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藍苜蓿
豆科苜蓿屬植物
天藍苜蓿(學名:Medicago lupulina L.)是豆科,苜蓿屬多年生草本植物。花序小頭狀,總花梗細,挺直,比葉長,密被貼伏柔毛;苞片刺毛狀,甚小;花冠黃色,旗瓣近圓形。莢果腎形,表面具同心弧形脈紋,被稀疏毛,熟時變黑;有種子1粒。種子卵形,褐色,平滑。7-9月開花,8-10月結果。
分市於中國東北、華北、西北、華中、四川、雲南,日本、蒙古、俄羅斯及其他一些歐洲國家亦有分佈。生於濕草地及稍濕草地,常見於河岸及路旁,微鹼性地亦見有生長。
天藍苜蓿草質優良,富含粗蛋白質,動物必需氨基酸,常作為動物飼料。
天藍苜蓿
葉茂盛,羽狀複葉;托葉卵狀披針形,達厘米,端漸尖,基圓戟狀,齒裂;葉柄較,-厘米,葉柄葉短;葉倒卵形、闊倒卵形倒形,-毫米,寬-毫米,紙質,端截微凹,具細尖,基楔形,緣半具顯尖齒,均毛,側脈近,達葉,叉,均坦;頂葉較,葉柄-毫米,側葉柄甚短。
序狀,具-朵;梗細,挺,葉,密貼伏柔毛;苞片刺毛狀,甚;-.毫米;梗短,毫米;萼鐘形,約毫米,密毛,萼齒線狀披針形,稍,萼筒略;冠黃,旗瓣近圓形,頂端微凹,冀瓣龍骨瓣近等長,均比旗瓣短:子房闊卵形,被毛,花柱彎曲,胚珠1粒。莢果腎形,長3毫米,寬2毫米,表面具同心弧形脈紋,被稀疏毛,熟時變黑;有種子1粒。種子卵形,褐色,平滑。花期7-9月,果期8-10月。
天藍苜蓿對於溫度的適應性較廣,耐寒性較天藍苜蓿及紅三葉強,乾旱時,雖生長不良,但具強耐性。一般土壤都能生長結籽,耐瘠薄,較耐酸性土壤。耐蔭蔽,在蔭蔽環境下,莖較細弱、分枝少、趨於直立、植株較高、結實性差。在開闊地,莖多平卧、結實性好。
天藍苜蓿耐旱,耐潮濕,耐熱,抗寒性強,但不耐水淹。在輕壤土、沙壤土、山地黃棕壤、黃壤、粘壤土上均能良好生長,在p時值7左右、水濕條件適中的輕壤土中生長最好。天藍苜蓿具有較強的耐寒性,在-23℃的低溫下仍能順利越冬,在濕度較好的條件下,在-28℃下也能越冬。耐旱性很強,在嚴重乾旱時,地上部分枯黃,一遇降水,即能從根部發出新枝,恢復生長。
分佈於中國南北各地,以及青藏高原。歐亞大陸廣布,世界各地都有歸化種。
在中國除荒漠及青藏高原的高寒地區外,其他各地海拔2200-2300米均有分佈。產於東北、華北、西北、華中及西南等地區。俄羅斯、蒙古、日本、朝鮮、東南亞及歐洲各國均有。
天藍苜蓿靠種子繁殖,種子產量較高,產量600-700千克/公頃,種子成熟不整齊,邊熟邊落,落粒性強。剛成熟的種子硬實率高達80%。當土壤溫度達5℃以上種子即可萌發,擦破種皮后,種子發芽率在90%以上,種子萌發快,24時即有少量萌發,72時內大部分發芽。這種習性十分有利於在自然狀態下自我更新,一旦降水,吸脹種子即可很快萌發成苗。在一般情況下,種子在4月萌發,6月下旬種子成熟,成熟的種子落地后萌發不整齊,隨著硬實的不斷消除而逐漸萌發。因此,天藍苜蓿植株的不斷生長與不斷繁殖落粒可同時進行,實現草層的不斷自我更新。在自然狀態下,落入土中的種子在秋季雨季萌發,以營養體越冬后,第2年春季返青,5-6月種子成熟。一部分種子來年春季萌發,6-7月種子成熟。
田間管理的著重點:一年兩熟地區,主要以消滅雜草和多收一次青草為主;鹽鹼地上種植的天藍苜蓿,重點要注意灌溉排水,以降低土壤鹽分,並注意覆蓋,防止鹽分上升,從而保證幼苗順利成長;一年一熟的氣候寒冷地區,重點要防凍保苗。
施肥:可撒施、條施或葉面噴施。在生長期內,根據生長需要每公頃可施尿素75-150千克、磷肥225-300千克,於春季1次或分2次施入,也可進行葉面噴施。微量元素用量較低,每公頃只需1500-4500克,葉面噴肥應在收穫前20天進行。
除草:除人工拔草外,主要是化學除草,有兩種方法:一是土壤處理,在播種前或播后苗前每公頃用48%氟樂靈乳油1500-2250毫升,兌水450千克噴霧,施后立即混土;或每公頃用5%的豆草特水劑1500-1800毫升,兌水450千克噴霧,施藥后混土3-5厘米。該方法要求土壤墒情必須好。二是莖葉處理,單子葉雜草發生嚴重時,在三葉期內,可用10.8%的高效蓋草能每公頃450-600毫升兌水450千克莖葉處理或用閑鋤、快鋤等進行處理;闊葉雜草發生嚴重時,可用5%的豆草特每公頃1500-1800毫升於三葉期噴霧防治。
蟲害主要有苜蓿夜蛾、粘蟲、草地螟、蝗蟲等。防治方法:在幼蟲3齡前防治效果最佳。2.5%敵百蟲粉劑或5%馬拉硫磷粉劑,用量為每畝2-2.5公斤;50%辛硫磷乳油4000-5000倍液,90%敵百蟲1000-1500倍液,50%西維因可濕性粉劑200-300倍液噴霧。適期刈割,在粘蟲產卵高峰至卵孵化盛期,抓緊一次刈割或重度放牧利用,可避免或減輕粘蟲危害。
主要病害有:褐斑病又稱普通葉斑病,是常見的一種病害,在各地均可發生。其病原菌是假盤菌屬假盤菌,病斑發生在葉片上呈褐色,近圓形,直徑0.5-2毫米,邊緣不整齊,發病時葉片變黃,嚴重時大量脫落,造成產量下降,可利用年限減少。
在發病季節到前噴灑70%代森錳鋅600倍液、75%百菌清500-600倍液或5%多菌靈可濕劑500-1000倍液進行防護。發病後,可以噴灑世高500-1000倍液進行防治,若病害發病嚴重,應提早刈割,以減少病害的傳播。
白粉病是由白粉菌屬韃靼內絲白粉菌引起,在乾燥的灌溉區發病嚴重。當植株的葉片、葉柄、莖或莢果受到侵染時,會出現白色粉霉斑。除選擇合適的抗病品種外,還應該做到合理施肥,減少氮肥的用量,適當增加磷、鉀肥的供應。在病害發生季節提前噴灑40%滅菌丹可濕劑600-800倍液或15%粉銹寧1000倍液做好預防,在病害發生時用世高500-1000倍液進行防治。
天藍苜蓿是各種畜禽均喜食的優質牧草,營養價值很高,不論青飼、放牧或是調製乾草和青貯,適口性均好,因而被譽為“牧草之王”。天藍苜蓿粗蛋白質含量高,且消化率可達70-80%。蛋白質中氨基酸種類齊全,含量豐富,其中賴氨酸的含量是玉米籽實的5。7倍,色氨酸和蛋氨酸也顯著高於玉米。另外,天藍苜蓿富含多種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時還含有一些未知促生長因子,對畜禽的生長發育均具良好作用。天藍苜蓿的營養價值隨天藍苜蓿的生育階段而異。幼嫩時粗蛋白質含量高,而粗纖維含量低。但隨著生長階段的延長,粗蛋白質含量減少,而粗纖維含量顯著增加,且莖葉比增大。初花期刈割,天藍苜蓿乾草粗蛋白含量18%以上,酸性洗滌纖維含量35%以下,中性洗滌纖維含量45%以下,可消化干物質含量60%以上,相對飼用價值125以上。
天藍苜蓿產草量不高,但草質優良,適口性好,營養豐富。具有粗蛋白含量高、粗纖維含量低的特點,是牲畜的優質飼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