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舞大麴
歌舞大麴
歌舞大麴是唐代新形成的一種綜合集器樂、舞蹈、歌曲於一體,含有多段結構的大型樂舞。
大麴的結構較為複雜,基本上可分為三部分:散序、中序、破。《霓裳羽衣舞》是唐代最著名的歌舞大麴,相傳由唐玄宗李隆基根據《婆羅門曲》改編而成的,這是一部非常富有浪漫主義色彩的作品。1186年,宋代姜夔在湖南長沙發現商調《霓裳曲》十八闕,均有譜無詞。於是選擇其中一段填詞,名為《霓裳中序第一》,保存在《白石道人歌曲》中一直流傳至今。法曲是宮廷燕樂中的一種重要形式。
霓裳羽衣舞
唐代大麴數量很多,僅留傳曲名於後世的就有六十多個,著名的有《涼州》、《甘州》、《劍器》、《柘枝》、《綠腰》、《薄媚》、《春鶯囀》、《雨霖鈴》等。其中的代表作,就是《霓裳羽衣》。《霓裳羽衣》屬大麴中的法曲類,關於它的產生,有不少美麗的傳說,有一則說它是唐明皇從月宮中偷記回來的仙樂,足見人們對它的喜愛和讚賞。唐代著名詩人白居易在名篇《霓裳羽衣舞歌》中對它作了詳盡的描繪:
輕盈的旋轉像雪花飄舞,矯捷的前行像受驚的游龍。
垂下的雙手像柳絲那樣嬌美無力,舞裙斜著飄起時彷彿白雲升起。
畫眉流盼說不盡嬌美之態,舞袖迎風飄飛帶著萬種風情。
快節奏的第十二遍舞曲繁富華麗,就像跳動珍珠搖擊玉片一樣亮麗清脆。
舞罷時像飛翔的鸞鳳收起翅膀,舞曲終了就像一聲長長的鶴鳴。
通過這些生動傳神的描繪,我們不難想見《霓裳羽衣》高雅脫俗的風姿神韻,以及舞伎們美妙高超的舞技。