校組織學生參加各級各類競賽,所獲名次之多為全縣農村中學矚目。其中羅文海獲化學競賽全國一等獎,喻磊獲物理競賽全國一等獎,喻治江入選省集訓隊獲岳陽國際龍舟錦標賽金牌。
學校教研風氣濃厚,被縣教育局定為“縣級重點課題實驗學校”。《開放型語文教學》獲縣成果二等獎,《初中語文課堂閱讀教學與課外活動研究》課題獲縣三等獎,教師論文有140餘篇,獲縣、市、省、國家獎勵;校本培訓工作受到縣表彰,2006年被評為縣校本培訓示範校。
學校多次獲縣授予的榮譽稱號。1987年獲縣“文明單位”稱號,1990年、1999年獲縣德育工作先進單位,2002年——2005年為縣科技活動先進單位,2004——2006年連續三年獲得縣教育教學質量綜合獎,2004年少先隊工作獲得長沙市標桿紅旗大隊稱號,2005年獲得湖南省勤工儉學工作先進單位,2006年1月被評為寧鄉縣“學、研、管”初級示範初中,2006年獲中學生男子籃球賽初中組第七名,縣中學生文藝匯演初中組三等獎,2007年3月被評為寧鄉縣“學、研、管”中級示範初中。學校將進一步推進素質教育,堅持走“全面育人,德育為首,教學為重,質量為先,科研興校,特色強校”的路子,積極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把偕樂橋中學建設成農村一流、縣內知名的初級中學。
學校地址:偕樂橋鎮偕樂橋社區知本祠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