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7條詞條名為林沖夜奔的結果 展開
- 項祖華創作揚琴曲
- 中國戲曲劇目
- 王巽之、陸修棠創作的古箏獨奏曲
- 1972年程剛導演香港電影
- 高陽所著作品
- 楊牧新詩
- 1972年程剛執導電影
林沖夜奔
王巽之、陸修棠創作的古箏獨奏曲
《林沖夜奔》是古箏獨奏曲,陸修棠、王巽之於1962年根據崑曲《寶劍記·夜奔》一折為題材,採用《新水令》曲牌的旋律加以改編髮展,表現林沖雪夜奔梁山的情景。
該曲取材於崑曲傳統武生戲《林沖夜奔》,並以《新水令》曲牌為基礎旋律,再加以改編,將崑曲元素融入到古箏曲目中。崑曲《林沖夜奔》是明代李開先《寶劍記》傳奇中的一折,取材於《水滸傳》的第十章《林教頭風雪山神廟,陸虞候火燒草料場》,描寫的是林沖受到高俅迫害后,亡命水泊梁山的經歷。
曲作者之一的陸修棠生於蘇州崑山,自幼便受到崑腔的熏陶,后成為南派二胡奠基人另一作者王巽之自幼學習古箏,浙江箏派的代表曲目《高山流水》、《將軍令》、《月兒高》等皆由他改編而成。二人各取所長,將崑曲與箏曲融於一體。
為了刻畫林沖無奈、矛盾、憤怒、悲壯的內心世界,作為“搖指”技法的創作者,王巽之在《林沖夜奔》中加入了長搖、短搖、掃搖、搖雙弦或多弦等技法。在傳統箏曲中,低聲部往往作為伴奏音型出現。作為S型二十一弦現代古箏奠基人之一的王巽之,在創作此曲時,別具一格地在低聲部展開主旋律,讓低沉的樂律在左手推、吟、顫的配合下,使“7”音突出了哭腔,渲染了極為凄涼、悲哀的氣氛。
全曲分四段。第一段是慢板,節奏自由,感嘆地、回憶地,低音區的切分節奏音型和中、高音區的搖指旋律交替進行,表達了林沖內心的嘆息和悲憤之情。第二段轉入小快板,前半段節奏及技法多變,使用壓弦,模仿戲曲中的鑼鼓場面,表達了一種恐惶不安的情緒;後半段在左手固定低音的伴和下,右手在高音區使用搖指奏出急促的旋律,具有一種緊迫感。第三段以連續的滾拂掃弦、重吟和搖雙弦技法模擬風雪交加。第四段旋律緊湊而堅定,表現林沖最終下定決心,奔向梁山。
樂曲的曲式結構是根據“林沖夜奔”這一故事情節來劃分的,共分為引子、夜奔、暴風雪和急進四個部分。在夜奔部分中又分成了兩段,中間加入了一個簡短的過度用來銜接這兩個段。
引子部分為1至17小節,表達了林沖內心悲痛憤懣、又無可奈何的心情。節奏相對自由,速度也很慢。多次出現重複樂句,彷彿在訴說、在感嘆回憶,同時又充滿了悲憤與無奈。這是情感非常複雜的一段,同時也留給演奏者更多二度創作的空間。
夜奔段落為18至145小節,刻畫的是林沖惶恐不安的心情、以及在深夜奔跑的場景。這一段分為兩段,中間有一個短小的過渡句,夜奔部分的第一段為18至82小節,這一段的速度為132。速度並不是特別的快,節奏也比較有特點,空拍與帶音頭的短搖相結合,描繪出了林沖夜奔時緊張倉促的心情。過渡句為82至95小節,這是一個自由段落,速度由慢漸快,將情緒又往上推了一個層次,為夜奔的第二段做了很好的鋪墊。第二段為96至145小節,這一段的速度為184,也運用了許多空拍,情緒更加激動,更加突出了夜奔時的緊張情緒。
暴風雪段落為146至247小節,描述了林沖在風雪交加的夜晚疾走的場面。這一部分也是一個相對自由的樂段,篇幅較短,反覆了一次。所以這一段留給演奏家發揮的空間較大。大量的刮奏和搖指,模擬了狂風四起、大雪紛飛的情形,進一步渲染林沖“按龍泉血淚撒征袍,恨天涯一身流落”的悲憤和艱難。
急板段落為148至162小節,描繪了林沖最終下定決心、義無反顧地奔向梁山。速度更加的急促,右手八度大撮的不斷出現,也給人一種非常堅定的感覺。最後由刮奏將樂曲推向了最高潮,樂曲在一種非常激昂、高亢的情緒中結束。
引子部分描寫的是林沖被人迫害之後的無奈與痛苦,這段旋律來自於崑曲曲牌《新水令》,句子旋律長短不等。樂曲開始時由一句自由的刮奏展開,由慢漸快,由弱漸強,情緒從開始的無奈,慢慢的在回憶中變得激動,一句刮奏的細膩處理渲染出了故事的整體氛圍。隨後長搖指的彈奏以及左手按顫音細膩處理,一松一緊,拉大了擴大了樂曲的張力。在後面出現了點音這一彈奏方式,這種彈奏方式會給人一種氣氛不情願的感覺,非常有助於刻畫林沖此時的心情。引子結尾的樂句,隨著兩小節重複的短而快的刮奏銜接大撮,一步步的將引子推向了最高點。
夜奔段落的第一部分,由一個刮奏接入被高音2,如同崑曲中人物上場時的亮相,清楚明了。這一段中最重要的一個彈奏技法是短搖,要求彈奏時短促有力。左手的同音反覆以及空拍,是在模仿崑曲里打擊樂的聲音。過渡句雖然節奏自由,是運用夾彈的方式來彈奏的。第二段速度更快,表現出林沖想要投奔梁山的急切心情。這一段的右手彈奏要注意突出重音以及樂句之間強弱的變化,進而更好的推動情緒。左手不變的同音反覆也在營造一種緊張的氛圍,是在模仿打擊樂中單皮鼓的音響效果。
暴風雪這一段,主要是運用古箏中的刮奏和掃搖技法來模仿暴風雪的場景。這一段比較短,所以留給了演奏者二度創作的空間。這一段同音掃搖彈奏時,要注意強弱的變化,以及情緒的推進。后一句中左手的滑音配合著右手的多指掃搖,像是風呼嘯而過的聲音。在多指搖的練習中,我們應該將每一個手指都先獨立練習,保證每個手指都能獨立的彈奏搖指這一技法。最後,掃搖在高音區進行將樂曲推向了高潮。
急板段落,情緒更加的激昂。彈奏時要求果斷堅定,清晰飽滿。同時大量的八度大撮的出現,也表現出林沖此時內心的堅定以及英雄豪俠的氣概。由於最後一段的篇幅也較短,所以作者將樂曲結尾段落在高音區又反覆了一遍,在高音區彈奏時,情緒被進一步推進。
施耐庵筆下的林沖,是一個從安分守己的良民、忍辱負重的“軍犯”,發展到怒目相向、手刃仇人的“叛賊”,一個在性格上大起大落的典型藝術形象。在演奏這首樂曲時,演奏者不僅要把握好林沖這一人物形象的性格、情緒以及所處的社會環境,還要深入了解和熟悉崑曲唱腔的特點以及律動感,才能更好的把握箏曲《林沖夜奔》的音樂風格。
《林沖夜奔》是中國音樂學院古箏考級九級曲目。
箏曲《林沖夜奔》雖然是以《寶劍記.夜奔》為題材而創編,但在音樂當中,其實是基礎地反映了現實與理想之間的矛盾與衝突,從一開始的低迷,隨著崑曲旋律與古箏特有技法的帶動之下,在樂曲的末了呈現出「博得個斗轉天回」的積極向上,這也是本樂曲深感人心之處。
時間 | 節目 | 地點 | 演奏者 |
1962年 | 第三屆“上海之春”音樂會 | 上海 | |
2000年9月9日 | “歷史長河”音樂會 | 紐約的林肯中心 | 王昌元 |
2015年1月3日 | 古箏名家音樂會 | 廣東省星海音樂廳 | 劉向 |
2017年12月16日 | “百家箏鳴”古箏音樂會 | 海口的海圖音樂廳 |
從小酷愛音樂,自學二胡。能唱崑曲。青年時期參加蘇州丙寅音樂團從事國樂活動。后曾在上海國立音專選修聲樂。他推崇劉天華,經常演出劉氏創作的二胡曲。演奏風格細膩精巧,表現深刻內在。解放后,陸修棠相繼任教於華東師範大學、北京藝術師範學院和上海音樂學院,一生從事二胡演奏和教學工作。他的學生王乙、項祖英等都是很有成就的演奏家。著有《中國樂器演奏法》,並作有《懷鄉行》等八首二胡曲。
1899年1月一1972年11月,浙江杭州市人。原名王其昌,又名王昌,別號遜之。1921年開始向杭州絲竹樂能手蔣蔭椿學習古箏,由於他勤奮好學,謙虛刻苦,又是蔣蔭椿一生中唯一的古箏學生,所以便毫無保留地傳授,使王巽之不論在古箏獨奏或在江南絲竹、弦索十三套等合奏中都相當突出,成為杭州國樂界的姣姣者。1925年,王巽之活躍於上海國樂界,組織宵兆國樂團、光華國樂會等,1956年上海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系古箏專業開辦后,王巽之即被聘為專職教師。從此,他潛心從事古箏教學工作。由於王巽之先生的執著追求及一代人的努力,浙江箏派已成為我國各大箏藝流派的後起之秀,王巽之先生為此付出了巨大的心血。他在事業上的成功之訣在於:他有較高的文化藝術素養;對待藝術刻以求新,善於吸收諸家的長處和優點;學術探索上大膽放手,鼓勵青年學生勇於創新。他在藝術上的革新精神,是我們學習的楷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