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彥彥

歸國華僑

張彥彥,女,1980年2月出生於大連吉林大學引進人才,教授,歸國華僑。

人物經歷


2006/09-2011/01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心理與社會行為學系 博士
導師:Dr. Chuansheng Chen ; Dr. Eric Knowles
2005/09-2006/06 美國亞利桑那州立大學 心理學系
導師:Dr. Douglas Kenrick
2002/09-2005/08 天津南開大學社會心理學系 碩士
導師:樂國安教授
1998/09-2002/06 天津南開大學社會學系 本科
2015/01-至今 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梁仕源 · 梁秀蓮中美商業和法律研究院 附屬教員
(Affiliated Faculty Member; John S. & Marilyn Long U.S.-China Institute for Business
and Law,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2011/03-至今 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心理學系 副教授 教授

主講課程


普通心理學(雙語教學課程;超星學術視頻名師講堂收錄);人格心理學(雙語教學課程);文化心理學;心理學論文寫作;大學生自我意識與人格發展(吉林大學心理健康指導中心網路教學課程收錄)
2010/03-2010/06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心理與社會行為學系 助研
2006/09-2010/12美國加州大學爾灣分校 心理與社會行為學系 助教

社會職務


SSCI雜誌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編委會成員
SSCI 雜誌 Psychological Reports 審稿人
1.
SSCI雜誌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編委會成員
2.
SSCI 雜誌 Psychological Reports 審稿人
3.“堅韌性人格”心理培訓師,美國加州Hardiness Institute, INC. 資格認證(Certified Hardiness Trainer, the Hardiness Institute INC., CA, U.S.A.)
4.吉林大學心理健康指導中心專家組專家
5.美國兒童心理研究會會員(Society of Research in Child Development)
6.美國心理學會會員(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7.美國心理協會會員(Association for Psychological Science)
8.美國社會與人格心理學會會員(Society for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9.原共青團天津南開大學團委組織部部長

研究方向


人格與社會心理學:道德判斷及懲罰的中美跨文化比較研究;進化論心理學理論及實踐研究;道德觀念與擇偶標準的研究
發展心理學:父母期望,學生期望與青少年成就動機的相關研究
其他科研興趣包括人類社會行為的功能腦成像研究;道德價值觀的生物學基礎

主要貢獻


代表性論文

1. Zhang, Y., Chen, C., Knowles, E.D., & Greenberger, E. A Cross-Cultural Study of Punishment Beliefs and Decisions. Psychological Reports, 2016, in press.
2. Van Rooij, B., Fine, A., Zhang, Y., & Wu, Y. Comparative Compliance: Digital Piracy, Deterrence, Social Norms, and Duty in China and the United States. Law and Policy, 2016, in press.
3. 張碧碧,張彥彥。大學生心理韌性與網路成癮:應對方式的中介作用。心理技術與應用, 2016, 4(8), 483-490.
4. Zhang, Y. & Li, S. Two Measures for Cross-Cultural Research on Morality: Comparison and Revision. Psychological Reports, 2015, 117(1), 144-166.
5. 張彥彥, 張文東. 道德直覺與情緒對創業意向的影響研究. 勞動保障世界, 2015, 4, 41-43.
6. 張彥彥. 道德規範與擇偶標準:以道德五基準理論為視角. 倫理學研究, 2014, 6, 112-119.
7. 張彥彥. 恐懼管理對道德基準及道德判斷的影響. 應用心理學,2013, 19(4), 348-355.
8. 張彥彥. 心理學視角下的擇偶觀. 中國社會科學報, 2011, (2011-06-28).
9. Zhang, Y., Haddad, E., Torres, B., & Chen, C. The Reciprocal Relationships Among Parental Expectations, Adolescents’ Expectations, and Adolescents’ Achievement: A Two-wave Longitudinal Analysis of the NELS data. 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 2011, 40(4), 479-489.
10. Crawford, C.B., & Zhang, Y. (2011). 進化論心理學:自然選擇與人之本性. 科學技術哲學研究, 2011,1, 46-51.
11. 張彥彥, 陳浩. 西方道德心理學研究新進展: 道德判斷的五基準理論. 道德與文明,2009, 6, 28-32.
12. 樂國安, 陳浩, 張彥彥. 進化心理學擇偶心理機制假設的跨文化檢驗--以天津、Boston兩地徵婚啟事的內容分析為例. 心理學報, 2005, 37(4), 561–568.
13.樂國安, 張彥彥, 陳浩。西方有關擇偶啟事的研究和論爭. 心理科學進展, 2005, 13(2), 248–256.
14.樂國安, 張彥彥. 圖式理論社會心理學研究的影響. 社會心理研究, 2004(2), 31–39.
15.張彥彥. 理解範式和實證主義的對立與融合--如何控制社會調查研究中的各種誤差. 社會: 社會學叢刊, 2003(6), 14–16.
16. 《完善自我(積極自我意識的培養)》/陽光少年心理成長之路系列叢書之一,科學普及出版社,2006.

科研項目

1.
2014年度,參與吉林大學青年師生交叉學科培育項目,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費專項資金資助項目“腦靶向多功能超分子納米閥門載葯體系在中樞神經系統疾病(阿爾茨海默病)中的應用研究”,項目編號:JCKY-QKJC05
2.
2013年度,主持教育部歸國留學人員科研啟動基金項目“道德認知衝突下的決策及人格影響因素”.
3.
2013年度,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經費資助項目“大學生道德心理現狀調查與社會心理學因素分析”,項目編號:2013ZZ013.
4. 2012 年度,參與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基於大規模網路實際測量的個體與群體行為影響分析研究”,項目編號:12&ZD218.
5. 2012年度,主持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青年項目“道德基準對擇偶行為影響的中美比較研究”,項目編號:12CSH064.
6. 2011年度,主持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研究基金青年項目“道德判斷與懲罰決定的中、美比較研究”,項目編號:11YJC190037.
7. 2011年度,主持中央高校基本科研業務經費資助項目“道德五基準理論的跨文化檢驗與應用”,項目編號:2011QY002.
8. 2011年度,主持吉林大學青年教師創新項目“道德判斷和懲罰的跨文化比較研究”.
9. 2011年度,吉林大學哲學社會學院引進人才配套基金.
10. 作為項目指導教師曾多次指導本科生及研究生參與“教育部國家大學生創新實驗項目“、”挑戰杯全國大學生課外學術科技作品競賽“等項目,並獲得國家級優秀結題項目以及校級一二三等獎.

獲獎記錄


1.
2014年吉林大學第三屆中青年教師雙語教學比賽一等獎
2.
中國心理學會頒發的“荊其誠國際心理學大會青年學者資助計劃”, 赴南非開普敦參加第三十屆國際心理學大會(30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Psychology, 2012)
3.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頒發的“研究生院院長畢業論文獎學金”(Graduate Dean’s Dissertation Fellowship,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4.全美大學優等生榮譽協會頒發的“Phi Beta Kappa 國際留學生獎學金”(Phi Beta Kappa International Scholarship Award)
5. 美國心理協會頒發的“第22屆美國心理協會年會會議補助金” (APS Travel Award)
6.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社會生態學院頒發的“夏季畢業論文獎學金”(Summer Dissertation Fellowship, School of Social Ecolog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Irvine)
7. 教育部頒發的“國家優秀自費留學生獎學金”(Chinese Government Award for Outstanding Self-Financed Students Abroad),《神州學人》雜誌專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