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汕僑批檔案館
潮汕僑批檔案館
潮汕僑批檔案館位於廣東省汕頭市,於2009年2月在成立,初期在汕頭市僑批文物館開闢獨立展廳,後於正式定址於金湖路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八樓,並在2010年12月23日正式舉行掛牌儀式,
該館是中國全國首家僑批檔案館,該檔案館堪稱國內最具規模的僑批文化收藏、研究基地。該館的成立,標誌著一直遊離於檔案館之外的僑批檔案從此納入了國家檔案資源體系。
在國家檔案局於2010年末開展“全國檔案管理與服務創新優秀案例”評選活動。經過歷時半年的評選,汕頭報送的“成立潮汕僑批檔案館”在全國各省市報送的230個案例中脫穎而出,成為30個優秀案例之一。
潮汕僑批的搶救和保護從上世紀90年代民間發起,在申報為“中國檔案文獻遺產”的過程中才上升到政府層面的保護,2000年之前,對僑批的保護都是零散的,民間收藏家是在集郵的過程中收藏的,一開始,他們只要信封上的郵票。
僑批是研究華僑史、移民史、金融史、貿易史、民族關係史、文化交流史以及婚姻史的重要歷史文獻,對僑批原件的保護刻不容緩。潮汕僑批原本數量很多,但散落民間,隨著時間推移及僑批業終止經營,大部分被銷毀或因保存不當而破損、爛掉,變得更為稀有、珍貴。林慶熙透露,有專家統計,僑批的整體數量應該在1億件左右,在個人手中的原件還很多。
2000年11月,學者饒宗頤在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舉辦的潮學講座上,對潮汕僑批作了論述。他說:“徽州特有的契據、契約等經濟文件保存下來的很多,潮州可以和它媲美的是僑批。僑批等於徽州的契約,價值相等。價值不是用錢來衡量的,而是從經濟史來看的。”自此,對僑批文化進行系統研究的序幕拉開了。
在汕頭僑批文物館館藏的10萬多封僑批中,最早的一封寫於1903年,最晚的寫於上世紀70年代。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理事長王煒中說,僑批內容包羅萬象,涉及家情、親情、鄉情、國情、世情等,所敘述的事情大到日寇侵華、海外局勢、潮汕戰事,小到家鄉善事、日常生活,是反映潮汕人社會的一部百科全書。
潮汕僑批在維繫海內外潮汕人民家鄉情感的事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潮汕僑批於2010年3月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說明社會各界對僑批文化的重視。他肯定了潮汕僑批檔案館對傳承、弘揚潮汕僑批文化所作出的積極貢獻,並希望潮汕歷史文化中心進一步做好潮汕僑批的收藏保存工作,為建設文化強省作出貢獻。
潮汕僑批的收集、整理和研究始於1994年。2004年4月建成國內首家以僑批為主題的文物館——“僑批文物館”。 2007年省人大代表提出了“潮汕僑批申報檔案文獻遺產”的建議。為加強僑批的收集、整理、保護和開發利用工作,進一步促進潮汕僑批申報《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工作,遂於2009年2月成立全國首家僑批檔案館——“潮汕僑批檔案館”。
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通過與潮汕僑批收藏者合作,採用整理、複製、收購、發動徵集等形式,共收集到僑批10萬多封。從2007年開始,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啟動“潮汕僑批”申報“世界記憶遺產”工程,后經各級檔案局協調,由汕頭、江門、梅州三市聯合以“廣東僑批”的名義申報“中國檔案文獻遺產”。經國家檔案局研究通過,包括潮汕僑批在內的“僑批檔案”入選《中國檔案文獻遺產名錄》,正朝著申報“世界記憶遺產”的目標努力。
鑒於僑批文物館擁有的僑批數量優勢和豐碩的研究成果,以及在保護僑批實物和研究、傳播僑批文化的實踐中所起的舉足輕重的作用,市檔案局批准在潮汕歷史文化研究中心成立潮汕僑批檔案館。該館的成立,將對傳承、弘揚僑批檔案精粹和潮汕優秀傳統文化,宣傳和保護潮汕檔案文獻遺產,凝聚僑心、弘揚粵籍華僑華人的拼搏精神發揮積極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