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嘉衡

飛虎隊隊員

彭嘉衡(1921年7月~2010年8月22日),原名彭淮清,祖籍廣東興寧,1921年7月生於印尼,1938年參加國民革命軍第四集團軍交通兵團,1940年考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1941年進入中央航空學校學習,1942年赴美國高級飛行學校學習,1944年回國被分配到美國第14航空隊中美航空聯隊,1947年退役,1950年進入軍委民航局工作。1986年退休。抗戰期間,曾64次參加對日戰鬥,曾獲美國航空最高獎“優異飛行十字勳章”,是中國大陸唯一獲此殊榮的“飛虎隊員”。2010年8月22日下午2點整,享年89周歲的彭嘉衡在北京逝世。

個人經歷


彭嘉衡
彭嘉衡
彭嘉衡,1921年7月生於印尼,祖籍:廣東興寧1938年參加國民革命軍第4集團軍交通兵團,1942年赴美國高級飛行學 校學習。1944年加入飛虎隊。
1947年,彭嘉衡退役返回印尼。1950年回國進入民航局工作,1986年退休。因參加對日空戰超過50次,1945年獲美國空軍頒發的優異飛行十字勳章。
1921年 出生於印度尼西亞昔加羅
1936年 回祖籍廣東省梅州興寧一中讀書
1937年秋 投考黃埔軍校17期,被錄取在華僑總隊
1941年12月 被錄取為中央航校15期學員,后留美學習飛行
1944年7月 歸國參加中美空軍聯隊
1945年1月 參加盟軍對武漢的轟炸
1945年5月 參加芷江會戰
1945年8月14日 因參加對日空戰64次,獲美國政府頒發的“優異飛行十字勳章”和抗日英雄稱號
1947年8月 返回印尼
1950年9月 聞訊香港“兩航”起義,重返大陸
1986年 在民航北京管理局退休
2005年3月,彭嘉衡將“優異飛行十字勳章”捐贈給了北京抗日戰爭紀念館。
2010年8月22日彭嘉衡在北京辭世,享年90歲。

個人自述


飛虎隊隊員彭嘉衡
飛虎隊隊員彭嘉衡
我原名叫彭淮清,是印尼華僑。15歲那年,父親把我送回老家廣東興寧縣讀書。沒多久,盧溝橋事變爆發,日軍大舉侵略中國。同學們帶著殺敵報國的決心紛紛投筆從戎,我也參加了第4集團軍交通兵團。 1940年,前身為黃埔軍校的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前來招生。因為學校要求考生必須高中畢業,我就借了老鄉彭嘉衡的高中畢業證書報名應試,沒想到竟榜上有名。被錄取的考生列隊點名時,點到彭嘉衡的名字沒人回應,招生人員喊了3次,我才恍然大悟,這是在叫我呢,連忙回答了一聲“到”。從此,我就變成了彭嘉衡。當時我並不知道,這不僅是我名字的改變,也是我人生的轉折點。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中美兩國正式攜手抗擊日本侵略者。不久,中央航校來我們學校招生。那時中國空軍十分弱小,雖然飛行員們進行了頑強抵抗,但制空權還是被日本空軍掌握。由於常挨日本空軍轟炸,我早就想找機會教訓他們了。所以一得知消息我立即報了名,結果又被錄取了,成為航校第15期飛行學員。
在航校里我學得很認真,初級班飛行培訓畢業后,獲得去美國進一步學習的資格。在美國學習將近兩年,1944年我回到了祖國。當去重慶空軍總部報到時,有關人員告訴我,我被分配到美國第14航空隊中美混合聯隊第5大隊17中隊。
當時,第14航空隊不僅在中國家喻戶曉,在世界上知名度也很高。這支部隊的前身是中國空軍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創始人是美軍退役軍官陳納德。為幫助中國抵抗日本侵略者,1941年在美國政府的暗中支持下,陳納德以私人機構名義重金招募美軍飛行員來華對日作戰。他們駕駛著畫有“插翅飛虎”隊徽和鯊魚頭形的戰機,屢次打敗強大的日本空軍,被人們親切地稱為“飛虎隊”。
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美國正式對日宣戰,“飛虎隊”被編入美國空軍,並成立了中美混合聯隊。此後,“飛虎隊”越戰越勇,不僅在中國的天空中打擊日軍,而且遠赴東南亞和日軍作戰,還飛越喜馬拉雅山,開闢了著名的“駝峰航線”,把大量軍用物資從印度送到中國。所以,聽到自己被分到“飛虎隊”的消息,我高興得跳了起來。
親身經歷使我認識到,“飛虎隊”的威名是戰友們用生命換來的
第5大隊駐守在位於湖南西部的芷江機場。芷江機場航空設施條件較差,碎石跑道又短又窄,三面環水,而且跑道兩頭又有小山,作為機場並不理想。但它位於前線附近,又很隱蔽,所以在抗戰期間發揮了重要作用。
中美混合聯隊由中美兩國飛行員共同組成,其中大隊長、隊長、飛行員都是兩國人員各半,每次執行任務也是兩國人員各半。當時我們駕駛的美國飛機性能優越。比如,我駕駛的P—51野馬式戰鬥機,是美國最先進的戰鬥機,鋼鐵裝甲,火力強大,油箱被擊中后可以自動封閉。日本飛機雖然在性能上不如我們的飛機,但飛行員技術嫻熟,作戰勇敢,因此空戰十分激烈。
記得我剛到17中隊報到,就聽說我在中央航校的教官、分隊長林耀在戰鬥中犧牲了。沒幾天,越南歸國華僑、分隊長盧易彪又犧牲了。接著,我的同學陳置也犧牲了,朱傑在戰鬥中受重傷,俞楊和因飛機被敵人炮火擊中下落不明……
美國飛行員犧牲的也很多。有一天,我正在值班室等待任務,突然天空中搖搖晃晃地飛來一架B-25轟炸機。這架受傷的飛機栽到離值班室只有五六十米遠的地方,當即起火燃燒。一名美國飛行員被夾在機艙里出不來,救護人員束手無策。美國大隊長見他被燒得慘叫不止,拔出手槍向他開了兩槍,然後低著頭慢慢走開了。我看見大隊長一邊走一邊哭,滿臉都是淚水。
這一樁樁一件件事例,使我深深地感受到戰爭的殘酷,也使我認識到“飛虎隊”的威名,是戰友們用生命換來的。想到自己說不定哪次上天后,就再也回不來了,我就和同住一屋的同學馬宗駿,相互交待起後事。交待完,我馬上有一種輕鬆的感覺。
以後的戰鬥中,我表現得異常勇猛,也多次遇到險情。其中最難忘的一次,是奉命轟炸武漢長江江面上的日軍軍艦。
當時我和戰友們駕機穿雲破霧來到漢口,看到江面上日軍軍艦正在飛機的掩護下向西開進。我避開日機向敵人軍艦發起猛攻,日軍軍艦的防空火炮向我齊射。我對準日軍軍艦丟下炸彈后急忙撤退,但飛機還是受了傷。飛回機場后,我發現飛機的機尾被打出20多個彈孔。看著這些彈孔,我馬上出了一身冷汗。
日軍將領乘坐飛機,在我們大隊9架飛機的押送下,前來遞交投降書
在中美空軍猛烈的打擊下,日本空軍損失慘重,漸漸變得無還手之力。我們乘機擴大戰果,派遣飛機轟炸日本本土。1945年2月25日,我們中美混合聯隊轟炸了防衛嚴密的日本皇宮,使日本人受到極大震撼,日本首相小磯國昭不得不向天皇謝罪。
日軍在天空中打不過我們,就在地面上想辦法。3月下旬,日軍大本營集中重兵,先後在鄂北、豫西發動攻勢,在付出極大傷亡后,奪得了南陽、襄陽、老河口等地的飛機場。但我們混合聯隊的飛機還是不斷轟炸日本本土和平漢、粵漢、津浦等鐵路沿線,日軍這才發現我們的機場在芷江。隨之,日軍集中8萬大軍進攻湘西。
彭嘉衡
彭嘉衡
由於芷江機場的重要地位,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發現日軍的企圖后,不僅從附近調集大批部隊阻擊日軍,還特意從昆明空運來原屬於中國遠征軍的新六軍保衛機場。那場戰鬥進行得異常慘烈,日軍官兵嚎叫著拚命進攻,中國軍隊吶喊著拚死抵抗。為支援中國守軍作戰,我們駕駛著戰機對敵人進行猛烈轟炸。隨著炸彈像冰雹似的投向敵陣,湘西翠綠的山巒,轉眼間被染成片片殷紅,中國軍隊乘機發起反攻。戰鬥結束了,沖在最前面的日軍一線部隊,沒有一人生還。素以具有武士道精神聞名於世的日軍官兵,顧不得掩埋戰死的同伴連夜後撤。
芷江戰鬥后,沒過幾個月,日本就宣布投降。當時,還在芷江機場舉行了隆重的受降儀式。那天,看著日軍將領乘坐飛機,在我們大隊9架飛機的押送下,飛臨芷江遞交投降書時,我百感交集,不禁又想起了犧牲的戰友們。
抗日戰爭勝利了,“飛虎隊”也光榮地結束了自己的使命。來自美國的戰友返回家鄉,中國飛行員被改編為中國空軍。
“飛虎隊”從成立到抗戰結束,共擊落敵機2600架,擊沉或重創223萬噸敵商船、44艘軍艦,擊斃日軍官兵66700名以上。這輝煌的戰績里不僅凝結著美國飛行員的鮮血,也凝結著許多中國飛行員的鮮血。不久前,我把自己在“飛虎隊”獲得的“優異飛行十字勳章”,捐贈給中國國家博物館。我這樣做的目的,就是為讓更多人了解“飛虎隊”里中國飛行員的事迹,記住他們為抗戰勝利做出的貢獻。

英雄離世


23日彭老的夫人懷抱丈夫遺像回到家中
23日彭老的夫人懷抱丈夫遺像回到家中
在京的最後一位飛虎隊老英雄彭嘉衡於2010年8月22日14時離世,享年89周歲。從去年確診白血病晚期至今,老人已經與病魔鏖戰了近一年。昨天,在首都機場附近的老人家中,親人擺設了一個簡單的靈堂。臨終前不斷念叨“回家”
“老彭啊,你不是一直要回家嘛,現在咱回來了。”昨天下午,彭老的夫人倚在桌子前,懷抱著丈夫的照片,用一塊乾淨的白布輕輕擦拭,不時將臉緊緊貼上去。
據彭老的三子彭灼南介紹,老爺子身體一直很好,去年有段時間突然瘦了下去,“一個月竟然瘦了24斤,去醫院一檢查,已經是白血病晚期了。”因為彭老一輩子啥都經歷過,家人也知道隱瞞病情沒用,就告訴了彭老,“沒想到他倒是挺想得開,沒有一絲悲觀情緒。”
此後,老人的病情進一步惡化,頭腦清醒的彭老終止了治療。“他不願再浪費錢了。”彭夫人說。8月21日晚,躺在機場醫院的彭老病情突然惡化,呼吸困難,發高燒,但意識一直清醒。直到前天中午,彭老嘴裡不斷念叨著“回家,回家……”意識也開始模糊,並不時吐出血痰。“下午兩點整,父親在平靜中停止了心跳。”彭灼南告訴記者。
基本將所有東西都捐了
在老人家中有一摞榮譽證書,還有一些捐贈證明。
之前彭老的夫人因無錢看病,準備賣房救治,經媒體報道后,很多熱心人士紛紛伸出援助之手,“我們全家都很感謝這些人。”彭老的二子彭灼西透露,彭老的賬戶中已有10多萬元,“這部分善款除去父親的醫療費后還會剩下一部分,按照父親臨終前的囑託,等醫院結賬后,我們會將剩餘善款再捐出去,給那些更需要幫助的白血病患者或其他需要幫助的人。”
彭灼南還給記者展示了一份遺囑,這是彭老在2008年8月8日當晚寫的,“當時身體還很棒,但他已經提前準備好了,什麼事兒都想得很開。”記者在這份遺囑中發現,有幾條是“一切從簡,不擺靈堂,不通知媒體”。“我們已經違背父親的意願了,但想到全國還有那麼多人在關心老爺子,他現在離去了,我們應該讓大家知道。”彭灼南說。

飛虎英雄


國內唯一榮獲美國“優異飛行十字勳章”的“飛虎隊員”彭嘉衡60年來首次公開提起“飛虎隊”,今天人們大多隻想到當年美國第14航空隊里的陳納德、理查森·希林、梅傑·瑞恩、理查德·羅西等人,而很少提及當年國內的飛虎隊員。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60周年之際,本報記者獨家採訪了居住在北京、85歲高齡的印尼歸僑、老飛虎隊員彭嘉衡。一生不擅張揚的彭老首次向媒體講述自己60年前成為飛虎隊(美國第14航空隊中美聯合大隊)隊員的前前後後:
黃埔:投筆從戎 彭嘉衡出生印尼,祖籍廣東興寧,14歲回國念書。抗日戰爭爆發后,彭嘉衡投筆從戎。先是進入廣東韶關第4集團軍通信兵團當少尉見習官,后考入中央陸軍軍官學校(黃埔軍校)第17期華僑總隊學習。1941年秋畢業后,又進入昆明中國空軍軍官學校學習,完成了60個小時的初級飛行訓練。
深造:遠涉重洋 1942年秋天,彭嘉衡等10餘人從1000多名軍校學生中脫穎而出,被選送到美國亞歷山大州鳳凰城高級飛行學校深造,經過初、中、高級班的全面培訓和作戰訓練后,彭嘉衡以飛行240多個小時的優異成績畢業。1944年回到昆明,被分到美國第14航空隊(又稱“飛虎隊”),成為中美航空聯隊中的一員。
建功:勇敢抗日 在“飛虎隊”里,彭嘉衡先後駕駛P40和P51(又稱“野馬”)戰鬥機,在華南、華東及沿海一帶打擊日軍據點和軍事目標,對日軍在武漢、上海等地的軍隊、鐵路、機場、彈藥庫以及長江里的日本軍艦實施毀滅性打擊。一年裡先後執行偵察、掃射、空中格鬥等任務64次,獲得美國航空最高獎———“優異飛行十字勳章”以及“航空獎章”。同時,中國空軍也授予彭嘉衡兩枚飛行獎章。
退役:拒絕內戰 1945年8月,抗日戰爭勝利后,彭嘉衡拒絕內戰。1947年春,彭嘉衡多次向空軍總部申請退役回家,后終被批准。彭嘉衡在印尼與家人團聚,享受平安生活和家庭親情。
歸國:效力民航 新中國成立后,民航急需人才,彭嘉衡毅然回到祖國,並於1950年9月進入軍委民航局任飛行副駕駛,1954年被正式任命為機長,並負責培訓飛行員。10多年裡,彭嘉衡主要從事專業航空,先後執行過包機、護航、探礦、護林、滅蟲等急、難、險、重任務,共飛行7000多個小時。上世紀60年代大規模的政治運動開始,彭嘉衡因“家庭背景問題”被迫停飛,並開始受到無情的打擊迫害,直到1980年平反昭雪。
晚年:笑對人生 1986年,彭嘉衡和老伴付汝梅雙雙從民航退休。彭嘉衡退休時一無職稱、二無級別、三無職務。老兩口現住北京,自1958年搬進一棟建於上世紀50年代初的危樓里,到現在已40多年,房子年久失修,屋裡多處裂痕,夏天熱得像蒸籠,冬天冷風不斷從屋頂灌入。對此,生性樂觀的彭老總是一笑了之。他說:“比起那些當年犧牲的戰友,我現在是在天堂里。”據彭老講,目前國內仍然健在的飛虎隊員還有幾位,他們之間常有聯繫。彭老有時還問候遠在美國和中國台灣的飛虎隊員。老哥們兒之間經常通通電話,問問平安,聊聊往事,也很快活。

飛虎隊概述


“飛虎隊”,是我國抗日戰爭時期,由美國平民志願者組成的援華抗日戰鬥飛行部隊,屬中國空軍編製。
1941年8月1日,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在緬甸集中,進行訓練,首批志願者260人,作戰飛機125架,分為3個驅逐中隊,陳納德任指揮官。這支航空隊於同年12月移師中國昆明。
1942年7月,美國將志願航空隊改編為第10航空隊中國空中特遣隊,仍由陳納德指揮。
1943年3月,再次擴編為美國陸軍航空兵第14航空隊,陳納德任少將司令。
1941年12月至抗日戰爭結束,美國志願援華航空隊(即美國第14航空隊)以500架飛機的代價,共擊落日敵機2600架,擊沉或重創大批日本商船和44艘軍艦,殲滅日軍官兵66700名,為中國人民的抗日事業作出了貢獻。
隨著抗戰勝利,解散后的飛虎隊隊員大部分受到當時中國政府嘉獎,其中十幾名戰績卓越的飛行員,受到美、英政府頒發的飛行十字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